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翻译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

2023-03-14 1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洪图】黄帝内经80讲-第5讲阴阳五⾏概述

第5课  阴阳五⾏概述

从这⼀课开始,就进⼊了教材的中篇,也就是《经⽂选读》,在《讲义》的第27页,这也是《内经》课的⼀个中⼼内容。这⼀篇共分成了8章,其

分类⽅法基本上是按医学理论来命名的,只有这个《阴阳五⾏》的这⼀章,是按《内经》理论体系的构成划分的话,它是属于医学基础的部分。每

章之下⼜分若⼲节,节的命名就是以《内经》原来的篇名作为节名,但由于《内经》在⼀篇当中往往含有⼏项内容,⽐如说⼀篇中它既包含藏象、

⼜包含经络,还包含诊法等等,所以《讲义》就再细分成了节,也就是说某⼀节就可能不是原来篇⽬的全部,⽽⼀篇的内容就分到不同的章节上去

了。所以在不同的章中,可能有相同的节的名称。⽐如说《阴阳应象⼤论》,既在本篇的第⼀章《阴阳五⾏》⾥作为第⼀节出现,它还在《治则》

当中出现。

同时,在本篇每⼀章、每⼀节之下,⼜分这样⼏个部分:⼀是《内经》的[原⽂],[原⽂]之下有[校注],校就是校勘、注就是注释,⽬的是

帮助⼤家⾃⼰阅读和学习。有时不校,对经⽂很难读下去,要不注释呢,就不便于理解。[校注]之后有[理论阐释]和[临证指要],这两项内

容都是课程性质或者教学⽬的要求当中提⾼的内容,提⾼什么呢?提⾼理论⽔平。当然,理论阐释的问题,可以见仁见智,在同⼀个问题上可以有

不同的见解。⽽选在教材上的,⼀般来说是在中医学术界⽐较公认的认识。[临证指要]的⽬的在于讲临床应⽤的问题,不能学了理论联系不到临

床,这不就⽩学了吗,特别是针对本科⽣的层次,⼀般来说是培养应⽤型⼈才,主要是临床应⽤型吗,所以[临证指要]就是要启发读者⽤理论来

指导临床。

第⼀章阴阳五⾏

《讲义》开头有⼀个没有标题的概说,主要内容,⼀是说阴阳五⾏本来是属于古代哲学的⼀个内容,引⽤到医学⾥⾯来,它起到两个⽅⾯的作⽤:

第⼀⽤哲学来作为医学的⽅法论和认识论。第⼆是哲学与医学理论密切结合起来,⽽成为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上篇《绪论》中,是把阴阳

五⾏是放在哲学⾥⾯来介绍的,在中篇⾥呢,就重点说医学和哲学是怎么结合的了。

阴阳五⾏学说在《内经》162篇⽂章当中,可以说每篇都渗透着它的思想,⽽专题讨论阴阳五⾏的⽂章也有若⼲篇,⽐如说《阴阳应象⼤论》、

《脏⽓法时论》、《六微旨⼤论》、《⾦匮真⾔论》、《阴阳离合论》等,这些篇都是专题讨论阴阳五⾏的问题,本章只摘要介绍前三者。当然,

它讨论时也没有离开天、地、⼈,也没有离开医学问题。

下⾯我们就讲第⼀节:《素问·阴阳应象⼤论》(节选),《讲义》选了其中的7段。

第⼀段是讲阴阳的概念与应⽤,我现在把这⼀段读⼀遍:

[原⽂]

黄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阴长,阳杀阴藏,阳化⽓,阴成形。寒极⽣热,热极⽣寒。寒⽓⽣浊,热⽓⽣清。清⽓在下,则⽣飧

(sūn)泄;浊⽓在上,则⽣(⽉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上为云,天⽓下为⾬;⾬出地⽓,云出天⽓。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五脏;清阳实四肢,

浊阴归六腑。

这⼀段,是阴阳学说的⼀个重要的论述,应该熟记或者说背记,下⾯逐字逐句地讲解。

先说这题⽬:阴阳应象。阴阳就是阴阳,就不⽤解释了。“应象”是说阴阳和宇宙、天地万物之象相通、相应,所有的事物都有个象,⽽这个象都

和阴阳相通相应,⽤阴阳可以稀释世间的万事万物,所以“阴阳应象”就是讲阴阳与天地万物之象相通相应的问题。因为《内经》写作⼿法主要是

⽤黄帝和他的⾂下,岐伯、雷公、少师等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多半是这样⼀种体例,也有⼀些篇没有对话,但不多。但不采取对话的⽅式,也不影

响采取问答的形式。

“天地之道”。“天地”就是宇宙、⾃然;“道”是规律。“天地之道”就是讲的宇宙、⾃然界的规律是什么、就是阴阳。

“万物之纲纪”。“纲纪”是提挈事物者,⼤者为纲、⼩者为纪,“万物之纲纪”是说⽤阴阳可以提挈世间⼀切事物。

“变化之⽗母”。世间⼀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当中,⽽运动变化是出于阴阳,“⽗母”就是所由出也、所由⽣也,⼀切变化都出⾃阴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