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荣格八维(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浅析荣格八维二 浅析荣格八维(三)

浅析荣格八维(三)

2024-01-10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文请看:

若化生:浅析荣格八维(一):从MBTI到荣格八维

若化生:浅析荣格八维(二):八维功能基本释义

如果觉得文章能带来一定帮助的话,还烦请各位能点个赞和喜欢~以便更多人能够看到

此篇文章我将更深入地介绍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系统与MBTI系统最根本的差异,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系统的精妙之处。同时为我们的第四篇文章——十六人格的功能发展、分化与loop提供铺垫。

以下为MBTI与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的对应,其换算原理我已在第一篇进行过阐述:

ESTP — 创业者 Se Ti Fe Ni Si Te Fi Ne

ESFP — 表演者 Se Fi Te Ni Si Fe Ti Ne

ISTJ — 检查者 Si Te Fi Ne Se Ti Fe Ni

ISFJ — 保护者 Si Fe Ti Ne Se Fi Te Ni

ENTP — 发明家 Ne Ti Fe Si Ni Te Fi Se

ENFP — 奋斗者 Ne Fi Te Si Ni Fe Ti Se

INTJ— 策划者 Ni Te Fi Se Ne Ti Fe Si

INFJ— 劝告者 Ni Fe Ti Se Ne Fi Te Si

ESTJ — 监督者 Te Si Ne Fi Ti Se Ni Fe

ENTJ — 陆军元帅 Te Ni Se Fi Ti Ne Si Fe

ISTP — 手艺者 Ti Se Ni Fe Te Si Ne Fi

INTP — 建筑师 Ti Ne Si Fe Te Ni Se Fi

ESFJ — 供应者 Fe Si Ne Ti Fi Se Ni Te

ENFJ — 教导者 Fe Ni Se Ti Fi Ne Si Te

ISFP — 创作者 Fi Se Ni Te Fe Si Ne Ti

INFP — 化解者 Fi Ne Si Te Fe Ni Se Ti

关于MBTI与荣格八维的分化与区别

在荣格八维认知系统中,人格保有了更大的发展性与变动性,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个体性有策略性、选择性地进行人格整合与自性化。这便是与MBTI最根本的不同——MBTI更为僵化,它更多只是商业海选的工具,且描述笼统模糊,量表也存在信效度的漏洞,忽略了人的个体性与可发展性。

关于MBTI的漏洞人们常存在的误区便是二元对立论,例如:

你是INTJ,你一定很理性坚决,那么你一定冷漠无情。你是INFJ,你一定很圣母慈悲,那么你一定毫无逻辑。你是ESTJ,你一定很顽固不化,那么你一定无知自大。你是INFP,你一定很天马行空,那么你一定一事无成。...

诸如此类的误解实在是太多了,就不再多一一列举,光是这几条就足以显现出此类刻板标签和对于人格认知的可笑之处了。以及,此处更要申明一点:人格类型不决定个人能力的高低,更不限制个人能力的上下限,更多地只能指明你可能擅长什么或是不擅长什么,不要让人格标签限制你本身。

这种观点更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出于流量爆点的考虑,即使对谬误心知肚明也不介意多加利用,并且达成超~进化,为了避免人们发现明显二元对立的漏洞,便又增添了许多种元素集合描绘在一个人格上尝试更“立体化”,为了迎合大众又褒又贬,贩卖焦虑的同时又不忘过度赞扬,使人产生自己符合标签、躺枪的错觉,更产生了“读心术”的惊叹——抓住了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的痛点,是为巴纳姆效应——只要我堆砌的够多,你就赶不上我的思必得,我这里的标签总有一个适合你~

