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生“树洞”故事刷屏!被称是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华树洞故事大全简短 清华贫困生“树洞”故事刷屏!被称是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清华贫困生“树洞”故事刷屏!被称是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2024-06-17 0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想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日前,“清华贫困生每月生活费400元却资助4名孩子”的网帖引发广泛关注。网帖作者回顾了其一路成长求学的贫困遭遇,入读清华后从各方获得的支持帮助,以及在完成学业后回报社会的举动。

  这篇原本发布在校内论坛的匿名网帖,流传到网络后引发共鸣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感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称赞“这才是清华学子真正的风范”。

  11月11日,一位清华大学校友向南都记者证实,该篇网帖于7日发布在校内BBS“树洞”内,曾在清华大学担任辅导员的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其身边也有不少校友转发上述网帖截图。目前,清华大学方面对此事未有公开回应。

  靠奖学金、做家教挣钱求学,后资助家乡孩子读书

  上述网帖中提到,作者“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当年以“省前十名”从“小地方”来到清华。

  作者自述,自2014年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每月生活费曾只有400元。入学时“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5000元的助学金”,以及每年从学院获得约“3000元”的“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的奖学金”,是作者照料自己学习生活的全部开销。

  大学四年从安徽到北京,陪伴作者的是硬座列车T35,“我每次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达(扎),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自述中,作者在校时前两年“每天10元的伙食费”,用教学楼、图书馆、系馆“免费的水”,收到了“爱心自行车”和“第一部智能手机”。“每一年拿到学校的钱,内心的那种激动,我想只有穷过的人才清楚吧,雪中送炭远胜于锦上添花”。

  从大三开始,作者凭靠做家教挣取生活费;大四顺利保研,“白天去企业实习,晚上偶尔继续做家教”,“我把研究生的学费攒出来了,也把散伙饭的钱攒出来了”。

  “至今都耿耿于怀的遗憾”是,班级第一次组织外出游玩时,由于花不起人均150元的开销,“我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直到大四毕业时,身为班长的作者请班级同学吃了散伙饭。

  2019年步入研究生阶段后,生存境况稍有改善的作者,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不再要助学金和资助贫困儿童读书。

  “我知道,也许从客观上说,我依然是园子里较为困难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发现我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自研一起,作者每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家乡希望小学4个孩子的生活、学杂费,“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4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

  在网帖末尾,作者提到,希望未来有一天,有能力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清华校友“感动”转发,网友称赞“穷且益坚”

  11月11日,今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小牧(化名)向南都记者表示,上述网帖于7日发布在校内BBS“树洞”内,“在校生用(校园)邮箱可以注册,毕业后可以继续使用。”根据该平台规则,“T大树洞面向T大学生,通过T大邮箱验证您的身份并提供服务”。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篇网帖下方有不少清华学生评论称“看哭了”“破防了”“太坚强了”。有人说这是“清华版的《送东阳马生序》”,也有人表示,“读到这我把购物车里的东西全部取消了”。

  上述网帖作者也在“树洞”内发布“续篇”,对于“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很感激,仿佛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我觉得我平日里的工作更加的有意义起来”。其透露,现在所从事的“是一份钱相对少一些,但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也希望,这篇小小的自传能够给予大家一点点慰藉”。

  这篇原本发布在清华校内论坛的匿名网帖,流传到网络上后迅速引发关注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感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称赞“这才是清华学子真正的风范”。

  在社交平台认证信息为清华大学力学博士的用户罗承成表示,“这位学弟至今仍然不算富裕,却心系并照顾比他更穷的孩子。因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这种不论自己身处何境,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的态度,也是我在清华求学的时光,一直受的教导。”

  11月11日,曾在清华大学担任辅导员的知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其身边也有不少校友转发上述网帖截图, “内容上有很多学校生活细节,大家基本就是赞同、感动和共鸣。”其也提到,“正是高校和国家的补助、家教和勤工等工作机会,让贫困学生能够吃饱穿暖、没有什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但是离城市小资生活是有距离的”。目前,清华大学方面对此事未有公开回应。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实习生 巴鑫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