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4种名馍 吃过一遍才算河南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南馒头厂家 河南14种名馍 吃过一遍才算河南人

河南14种名馍 吃过一遍才算河南人

2024-04-15 11: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菜馍也叫塌菜馍,这是一种河南特有的面食,有点类似韭菜盒子,但是不完全一样。

菜馍夹的菜馅很丰富,可以是韭菜,菠菜,苋菜、荆芥、虾皮,鸡蛋,豆腐,香菇,等等。菜馅加上下两层面皮,蔬菜的全部营养被包裹其中,是很合理的饮食搭配。

菜蟒的身份一直很尴尬,因为它既非实心馍,也非有馅的包子馍。将发酵的面揉匀,擀成一张大圆片,上摊韭菜或红萝卜等馅料,从一边卷起,不用刀切,盘放在笼上蒸熟,菜蟒就做好了。

蒸熟后形如蟒蛇,用刀切成方块食用。菜蟒面、馅不分,馍菜一块吃,故咸淡适中,清香可口。

水激馍发源于商丘古城归德府,相传明代阁老沈鲤每次招待宾客,必用家乡的水激馍。

水激馍的制作方法是将硬面馒头切成寸许长、指头般粗细的馍锭儿,干后放入40℃左右的热水中浸透,再放入滚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后迅速放入预先准备好的稀糖汁中,稍停捞出。其成品色泽鲜艳,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杠子馍,与普通蒸馍不同,宁陵杠子馍是用木杠压挤代替人工手揉的,因而蒸出的馍色白皮光亮,味道醇正。作为广受欢迎的主食,杠子馍尤其独特的风味。这种馍用开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汤勺一压即成糊状,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称“牛奶馍”。

开花馍亦称“白银如意”,是开封人节日和宴席点心。作为农耕饮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开花馍可谓历史悠久。而今,人们通过把面粉与紫薯、南瓜、抹茶、可可粉等食材巧妙配合,赋予了开花馍的爆表“颜值”,真可谓“人见人爱,馍见馍开”。

烧饼,咱河南人所说的馍,实际上是蒸、炸、炕、烙等面食类食品的总称。所以,烧饼是一种以炕为主要加工工艺的馍。登封烧饼又称焦盖烧饼,是河南登封汉族传统名点。

在登封,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大道,还是鲜为人知的小巷,都挂有许多“烧饼夹豆腐串儿”的牌匾。外地人去登封,吃烧饼和游少林寺一样重要。对本地人而言,少林寺也许只是景点,而烧饼则是真正的生活。

石子馍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其历史源远流长,是灵宝的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筋道的面粉搭配猪油、植物油,加食盐,佐以大料、花 椒、葱等,在豆石上炕烤、煎熬。

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你要是要上一口呀,外酥内软、咸香味厚。除了好吃,石子馍还耐贮藏,这也使得它成为淘宝畅销的河南特产。

壮馍:“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作为河南濮阳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壮馍做法极为讲究,仅是揉面的环节,就要求“女人的胳膊揉酸,男人的头上冒汗”。

成品的羊肉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壮馍最好是羊肉大葱的馅儿趁热吃,当然,别心急烫到舌头呦。

窝窝头,秋季收获的粮食人们称为粗粮或杂粮,用粗粮蒸的馍,河南人称为黑馍,也叫窝窝头。最有名的和极具地方风味的黑馍有开封的秫面窝窝、信阳板栗面馍、红薯小窝头以及新郑的玉米面枣窝窝等。

玉米面掺点小麦面或豆面做成的窝窝头,金黄透亮,民间称其为黄窝窝或“黄金塔”。新郑人喜欢将大枣揉在玉米面里做成枣窝窝,如放糖一般,甘甜松酥。还可以用柿饼代替大枣,吃起来同样香甜可口。

勺子馍,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起兵讨伐王莽兵败。被追杀至河南信阳,刘秀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在一家饭店门口顺手用剑穿了一串勺子馍,骑马飞越而去。刘秀在马上边逃边吃勺子馍,觉得脆香可口。后来,他登基做了皇帝,专程来到信阳城,到这家饭店酬谢,还上了欠款,再次品尝勺子馍,仍觉滋味上佳,并令随从带些回京城,让大臣们品尝。从此,信阳勺子馍便名扬天下,流传至今。为了纪念勺子馍这段历史,人们在制作勺子馍时,在馍正中故意做成一个似剑刺穿的小孔,这种形状一直保留至今。

烙馍 (luǒ mō),正宗中原方言读“裸摸”,谐音其实是“捋摸”。作为一种源自中原的面食,烙馍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韩信转述妇人的“捋捋摸摸就成啦”的典故是其读音正统。

烙馍在区域内广为流传,又因为朴实无华只能作为配菜点缀、或者日常食品,但因为又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因而不是那么“稀罕”,没有形成流行的因素。后来烙馍又发展出了水烙馍和菜合子,也因此形成了诸多烙馍的变体。

焦馍,类似烙馍,焦馍是在烙馍的基础上、未擀成时,在上面撒一些芝麻粒,再用擀面杖略擀把芝麻嵌入面中后,按烙馍的做法做好即成半成品。

吃焦馍时要在微火上烤后放凉,即成焦馍。也可以再撒上一些擀碎的鸡内金(予南方言:鸡屎包子)末,儿童食后助消化。

油膜,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油馍皮簿层多,外酥内软,咸淡适口,香味奇特,诱人食欲。 (中原网)

编辑 刘学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