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科学子“逐梦粤行”三下乡:“小对虾”撬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湛江陈国兴 湛科学子“逐梦粤行”三下乡:“小对虾”撬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湛科学子“逐梦粤行”三下乡:“小对虾”撬动乡村振兴“大经济”

2024-06-09 2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种,但我国对虾养殖业过度依赖进口,这对其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打破国外种虾的垄断,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海洋大学对虾育种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美白对虾新品种,命名为“兴海1号”,并通过了农业农村部的审定。

“兴海1号”的研发团队由广东海洋大学的刘建勇教授和叶富良教授领导,以及广东海洋大学育种团队等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在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和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借助科研平台的支持,长期致力于对虾育种和养殖研究。

“兴海1号”的成功研发为我国对虾养殖业带来了重要的突破,减少了对进口品种的依赖,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打破国外种虾的垄断,也为我国海洋水产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相信“兴海1号”的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繁荣和发展。

图为队员们观看介绍视频 队员 关献锋 摄

兴海1号:优势特点、养殖效果与市场认可

上午10点,湛江科技学院“逐梦粤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研究人员的带领下,走进对虾养殖车间。研究人员向队员们讲解“兴海1号”该新品种的具体情况:

“兴海1号”对虾以其对环境抗逆性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速度适中和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而著称。它适合我国高位池塘、普通虾塘、大棚等多种养殖模式,适用于我国南北沿海不同的养殖环境。

在普通池塘养殖模式下,养殖100日龄的“兴海1号”对虾平均成活率达到77.8%,平均体重达到15.42克。在北方大汪子养殖模式下,“兴海1号”虾的平均体长为15.3厘米,平均体重为21.3克,成活率为35%至40%,亩产量在178至205斤之间。

由于兴海1号对虾具备多项优点和出色的养殖效果,它在市场上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广泛关注,并且其市场认可度快速提升。在2020年,兴海1号被评为广东省水产主导品种、广东省十大名优品种和十大特色品种。而在2021年,“‘兴海1号’良种选育及其配套养殖技术”通过国家海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与研究人员进行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该产业的实际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养殖业在前期发展可能会面临亏损,但政府会提供支持以帮助公司度过困难。此外,湛江市国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18年,规模尚不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养殖,而实现全部机械化养殖还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该公司通过结合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兴海1号”对虾品种,打破了国外种虾的经济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研究人员向队员们讲解 队员 常展航 摄

养殖虾业对农村振兴的意义及未来展望

调研结果显示,养殖虾业对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的经济来源,养殖虾业有助于农村居民增加收入,相对于传统的种植业,其收入稳定且可观。成功的示范项目表明,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农村居民在养殖虾业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实现了致富梦想。养殖虾业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发展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科学规模养殖、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养殖虾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稳定的支撑。

图为对虾养殖车间内部 队员 关献锋 摄

在未来展望方面,应对对虾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建立品牌形象,强化合作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多元化发展,探索对虾加工和产品研发等相关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推动对虾养殖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建立品牌形象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树立“兴海1号”对虾的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强化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展研发、转化和人才培养,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如制定有利于对虾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支持、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培训和市场监管等,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对虾产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