关于这点我们不能只从市场逐利的角度看待,更要追究MBTI系统本身的存在问题,而最基本的问题我们在前文已经谈过了,那便还是二元对立论,在MBTI系统中,内倾与外倾(I/E)对立,非此即彼,实则更多的人处于内外倾的中间态,很少有人是绝对的内外倾,无非就是情景问题;概念与实感对立(N/S),非此即彼,这方面倒是有迹可循,但是也并不代表一个S系人格难以使用知觉概念功能(Ni/Ne),也并不代表一个N系人格无法难以使用知觉实感功能(Si/Se),更不代表N系与S系之间就有难以相互理解,无非就是情景问题;理性与感性对立(T/F),这点就更奇怪了,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感性理性平衡共存,那怕不是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依然是情景问题;坚决与谨慎(J/P)对立,其实这个维度则和E/I维度一样,为荣格八维和MBTI系统相互之间的人格换算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也确实给普及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回到根本的系统来讲,一个人不是坚决就是谨慎?这未免也太过于影响生存策略的选择了,依然更多人处于中间态,还是情景问题。

当然,这也要追溯到MBTI系统起源的时代文化背景,MBTI系统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由迈尔斯母女(即Katharine Briggs以及Isabel Briggs Myers,非科班出身,没有心理学及统计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进行系统构建的,而本身就是以商业为导向——快筛适合的人到相应的岗位上,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就业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迈尔斯母亲只是为了解决自身所焦虑的面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偶然间接触了荣格的著作,并由此灵感大发构建出了MBTI系统的雏形——也因此,就导致了MBTI系统的根本出发点产生了偏差,与正统心理学产生脱节,当它堆砌的足够高时,因为地基没有打好,大厦便摇摇欲坠。不过,通过第三代凯尔西(David Keirsey)奠定的气质理论基础,再通过第四代琳达(linda berens)和纳尔蒂(Dario Nardi)的理论补充与传播,MBTI系统也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这主要体现在量化与应用上。当然在此要说的是,琳达本身的core+阴影系统,实则是硬着头皮对上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荣格八维的阴面功能,她本身在理论贡献方面不突出。

实际上,MBTI的量表信效度也极低,重测率为57%,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并且量表没有考虑到多元文化因素,社会构造的不同,来访者的受情景影响程度,是否撒谎或是按照理想状态去进行选择。而相关的咨询师也并不会使用量表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更多地是通过与来访者的会谈,溯源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情景状态对来访者进行人格判断。

而荣格八维的起源则是由正统的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学者,根据《心理类型》由八人格进行八功能转化的,而分析心理学派又分三种流派:经典学派,原型学派,发展学派,而其中原型学派的John Beebe为荣格八维系统的建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有关于阴面四维功能的组织与整合。

在此我们看看荣格最基础的理念,来阐明荣格八维它本身与MBTI最显著的区别与可发展性,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荣格八维的原因:

荣格是第一位提出心理生命周期的理论家。他把成长看成持续进行的过程,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人具有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个体的内在需要,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一过程就是自性化。根据荣格等人的描述,自性化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性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面具”,适应社会

【阳面四维,一二三四功能的发展】

第二阶段—面对阴影,发掘内心;

【阴面四维,五六功能的发展替补】

第三阶段—整合异质,实现完整;

【七八的发展与平衡】

第四阶段—触碰自性,成为自己。

【人格整合,自性化】

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的系统忠实于《心理类型》与荣格本人的理念,强调的是八种认知模式都在我们身上存在,只是使用频次不同,并且是可以通过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系统作为辅助,在人格整合后开始自性化的。而根据此二者,我们可以了解到MBTI的二分法是多么的脱节。而荣格的八类型也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划分人格,而是基于并强调力比多(与弗洛伊德的强调性的力比多不同,荣格的力比多意指普遍的生命能量,他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基于力比多的活动,在此方面也包括性本能)的循环与作用形成的理论,用于反应性格差异,绝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典型,处于中间态,并往往会根据不同情景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内外倾表现。

以下内容为 @若化生 基于《心理类型》及《荣格心理学入门/七讲》原文改编,所进行的二次创作内容[1][2]:

