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方的超凡想象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国纹样图案 来自东方的超凡想象力

来自东方的超凡想象力

2023-08-13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商代青铜器

战国漆器

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又有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器物纹样、几何文字纹样、景色图案、人文寓意纹样等。

历史上,古人对各类物质遗存纹样内容的研究,远不及对经学、历史等抽象精神文化研究的投入大。

现存的与纹样有关的文献著作实在寥寥无几。近几十年来,随着考古事业和物质文化史研究以及社会需求的快速发展,纹样的文化内涵问题日益凸显,逐渐被学界重视。但综观纹样研究成果,大部分还停留在纹样集结归类、简单描述阶段,缺少相对深入的研究。

纹样的研究,必然涉及方法问题。目前对各类文物反映出的纹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历史学方法、艺术学方法和考古学方法。

首先,用历史学的方法研究纹样。虽然在理论上,希望能够对每一类纹样的存在、发展、变化规律和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过程等内容,进行客观而具体的复原和描述;但受历史时间久远、文献严重缺失、抽象描述等因素的限制,最后的研究结果,往往难如人意。

其次,运用艺术学研究方法对文物纹样进行研究。虽然这种方法追求的是对文物的每类纹样的艺术性质、达到的目的和产生的作用等内容进行研究,也会在纹样的艺术形态等方面取得建树,但艺术学在对纹样的历史深度研究方面又会有所局限,在综合程度上同样难以全面。

最后,我们考察一下考古学的文物纹样研究方法。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地层学和类型学,地层学适合于时代分期等早期历史考古研究,而类型学则是对同类或异类文物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通观中国文物造型和纹样的发展史,会发现这些文物内容在原始社会的许多遗址和夏商周时期的墓葬中,都能够根据不同的遗址和墓葬中出土文物的造型和纹样类型,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它们所对应的时代文化分期和断代时间;不论是石器、陶器,还是玉器、青铜器等质地的文物,器型和纹样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文化特征,易于分辨。

秦汉以后,随着社会手工艺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器物造型和纹样开始向更深层次和细化方向发展,此前那种比较明显的器物和纹样特征逐渐在缩小,差别不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学科对文物器型和纹样区别的研究就更加困难了。

此时,利用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遗存器物造型和纹样风格形态的排比,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细微变化和逻辑关系,寻找其变化规律和时代特征,为文物鉴定提供较为详细而可靠的依据。当年,沈从文先生曾利用这种方法纠正和解决了不少存在争议的文物断代问题。

纹样研究与其他多数文物研究一样,每一件文物的造型和其身上表现出的不同纹样背后,都隐藏着文物和纹样本身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需要投入精力进行深入研究。

试以龙纹的演变为例说明。

在中国,自原始社会的红山、仰韶、龙山等文化时期,一直到殷商时期,龙的造型和纹样内容还是基本保持了蛇身的状态,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

花冠龙纹(殷墟晚期)小子省壶颈纹饰

直到周代和秦汉时期,蛇身上逐渐被长出了角、牙、足等部分,特别是汉代,龙的特征已经基本具备。

多齿角龙纹(西周早期)卣圈足纹

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是龙纹的完善期,而明清是龙文化的高峰期。这时期,不仅龙的造型纹样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而且使用等级也达到了极致。

西晋越窑青瓷印花龙纹钵

现藏于慈溪市博物馆

唐代越窑青瓷蟠龙纹罂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大罐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明代,朝官们为了到达“攀龙”的目的,还绞尽脑汁,想出了与龙形极其相似的蟒、飞鱼、斗牛等造型和纹样,利用其纹样造型达成内心需求。

明代红织金云蟒纹妆花缎帐料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清康熙金地缂丝五彩加孔雀羽云龙纹袍料(局部)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春寿”铭龙纹梅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崇祯景德镇窑五彩云龙纹盘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清雍正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盘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这些龙纹的变化,如果仅仅依靠历史学和艺术学的方法是很难研究清楚的,而与考古类型学方法结合,则会使这类问题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类似的情况,还有云纹和如意纹等等。

