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失事救灾直升机的经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汶川直升机坠毁最新消息 锁定失事救灾直升机的经过

锁定失事救灾直升机的经过

2024-05-08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月10日,在汶川地震中执行救援任务失事的成都军区某部直升机,终于被坚持不懈的人们找到了。不幸的是,机上的18人全部罹难。胡锦涛主席在得知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的消息后,向遇难机组人员和机上群众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慰问,向执行搜救失事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3人。

  大规模搜救行动随即开始。

  1.模拟航线锁定失事地点

  编号为92734号的直升机失事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立即展开搜救。

  5月31日15时45分,直升机失事半个多小时后,成都军区就成立了联合搜救指挥组,指挥组指示搜救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但从中午到深夜,一连10多个小时,一直没有任何回应。

  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判断“凶多吉少”。“如果直升机的机械发生故障,飞行员会在第一时间报告。”成都军区司令部陆航处处长陈格辉,是失事直升机机长邱光华的战友,也是此次空中搜救行动的具体负责人。他说,根据掌握的情况,天气突变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陈格辉很快了解到,在机组失事前,机长邱光华曾和另一特级飞行员在空中通话,说过“天气变化太快”的话。

  陈格辉利用成都军区空军和成都双流机场引导雷达提供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线索,在地图上一遍又一遍确定邱光华最后的飞行航迹。

  根据航迹图,联合搜救指挥部很快确定一个方形搜救区域和一个圆形重点搜救领域,在地图上分别以橙色和黄色标示出来。后来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地点,就在地图上标示的重点搜救区域附近。

  自6月4日开始,搜救部队加大力度,投入直升机、航拍飞机、遥感飞机、三角翼动力伞、水陆工程探测车等多种技术手段,动员地面搜救人员1.7万余人,继续实施陆空联合拉网式搜救。

  6名特种空降兵搭乘中国民航局救捞队的直升机实施机降,对中国科学院航空雷达遥感飞机提供的疑似地点实地勘察。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的1架航拍飞机,对失事可能区域进行高清晰度航拍。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还组织水陆工程探测车,对紫坪铺水库库底实施了侦察作业。

  与此同时,地面搜救人员正在映秀镇附近区域徒步行进。

  2.直升机撞在山坡上

  6月8日,在完成虹口乡、无音寺、火烧杠等区域的搜救后,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带领由150名预备役官兵组成的小分队,挺进了大红崖。从大红崖到映秀镇,直线距离不足8公里,但由于山高坡陡,根本没有路,一趟下来,要步行10个小时。为提高搜救效率,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3处高地上设立营地,每个营地安排固定数量的搜救人员,并由成都警备区和阿坝、德阳等军分区的民兵组成保障队,不间断地送物资到各营地。尽管如此,执行搜救任务的官兵每天都得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风餐露宿,饿了就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抿一小口矿泉水润润唇。

  6月10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夏国富就带领搜救分队从设在2832高地的3号营地出发,向先前确定的疑似点——大红崖西南的灌木林赶去。此前一天傍晚,到达3号营地以后,夏国富用红外夜视仪和高倍望远镜勘察地形时,发现了这个点——一片被烧焦的树林!

  虽说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但中间横亘着一道大峡谷。为此,搜救分队队员们在预备役营营长贺胜康和一名登山队员的带领下,顺着攀岩绳逐个下山,每个人的手背都划出了道道血痕,衣服也被挂破,但他们来不及休整,就向灌木林奔去。终于,大家发现了失事直升机残骸。

  6月10日上午10时55分,贺胜康在失事直升机现场向设在映秀镇的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直升机残骸在映秀镇西北方向7.5公里高山密林处(北纬31度06分××秒,东经103度25分××秒)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据搜救指挥部介绍,失事直升机是撞在了映秀镇大红崖山上。该山高3103米,飞机撞在了70度的坡上,失事区域宽50米左右,上下120米左右。失事地点发现的飞机残骸上面,有八一标识,轮胎上有编号,还有一个飞行驾驶证,还有最先发现的散落现场的13具遇难者遗体。

  3.600军民接力把遇难者遗体接回家

  稍后,搜救队员在失事直升机现场,又发现4具遇难者遗体。至此,共发现包括5名机组人员在内的17具遗体。11日,最后一具遇难者遗体也被找到。

  由于直升机失事地点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气候复杂,救援直升机无法降落。搜救指挥部再次派出一支由民兵、法医、防疫人员组成的分队,徒步进入失事地域,他们将采取分段运送的方式,把遇难者遗体运出,往返一趟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参与分段运送人数将达600人。11日,40名运送遗体的官兵已抵达失事地点。

  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团的杨团长说,这么多天来,虽然余震、泥石流不断,但为了寻找亲爱的战友和群众,他们仍攀悬崖,爬绝壁,历尽千辛万苦,10日终于找到了,终于可以告慰战友和他们的亲人了。但同时感到难过的是,我们总盼望着战友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能够生还,却……某营营长汪正伟一见到记者便说:“飞机终于找到了!”7天来,在赵公山、小银华、大银华一带,汪正伟和战友们搜遍了这里的每一座大山。

  汪正伟介绍:“今天早上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停止搜索,称飞机已经找到了。当时,我们正准备向另一个疑似点进发,顺着岷江已走了一段路,接到命令后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清点人员后,在从映秀到卧龙的那条小路上走了5个多小时,才返回我们的出发地点。”

  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92734号机组

  机长邱光华

  四川茂县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党,大专文化,大校军衔。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副师职特级飞行员。近些年,多次执行军事演习、卫星回收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800多小时。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副驾驶李月

  汉族,辽宁开原市人。1980年8月出生,1999年8月入伍,2001年4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上尉军衔。参加过军事演习、神六飞船回收等重大任务,总飞行时间560个小时。

  机械师王怀远

  汉族,四川泸县人。1961年9月出生,1979年7月入伍,1985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上校军衔,正团职机械工程师。参加过西藏航线开辟,出色完成10余颗卫星回收等任务,4次荣立二、三等功,总飞行时间3000余小时。

  机械师陈林

  汉族,湖南株洲人,1979年10月出生,1998年9月入伍,2001年6月入党,大学本科学历,中尉军衔。参加过高原试飞等重要任务。总飞行时间790多小时。荣立三等功两次。

  安全员张鹏

  汉族,山东省滕州市人,1984年11月出生,2002年12月入伍。先后3次获嘉奖,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