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考研311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济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 2022年教育学考研311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2年教育学考研311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4-06-10 0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勤思解析】B。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凸显了党和国家层面对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功能。从“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中并不能看出“教育重构社会秩序”“教育确定社会发展方向”“教育解决社会问题”。

【勤思解析】C。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具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所以除讲学与著述外,稷下学宫还是一个资政议政机构,“齐稷下先生喜议政事”,这是学宫的一大特色。议政干世是几乎所有私家学派的特点,但是稷下学宫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为学者提供一个固定的议政论坛,主张不治而议论。

【勤思解析】D。其中A选项“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出自《孟子》;其中B选项“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出自《荀子》;C选项“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出自《颜氏家训》;D选项“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出自王守仁《尊经阁记》;所以本题选D。

【勤思解析】D。洋务运动中的留美教育分别分为四批次。其中这四批次学生籍贯极其学生数量分别为:广东84人;江苏20人;安徽2人;浙江9人;山东1人;福建4人。所以据此可以得出这四批次留美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和江苏。

【勤思解析】C 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了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经正女学、通艺学堂、北洋西学堂与南洋公学。所以本题选C。

【勤思解析】B 壬子癸丑学在1912年11月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指出初等小学校开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更7门课程。所以据此本题选B。

【勤思解析】C 巴顿教育调查团对中国基督教教育开调查,提出了所谓“更有效率、更基督化和更中国化的建议,其中“更具有效率”指的是提高质量;“更基督化”指的是基督教教育主要体现在精神与目的上,而不是宗教课程开设的多少、礼拜仪式是否强制等,还包括加强教会学校本身就具有的国际性合作关系;“更具有中国化”是指更本土化、世俗化。所以本题选C。

【勤思解析】A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会上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二大”通过七项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

【勤思解析】C 陶行知主张“小先生制”,认为在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所以本题选C。

22.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即

A民主大众科学的文化教育 B 民主科学革命的文化教育

C 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教育 D民族科学革命的文化教育

【勤思解析】C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所以本题选C。

23.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民政府对中学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其重要举措有

A 高中不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 B 高中不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

C 高中分文理科,建立综合中学 D 高中分文理科,废止综合中学

【勤思解析】A 国民政府最初中学的体制最初沿袭综合中学,1932年以后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系统混杂,后12月教育部颁布《示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中学法》,废除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高中不分文理科。所以本题选A。

24 古代印度教育等级色彩鲜明,其主要表现是

A 首陀罗种姓享有教育权,吠舍种姓被剥夺教育权

B 吠舍种姓被剥夺了学习《吠陀》的特权

C 刹帝利种姓被剥夺了受教育权

D 婆罗门种姓享有当时最完备最高级的教育特权

【勤思解析】D。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

25 古代罗马共和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

A 道德与公民教育 B 知识与技能教育

C 自由教育 D 骑士教育

【勤思解析】B。在家庭教育中,1~7岁的儿童主要由母亲抚养和教育。从7岁起,女孩仍在家跟母亲学习作为未来主妇和母亲有关的内容;7~16岁的男孩则跟父亲学习作为农民—军人的实际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同时学习简单的读、写、算等知识,还要记诵《十二铜表法》。

2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与新教教育的主要区别为

A 具有精英性与平民性 B 现代性与古典性

C 实践性与理论性 D 职业性与学术性

【勤思解析】A。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其贵族性是由人文主义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教教育则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27 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

A 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

B 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

C 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

D 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

【勤思解析】A。卢梭从儿童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只有三种教育圆满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能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28. 19世纪后半期德国中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是大力发展

A 皇家中学

B 文实中学

C 实科中学

D 综合中学

【勤思解析】C。19世纪实科中学得以迅速发展,并于1832年得到政府的认可。1870年,实科中学的毕业生获得升入大学的资格,但只能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

29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标志是

A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改革

B 伦敦大学的成立

C 曼彻斯特学院的创设

D 伯明翰学院的开办

【勤思解析】B。1828年,为了与贵族、教会控制的古典大学相抗衡,并满足富裕的中产阶级的需要,成立了伦敦大学学院,标志着新大学运动的开始。1829年,国教派成立了“国王学院”,1836年,两所学院合并为伦敦大学。