瓷器中的图案

远古的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遍布着优质的瓷土资源。瓷器是中国的发明,英文“China”既是“中国”,亦指“瓷器”。

当第一炉窑火点燃后,各地便迅速形成蔓延之势,窑场林立,瓷器成为中国符号。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瓷器图案融汇了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与才华,融合了道教、佛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等各种养分,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装饰艺术之一。

春秋原始青瓷云雷纹卣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三国越窑青釉堆塑胡人俑五管瓶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瓷器图案及造型工艺千差万别。造型分拉坯、模印、捏塑等;图案分刻、划、剔、绘等;色彩分青、白、褐、黑、黄、绿、紫、红、蓝等。风格上有的精致,有的粗犷;有的朴实,有的华美;有的繁复,有的简约;有的纯净素雅,有的五彩缤纷。

五代黄堡耀州窑青瓷剔花牡丹纹双凤流执壶

现藏于巴黎集美博物馆

五代时期越窑青瓷刻花龙纹罂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图案是瓷器表面的装饰花纹,最能体现瓷器之美。可单独或组合使用,有的作为主题图案,有的为边饰图案。单独图案是指仅以一种植物纹或动物纹作装饰;组合图案则是多种纹样共饰于一器,以花鸟组合和人物故事图案为典型。

南宋吉州窑釉下彩绘海涛纹炉,1966年江西新干县城东宝塔山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南宋龙泉窑青釉龙瓶,龙泉市大窑村出土。

现藏于温州博物馆

很多都是从生活中、自然界、景物里提取素材,经过精炼、加工、概括、夸张或变形等处理,获得清晰明确的主题。

元代龙泉窑模印贴花牡丹纹双耳瓶

现藏于土耳其托普卡比宫

明正德景德镇窑白釉红彩阿拉伯文盘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藏文僧帽壶

现藏于西藏博物馆

清乾隆珐琅彩豆青地开光山水纹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宗教信仰等。主题图案多装饰在瓷器最显著的部位,边饰图案则装饰在瓷器的边缘部位,起到突出主题的辅助作用。

织绣中的纹样

中国古代织绣纹样灿烂多彩、争奇斗艳,不仅展示了织绣技艺的审美价值,而且体现出等级制度、地域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织绣纹样以其造型、色彩、组织、表现技法,给人以意境的联想、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它凝聚着不同时代装饰的精华。

战国时期龙凤虎纹绣罗单衣(局部),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现藏于荆州博物馆

北朝晚期至唐代晚期红地云珠吉昌太阳神锦

青海都兰墓地出土

织绣是以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印染或刺绣的工艺。中国古代织绣品种类丰富,商周织物从组织结构上分为平纹、平纹显花、绞经、编织,其品种有纱、纨、缣、縠、练、绡、缟、绮、罗、锦、组、纂、缨、绦等。

唐代棕色联珠菱纹朵花印花绢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唐代青地新月纹锦,新疆吐鲁番出土

现藏于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

辽代刺绣“仙人乘鹤”

现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南宋时期朱克柔缂丝牡丹图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中国古代织绣纹样以纺织品为载体,其装饰题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吉祥寓意纹、人物纹、器物纹、自然景观、文字符号等纹样,使织绣艺术独具特色。

明代红地四合如意纹天华锦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橘黄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式锦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风尚的改变,织绣纹样的风格亦在融合中嬗变。

明代大红吉祥事事如意葫芦纹两色缎经皮

现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隋唐以前,织绣纹样以动物纹为主,隋唐以后进入花草纹时期;宋代图案的主流是写实风格的花鸟,辽金元时期多山水小景,明代最为突出的是吉祥寓意纹。

清代哈密王帽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绿缎绣花卉纹绵袍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缂丝九老图轴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织绣,有宫廷纹样、官服纹样、民间纹样、宗教纹样等,相互影响与融合,形成多种风格并存、富丽奢华的艺术形式。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瓷器

