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给汽车快速补漆?操作步骤到底有哪些?老司机来告诉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汽车喷漆流程与步骤视频教学 如何自己给汽车快速补漆?操作步骤到底有哪些?老司机来告诉你!

如何自己给汽车快速补漆?操作步骤到底有哪些?老司机来告诉你!

2024-06-03 05: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要选择车漆。根据自己车辆的品牌,色系,选择适合自己车漆的颜色的车漆。事实上,要做到原车漆与新车漆绝对没有色差,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汽车出厂后,车漆经过日晒雨淋,经过阳光紫外线的照射,车漆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白色的车漆,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车漆会明显变黄。因此,没有哪个商家会承诺没有色差。但作为负责任的商家,他们会根据用户汽车使用的年限,合理的调整车漆,以便最大限度的减轻色差。因此,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漆,最大限度的减轻原车漆与新车漆的色差才是喷漆最关键的因素!实际操作中,如果我们对车漆颜色的选择没有经验,没有把握,应尽可能的向商家的客服请教。毕竟人家是专业,在这方面的经验比我们强得多。

其次是试喷。在正式动手喷漆之前,最好试喷一下。找一张报纸(喷漆套装中也有测试卡纸),试喷一下,找一找喷口与漆面的距离(一般喷嘴距离漆面20厘米左右)、喷口移动的速度、喷漆的均匀度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找一找手感,二是可以精准的比较一下车漆的色差是否满意。然后将新车漆与原车漆对比一下,看看色差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如果满意的话,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果色差太大的话,果断放弃。3.处理漆面。由于汽车漆面的伤痕一般都是由于剐蹭或撞击造成的,因此漆面会破损不平。为了保证喷漆的牢固,我们必须对伤痕进行处理。首先用800目的水砂纸对伤痕进行打磨(一定要蘸水打磨)。然后再用2000目的水砂纸进行精磨,直到用手摸着光滑无毛刺为止。

4.填补坑凹一般剐蹭只要伤到底漆,那漆面肯定会有坑凹,因此下一步就是要用补土填补坑凹。需要注意的是:补土一定要高于漆面(打磨后不要出现坑凹)。5.补土打磨一定要等补土彻底干燥硬化后才能打磨(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打磨时一定要加水。打磨时注意力度不要过大,打磨中可一边打磨一边用手抚摸,以便随时掌握打磨的程度。如果打磨后,补土低于漆面,可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伤痕处平整光滑为止(先用800目砂纸粗磨,后用2000目砂纸细磨)。6.遮蔽就是要把不想喷到漆的地方遮盖起来。一般用报纸遮蔽,报纸的四周可用套餐中的胶条粘住。遮蔽非常重要,不正确的遮蔽,将会造成明显的补丁状痕迹!

7.喷漆环节是整个喷漆过程的重中之重,是决定喷漆是否成功的关键步骤。喷漆中需要注意的是:a、补漆笔使用前(温度低或温度高,加稀释剂后),一定要摇均后才能使用。b、补漆笔装到气罐上以后,最好找一张报纸试喷一下。找找感觉,体验一下喷嘴与漆面的距离,雾流的大小。然后再将喷漆与汽车的漆面比对一下,最后确定一下是否存在色差。c、喷漆时,一定要本着少量、分层、薄喷、多次的原则进行喷涂。d、第一层先喷伤处,第二层在压住第一层的基础上逐渐向外扩散。一般两层就可以压住伤痕,正常情况下要喷三、四层。切记:一定要薄喷,如果喷的太厚会产生流挂或褶皱。另外一定要等第一层漆干透后再喷下一层。

8.喷涂亮光金油,上面喷涂的是色漆,要想车漆光亮持久,喷完色漆后还要喷亮光金油。喷涂亮光金油(也叫驳口金油)后,漆面硬度会更高,漆面也会更加光亮。喷涂亮光金油,喷涂面积要大一些(要超过色漆面喷涂面积),要喷涂二、三层,以便和原车漆更好的融为一体!9.抛光,到这里,漆面喷涂工作就算完工了。但是此时我们用手抚摸漆面,却怎么感觉新喷的车漆不如原车漆那样光滑,那么透亮。因此,我们还需要对车漆进行抛光(修理店、4S店也需要对漆面抛光)。汽车修理店、4S一般都是用抛光机加研磨剂来抛光的。我们可以先用套装的祛痕研磨剂粗磨,将研磨剂挤到套装的海绵上(要横向来回研磨,不要做圆形画圈状研磨),磨后我们会感觉漆面不那么粗糙了。接着我们用祛痕增亮剂抛光,将研磨剂挤到套装的海绵上,经过这样的处理后,我们能够感觉漆面已经和原车漆的光洁度差不多了。修复后,个人近距离(30厘米)观察比较,看不出色差,效果满意。

10.补漆笔套装适用范围:a、补漆笔套装只适用于不需要钣金(没有较深坑凹及面板破损)的小剐小蹭。b、补漆笔套装只适用于小面积的剐蹭(不大于20平方厘米,约一个手掌面积大小)。c、补漆套装不适用于车门、前机器盖以及后备箱盖等明显部位的局部喷漆修复。d、个人不建议单独用补漆笔修复剐蹭伤痕(越抹越难看)。不知道你们对于小编今天的这篇文章怎么看呢?如果大家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小编一定会借鉴大家的宝贵意见,给大家带来更多关于汽车的文章,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喜欢这篇的文章的小伙伴可以点点关注给小编一点鼓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