1.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荣格根据力比多(libido)的活动倾向划分八个性格类型。一般态度类型可以说是E/I及J/P分类的雏形。个体的力比多的循环与作用倾向于外在世界,更热衷于与外在世界产生联结的,就是外倾性的人;力比多的循环与作用倾向于内在世界,更热衷于向内审视与自我产生联结的,就是内倾性的人。外倾/外向型的类型,更愿意参与到社群与交际活动当中:主要会表现出好言谈、喜交际、较高开放性的特性,他们重视与外在世界的联结,更受外界客体的影响并寻求同化,从外在客体中汲取心理能量,这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力比多的循环与作用更为顺畅,使力比多合理地转化到外在世界当中,他们往往积极自信开朗,抗挫折能力高,也更容易接受并适应外在世界的变动。内型倾(内向型)的类型,更愿意与自己独处并与参与自我产生深层沟通,整合无意识信息的活动当中:主要会表现出好独处、善沉思内省、较低开放性的特性,他们重视与内在世界的联结,并不过多受外在客体的影响,在特定压力情况下,甚至会与外界客体产生对立,这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力比多的循环与作用更为顺畅,使力比多合理地转化到内在世界当中,从自身汲取心理能量,他们往往沉默寡言,敏感且洞察力高,容易自我沉浸,不易接受并适应外在世界的变动。

2.机能类型(function-types)

荣格指出,个人的心理活动有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其中思维与情感相互对立补偿,直觉与感觉相互对立补偿。生活中我们经常启用这四种功能类型,比如,当我们在看电影时,我们的感觉用感官,视觉和听觉来观看影片;情感是对事物的好恶倾向,它决定我们是否喜欢这影片;思维是对事物是什么作出判断和推理,在看电影时我们会猜想主角们一系列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剧情;直觉是对事物的变化发展的预感,根据我们的直觉和对影片的观看,我们直觉预料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剧情。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性格的八种机能类型。

在后续的荣格八维的系统中感觉与直觉被归入了知觉功能的范畴;思维及情感则被归入了判断功能的范畴。

知觉功能的感觉与直觉

一对相对应的感知/输入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知觉功能/非理性功能,因为它们仅仅是一种不带评价和判断的方式来接收信息,没有对信息进行过滤加工,感觉和直觉以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

感觉是会注意到外在客观世界细节的感知功能,它对事物表象的精准性感兴趣,它主要搜集一个事物的外在、组成、气味、用途等等信息,并关注从事物、数据和观点的角度去分析,通过对细节的高度关注,不断地分析与对比,了解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它寻求搜集全盘的细节,并将其合成一副画卷,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能够通过展开画卷,看到事物的整体——在这一切信息足够合成一副画卷前,它往往难以看到事物整体,但所幸的是,它在搜集信息的细节的过程中饱含着无限的耐心。知觉功能依赖于感官,这是我们不加过滤的,能够全盘接收第一手信息的来源。而知觉功能同时也被感官敏感度所影响。

直觉是一种在更广泛情境下看待事物整体的感知功能,如果说感觉是现实世界的实感,那么直觉则会是“另一个世界的实感”,它所关注的是整体情况,同时也能看到其背后暗含的意象及象征。它寻求其根源及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直觉更重视所见事物的可能性,并通过直觉的补偿去“凭空”构建出一副画卷,超前看到事物整体,但又都是有迹可循。这与个人对于无意识信息的敏感度高度相关,无意识信息则包括:原型意象及象征,文化意象及象征,无意识信息更多通过梦境和突如其来的灵感浮现。

判断功能的思维和情感:

一对相对应的处理/输出信息的功能,要达到对应的目的就需要做出一些判断,所以被称为判断功能。它们同样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

思维功能基于利弊关系,对不同情境进行分析并评估,它会根据一些价值或标准,构建并选取策略来决定目标重点或结果导向,接着思维会从数据中推导出逐步计划以达到想要的结果。它是一个推理过程,主要目的在于贯彻执行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更多是可以被意识层面所操控的。