概述 // 1

一、瓷之源(夏商至汉代) // 2

二、成熟期(东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 // 3

三、繁荣期(隋唐及五代十国时期) // 5

四、辉煌期(宋辽金西夏) // 9

五、创新期(元代) // 16

六、发展期(明代) // 17

七、鼎盛期(清代) // 20

八、流变期(民国) // 21

第一章 植物图案 // 23

花卉 // 24

牡丹 // 24

莲花 // 32

菊花 // 40

梅花 // 45

兰花 // 48

桂花 // 50

栀子花 // 51

芙蓉花 // 53

水仙花 // 55

秋葵花 // 56

月季花 // 57

芍药花 // 59

牵牛花 // 61

藤萝花 // 64

向日葵花 // 65

石榴花 // 66

罂粟花 // 68

玉兰花 // 70

桃花 // 71

杏花 // 73

鸡冠花 // 74

宝相花 // 76

山茶花 // 78

萱花 // 80

并蒂花 // 81

西番莲 // 82

百合花 // 84

果蔬 // 86

葡萄 // 87

椰枣 // 89

枇杷 // 90

荔枝 // 91

石榴 // 93

桃子 // 96

樱桃 // 98

柿子 // 99

佛手 // 100

葫芦 // 101

莲蓬 // 103

瓜瓞 // 104

西瓜 // 106

癞瓜 // 107

草叶竹木 // 109

灵芝 // 110

忍冬 // 112

卷草 // 114

芦苇 // 116

花叶 // 117

莲瓣 // 119

菊瓣 // 126

木叶 // 127

蕉叶 // 130

芭蕉 // 132

松树 // 134

竹子 // 135

梅树 // 138

第二章 动物图案 // 143

神异动物 // 144

龙 // 144

夔龙 // 158

螭龙 // 160

麒麟 // 162

摩羯 // 164

海中灵怪 // 165

凤 // 166

夔凤 // 173

朱雀 // 174

走兽 // 176

虎 // 176

狮子 // 178

鹿 // 181

牛 // 184

大象 // 186

羊 // 188

兔 // 190

马 // 192

猴 // 194

熊 // 196

飞禽 // 197

雁 // 199

鹦鹉 // 201

孔雀 // 203

鹤 // 205

鹭鸶 // 207

雉鸡 // 209

喜鹊 // 211

猫头鹰 // 212

鹰 // 213

蝙蝠 // 216

绶带鸟 // 218

燕子 // 219

鸳鸯 // 220

鹌鹑 // 223

鹅 // 224

鸭 // 226

鸡 // 228

水生动物 // 230

鱼 // 230

海螺 // 236

龟 // 237

昆虫 // 239

蝴蝶 // 240

蝉 // 245

蜜蜂 // 246

蜻蜓 // 247

第三章 人物图案 // 253

婴戏纹 // 254

女性人物 // 259

执扇仕女 // 260

拜月祈福 // 261

读书仕女 // 262

弈棋 // 264

音乐舞蹈 // 265

休闲仕女 // 267

家庭聚会 // 268

伴子游戏 // 270

育儿成长 // 272

四美十六子 // 273

课子习书 // 274

生产劳动 // 275

勤于女红 // 277

蚕织 // 278

戏曲与民间故事 // 279

昭君出塞 // 281

送子观音 // 283

麻姑献寿 // 284

男性人物 // 286

佛祖 // 286

禅僧人物 // 287

罗汉 // 289

八仙 // 290

胡人舞乐 // 293

尉迟恭救主 // 295

三顾茅庐 // 297

赵抃入蜀 // 299

赵子龙单骑救主 // 300

郭子仪子胥满堂 // 301

丙吉问牛 // 302

羲之爱鹅 // 304

周敦颐爱莲 // 305

十八学士 // 306

弈棋 // 307

携琴访友 // 309

戏曲表演 // 310

太平洗象 // 311

福禄寿三星 // 312

窑事生产 // 313

耕作 // 314

渔樵耕读 // 315

第四章 山水景物 // 319

山水 // 320

景物图案 // 325

水波 // 325

海涛 // 327

云 // 328

楼阁 // 331

宝塔 // 332

洞石 // 334

竹石芭蕉 // 336

莲池小景 // 337

海屋添筹 // 339

第五章 器物图案 // 341

璎珞 // 342

云肩 // 343

古钱 // 345

织锦 // 347

宝杵 // 348

铺首 // 350

纹章 // 352

第六章 文字几何图案 // 355

文字图案 // 356

文字 // 356

万寿无疆 // 358

佛日常明 // 361

圣主得贤臣颂 // 362

乾隆皇帝御制诗文 // 364

梵文 // 367

阿拉伯文 // 369

藏文 // 371

《天下第一泉》诗文 // 372

几何图案 // 374

弦纹 // 374

云雷纹 // 377

格纹 // 379

六角形 // 382

回纹 // 384

联珠纹 // 386

概述 // 1

一、商及西周时期的织绣纹样 // 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织绣纹样 // 3

三、秦汉时期的织绣纹样 // 4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织绣纹样 // 5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织绣纹样 // 6

