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栋 行走于人生旷野的归乡游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游子归乡的图片 姜小栋 行走于人生旷野的归乡游子

姜小栋 行走于人生旷野的归乡游子

2024-06-07 0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物名片

姜小栋,桐庐县分水镇徐桥村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毕业,先后入职北京电子管厂、中国抽纱海南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历任财务部经理、财务部部长、财务总监、副总裁等职务,并受邀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客座导师。现为浙江富浙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青衿之志,万山无阻

徐桥,分水镇西北部的一个村落。1969年,姜小栋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里,家中排行老二。

“当时农村孩子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当兵,二是读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姜小栋很早就意识到,他注定要成为那个走出大山的人。

姜小栋的父亲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干部,时常沾染笔墨,思想自然开明一些。他把孩子的教育看得尤为重要,在困苦的年岁里,就算是借钱也要供孩子上学,拿鸡蛋换学费是常有的事。“父母平时很关注我们的学习,一旦被发现读书偷懒,母亲还会拿着棍子在后面追着打。”姜小栋笑着说道。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父亲自身对知识葆有的无限热忱,也在无形中灌溉着姜小栋的成长。

“那时候,父亲报名参加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函授学习,在地里一干完活,他就赶回家边听收音机边做笔记,化学这门课他补考了好多次才过。”姜小栋感慨道,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父亲,就这样拿到了中专文凭,在那个年代是件很轰动的事。

记忆深处,父亲迎着光伏案学习的模样,如同一廓静默神圣的剪影。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一个个收音机里传来的抽象名词,像跳动的符号,在姜小栋的心底,轻轻奏响读书求知的启蒙乐章。

但那个年代,想要得到稳定的学校教育实属不易。姜小栋在村里的板桥小学上了五年学,遇到农忙时节,常常是课上到一半就得去田里干活。“后来又去附近的保安初中读了三年,因为位置偏僻,路程遥远,镇上的老师都不太愿意来,师资都难以得到正常保障。”姜小栋无奈地说道,当时初中的六个学期里,差不多换了五任英语老师。

1984年临近初中毕业的姜小栋,以为自己也会像哥哥一样考个中专文凭后尽早就业,但命运的转机促使他走上了更深远的求学之路。那一年,桐庐中学颁布了新的政策,面向全县范围进行招生,成绩不错的姜小栋得以进入桐庐中学,继续高中三年的学习。

“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分水,农村的孩子确实没见过什么世面,当时的我也比较淘气,不太遵守班级纪律。”姜小栋回忆道,他高一的成绩在班里常常是倒数第一。

面对从山村初来乍到的姜小栋,班主任冯永平没少在他身上下功夫,经过老师三番五次的鞭策,又重新点燃了姜小栋努力奋进的热情,再加上有哥哥这样的学习榜样,原本就聪慧的他进步飞速,后来的成绩就跃升到了班级前十名。

高中岁月一晃而过,在紧张的高考过后,很快迎来了估分填志愿的关键时刻。在姜小栋的心里,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填报志愿的场景,他无数次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要去北京。”

“去北京的想法是逐渐成型的,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常常会跟我们提起首都,课本里也都是有关北京的插画和文章,所以从小就很向往这座城市。”命运的轮盘转动,姜小栋真的离心中的北京越来越近了。

最终,姜小栋以超过重点线的成绩被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录取,进入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学习。

1987年秋天,姜小栋背上行囊,离开了生活18载的家乡。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一路驶过万水千山,抵达广阔的华北平原,来自北京的喧嚣声响逐渐汇成一条河流,在车窗外缓缓流淌。那时的姜小栋也许未曾想过,数年后的他,将与这座城市结下难分难舍的不解之缘。

乘势而上,与时舒卷

在那个年代,姜小栋就读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国内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不太多。姜小栋回忆,当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就是觉得这个专业跟计算机有关,比较新鲜也有前途,所以就报考了。”谈及专业的选择,姜小栋笑着解释道。

大学期间,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被学校划分为管理系,学习专业课程所需的教材课程不少是老师从国外带回来的,涵盖内容非常广。