情感功能依靠的个人或主观的价值系统,其中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情感功能并不依靠可测量的客观事实,它是自发性地运作的,会对一个情境直接作出特定反应,而不是通过分析以决定其价值或益处。它可以很轻松地直接决定是否接受某些事物。情感和共情能力有关,具有极强情感功能的人可以仅仅看着另一个人的脸就能理解这个人正在经历着什么,痛苦或快乐,伤痛或愤怒(更像是Fe能做到的事,Fi被自身产生的投射所干扰,导致无法很好地产生真正共情)。这和直觉不同,直觉能直接看到整个事物的整体而没有很强的主观性反应。具有很强情感功能的人会基于诸如对错与否、合适与否、紧急与否等判断标准来对情境作出反应,但此种对错、合适、紧急与否建立在何种情感价值衡量标准之上则导致了行为与认知的不同——在如今的荣格八维系统中,情感功能分为Fe/Fi,前者的价值衡量标准基于社群整体氛围与联结,后者的价值衡量标准则基于自体意愿与自体联结,易将自我的投射当直觉,从这一角度,对应到如今的荣格八维系统上,这同时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总能遇到Fi功能一二位的人格,将自身混淆为Ni功能为一二位的人格,而Fe功能主导者则几乎不会的原因了。

荣格的八种心理类型(八人格/《荣格心理学七讲》原文):

外倾感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主要为男性)热衷于积累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经验.他们是现实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头脑清醒,但并不对事物过分地追根究底.他们按生活的本来面貌看待生活,并不赋予生活以自己的思想和预见.但他们也可以是敢于享乐、追求刺激的.他们的情感一般是浅薄的.他们的全部生活仅仅是为了从生活中获得一切能够获得的感觉.他们中典型的极端者,或者成为粗陋的纵欲主义者,或者成为浮夸的唯美主义者.他们可以根据感觉倾向,沉溺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嗜好,具有变态行为和强迫行为.

内倾感觉型

和所有内倾型的人一样,内倾感觉型的人也远离外部客观世界.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之中.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他们觉得外部世界是平淡寡味、了无生趣的.除了艺术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表现自己,然而他们创作的作品又往往缺乏任何意义.在外人看来,他们可能显得沉静、随和、自利,而实际上由于在思想和情感方面的贫乏,他们往往并不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外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使客观思维上升为支配他生命的激情.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了尽可能多地认识客观世界,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创立理论体系.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在外倾思维方向上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外倾思维型的人通常倾向于压抑自己天性中情感的一面,因而在别人眼中,他可能显得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显得冷漠和傲慢.如果这种压抑过分严重,情感就会被迫采取迂回曲折甚至病态反常的方式来影响他的性格.他很可能变得固执、自负、迷信,不接受任何批评.由于缺乏情感,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这种人中最典型、最极端的就是所谓"科学狂",或周期性地变成一个精神反常的怪物,即所谓"化身博士".

内倾思维型

这种类型的人思维是内向性的.哲学家或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家就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希望理解的是个人的存在.在极端的情形下,他们探测自身的结果可能与现实几乎不发生任何关系,最后甚至可能割断与现实的联系而成为精神病患者.他们具有与许多外倾思维型的人一样的性格特征.因为与外倾思维型的人相同,他们也不得不随时保护自己,以免遭受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情感的纷扰.他们往往显得冷漠无情,因为他们并不重视其他人.他们渴望离群索居,以便沉溺于玄想.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思想是否为别人所接受.尽管他们很可能有那么几个与他们属于同一类型的人作为他们的忠实信徒.他们容易变得顽固执拗、刚愎自用、不善于体谅他人;容易变得骄傲自大、敏感易怒、拒人千里之外.随着这种倾向的加强,被压抑的情感功能很可能以变态和狂热的方式对其思维施加影响.

