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香奈儿全球总部真的搬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香奈儿集团 又一家,香奈儿全球总部真的搬了

又一家,香奈儿全球总部真的搬了

2023-10-19 0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选址960 江珊

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Chanel)已经正式成为一家“源自法国”的英国企业。

日前,Chanel宣布,总部在伦敦的英国Chanel Limited正式成为集团母公司,其自2016年开启的公司架构重组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继联合利华(Unilever)的和壳牌(Shell)后,第3个孕育于欧陆的百年品牌将全球总部迁到了伦敦。选址960发现,虽然各家“迁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背后原因却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神奇的“税收魔法棒”。

总部迁伦敦,架构重组尘埃落定

不同于路威酩轩(LVMH)、开云集团(Kering)、爱马仕(HERMES)和历峰集团(Richemont),Chanel是唯一还未上市的的奢侈品巨头,但外界认为,其早已为此排兵布阵,总部迁址是该进程中一个颇具意味的节点。

信息显示,Chanel自2016年便开启公司架构重组;其后的2018年9月,Chanel宣布已在伦敦设立控股公司Chanel Limited,负责品牌多个业务部门的统一管理;2022年,Chanel Limited正式成为集团母公司,Alain和Gérard Wertheimer兄弟二人共同持有这家公司的控股权;今年2月起,新任全球首席执行官Leena Nair开始在伦敦工作。

该母公司定址于伦敦邦德街的一栋大楼,主要承载运营和财务两大部门,该建筑物楼下是Chanel于2020年以3.1亿英镑、溢价30%收购的旗舰店。

尽管Chanel从未承认进军资本市场,但从2018年首次披露业绩,到调整架构、任命新CEO、变更品牌总部,每一步都在向一个具备上市条件的集团靠拢。

不过,哪儿不能上市?伦敦是如何让香奈儿下决心离开“老家”巴黎,关闭纽约总部的?

Chanel方面曾对此表示,伦敦处于消费市场最中心的位置,使用英语,并且有着完善的监管与法律体系,这些带来了坚实的管理基础,有利于品牌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信息显示,2018年9月,香奈儿宣布已将纽约员工调至伦敦的全球管理中心,该次调动涉及人力资源、法务和财务在内的50个工作岗位,“其目标是将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进行整合,简化和优化公司的行政、法律架构和决策层级。”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分析认为,英国相较于欧洲大陆的税收优势也是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脱欧后的英国成了新的避税天堂。

与伦敦相比,欧盟法规整体上偏向公平,企业税收负担较重,而脱欧后的英国不但卸下了欧盟法规的“紧箍咒”,还制定了一些符合大企业和富人利益的制度,真金白银的诱惑推高了欧洲公司将全球总部搬至英国的动力。

比如,英国近期公布了“迷你预算案”,其中的内容就包括,结束欧盟时期实施的金融从业者奖金上限,取消提高公司税收计划,削减国民保险,把英格兰地区的最高档(收入超过15万英镑的部分)个人所得税税率从45%降至40%,削减购买房地产的印花税,计划在国内多地建立低税区等等。

Chanel开启架构重组的时间点正是英国确定脱欧之时,如今架构重组的完成使这个经典的法国奢侈品集团正式成为一家英国公司。

尽管情定伦敦,Chanel仍强调,“其是一个历史上起源于法国的品牌”,自从在伦敦设立运营和财务总部以来,Chanel 继续在法国及集团活跃的其它国家市场进行投资、招聘和扩张。

二合一,联合利华放弃“双重身份”

不止Chanel,联合利华已经先“走”一步。

2020年6月, 联合利华宣布,放弃其使用了近90年的英荷“双总部”运营模式,未来唯一全球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具体来说,联合利华将鹿特丹国际总部的职能合并到伦敦,以此来统一联合利华的法律结构,联合利华表示,这是为了使公司更具战略灵活性,并简化公司结构。

据选址960了解,在跨国公司总部设置中,“伞形结构”是主流模式,即在母国市场设立全球唯一总部,该总部掌管品牌、人力、财务、管理、战略等,并在全球各地直接投资控股或参股当地企业,从而形成全球化的业务结构,在统一的总部下,全球各地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群体形象就如同一把打开的伞,故而得名。

“双总部模式”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双重身份”,这一模式能让企业享受到两国税收优惠、避免歧视性贸易限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国家安全”方面的怀疑,在有上述诸多优势的同时,该模式的缺点是不利于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还可能产生额外成本,掣肘决策和运营效率。

从这个角度说,从双总部切换到单一总部是向主流的回归。不过,两个总部谁合并谁呢?

有意思的是,联合利华2017年就开启了总部重组计划,但当时的方案完全是“反方向”的,即将双总部合并至荷兰,并取消英国、荷兰股票双上市。

不过,这一举动点燃了英国投资者的“怒火”,由于荷兰有税率15%的股息预提税,以及联合利华可能从英国富时100指数退出而导致英国股东被迫出售股份,该次总部重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这一事件甚至加速了联合利华时任CEO的“退休”。

躲避税收和气候压力,石油巨头迁往伦敦

壳牌是另外一家放弃“双重身份”的企业,为此不惜删除使用了130余年的“荷兰皇家(Royal Dutch)”称号。

2021年11月15日(当地时间),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表示,将放弃双重股权结构,并将公司总部从荷兰海牙迁至英国伦敦。在此之前,壳牌拥有复杂的英荷控股结构,其税收居住地和总部在荷兰,注册办事处在英国。

壳牌董事长在一份声明中说:“精简举措将使我们的股权结构正常化,使其处于单一国家的税收和法律管辖下,这将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因此,壳牌将能更好地抓住机会,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

2022年1月,壳牌公司正式宣布更名,将1907年以来一直是其身份一部分的“荷兰皇家(Royal Dutch)”字样从公司名称中删除。壳牌解释称,作出这些重大调整是因为荷兰税收问题,以及壳牌在油气转型中面临的气候压力导致。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为打击国际避税,欧盟制定了“不合作税收管辖区名单”,考虑对列入该黑名单的实体进行管理,荷兰还拟立法开征股息预提预扣税。

据媒体报道,就征收15%的股息预扣税,壳牌和荷兰政府进行了长期争执,这使得壳牌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

简单来说,由于壳牌的总部和税赋所在地都在荷兰,它支付给“A”股(RDS.A.US)的股息要缴纳15%的股息预扣税;对“B”股(RDS.B.US)的等额支付通过一种“股息存取机制”进行分配,通过一个在泽西海峡岛(Channel Island Jersey)注册的信托基金进行分配,以逃避预提税。“迁都”后,新的单一股权结构和英国税务系统将解决这些麻烦,因为英国不征收股息预扣税。

另一方面,壳牌在荷兰出现了比较麻烦的状况,2021年5月,荷兰法院裁定壳牌需要更快减少碳足迹,并责令其在2030年前减少更多排放,壳牌回应将实现法院的大部分目标,但也会对该决定提出上诉。分析认为,壳牌总部离开荷兰不会影响法院的裁决,但可能帮助其避免其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另有8月份消息显示,科技公司Instagram负责人将迁往伦敦办公,据媒体报道,部分原因是他希望生活在伦敦,部分原因是英国工程师成本仅为旧金山的1/3,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英国的研发税收抵免新政带来的好处。不难看出,在跨国企业令人迷惑的总部腾挪中,道理都是实实在在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