30 关于教育学科性质,乌申斯基的看法是

A 探讨个人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B 人类教育问题:科学

C 如何了解人和培养人的高级艺术

D 学校教学目的高级艺术

【勤思解析】C。乌申斯基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教育的最终任务在于满足个人和人类求取人性本身完善的需要,其永恒理想在于造就完满的人。教育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不应该是学校的教学科目、教学论或体育规则问题,而应该是人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31 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A 初等教育均衡发展 B 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

C 高等教育大众化 D 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勤思解析】B。《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了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的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

32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回归基础教育”改革运动提供理论指导的教育思潮是

A 泛爱主义教育

B 要素主义教育

C 进步主义教育

D 自然主义教育

【勤思解析】B。1976年,美国开始提出“返回基础”的要求。“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问题而开展。在四个选项中只有要素主义教育才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33 关于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造主义教育家主张

A 编制实施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校课程

B 以人类文化遗产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课程的核心

C 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应居于中心地位

D 学校课程内容应贯穿渗透基督教精神

【勤思解析】A。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第一,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第二,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第三,强调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第四,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该统一于“理想社会”这一目标,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上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第五,教师应该进行民主的和劝说的教育。

34 白居易在不同地方听到了同一种早莺的鸣叫,感受却不一样。他用优美的诗句感慨道: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具有

A 情境性 B 客观性 C 社会性 D 主动性

【勤思解析】A。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表征,它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因此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

35 根据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下列反映学生需求的是

A 小张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尊重

B 小王希望自己规划假期活动

C 小赵希望自己的英语发音越来越好

D 小李希望得到最新款手机

【勤思解析】B。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动机过程理论。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该理论指出,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是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需要。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行为是自我决定的,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奖励或压力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才会对内在动机起促进作用。

题干中A属于归属需要,C属于胜任需要。

36 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某同学特别注重单词运用情景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细加工 D 资源管理策略

【勤思解析】C。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题干中通过背景情境来学习单词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

37 下列属于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的是

A 根据背景推测照片中人物的身高

B 预测神舟飞船返回地面的时间、地点

C 测算某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D 评价某年轻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勤思解析】D。根据问题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将问题分为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其中结构不良的问题是指没有明确的结构或解决途径。题干中ABC均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D选项需要确定评价的方式或者维度等才能进行评价,所以属于结构不良的问题。

38 中共十九大报告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要求在观念学习应达到( )

A 接受水平 B 组织水平 C 性格化水平 D 反应水平

【勤思解析】C。布卢姆等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一书中把情感领域目标分为五个亚领域,主要包括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估(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组成的性格化5大类,

①接受:具有意识、愿意和关注的素质,包括意识、愿意和专注。

②反应:对一种情境作出默许、依从和评估等反应的素质,包括默许、依从和评估。

③形成价值:接受、喜爱与承诺某一价值观的素质,包括接纳、喜爱和确证。

④组织价值观念系统:重点在于解决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进行联合和综合。

⑤性格化:形成了一种价值体系,这一价值体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控制着他的行为。

题干中提到的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指的观念的性格化。

39 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关于学生内隐学习神经机制的实验研究,该研究属于

A 基础研究 定性研究 B 基础研究 定量研究

C 应用研究 定性研究 D 应用研究 定量研究

【勤思解析】B。基础研究是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动本身所固有法则或规律的研究,应用研究是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某种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定量研究是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或提出结论的研究,定性研究是采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学生内隐学习神经机制”属于基础研究,不是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是定量研究,不是定性研究。

40 某研究者对5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最恰当的取样方法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勤思解析】C。概率抽样方式有4种: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其中,分层随机抽样常用于问卷调查研究,因为分层随机抽样适合总体成分复杂,各成分间差异较大的大样本抽样,能够合理地兼顾层与层之间的差异,有效地降低抽样误差。题干中问卷调查涉及样本比较复杂,最恰当的当属分层随机抽样。