外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使理智服从于情感.荣格发现,它更多地体现在女性身上.由于她们的情绪随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往往显得反复无常,水性杨花.外界的任何一点极轻微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她们情绪的变化.她们往往多愁善感、浮夸卖弄、过分殷勤、强烈地依恋于他人(而这种依恋又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的);她们的爱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变为恨;她们的情感没有什么新颖的内容,完全是一套陈词滥调;她们总是乐于追逐最时髦的风尚.由于思维功能受到过分的压抑,外倾情感型的人的思维过程,通常是原始的、不发达的.

内倾情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也较多地见之于女性.她们不像外倾情感型的人那样炫耀自己的感情,而是把它深藏在内心.她们往往沉默寡言、难以捉摸,态度既随和又冷淡,并且往往有一种忧郁和压抑的神态.然而,她们也往往能够给人一种内心和谐、恬淡宁静、怡然自足的印象,往往在别人看来显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她们属于那种所谓"水静则深"的人.事实上,她们也确乎有某种深刻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时会出乎亲人朋友的意料而爆发一场情感风暴.

外倾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的特征是异想天开、喜怒无常:她们从一种心境跳跃到另一种心境,借以从外部世界中发现新的可能性.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她们就又在渴望解决另一个新问题了.由于缺乏思维能力,她们不可能长期顽强而又勤奋地追随某一直觉,而不得不跃向新的直觉.她们可以作为新企业或新事业的推动者和发起人而作出特殊的贡献,但她们却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始终维系在那上面.她们忍受不了日常事务的烦琐,她们赖以生存的营养是那些新奇的东西.她们容易把自己的生命虚掷在一连串的直觉上,最终却一事无成.她们不是什么靠得住的朋友.尽管她们同别人每打一次新的交道,总是对由此而导致的各种可能性抱着极大的热情,但她们在交往中往往由于自己缺乏持久的兴趣而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别人.她们有许许多多的兴趣爱好,但很快就会厌倦并放弃这些爱好.她们通常很难固定地从事某一种工作.

内倾直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艺术家(主要为女性),但也包括梦想家、无知、充满各种幻觉的古怪的人.内倾直觉型的人往往被他们的朋友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人,而他们自己往往把自己看作是不被理解的天才.由于他们与现实和传统都不发生任何关系,也就不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沟通,甚至也不可能与同一类型的人交流沟通.他们禁闭在一个充满原始意象的世界里,而对这些原始意象的涵义,自己并不理解.和外倾直觉型的人一样,他们也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始终在寻找着新的可能性.但他们的全部努力,却从来也没有超出过他们的直觉范围而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兴趣不能始终停留在一个意象上,因此就不能像内倾思维者那样,对心理过程的理解作出深刻的贡献.但不管怎样,他们却拥有可供别人思考、整理并加以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直觉.

声明:本文来自涅九文化传播团队主理人若化生

本系列文章完全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及任何形式的抄袭篡改行为,仅供学习用途,侵权必究

涅九文化传播团队专栏:涅九文化传播

另欢迎各位加入荣格八维及九型交流群,目前此群雏形已基本完备,群文件有大量有关九型人格、荣格八维、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的资料与书籍。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社科、哲学、文学的内容分享。

荣格八维九型交流群群号:1077078956

欢迎各位进来日常SPA,也欢迎大佬进来带萌新。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拒绝易学人格学,八卦风水等迷信人士的加入与相关话题的过度讨论。更拒绝所谓的人脸识别——通过人脸判断人格型号,这不仅不尊重隐私,也不科学合理 ,但支持基于凯尔西十六气质理论对公众人物进行气质识别。

涅九团队性质请见文章:

泠罂:涅九文化传播团队策划书公布

lakritzeAD:闲侃·说涅九

荣格八维九型交流群群号:1077078956

群号:1077078956

另,投食吗.jpg

本系列文章完全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仅供学习用途,侵权必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