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古称“宝庆”:辉煌七百多年,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南有邵阳这个地方吗 邵阳古称“宝庆”:辉煌七百多年,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邵阳古称“宝庆”:辉煌七百多年,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2023-12-25 20: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邵阳市区一角

很多人分析邵阳知名度不高的原因认为,新中国建立后、乃至改革开放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对其他地区大修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惟独对邵阳不闻不问,到2006年洛湛铁路通车以前,邵阳境内一直只有一条从市区通往娄底、长沙的盲肠铁路,是交通落后阻止了邵阳发展,也影响了她走向全国。

此说不无道理。

笔者认为,除了曾经交通落后的原因,民国初年将原来的“宝庆府”改名为“邵阳市”,也影响了邵阳的知名度。

回顾邵阳曾称“宝庆府”的由来:公元1225年,南宋理宗赵昀登极做皇帝,改年号为“宝庆”,因赵昀登极前在邵阳(当时叫邵州)做防御史,故把邵州改名升为“宝庆府”,自此邵阳有“宝庆”之称。此后一直到民国初年,邵阳都称“宝庆”,时间跨度700余年。

“宝庆”的名字叫了700多年,既往历程以“宝庆”之名载入史册,改名“邵阳”后,必须影响人们的认知,更何况“邵阳”这个名字很大众化,相比“宝庆”独一无二,全国带“阳”的地方多不胜数,外地人难以记住。

宝庆府老城门

梳理邵阳两千多年历史,她最知名最辉煌是在称“宝庆”的时候。

因为曾是皇帝的潜龙之地,赵昀登极后,宝庆府获得突破性发展:一是由原来的邵州升为宝庆府,行政地位升高;二是城建得到很大发展,城墙变高变厚,整座城市也得到扩建。

此外,赵昀当年在邵州活动过的许多地方也成为著名历史遗迹。例如府城东门外的东关桥(今名东风桥),因赵昀去杭州登极通过此桥而更名“跃龙桥”;宝庆府南城的六岭飞亭,新邵的岱水桥,也因为他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即便是南宋理宗之后,“宝庆府”照样很牛。从明清至解放前,光是城市规模,宝庆一直是位居长沙、衡阳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即使在外省如北京、湖北等地,人们说起宝庆也是如雷灌耳。比如北京的宝庆会馆、武汉的宝庆码头,是当时最知名最繁华之地。

那时的“宝庆人”,也牛气得很。今日邵阳市资江南路古城墙下,官方竖立了十二尊“邵阳名人铜像”,被他们视为邵阳有史以来最杰出人物代表。分别是:唐代著名咏史诗人胡曾,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明代开国功臣蓝玉,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晚清总督级重臣、南京大学创立者魏光焘、刘坤一,晚清封疆大吏刘长佑,民国推翻帝制、再造共和的蔡锷,以及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匡互生,新四军政委袁国平,新中国历史学家吕振羽、音乐家贺绿汀。

魏源、蔡锷铜像

姑且不论这十二人能否代表最优秀的邵阳人,单论影响力,他们也配称天下闻名。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十二人中,除了胡曾、杨再兴生于南宋理宗之前,与“宝庆”不沾边,其余十人均出生于民国前,也就是出生于邵阳称作“宝庆”的年代。除了这十二人,还有多人足够优秀但因为政治原因没有入选。例如曾国藩之前最著名的抗击太平天国的清军统帅江忠源,民国开国元勋、国民党元老谭人凤,抗日名将廖耀湘,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经济学家何廉等等,都是在民国以前出生,是当时蜚声全国的“宝庆人”。

这些优秀“宝庆”儿女,凭借卓著才智在全国舞台上精彩登场、长袖善舞,让世人在记住他们功绩的同时,也记住了“宝庆”这个名字。

然而,让人惋惜的是,“宝庆”这个给邵阳带来无数荣耀的名字,辛亥革命满清被推翻后,被人为拿掉。“民国2年(1913),废宝庆府,设宝庆县;民国17年(1928),宝庆县改名邵阳县。”从此,“宝庆”这个曾存在700多年的名字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到今天少人有人提及它,也很少人把她与今天的邵阳市联系起来。

关于当年“宝庆”改名为“邵阳”的原因,目前尚无文献对此明确说明。我们只能根据当时一同被改掉名字的北京(1928年被改名为北平)等地方的遭遇来推测:民国是高举反帝旗帜的,为树立新政权的形象,必然对沾有前朝帝王气的地名标志除之后快。“北京”一向象征王权,改名固无可免。“宝庆”也是皇帝呆过的地方,而且是以皇帝年号命名,自然也逃不掉改名的命运。

一个地方因为皇帝或威权人物发迹前在那儿生活过,潜龙飞天后飞黄腾达,古今有之。例如南宋的宝庆,本朝的延安、井岗山等,莫不如此。邵阳因为曾是宋理宗的潜龙之地,理宗上台后推动她在历史舞台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只是谁也没想到,700年后,也因为同样原因,宋理宗所赐的“宝庆”之名被人为拿掉。

世事轮回,谁能预料?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了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狐说天下】同类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