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清代收藏家梁清标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

2024-06-02 19: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物简介  仇英(约1494年—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中国明代画家,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擅画人物,尤长仕女。与沈周、文征明、唐伯虎并称为“明四家”。

    不久前,两岸博物馆似乎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发起了对明代画家仇英的纪念。

    苏州博物馆推出“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展出了国内外31件仇英珍品,内容涵盖山水、人物、历史等不同主题。台北故宫则推出“明四大家(即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拿出仇英的30多幅作品参展。其中,便有其传世名作《汉宫春晓图》。

    “仇英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得好,尤工仕女。《汉宫春晓图》是个尺幅很大的长卷仕女图,展开来将近6米,光人物就画了110多个。在仇英的所有作品中,它的价值无疑是很高的。”研究明清美术史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付阳华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漆工出身

    《汉宫春晓图》用手卷的形式,描绘出春日清晨时分宫闱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戏婴……画中人物,以后妃、宫娥为主,此外还有皇子、太监、侍卫、画师等。虽名为“汉宫”,但人们的身上都穿着唐宋风格的服饰,衣着鲜丽,姿态各异。宫殿、园林、家具,则似乎是明代风格。

    “《汉宫春晓图》的创作经过是个谜,大家都想知道,可没人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说法。”付阳华说。

    之所以会留下一个谜,和仇英本人的经历颇有关系。

    “史籍记载,仇英是漆工出身,本人不擅文辞。他的画上基本没有什么诗歌、题跋来记录作画过程,他本人也没有留下任何文章、文集,甚至连墓志铭都没有。” 

    从一些画的年款和零星记载中,学者们拼凑出了仇英的人生经历:“他本来是太仓人,后移居苏州,因为有绘画天赋,受到大画家周臣的器重,把他收为弟子。”

    这位周臣,在付阳华看来,“特别需要被发掘”,因为“明四家”里不仅仇英是他的弟子,唐伯虎据说也与他有师承关系。“《吴郡丹青志》上说,唐伯虎一旦有什么创作的想法,就跑到周臣那里去,受其启发后,再回去画画。相当于是良师益友。此外,拿唐伯虎的一些作品和周臣的作品对比,也能发现非常接近。”

    在周臣门下时,仇英便已开始“均衡发展”,周臣画功好,仇英则“尽得其法”,把老师的技艺全学到手,山水人物、楼台车马,包括佛教题材,都独当一面。

    “周臣学的是南宋画家李唐,仇英早期的作品,也很有李唐风格,高古细腻。此外,因为在苏州,经常与文征明等文人往来,出身寒微的仇英也开始画一些文人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仇英《莲溪渔隐图》。”

    仇英画名越来越大后,一些收藏名家、画商对他青睐有加,“比如昆山的周凤来、苏州的陈官、嘉兴的项元汴,先后把他聘到家里,他得以看到很多古画并临摹。”

    据付阳华推断,《汉宫春晓图》便是作于这个时期。“史籍记载仇英特别擅长临摹,‘落笔乱真,无惭古人’,还有特别重要的一句话,说他‘稍或改轴翻机’,就是临摹时总会对原作再做些改动。比如他也临过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构大体上是按照张择端母版的景物顺序布局,但描绘的却是明朝中期的苏州。这幅《汉宫春晓图》,名为汉宫,里面的人物、建筑风格却唐宋明皆有,也应该是‘改轴翻机’之后的创作。但是,《汉宫春晓图》的母版究竟是谁所画,并没有记载,也没办法凭空猜测。所以这幅画从源头到何时何地创作,至今都没有权威说法。”

    一幅画值价二百金

    历史跨越千年,《汉宫春晓图》后来的流传,也只能从图上找一些蛛丝马迹了。

    “这幅画的卷首有一个标记,写了一个‘虑’字,是明代收藏家项元汴藏画时经常用的,他用千字文来给自己的收藏品编号,虑是其中一种。卷末还有项元汴手书的‘值价二百金’。这是确定无疑的。”

