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沉浸式文旅的当下与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沉浸式体验项目未来发展 【解读】沉浸式文旅的当下与未来

【解读】沉浸式文旅的当下与未来

2024-06-04 09: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三,在消费市场上,消费者愈发追求品质性、体验性消费内容。目前国内文旅消费呈现年轻化、国际化趋势,审美水平和对产品要求不断提升。沉浸式娱乐作为一种创新型娱乐方式,在体验感、互动性与场景感等方面优势突出,迎合了消费升级需求。

#贰

文旅新挑战:沉浸式面临的问题

1、 投资大,成本高

目前市场上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大多都是重资产类型,投资大,成本高。以上海迪斯尼、方特系列、北京环球影城为例,这些度假区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符号,不同于常见的A级景区,园区整体算不上沉浸式,但园中的球幕影院、飞行影院等是非常优质的沉浸式观影项目。

2、技术于山顶,内容居山腰

当前沉浸式文旅存在过度依赖技术、追求特效,对体验者采取立体包围式感官轰炸等误区;同时,不少项目忽视内容要素,将创作的重任交给非专业人士,导致产品品质不高,甚至出现将文化遗产歪曲、篡改和低俗化问题。 除技术应用不成熟、内容要素被忽视以外,沉浸式文旅产品创作过程中还存在过度开发等问题。

3、 沉浸式产业集中度不高

目前,国内沉浸式产业作为横跨数字媒体、艺术、建筑等大领域的新兴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产业集中度不高,几乎未出现产值超过十亿元的大企业,亟需覆盖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条。

#叁

文旅4.0时代:掘金沉浸式体验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往纵深化方向发展,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新特点层出不穷。文旅4.0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地开始掘金“沉浸式”。

1、 因地制宜地建设沉浸式项目

现阶段,沉浸式文旅的入局者正变得越来越多,火热之下,难免有盲从性。因此,企业更要保持头脑清晰,因地制宜地打造沉浸式项目,降低投资成本。

2、推进技术和艺术高度融合

沉浸式产业的发展要将文化IP的挖掘、体验和价值转化作为核心,防止单纯秀科技、秀声光电而忽略文化内涵及价值体现。尤其在文旅景区“去门票”趋势下,对于消费者来说,内容和体验性至关重要。因此, 除了精彩绝伦的技术支持外,还要立足于文化植入,着重于打造“沉浸式”精品IP。

例如:中国大运河沉浸式博物馆用新技术活化千年历史文物,重塑大型沉浸式古代场景。设计“知识展示+密室逃脱”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在游戏的乐趣中获得个性化的文化教育体验;打造360°多媒体循环剧场,让观众在多维的空间中全面感知文化生命力;独创“三维版画”数字媒体语言,通过多视角的递进体验,营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3、第三方文化创意类、科技类公司出圈

随着技术和内容的创新,沉浸式文旅的呈现形式日益丰富,“沉浸式”理念在文旅产业链条上的应用也在不断延展。 沉浸式不仅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也促使许多第三方文化创意类公司、以及沉浸式相关技术运营商将在这个赛道强势出圈。

在技术层面,景区、游乐园等旅游景点委托沉浸式体验设计方为景区设计相关景点。例如:由巅峰智业主导的浮梁古城项目,在国庆长假8天时间内迎来了26万人次的游览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的“水木浮梁·古衙夜集”光影大秀点亮了这座古城,上演了一场万人空巷、齐聚古城的场面。

《水木浮梁》大型沉浸式墙体光影秀将以古城门楼为载体进行光影架构,通过《浮梁缘起》《瓷源茶乡》《丝路源典》《古往今来》四个篇章,用光影科技活化演绎浮梁1300多年要事珍闻和浮梁作为瓷都之源、茗茶之乡、丝路古县的发展历程。

沉浸式产业的策划、制作方也是受益于这一产业迅速发展最大的群体。数据显示,随着中国沉浸式体验娱乐行业发展,相关制作方数量不断提升;由2014年的5家上升至2018的266家,成指数级增长态势。

此外,为保障沉浸式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细则,从思想导向、创作内涵、审批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推出高水平体验项目。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当前国内沉浸式技术与产业发展迅速,已出现30多种沉浸式新业态和产品,几乎覆盖了文化旅游新兴消费的所有领域。沉浸式产业代表了国内体验经济的进一步崛起和文化产业的消费升级,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长远来看,各地的沉浸式体验项目仍有迭代升级的空间,尤其要在加强故事情节设计和优化体验感上下功夫,力求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旅游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