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十大名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洞箫名曲独奏 洞箫十大名曲

洞箫十大名曲

2024-05-09 0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四首《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 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 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 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著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象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 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全曲一气呵成,酣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 最出色的旋律之一。《平湖秋月》的旋律秀美,流畅如歌,明媚流畅,音调婉转,具有迷人的艺术魅力;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的特点:节奏变化自由丰富,旋律线多跃进,有时幅度较大。

第五首《忆故人》《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 故人》。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 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第六首《朝元歌》 朝元歌曲牌名,又名朝元令。《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归南双调过曲;《集成曲谱》收归南仙吕入双调集曲;吴梅《南北词简谱》收归南双调正宫调类过曲。曲调用乙调或正工调,商调式。全曲可分为三段,第一 段四句,曲调是上下对句式重复结构;第二段五句,曲调是四句式结构,末段五句,曲调是二小段式,后小段为第一段上下句式的变化再现。后被人用此曲牌编成箫曲,此曲多叠用四支,曲调古朴幽雅,韵味 十足。

第七首《碧涧流泉》《碧涧流泉》是岭南琴派重要的传统曲目 之一,相传由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所作,它与其他版本所辑载的《石上流泉》有点相像,但从旋律到演奏手法,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当代琴人的演奏,基本沿袭了自清代以来传统的节奏自理和表现手法。乐曲 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第八首《泛沧浪》原为古琴曲,作者郭沔,字望楚。本曲常作 为《潇湘水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舟于五湖”(《神奇秘谱》)的意境。作者为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不仅收集整理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琴曲,且有不少新作。 元兵南侵时,郭望楚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船。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色,便引起他对外敌入侵、时势变迁的愁绪,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 郭望楚代表作《潇湘水云》的序曲。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箫曲反复重复主题,围绕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 揭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山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第九首《苏武牧羊》苏武是真实人物。公元前二世纪,他奉西 汉王朝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北方匈奴,被匈奴当人质扣留。匈奴王威胁他,若不投降就不放他回去,说什么公羊不下崽就休想回国。他誓死不从,就这样他被匈奴王扣留在时称北海的贝加尔湖地区,在冰天雪 地放牧十九年,虽然苦难重重,他却一直坚贞不屈。后人们崇敬他,敬佩他的爱国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谱写了《苏武牧羊》这支古曲。这支古曲曲调深沉悲壮,幽婉动听,十分动人。中国人世世代代 传唱或用洞箫吹奏。

第十首《佛上殿》《佛上殿》是一首民间乐曲,节奏缓慢平稳 ,以箫独奏的形式,加上木鱼的敲击声衬托,使音乐听来极富庙堂色彩和神圣虔诚的韵味。凝重、抒缓、缥缈的旋律,呈现出古代寺院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佛家子弟在静心坐禅的幽远空灵意境。

温馨提示: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