“要学管理、统计、会计等多种课程,计算机软硬件方面也要学一点。”数据结构、系统分析……这些时新的名词,对姜小栋来说还很陌生。直到步入社会,正式开始工作,姜小栋才明白,一切的“误打误撞”都为他指明了未来的方向,大学时期“学不完”的专业课也为他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1年,姜小栋大学毕业。在北京求学的四年,首都的大气包容,让他逐渐爱上这座城市。经过多番考虑,他选择留在北京。在学校老师的引荐下,他成功进入了北京电子管厂(代号国营774厂),也就是如今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

因为大学时期学习过管理课程,也接触过会计知识,姜小栋被安排到总厂的财务处,负责财务相关工作。原本公司都是通过手工记账做凭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逐渐转型成电脑记账。由于当时没有成型的核算软件,姜小栋便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慢慢上手,不仅成功完成了任务,还自己开发软件,将很多手工操作改成由计算机来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北京电子管厂的时候,我经常在机房通宵做任务,天亮了接着上班。”尽管很辛苦,姜小栋还是觉得这份工作让他受益良多,也让作为职场新人的他,一开始就接触了老牌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概念,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当姜小栋在北京电子管厂努力奋斗的时候,他的不少同学搭上了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在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有了不错的成绩,收入也比姜小栋要高不少。在全新的机遇面前,姜小栋果断选择了跳槽,结束为期三年的第一份工作。

离开北京电子管厂后,姜小栋加入了一家合资企业——北京世华国际金融信息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做期货交易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务,得益于当时国内期货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整体效益和员工待遇都很好。他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公司员工的敬业、勤奋和执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那么一段时间,工作比较不稳定。因为那时候年轻,就想着找有更大挑战的工作。”从合资企业离开后,姜小栋被派往海南,加入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中国抽纱海南进出口公司,任财务部经理。

在海南的那段时间,姜小栋收获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了可爱的儿子,心态也因此发生转变。“成家之后就想着要安稳下来,做事情也会考虑得更周到全面一些。”

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姜小栋与妻子又毅然离开海南,回到北京,准备接受新的挑战。经过三个月的投递简历、笔试、面试,最终进入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从事管理会计工作。

作为央企总部,中国节能的业务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也更高,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做使姜小栋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迫使他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全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付出越多,收获也越大,刚进入公司半年,姜小栋就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员工。“我就选姜小栋,因为每次公司财务工作会议,我都看到他在忙前忙后,不辞辛劳,经常干活干到后半夜。”评选时,司机班班长的一番话,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姜小栋的职业路像是一座山,他一直在不断攀登,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云程发轫,久久为功

姜小栋说,丰富的工作经历不仅帮助他一路向前,也让他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工作了5年左右,姜小栋偶然得知,北京汽车集团要与韩国现代汽车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并且他之前工作中的老领导,也向北京汽车集团领导极力举荐了他,由此北汽集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在当时的年代,汽车还没有大规模走进家庭,汽车行业也不如现在这么发达,对姜小栋而言,这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但是在机会面前,勇于突破的他放弃了当时安稳的工作,再度走进一个未知领域。

“现在我回头看,如果继续留在中国节能,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加入北汽。”姜小栋说道,他在北汽工作了16年,历任资金运营部部长、财务管理部部长和财经部部长、财务运营总监、副总裁等职务,一路走来他参与其中,看着公司逐渐壮大,从心底感觉这一步棋真的是走对了。

在北汽工作的日子,可以说每天都面临着挑战。姜小栋回忆起参与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合资期间,常常需要直接和外国客商面对面交流谈判。

“谈合作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大部分时间都挺融洽,但有时候也会据理力争,甚至激动拍桌子的经历也有过。”姜小栋笑了笑说道,“谈判过程中,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双方争执不下也是常有的事。”

在与外企合作过程中,姜小栋也看到了外国客商的不少优点,他们都很专业、敬业、执着、理性,技术上的领先加上管理层面的规范、体系化,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姜小栋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行业经验。

“2002年,北汽集团每年的汽车产销量也就四五十万辆左右,到2018年我离开时,已经突破200多万辆,翻了至少四五倍。”在北汽集团工作的这些年,姜小栋亲眼见证了汽车行业的飞速成长。