41 研究者在研究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时,以“师生关系”“学习动机”为关键词,以“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以并合为检索关系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若他想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正确操作是

A 检索条件由关键词改为篇名

B 文献来源与类型由核心改为CSSCI

C 关系词由“并”改为“或”

D 检索要求由模糊改为精确

【勤思解析】C。题干表示研究者“想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因此正确的操作必须可以做到扩大检索范围,而不是缩小检索范围。A选项检索条件由关键词改为篇名会缩小范围,B选项文献来源与类型由核心期刊改为CSSCI,会缩小范围,D选项检索要求由模糊改为精确,也会缩小范围,因此A、B、D三个操作均属于缩小范围操作。只有C选项关系词由并改为或才是扩大检索范围操作。

42 为了比较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在语文“草船借箭”教学中的不同效果。某小学语文教研组从全部五年级12个自然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三个班作为实验班,并选择了三位教学水平接近的教师任课,该实验属于( )

A 单因素 真实验 B 单因素 准实验 C 三因素 真实验 D 三因素 准实验

【勤思解析】B。单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只施加一种实验因素的实验(单因素实验一般设1-3个水平不等)。多因素实验是在实验中施加两种或两种以上实验因素的实验。真实验是随机分派被试(打乱原有班级、随机分派成组成新班)的实验,准实验是从原有若干班级中随机抽取几个班的实验。题干中“比较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是一个教学法自变量的三个水平,属于单因素实验;“从全部五年级12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三个班作为实验班”,是从12个班中整群抽取了三个班,并没有随机分派被试,属于准实验。

43 某研究团队采用观察法研究幼儿游戏中的冲突事件。事先制定了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冲突行为主体、起因、过程和结果。为了不干扰幼儿园正常活动,经与幼儿园沟通,研究者每周二上午入园观察。这种记录方法是

A 事件取样法 B 行为检核法 C 时间取样法 D 轶事记录法

【勤思解析】A。事件取样法指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对事件从头到尾地进行观察,注重特定行为或事件的特征和全过程,记录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原因、结果和事件发生时情境。题干中记录幼儿冲突主体、起因、过程、结果,属于事件取样法。没有提到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不属于时间取样法;没有提到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不属于行为检核法;没有提到记录有价值的行为,不属于轶事记录法。

44 某研究者对15位优秀乡村教师的教学日记进行了逐级编码分析,以探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 )

A.行动研究 B.叙事研究 C.民族志研究 D.扎根理论

【勤思解析】D。扎根理论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理论的方法。操作程序包括:①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②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③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④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⑤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并建构理论模型是扎根理论中最重要特色。

45.在教育测量中,难以控制偶然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这种误差被称为( )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操作误差

【勤思解析】B。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而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它使得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一致,其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随机误差常常被认为是可以容忍的。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46.科学技术无论多么发达,都难以替代教师职业。

【勤思解析】正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课程上,在线教育的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较量”、在教师上,出现了人工智能教师与教师角色的“冲突”,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教师都无法被科技所取代。因为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教师肩负着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延续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师劳动还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需要运用权变思维根据学生、环境等的变化,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同时还要能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种“人本”的特质是科学技术、没有感情的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47.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教育和教学可以分开进行。

【勤思解析】错误。

赫尔巴特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道德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他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同时进行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依赖于教学,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形成道德观念,知识越多,品德才越好。所以,道德教育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勤思解析】正确。

创造性也叫创造力,它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含个体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个体因素包含个体的智力、个体的知识、个体的动机和个性,环境因素包含父母管教方式、家庭氛围、学校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导向等都会对创造性产生影响。

知识技能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新颖、独特的产品和观念的产生,从内容上说均受制于人的知识与经验,知识是创造的原料,创造是知识的重新组合。如果没有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个体知识经验不广不深,创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如果人们在某一领域一无所知,也就是没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也就无从谈起创造。题干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49.简要说明下列各自体现的教学原则: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勤思解析】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则出自《论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具有中等以上的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解一些高深学问,在中等以下的人不能对其讲解高深学问。孔子是我国最早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家,因材施教的提出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孔子所创办的私学中主张有教无类,所以其弟子性格、知识水平相差各异,所以他主张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通过谈话法或者观察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即因材施教。

