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农耕诗画 上堡梯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南车祸特大新闻今天报道 江西赣州:农耕诗画 上堡梯田

江西赣州:农耕诗画 上堡梯田

2023-06-17 02: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堡梯田成了众多摄影人的至爱。图为新华社记者在梯田里拍摄采风。

  金秋十月是梯田的丰收季,也是上堡的旅游旺季。

  上堡仍保留耕牛犁田等耕作方式,留下传统农耕记忆和浓浓客家乡愁。

  在上堡,当地常常根据季节变化举办各种客家农耕民俗活动,引来众多游客前来领略古老的农耕文明。

  从空中俯瞰,上堡梯田犹如一幅彩色木刻板画。

  改造升级后的上堡梯田与客家新农舍相映生辉,构成一幅极美的诗画长卷。

  这张上海知青在上堡梯田劳动间隙交流的照片见报后,上堡梯田逐渐名扬全国、誉播世界。

  客家先民用水车来完善上堡梯田的灌溉系统。

  崇义传统美食“九层皮”曾获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九层皮”以上堡梯田高山大米为主要原料,用四色米浆蒸制层层相叠而成。

  雨后初晴,上堡梯田宛若仙境。

  □杨遵贤 龚文瑞 李雪明 刘声玮 李启峰 曾刘洲 甘燕 记者李传材 邹忠辉 吴悦 特约记者朱海鹏 文/图

  初夏时节,走进崇义上堡梯田,如同走进一幅农耕诗画:绵延起伏的山峦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静静地铺陈在眼前,接天连地、精致恢宏。一条条蜿蜒的田埂犹如绿色湖面的圈圈涟漪,与天光云影、山间民居和耕耘于田畴的客家儿女,共同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长卷。

  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北部山区,总面积逾5万亩,成片相连、错落有致地分布在3个乡(镇)26个村高高低低的山岭上,梯田海拔最高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多处达62梯层,被称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是中国三大梯田奇观之一。

  上堡梯田开发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已经延续了2200多年。史料上关于上堡梯田的记载,最早详见于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立崇义县治疏》,疏中介绍了从广东返迁此地的客家先民胼手胝足开垦梯田的业绩。为了生计,客家先民在岭上依山建房、劈山造田。由于山高坡陡,勤劳智慧的客家先民顺山势、引山泉层层开垦小田,甚至在沟边坎下凿石填土,从山脚开到山顶,不浪费寸土块石,让它们都变成田地、长出粮食。这一块块、一排排、一片片梯田犹如镶嵌在天地间的一部厚重诗卷,写满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智慧和汗水,成为客家农耕文明的卓绝风景、满卷乡愁。

  上世纪70年代,赣南摄影家李雪明拍摄的一张反映上海知青在梯田劳动间隙交流的照片见报后,上堡梯田逐渐名扬全国、誉播世界,每年总有不计其数的摄影家、画家和其他访客来到上堡,走进这片高山梯田群的“农耕诗画”中。

  上堡梯田最美的时节是春播和秋收季,5月末,中稻莳田前,尚未插下秧的梯田里水清如镜,倒映着青山和蓝天,层次感极为丰富。插过秧后的梯田泛着绿色,不规则的田畴生长着诗情与画意。9月底,梯田里的稻子已呈金黄色,在山风吹拂下,飘逸起伏的金色稻浪轻奏起天地之梵音,美妙醉人!

  客家先民不仅在此留下了种植稻菽、维持生存的土地,更为后辈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2018年4月19日,上堡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0月6日,上堡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方用客家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开垦出来并传承至今的“深山碧玉”,漾着浓浓乡愁,一跃成为“世界双遗产”“网红打卡地”。

  如今的上堡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们继承和发扬客家先民的创业精神,充分用好这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把上堡梯田打造成集农耕文化、客家民俗、非遗传承、研学探秘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幅历久弥新的客家农耕诗画在上堡接续描绘。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客在这里不但可以观赏到高山梯田的无限风光,还可以体验山林祭祀、农事庆典、农耕礼俗等客家民俗文化,品尝黄元米馃、艾米馃、九层皮等传统客家美食,欣赏传统灯彩、戏曲歌舞、山歌民谣、刺绣木雕等客家非遗艺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