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攻略实况报道全部揭秘(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阳古墓博物馆怎么去地下 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攻略实况报道全部揭秘(二)

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攻略实况报道全部揭秘(二)

2024-06-17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

这里是国内唯一集中展示古代墓葬的博物馆,展出自洛阳各处搬迁复原的上自西汉,下至宋金时期的典型墓葬25座。每一座古墓整体展出墓室建筑、砖雕艺术、墓室壁画、出土文物等,真实再现古墓的真实状态。

布展按照时代顺序分为:青阳古冢(两汉时期)、荆棘铜驼(魏晋南北朝时期)、烟云邙岭(唐宋时期)、古墓丹青(汉代壁画墓)四个部分,沉浸式感官体验,向观众讲述洛阳古代墓葬的演变发展以及墓葬中蕴藏的时代信息和文物故事。

青阳古冢(两汉时期):

洛阳在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所在,也是关中东出的门户,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两汉遗留下来的墓葬数量巨大。

东汉砖石混作多室墓:五十年代初发现于洛阳涧河西岸,为小砖砌建的多室墓。该墓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堂左边有一耳室,前堂和后室之间有一堵隔梁,墓中的两道石门上都刻有画像。

第一道石门门楣正面刻有一龙二鱼,龙生双翼,正当龙口处有两条跳跃而起的鱼,门板刻铺首和朱雀。

第二道石门门楣正面一字排开刻三条鱼,背面刻二龙交尾,门板正面刻铺首、朱雀和白虎。

在前堂和后室之间有一堵隔梁,梁下有三根砖柱,柱头加方斗,中间一根雕刻成兽状,似坐于山峰上,上肢托举隔梁,下肢直蹬山脚地面。隔梁是用两块画像砖拼成,砖上分别镂刻青龙和飞廉。画像内容所反映的是流行于汉代的升仙思想。

龙鱼画像表现的是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祈盼死者的灵魂能象鲤鱼那样跃过龙门变成神仙,青龙和飞廉是墓主升仙乘骑的神兽,铺首、朱雀和白虎则有守护墓主、祈祥辟邪之意。

荆棘铜驼(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时期,接受东汉末年疯狂盗墓的教训,加上国力下降,这个时期提倡薄葬,单墓室出现。墓前的墓碑移到墓内,墓志成为丧葬制度的一部分。随葬武士俑、家奴俑、牛车模型出现。

曹魏正始八年墓:1956年发现于洛阳市涧河西岸,入门即为前甬道,后接前室。整个墓室用小砖砌成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给人以结构紧凑、朴实大方、平稳坚固之感。

该墓曾遭盗掘,出土时随葬品已经散乱不全,有陶质的罐、瓮、碗、案、盘、还有玉杯、铜镜、铜钱、铁灯、铁质帷帐构等。其中的玉杯,通体用晶莹透亮的白玉雕成,是一件无价之宝,现在洛阳博物馆展出。

铁帷帐构是墓中出土的最为重要的物品。其中一件帐构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铭文,确知这是一座三国魏主齐王曹芳时期的墓葬。正始八年即公元247年。这是洛阳目前所见的唯一一座有确切纪年的曹魏时期墓葬。

烟云邙岭(唐宋时期):

洛阳唐代墓葬经考古发掘的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墓葬较少。

洛阳宋代墓葬有土坑墓、砖室墓、石室墓,出现了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内多用砖雕或壁画做装饰。

北宋壁画墓:发现于洛阳市新安县石寺乡李村,年代为北宋末年。墓门为砖筑仿木结构门楼,甬道用小砖券砌成拱形结构。

墓室平面呈八角形,除南壁开墓门外,其余七面均有壁画或砖雕装饰。

第四壁雕绘“妇人启门图”,图上门扉半掩,一女子欲启门而出,犹半遮面,极富生活气息。妇人启门图,在宋代是极为流行的题材,寓意在于表示假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亦即表示墓室至此并未到尽头之意,揭示墓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