(2)“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一则出自《学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地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而不知所措;其中“孙”可以认为是年龄的顺序和内容的顺序。由此可以看出,《学记》主张在教育教学中要按照学生和内容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否则效果将适得其反。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则出自《学记》,体现启发诱导的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要指导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由此主张教学应该要注意启发,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只顾赶进度而忽视学生兴趣,学生就会导致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并且将所学知识丢弃的一干二净。因此在教学中主张启发诱导。

50.泰勒主张,普通中学在确定各科课程目前过程中,向专家咨询问题应是:“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贡献;这门学科对于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将来要在该领域从事更高深研究的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基础教学”,请概述泰勒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合理性。

【勤思解析】

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他是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提出课程编制的原理,1949年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为书名公开出版,该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1)泰勒原理中四个基本问题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①学校应努力达到哪些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④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即“目标模式”。

(2)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中的教育目标的确定

围绕上述四个问题,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在确定教育目标方面主要体现为: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①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③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

泰勒目标模式理论的合理性在于:

①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一种有条理的、系统的课程设计过程;

②把评价融入课程设计过程,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③结构紧凑,逻辑脉络简洁清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有据可依,课程设计容易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51.简述19世纪20年代初美国初级学院运动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勤思解析】

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人们开始从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方面提出改革的设想。

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这种制度的设想也是把大学的四年分为各为两年的两个阶段,规定学生在读完第一阶段取得“初级证书”后,才能继续下一阶段的学习。

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初级学院满足了希望进大学继续学习的人数迅速增加的要求,也提供了一些学生为谋生和就业接受一定职业教育的机会。

美国初级学院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进程的产物,适应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但是,初级学院也存在着学业标准不如四年制大学或学院那样严格,学生缺少离家生活的成长经验等问题。

【勤思解析】

根据表述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操作步骤,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因此,也称作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从知识的概念上来看,二者有内在联系:

在认知心理学中,广义的知识包含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了技能与策略,技能又包含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因此操作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形式来看,二者有一定区别。操作技能往往通过外部动作来体现,而程序性知识是内含于动作中的。

53.在某项研究女童辍学原因的调查中,研究者对一位母亲进行了访谈。请指出下列访谈片段中涉及的三项访谈技巧,并评价其使用情况。

访谈者:您女儿辍学,您觉得可惜吗?

母亲一脸迷茫:为什么?

访谈者:我是说,您女儿不读书了,可惜吗?

母亲:不可惜啊,丫头上三两年就够了。

访谈者: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让她把小学读完好不好?

母亲面带怒色:那不行,丫头大了,不能念了。(气氛略显紧张,沉默)

访谈者:您看电视吗?

母亲:不看,看不懂人家在干啥

访谈者:丫头看吗?

母亲(高兴):看,她看的懂,还给我讲。

访谈者:那她为什么看的懂。

母亲(想了想):嗯,念书了呗。

访谈者:看来读书有用是吧。

母亲:当然,她脑子聪明,报纸也能看,还借回书看

访谈者:既然念书好,您要是让她继续念,将来就更有出息呢

母亲:念书是好,但她不能念了,念了书谁做饭?

——改编自白芸《质性研究指导》

【勤思解析】

(1)访谈的技巧包括:

①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

②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与合作。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

③访谈提问,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④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控等。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

⑤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

此外,访谈技巧还包括:①提问要明确具体、通俗易懂;②要适当控制话题方向;③采用启发方式引导回答;④适时插问;⑤适当运用表情和动作;⑥严格按计划进行访谈,不要随意离开主题,并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⑦结束访谈时应表示感谢,为下次可能的访谈工作留下好的印象。

(2)材料中三项访谈技巧及其评价:

①询问“辍学”处,使用了“提问要明确具体、通俗易懂”技巧。评价:先问“辍学”,母亲听不多,随后更换为“不读书”,母亲可以听懂,但说“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让她把小学读完好不好?”不太符合访谈不评价被访谈者要求。