六、宋、辽、西夏、金时期的织绣纹样 // 8

七、元代的织绣纹样 // 9

八、明代的织绣纹样 // // 10

九、清代的织绣纹样 // 12

第一章 植物纹 // 15

牡丹 // 16

木槿花 // 18

蔷薇 // 19

天竹 // 21

栀子花 // 23

芙蓉 // 24

石榴花 // 25

玫瑰 // 27

绣球花 // 28

月季 // 31

金钟花 // 32

桂花 // 33

茱萸纹 // 35

海棠花 // 36

茶花 // 38

玉兰 // 39

梨花 // 41

梅花 // 42

桃花 // 44

杏花 // 46

菊花 // 47

荷花 // 49

睡莲 // 50

番莲花 // 52

百合花 // 54

秋葵 // 55

蜀葵 // 57

罂粟花 // 58

虞美人 // 59

萱草 // 60

剪春罗 // 62

鸡冠花 // 63

芍药 // 64

石竹 // 65

兰花 // 67

水仙 // 68

万年青 // 69

蕉叶 // 71

红蓼 // 72

水草 // 73

芦苇 // 75

蔓草 // 76

藤萝 // 77

牵牛花 // 79

忍冬 // 80

椿树 // 81

梧桐 // 82

竹 // 84

柏树 // 85

柳树 // 86

松树 // 88

生命树 // 90

桃 // 92

石榴 // 93

葡萄 // 94

荔枝 // 96

瓜 // 97

佛手 // 99

萝卜 // 100

灵芝 // 101

莲蓬 // 103

扁豆 // 104

白菜 // 105

葫芦 // 106

胡桃 // 108

巴旦姆 // 109

柿蒂 // 110

第二章 动物纹 // 115

鹤 // 116

雁 // 118

鹰 // 119

凤凰 // 121

孔雀 // 125

鹭鸶 // 127

鸾 // 128

五伦图 // 130

鸳鸯 // 131

蝴蝶 // 132

蝙蝠 // 133

龙 // 135

虎 // 139

豹 // 140

狮子 // 142

象 // 144

鹿 // 145

骆驼 // 148

马 // 149

牛 // 151

羊 // 152

猪 // 154

兔 // 155

蟒 // 157

五毒 // 159

麒麟 // 160

天禄 辟邪 // 161

鱼 // 163

飞鱼纹 // 164

斗牛 // 166

格里芬 // 167

斯芬克斯 // 168

第三章 人物纹 // 173

百子图 // 174

婴戏图 // 176

金莲归院图 // 177

兰亭修禊图 // 179

天官祝寿图 // 180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 // 181

窅娘舞莲图 // 183

竹林七贤图 // 184

《红楼梦》人物纹 // 186

《三国》人物图 // 187

《西厢记》人物纹 // 188

八仙人物纹 // 189

边塞故事图 // 191

牛郎织女图 // 193

判官打鬼图 // 194

元和遇美图 // 195

赤壁赋图 // 196

东山图 // 198

九老图 // 199

牵驼纹 // 200

三酸图 // 202

仕女图 // 203

狩猎纹 // 204

王徽之爱竹图 // 206

舞乐图 // 208

宴饮图 // 209

伊尹出山图 // 210

渔樵耕读图 // 212

八仙祝寿图 // 214

东方朔偷桃图 // 215

老子骑牛图 // 216

刘晨、阮肇入天台图 // 217

刘海戏金蟾图 // 218

麻姑献寿图 // 219

群仙祝寿图 // 220

三星图 // 221

天官赐福图 // 222

西王母图 // 223

钟馗像 // 224

观世音及诸菩萨像 // 226

护法神、罗汉与祖师像 // 228

释迦牟尼与诸佛像 // 229

西方极乐世界图 // 231

太阳神 // 233

第四章 器物纹 // 237

博古纹 // 238

灯笼纹 // 239

方胜纹 // 241

古钱纹 // 242

花篮纹 // 243

花瓶纹 // 245