在北汽集团工作的时光,是姜小栋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参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的全过程,上市方案的大部分内容都由他亲自设计测算。公司的上市也创造了诸多的“第一”:国内汽车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额(116亿元港币)和市值均为第一;北京市属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额第一。

此外,他主持完成了北京汽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前的增资扩股,共募集资金111.18亿元;同步完成北汽新能源的高管和核心员工持股;全程参与北戴河项目,完成戴姆勒集团入资北汽股份,以及北汽股份对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成功注册并发行国内首创的实体企业绿色债券等诸多佳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外打拼的这些年,姜小栋时常会念起家乡,念起儿时的欢乐时光。如今自己已步入中年,父母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他经常为不能近身照顾父母感到愧疚。“我想着离家更近一些,能好好地陪伴父母的晚年。”于是,姜小栋萌生了离开北京的念头,想要回到阔别几十年的家乡。

山止川行,观问乡安

一次偶然的机会,姜小栋看见了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的全球招聘启事,一心想回浙江发展的他,毫不犹豫地投递了资料。在经历了大半年的笔试、面试、调研考察等一系列流程后,姜小栋于2018年正式加入浙资运营,担任副总经理一职。

浙资运营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致力于强化省属企业资源配置平台、国有资本运作平台、省级战略性投资平台作用的发挥。基于公司发挥的主平台作用,姜小栋在任职后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扩大融资渠道。

在北汽16年的工作经验,让姜小栋对资本运营管理可谓是得心应手。他积极对接相关资源,并结合浙江实际,开辟了一条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募集资金的路子。《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内注册成功的首只基金债券就是姜小栋创造的,这一举措彻底打开了公司的融资渠道,为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良性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7月,随着公司业务板块的扩张,浙资运营设立科技板块全资子公司——浙江富浙科技有限公司,由原省科技厅下属的7家企业及原省公安厅下属的1家企业整合设立而成,围绕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开展各项业务,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孵化培育、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一条龙服务。同年,姜小栋被调任为富浙科技的党委书记、董事长。

如何带领公司团队快速融入市场化竞争的浪潮中,是姜小栋首先考虑的关键问题,他亲力亲为参与高端人才招聘会,积极招揽专业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同时,还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定期举办思想动员会,促使公司上下适时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市场竞争意识。

在姜小栋的引领下,如今的富浙科技正向着争创省级科创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行,在软件开发、数字政府建设、安全数智城市建设等科技创新领域大放异彩,成果斐然,旗下子公司凭借杰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力,荣获2022年“浙江省专精特新”称号。

乡愁难忘,故土情深,在回到浙江工作之后,姜小栋更加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在他所畅想的蓝图之中,桐庐这两个字眼从未缺席。

“每次回家,都能切实感受到桐庐越来越美,对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虽身处异乡30余载,他对“中国最美县”“中国快递之乡”等家乡美誉却能如数家珍,“有机会的话,我也想为家乡发展做一些实事,借助自身力量,投资培育具有经济带动效应的优势产业,目前已经有初步的行动。”姜小栋真诚地说道。

经过前期对接,姜小栋已向县里推荐了若干个高科技企业,准备落户桐庐,同时也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商讨,关于建立科创孵化基金和共同运营孵化园的想法,一旦条件成熟,就将付诸实施。

故乡是起始,亦是归宗;是人生基调,亦是生命底色。

如今,姜小栋会时常回桐庐看望父母,得空与老友小聚,聊聊往昔岁月。“以后退休了,就想着回桐庐种种菜钓钓鱼,喝点分水‘五粮液’。”家乡的一草一木,乡味乡情,早已汇入姜小栋的人生长河之中。

“当然,这些年来天南海北的奔波,离不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十分感谢她一路上的陪伴。”采访中姜小栋多次深情地说道。目前,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妻子也一同来到杭州,夫妻俩将在桐庐安度余生。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那个在18岁出走的少年,像极了一名孤傲的勇士,持枪纵马奔波异乡,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转身抬眼而望,故乡仍在风定烟接处。

(记者 华睿 周小铃 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