②当“气氛略显紧张,沉默”时,调整询问“您看电视吗?”处,使用了“适当控制话题方向”技巧。评价:效果良好。

③利用“看电视”一步一步引导母亲说“孩子念书好”,使用了“采用启发方式引导回答”技巧。评价:效果良好。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4.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马是高二学生,对二战感兴趣,读过《秘密战争》一书,还在语文课外作业中提交过读书报告,此书是斯蒂文森的著作,记录了二战中许多秘密事件。

历史课上,郝老师提及战争一结束,丘吉尔就失去了人民的拥戴,小马举手发言:“英国抛弃丘吉尔,这好像不公平,他在战争期间,做过了不起的决定,大家不知道”。

郝老师问:“什么决定?”

小马说:“有一次,英国刚刚破译了德军密码,丘吉尔得知德军要轰炸考文垂市,是向考文垂市民发出警告,还是默不作声?如果发出警告,德军就会知道英国破获了他们的密码,如果默不作声,德军就无法知道他们的密码被人破获。丘吉尔不得不决定,选择保持沉默、未示警。后来盟军利用密码取得欧洲反攻成功。可是,考文垂市许多居民因无示警而死在空袭之下”。

小贾说:“这样的话,和杜鲁门下令轰炸广岛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丘吉尔、杜鲁门都认为他们这样做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小马回答。

郝老师说:“为挽救一些人而牺牲另外一些人,对吗?”

同学们一片安静。

郝老师重述问题:“小马说,丘吉尔、杜鲁门关心的是拯救人的生命,可是,他们为了救一些人而有意让另一些人死去,对吗?”

学生依然沉默,有几个点头。

郝老师问:“为什么?”

小苏:“从长远来说,可以救更多人。”

对此,小费说:“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救的是自己的同胞。”

对此,小艾反问:“自己的同胞是不是比其他人更有生存权?”

(改编自郝什等《促进道德发展》)

请回答:

【勤思解析】

(1)科尔伯格把道德发展分为了三水平和六阶段。其中前习俗水平包含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的阶段和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的阶段。习俗水平包含以人际和谐和好孩子为定向的阶段和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的阶段。后习俗水平包含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的阶段和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的阶段。在最后阶段,个体已经认识到了社会规则、法律的局限性。开始基于自己的良心或人类的普遍价值标准判断道德行为。

在材料中,小马的观点是丘吉尔选择保持沉默的原因是他自己认为这样做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小苏的观点是丘吉尔的做法虽然牺牲了少部分人的生命,但是从长远看可以拯救更多的人。小艾的观点是不管是自己的同胞还是其他人,都应该具有生命权。

三位同学的观点都围绕人的生命来展开,讨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都属于后习俗的“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的阶段。

【勤思解析】

(2)道德认知是品德结构中的引导性要素。德育必须使学生对基本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形成正确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道德分析判断能力。课堂讨论是常用方法之一。

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在小组中就某个有关道德的典型事件进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水平。小组讨论的内容一般是能引起学生争议的道德两难故事。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他应该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做出判断,进行交流辩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考虑其他人的意见,协调彼此的分歧。

课堂讨论在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且能在道德判断上所发生的向上变化能超时保持。通过课堂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和不确定性,这是个体在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意识到他人的观点和解决道德问题的到的推理与自己不同,而产生的一种道德认知的不平衡状态。随着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和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范围的扩大和深入,儿童原先在一定社会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判断结构会在新的社会经验作用下发生改组和重构,从而获得新发展。材料中,同学们通过讨论认知从对少数人生命和多数人生命价值的判断,到对于同胞和非同胞人权的价值判断,体现了这一点。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关系上,这一模式在促进儿童道德行为成熟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勤思解析】

(3)新时代的课程思政有着诸多特点,具体体现在:

内容上:

(1)寓德于课程是首要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德借助于课程这一重要载体,是寓德于课的,既寓德于具体的课程内容,更寓德于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

