2020届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滑雪场建设的地形条件 2020届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2020届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2020届高考地理答题思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理主观题设问常用关键词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

第一章:地形地势、地貌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所属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位于某某大陆的什么方位,什么方位临什么大洋或海);

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⑤经济和军事位置;

⑥相对位置(什么方位与某某接壤/相邻/隔海相望、相邻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地形总体特征;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④海岸线长短曲折;  ⑤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等)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地形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看等高线的数值、延伸、疏密、弯曲、闭合、重叠)

②河流流向(从海拔较高处流向较低处)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海岸线进退的原因:

1)、地壳运动(抬升,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壳下沉,海岸线后退)

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海岸线倒退。

3)、河流输沙量: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倒退。

4)、风、海浪:风大海浪作用强

基岩海岸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砂质海岸以海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

5)、人类活动(海岸植被的破坏、上游修建水坝等)

8、三角洲形成的条件

(1)输沙量,为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植被覆盖率;流程长,途径平原、盆地湿地等泥沙沉积)

(2)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

(3)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 

例黄河三角洲:黄土高原上,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千沟万壑,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导致其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送到黄河;黄河入海口底部坡度较小,流速较慢;入海口外的海滨区水较浅,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黄河入海的泥沙中约有40%在河口附近沉积。

逆向思维:并不是所有的外流河都能够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如:非洲的刚果河最终注入大西洋,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三角洲。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刚果河入海的泥沙量较少。在刚果河流域中,大多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流域输送到河流的泥沙量较少;该流域中的刚果盆地所占流域面积比重大,刚果盆地大部分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水土流失较轻微,而且境内多数河段落差小、水流速度较慢,利于河流泥沙就地沉积,从而,可输送到下游入海口的泥沙量很少。其二,入海口附近,地势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综上所述,刚果河入海口未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

9、河流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1)、造山运动: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造成了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2)、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提供形成冲积扇的碎屑物质。

3)、地形坡度的突变:因其突然变缓,使得山区河流流速骤减,使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4)、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有利于冲积扇的保存。

10、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例:(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河漫滩平原、洪积冲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西北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北美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北部的地形。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地区。

(7)地壳(断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非洲中部)、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断块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褶皱山)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13、14可称之为地形倒置。)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后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

11、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的答题模板

11、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填海造陆的条件:

(1)丰富的沙源、浅海区域、流速慢,风浪小

(2)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土地需求量增加。

填海造陆的影响:有利——增加土地面积

不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海水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加剧、海岸侵蚀严重、排水不畅,洪涝增加。

第二章:气候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气温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3.海陆位置:距海远,大陆性强;距海近,海洋性强。夏季(陆高海底)、冬季(陆低海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3、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纬度: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天气: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海陆: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海拔: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日较差比裸地小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纬度: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海陆: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4、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⑥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

**降水形成条件

5、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比较两地气候特点:

② 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③ 风力大小;

④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蒸发强弱,大陆性(海洋性)。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6、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8、焚风效应

概念: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形成条件:山地背风坡;大气环流:气流下沉

影响因素:正相关(垂直高差、地面温差)、负相关(空气湿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

产生影响:

*消极方面:(1)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2)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3)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4)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

*积极方面:(1)增加热量,促进农作物早熟 ;(2)加速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

9、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4)冷却(辐射冷却、寒流上空、暖空气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5)气象条件(无风或微风、对流弱,大气稳定,气流下沉)

10、风力的影响因素:

风的特征:风速、风向、稳定性、风能、变化情况等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在风带、锋面处、峡谷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冬春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北风强,降水少)

(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起伏和缓风力大)

11、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12、气候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1)对地形的影响

2).对水文的影响

对河流的影响

对湖泊的影响

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①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②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3).对土壤的影响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气温高,有机质分解的速度快)

4).对植被的影响

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5).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6).对交通的影响

7).对水能的影响

  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可能丰富(还要考虑地势落差)。

8).对旅游业的影响

(1)有利影响:形成特殊的气象气候景观——吉林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黄山的云海等。

(2)不利影响:恶劣天气影响出游。

(3)对特殊气候区的旅游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是旅游旺季。

9).对建筑物的影响

  通过光照和盛行风向影响建筑物和街道的朝向。如我国北方房屋的坐北朝南,极地地区房屋的朝向,黄土高原的窑洞,等等。

10).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的布局:考虑当地的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3)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对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的影响。

11).对各种观测站、卫星发射站的布局的影响

(1)天文台:海拔高、天气晴朗、空气稀薄的地区有利于天文观测。

(2)卫星发射站:多布局在降水少、风力弱、天气晴朗及恶劣天气少的地区。

12).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影响

(1)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密集。

(2)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如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

(3)对建筑物形状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屋顶坡度的差异,云南的吊脚楼。

13)、逆温的形成及影响

1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④人类活动。

不能认为全球变暖是全球各地气温都在升高

全球变暖是整体趋势,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一些地区升温幅度大,一些地区升温幅度小,还有一些地区可能出现降温现象。

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

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

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14、蒸发的影响因素

(1)光照与气温:降水越少,光照越强、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蒸发

(2)风速:风速越大,越有利于蒸发

(3)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小,越有利于蒸发

(4)水域面积或土壤含水量:水域面积越大或土壤含水量越多,越有利于蒸发

15、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温:

(1)地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起伏①山脉(或高原)可以阻挡温暖或寒冷的气流②平原地区气流畅通无阻,加剧冷热变化程度:③盆地一般是夏季炎热中心,因为热量不易散失

(3)坡向: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冬季风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2)对降水:

(1)坡向:海洋水汽迎风坡降水多,风坡降水少

(2)地形部位:山谷夜晚吹山风,谷底暖气团被拍升,多夜雨

3)对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对太阳辐射(光照):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

5)对气候分布

地形对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会影响气候的分布,例如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岸狭长的地带,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分布到大陆内部,分布的面积广阔,就是与“西欧平原面积广,山脉呈东西走向、相间分布。从而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

16、日照时数特征及影响因素

特征描述:多少、变化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昼夜长短不同和变化,影响日照时数

大气:阴雨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