    仇英曾在项元汴家中待过一段时间,这幅画是为他画的,或者在项家画的?“我觉得都没有充足的依据。还有种说法是这幅画曾被明代大奸臣严嵩收藏过,后来严嵩被抄家,画进入明内府,大约隆庆时期流传出来,被项元汴购买,所以它上面会有一个项元汴手书的关于价格的东西。”

    作为富甲一方的画商,项元汴收藏的唐宋元书画不止千幅。不过令人惊异的是,在他所有标记过价格的藏画中,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是价格最贵的一幅。文征明的《袁安卧雪图卷》只是16金,唐伯虎的《画嵩山十景册》也不过24金。在仇英自己的作品中,这幅画作也是最贵的,仇英曾花费6年时间,为昆山周凤来绘制《子虚上林图》,长达5丈,所获的酬劳也不过100金。

    “在当时,所谓的‘金’其实就是白银,200金就是200两白银。”有很多人都惊异于这个价格高出同时代其他画家那么多,仇英有何独特之处?“我的朋友李万康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他的观点是这200金并不是一个市场流通的价格。因为项元汴以往在给藏画写价格时,总会写‘原价’多少多少金,记录他从别人手中买回来的价格。现在用的却是‘值价’,应该是他对这幅画将来价值的估计。当然,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汉宫春晓图》在藏家眼中的地位。”

    从被讥讽到被赞美

    《汉宫春晓图》卷后的收藏印鉴里,还能找到一个大腕。他就是清代收藏家梁清标,“他的印鉴是‘苍岩子’‘蕉林收藏’。”

    梁清标是清初的文学家、收藏家,他官做得很大,从翰林院一路发迹,在兵部、礼部、刑部、户部都当过一把手,官至保和殿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校长。

    1667年,梁清标主持会试期间,因与人意见不合被参奏,一度卸职革任,就回老家盖了个“蕉林书屋”,一心一意搞收藏。“他的家是一个收藏圣地,名画很多,比如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等。”

    “这时,‘明四家’的说法已经有了,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四人齐名。”仇英的地位,与明代相比,无疑是高了不少。在明代,仇英虽也有名气,画作也能卖出高价,但那时的文人圈子,并未真正接纳他。

    付阳华讲了一个小故事。“文征明曾画过一幅画,叫《湘君湘夫人图》。画作完成30年后,明代文人王穉(音同至)登观赏此画,留下一段题跋,记载文征明曾让仇英来帮他给这幅画设色,改了两稿都不满意,于是自己创作,之后王穉登又评论:(文征明)笔力扛鼎,非仇英辈所能梦见也。意思是文征明画中的风格气质,仇英这种画家做梦都梦不到。”

    可见,仇英因为不擅文辞,出身工匠,虽然与文征明等人有所交往,但地位、名望在时人看来,仍然是要逊色很多的。

    “仇英所在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士、农、工、商地位开始模糊的时期。如果说沈周是吴门画派开宗立派的文人画家,文征明是紧接其后的执牛耳者,那么唐伯虎和仇英就明显是在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之间游走。唐伯虎的人生箭头是从士人到职业画家、卖画为生,仇英更是从开始就是职业画家。”付阳华评论道。

    到了清代中后期,仇英显然更加为人看重。1713年,《汉宫春晓图》作为恭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的贺礼被送进宫,从此收藏于内府。如今卷末的一系列印章里,还有清代内府收藏印、石渠宝笈印,和乾隆、嘉庆、宣统几位皇帝的御览之宝。

    “台湾有学者统计过,在台北故宫,仇英名下的画有240多幅,但假的也多。这次台北、苏州的特展,总共60多幅,都被认为是真品。前不久苏州的展览我曾去看过, 对其中两件作品印象深刻。一件是仇英的《临宋人画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画册都被误认为是宋人画的,可见他技艺之高。另外一件是《人物故事图册》,里面也有很多仕女形象,感觉和《汉宫春晓图》还是挺有视觉关联的。”

    仇英的画作历来也是拍卖场上藏家追捧的热点。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浮峦暖翠图》一经露面即引起藏家关注,最终以7280万元成交。而《汉宫春晓图》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其价值更是不可估计。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