(2)人文立课是主要特点

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素养”元素,其中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即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种教育,都是在进行教书、育人,本身就蕴含了人文精神。健全的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具有价值观意义的国家情怀教育,尤其是思政中社会主题力量所倡导的主流价值的教育。

(3)价值引领是核心特点

课程思政是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中思政教育元素主要指思政内容,不一定是具体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也可以是思政教育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从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的抽象层面看,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不是要向学生灌输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是通过这种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形式上:

(4)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师讲授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转变,不仅仅重视道德认知的发展,同时强调通过讨论法来促进情感等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更加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5.书院虽萌芽于唐代,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却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有一段文字:

契勘本州州学之外,复置岳麓书院,本为有志之士不远千里、求师取友至于是邦者,无所栖泊,以为优游肄业之地。故前帅枢密忠肃刘公特因旧基复创新馆,延请故右司侍讲张公先生,往来其间,使四方来学之士,得以传道授业解惑焉。此意甚远非世俗常见所到也。比年以来,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风不振;议者惜之。

某叨冒假守,蒙被训辞,深以讲学教人之务为寄顾恨庸鄙,弗克奉承。到官两月又因簿书,未能一往。谒殿升堂延见诸生,诣考所合罢行事件庶革流弊,以还旧规。除已请到醴陵黎君贡生充讲书职事,与学录郑贡生同行措置外,今议别置额外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依州县则例,旧破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更不补试听候当职考察搜访,径行拨入者庶几有以上广圣朝教育人材之意,使凡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区区课试之间,实非小补。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宋代书院、地方官学的发展状况,论述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勤思解析】

(1)宋代书院发展情况:

①教育场所的规模化。私学起初并无固定的教育场所,而书院则为一种较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颇具规模的教育设施,从而达到了制度化。

②教育设备的制度化。书院具有丰富的藏书,并设置了祭祀用的专祠。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书院设置了总领其教学及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山长”(或称“堂长”、“院长”),有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等职,这样使得书院有了较为规范的组织管理人。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具体规定书院教学及运转程序的规则、学则等条规。

④教育经费的专门化。书院经费或由地方政府拨给,或由私人或社会集团捐赠,数目较为固定、充分,一般都足以保证其教学、学术研究、藏书、祭祀及书院本身建设之需。书院的经费,一般主要的来源为“学田”的田租收入。随着书院的不断充实发展,学田日渐形成书院固定的教育经费来源。

⑤书院在讲学方面,既注重教学,又注意学术研究,同时书院还允许不同学派相互间进行讲学,由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这是书院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这种教学方式为后世所继承,并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2)宋代地方官学发展情况:

宋朝地方官学在三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庆历兴学中令州县立学,为地方办学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激发了州县地方兴学的热潮。在熙宁兴学中,王安石整顿地方官学。设置诸路学官,改变州县有学无教的状况,加强地方教育管理,并为地方官学拨充学田,每所学校给田40顷以充学粮,使地方官学有了显著发展。在崇宁兴学中,已经实现了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并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3)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提出了一系列兴学岳麓的措施:

第一条措施便是聘请讲书职事与学录。聘请朱子门人贡士黎贵臣充当书院讲书职事,另又聘请郑一之为学录,掌管学规和辅助教授。

除此以外,朱熹还为岳麓书院别置额员,增其廪给。原重建岳麓时,定养士额二十人。朱熹别置额外学生十人,以满足不由课试而入者;给来院的学生以膏火费,并以安居;所廪给经费若田租不足,还从官费拨给。

整体来看,宋代书院与当时的地方官学相比,在管理方面呈现出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特点: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56.请在I、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分。

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大量证据表明,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研究也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往往没有被学生很好地接收,也很少被学生用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的书面反馈常常伴有等级或分数,而呈现等级、分数会影响学生对反馈的充分理解。教师的口头反馈大多面向学生群体,而学生往往不认为这种反馈与自己有关。研究还显示与学生相比,教师把自己的反馈看得更有价值;而学生们则经常抱怨老师的反馈令人困惑、不够合理。有时,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的反馈却自认为已经理解了;即便理解了,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将反馈意见运用到学习中。尽管教师非常重视反馈作用,但是在如下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探索与学生个体特征相关的有效反馈策略;根据认知、元认知和动机变量来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反馈;澄清反馈的性质、频率和时间安排。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教师反馈效果不理想的五方面原因。

(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谈谈这一要求的现实必要性。

(3)假定你是中学数学老师,面对一名内向、对数学缺乏自信的学生,你该如何更为有效地对其数学作业情况提供反馈?