戟纹 // 246

盔甲纹 // 247

乐器纹 // 248

鸟笼纹 // 250

盘长纹 // 251

磬纹 // 252

如意纹 // 253

扇子纹 // 254

瓦当纹 // 255

璎珞纹 // 256

玉璧纹 // 258

钟纹 // 258

第五章 吉祥寓意纹 // 261

暗八仙 // 262

八吉祥 // 262

百鸟朝凤 // 264

蝶恋花 // 265

二龙戏珠 // 266

凤穿牡丹 // 267

福庆有余 // 268

福寿齐天 // 269

福寿三多 // 270

福寿双全 // 271

福在眼前 // 272

富贵白头 // 273

富贵长寿 // 273

功名富贵 // 274

瓜瓞绵绵 // 276

海屋添筹 // 277

海晏河清 // 278

和合如意 // 280

鹤鹿同春 // 281

洪福齐天 // 282

江山万代 // 283

捷报富贵 // 284

金玉满堂 // 285

兰桂齐芳 // 286

连年有余 // 287

连生贵子 // 288

灵仙祝寿 // 289

榴开百子 // 290

龙凤呈祥 // 291

马上封侯 // 292

梅兰竹菊 // 293

麒麟送子 // 294

青鸾献寿 // 296

三羊开泰 // 297

事事如意 // 298

室上大吉 // 298

寿山福海 // 299

四季平安 // 300

四季寿庆 // 302

松鹤延年 // 303

岁寒三友 // 304

岁岁平安 // 305

太平富贵 // 306

太平有象 // 307

太狮少狮 // 308

万福如意 // 309

万寿无疆 // 310

万字不断头 // 311

五蝠捧寿 // 312

五谷丰登 // 313

喜上眉梢 // 314

喜相逢 // 315

杏林春燕 // 316

一路平安 // 317

一品当朝 // 318

玉堂富贵 // 319

鸳鸯喜荷 // 320

杂宝纹 // 321

竹报平安 // 322

子孙万代 // 324

第六章 自然景观纹 // 327

春水秋山 // 328

火珠纹 // 329

建筑景观图 // 330

落花流水纹 // 331

满池娇 // 332

日纹 // 334

山水图 // 335

寿石纹 // 337

水波纹 // 338

月纹 // 339

云气纹 // 341

云纹 // 342

第七章 几何纹 // 345

八达晕 // 346

杯纹 // 347

波纹 // 348

龟背纹 // 350

回纹 // 353

锦地开光 // 354

矩纹 // 355

菱纹 // 356

盘绦纹 // 359

球路 // 360

第八章 文字与符号纹 // 363

铭文 // 364

十二章 // 365

寿 // 370

卍字 // 372

异文 // 373

第九章 其他纹 // 375

宝相花纹 // 376

缠枝花纹 // 377

樗蒲纹 // 378

穿枝花纹 // 379

串枝花纹 // 381

大洋花纹 // 382

锦上添花 // 383

卷草纹 // 384

联珠纹 // 386

陵阳公样 // 387

皮球花纹 // 389

秋千纹 // 390

十字花纹 // 391

团花纹 // 392

折枝花纹 // 394

整枝花纹 // 395

舟船纹 // 397

《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瓷器》

杨俊艳 著

内文板式

王淑珍 刘远洋 著

内文板式

₤V7OAYpIc5lv₤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瓷器》

¢6JpAYpzNegF¢打开淘宝App即可购买《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织绣》

《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瓷器》

杨俊艳 著

王淑珍 刘远洋 著

文中图片来自本书及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