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浮游植物鉴定图谱怎么做 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

海南岛海尾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的调查

2023-12-24 0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夏秋两季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和水质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0余种,主要以硅藻为主,其次为甲藻和蓝藻,这与历年南海浮游植物种类调查结果相符[26]。夏秋两季硅藻的细胞密度占比分别达到98.4%和69.7%,为主要优势类群。在秋季调查期间,除站位3-1和4-1外,蓝藻细胞密度占比平均达到29.3%,为第2优势类群,蓝藻种类主要为束毛藻。束毛藻是广泛分布在寡营养盐海域中的固氮蓝藻[23],其中汉氏束毛藻为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的常见物种[24]。温度是影响束毛藻分布的重要因素,可能海尾湾秋季水温更适于束毛藻生长,从而导致蓝藻细胞密度大于甲藻,成为第2优势类群。

夏季海尾湾调查海域共有7种优势种,其中旋链角毛藻为第1优势种,其次为柔弱拟菱形藻。旋链角毛藻为广温性沿岸种类,是中国近海中比较常见的赤潮藻种[25,27],但海尾湾在调查期间并未发现赤潮现象,表明旋链角毛藻的细胞丰度还不足以引起赤潮,但旋链角毛藻细胞粒径较小,生长速度快,往往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28]。秋季调查海域共发现10种优势藻种,其中第1优势种为束毛藻属,束毛藻在南海海域广泛分布,是海洋中重要的固氮蓝藻。海尾湾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大于3,均匀度指数大于0.3,丰富度指数大于5,表明海尾湾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29]。

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秋季调查海域中的氨氮、总磷、活性硅酸盐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高于夏季,但是夏季的化学需氧量高于秋季。而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低于夏季。氮磷是浮游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当海水中的营养盐充足时,硅的含量可促进硅藻的细胞生长。有研究表明,除单个营养元素的含量之外,营养盐中的氮磷比、氮硅比和硅磷比的高低更能影响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从而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30]。较低的氮磷比和氮硅比可能是秋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低于夏季的原因。海尾湾夏季调查海域化学需氧量(COD)比秋季高,COD是表征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COD越高表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说明夏季调查海域水质比秋季稍差,但夏秋两季的水质均符合国家Ⅰ类海水水质标准。

夏季影响海尾湾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活性硅酸盐、亚硝态氮和总氮。优势度排名前20的浮游植物密度均与海水中亚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19种浮游植物密度与活性硅酸盐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硅和氮元素是浮游植物生长非常重要的元素,在本研究中则是海尾湾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已有研究表明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硅酸盐和总氮[15, 18]。秋季影响海尾湾浮游植物的主要因子是海水的pH。在对多个海域如珠江口南沙海域和大亚湾等的的浮游植物调查中,发现pH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14, 16]。由此可见,海尾湾环境中的营养盐和pH值的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演变的主要因子。

海尾湾调查海域秋季海水生态环境较夏季差,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也低于夏季,且蓝藻密度高于夏季,成为第2优势类群。另一方面,水质中的N,P等元素的含量秋季均高于夏季。陆源生活污水的排放是近岸海湾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海尾湾陆源生活污水的排放管控,保护好海港的生态环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