【勤思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反馈效果不理想的五方面原因是:

①反馈结果过于强调定量,材料中提到“教师的书面反馈常常伴有等级或分数”,缺乏定性解释,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反馈内容。

②反馈缺乏针对性,材料中提到“学生不认为这种反馈与自己有关”。

③学生对反馈的不重视。教师认为自己的反馈更重要。

④学生不能理解反馈内容。学生们则经常抱怨老师的反馈令人困惑、不够合理。

⑤反馈的操作性差。学生不能够将反馈意见运用到学习中

(2)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①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形成,行为的塑造依靠外部的强化,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时提供反馈,并且提供的是积极的反馈,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形成。

②在学习动机理论中,心理学家重视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a.从动机的强化理论来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对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他们强调对学习的外部控制,认为外部强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按此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如果在学习活动中能合理地增加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因此,在学习中教师提供反馈的过程就是进行强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b.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者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这一活动。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和完成某一项活动,属于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是低自我效能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与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有关。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反馈其实也是重视了教师的言语劝说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还可以从其他动机理论来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有效提供反馈:

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看待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对内向、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要加以注意。

②根据认知的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对内向且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肯定其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为其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氛围。

③根据归因理论,教师在为其提供反馈时应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指导,引导其正确归因,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和可控因素,激发其学习动机。

(其他角度,如满足尊重需要等、从认知、建构角度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等亦可)

II.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0年初,为应对新冠疫情,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大中小学实行“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其中,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某研究者开展“大学生线上教学认同感及其影响的因素分析”的问卷调查,试图回答与认同感相关问题。研究者定义了核心概念,编制了《大学生线上教学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问卷》。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学生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学校类型、专业类型;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意向、成本效益评估、环境支持、主观期望五个方面,其中前两个方面为认同感,后三个方面为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每个方面由4个题组成,共20道题,所有题均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自编问卷通过预调查进行完善,然后正式实施问卷调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该研究中核心概念操作化的步骤。

(2)预调查后需要对自编问卷进行哪些检验?

(3)正式调查后可以做哪些统计分析?

【勤思解析】

(1)核心概念操作化的步骤:

概念操作化是问卷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指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和变量的过程。

概念操作化的步骤:

①核心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②列出问卷测量维度

③建立问卷测量指标

(2)预调查后需要对自编问卷进行如下检验:

问卷形成后应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反应对问卷做出评估检验,包括做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

①项目分析。项目分析通常被作为对问卷进行评估的第一步,主要是分析每个测验项目在测验中的贡献。包括:第一,每个测验项目与测验设计指标是否具有应有的相关程度;第二,每个测验项目对测验中的贡献是否具有独立的贡献;第三,每个测验项目对测验的贡献是否在测验中得到实现。对项目分析做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测验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通过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比较分析,评估每一测验项目在测验中的贡献。项目分析的评估检验指标有:难度分析、区分度分析。

②信度分析。信度指测验所得分数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重复性。信度分析的评估检验指标有:再测信度、复本信度。

③效度分析。效度指测量调查的准确性和普遍性(可推广性)。效度分析的评估检验指标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3)正式调查后可以做如下统计分析:

①描述统计分析: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等分析

②相关分析:五个维度和两个总分,共计7列数据可以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形成相关矩阵。

③回归分析:根据研究逻辑,可以用影响因素对认同感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影响因素对认同感的预测作用。

④差异分析:将学生背景资料的,性别、年纪、生源地、学校类型、专业类型五个变量作为分组变量,分别运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分析出在认同感和影响因素两个变量上的差异。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