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教案+学案+课时练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汗不敢出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21《杨氏之子》教案+学案+课时练习

21《杨氏之子》教案+学案+课时练习

2024-06-02 0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作业21 杨氏之子课后作业(一)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看拼音,写词语。huì gù liáng guózào yì jiā qín二、我会查字典。“闻”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  )部,再查(  )画。它的解释有: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名声;④用鼻子嗅。给下面句子中的“闻”选择正确的解释。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这是最近的新闻。 ( )3.那件丑闻使他身败名裂。( )4.你闻出什么气味了吗? ( )【能力提升】三、按要求完成。1.根据译文,写出相应文言文。(1)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孩子为款待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2.下面两个句子分别体现了杨氏之子怎样的特点?(1)为设果,果有杨梅。(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综合运用】四、课内阅读,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孔君平_______,父不在,乃_______。为设果,果有杨梅。孔_______曰:“此是______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补充原文。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其特点,起到的作用。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5.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五、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氏之子给你的启发。【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一、惠顾 梁国 造诣 家禽二、门 6 ① ② ③ ④三、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2)为设果,果有杨梅。2.(1)聪明、懂礼貌。(2)聪明机智、幽默风趣。四、1.甚聪惠 诣其父 呼儿出 指以示儿 君家果2.(1)√ (2) 3.总领全文4.父不在,乃呼儿出。5.婉转却又礼貌、幽默地回答了客人的问题。五、略。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作业21 杨氏之子课后作业(二)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一、比一比,再组词。梁( ) 惠( ) 诣( )乃( ) 禽( ) 粱( )慧( ) 指( ) 奶( )离( )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写句子的意思。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 乃:_______句意: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_______ 曰:_______句意:【能力提升】选一选1.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孔君平的话刚说完,杨氏之子马上就做出了回答,说明小孩子的反应速度快。B.杨氏之子的话让孔君平感到羞愧,无言以对。C.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转。D.杨氏之子回答的话很正确,没有一丝纰漏,说明了小孩子心思缜密。2.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B.为/设果,果/有杨梅。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四、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加点字注释判断错误。(“√”表示正确,“×”表示错误。)(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聪慧) (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拜访)(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表示)( )(4)为设果,果有杨梅。(因为)( )(5)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就,于是)( )(6)“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7)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8)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综合运用】五、课外阅读,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qǐn)④,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⑤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⑥,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④昼寝:午睡。⑤托寐:假装睡着。⑥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1.通过阅读短文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划线部分。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A.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B.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实事求是。C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把害怕的感觉说出来了。【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二)一、梁国 惠顾 造诣 此乃 家禽高粱 聪慧 手指 奶奶 离开二、1.拜访。 就,于是。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这个孩子出来。2.给……看。 说。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三、1.C 2.B(1)√ (2)√ (3)× (4)× (5)√ (6)√× (8)√五、1. 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战战栗栗,汗不敢出”。2.A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作业21 杨氏之子课后作业(三)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夯实基础】按要求完成。1.读拼音,写同音字。①liáng ( )食、栋( )、高( )②yì ( )文、造( )、瘟( )③qín ( )劳、家( )、束手就( )④huì 实( )、智( )、( )人不倦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字。(1)甚聪惠 ( )(2)孔君平诣其父 ( )(3)为设果 ( )(4)孔指以示儿曰 ( ) (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 )读一读,填一填。《杨氏之子》选自南朝______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_____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能力提升】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 )的孩子( )的孩子四、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综合运用】四、课外阅读。泰山桂树客有问陈季方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D%A3%E6%96%B9"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3%B0%E5%B1%B1%E6%A1%82%E6%A0%91 / _blank ):“足下①家君②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③天下重名?” 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注释】①足下: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同辈之间。②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或者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③荷:担负,承受。1.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B.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C.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2.文中画“____”线的句子,把自己比作 ,把父亲比作 。3.读画“ ”的句子可知,面对客人的问题,陈季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以 _为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你是陈季方,你会怎样回答客人的问题?【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三)一、1.①粮 、 梁 、 粱② 译 、 诣 、 疫③ 勤 、 禽 、 擒④ 惠 、 慧 、 诲2(1) 同“慧” (2) 拜访摆放给……看、说没有、听说二、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九岁三、聪明机智 思维敏捷四、略。五、1.B2.桂树 泰山和深渊3.桂树不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 自己不知道父亲有什么功德4.示例:我像在家的鸟儿,父亲像翱翔的雄鹰,我怎么能知道父亲有什么功德?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教案21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以及课文大概内容。本课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同时要求巩固第一节课的知识,并要求把握细节,借助注释深入了解学习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二、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古文内容。背诵课文。2.体会精妙语言、人物形象特点。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懂故事内涵。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风趣、应对语言的巧妙之处。【教学难点】反复朗读,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四、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1.字词回顾:梁、诣、禽2.人物回顾:孔君平、杨家九岁的儿子读一读二人的对话。3.内容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文意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1)翻译原文,注释个别字:子、甚、惠(2)交代故事人物,人物评价,总起全文。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翻译原文,注释个别字:其、呼儿出(2)孔君平与杨氏一家关系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3.为设果,果有杨梅。(1)翻译原文,注释个别字:为设果、杨梅(2)思考: ①端出来的水果只有杨梅吗?②为什么单独强调杨梅?③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1)翻译原文,注释个别字:指以示儿(2)孔君平是怎样故意逗孩子的?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翻译原文,注释个别字:应声、家禽(2)此句采用了否定句式,婉转对答,幽默,有礼貌。6.探讨总结:(1)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听了杨氏之子的话,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7.课文翻译:出示原文以及译文。(三)课堂小结1.方法探究: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读,熟读成诵。②借助注释。③联系上下文。④查找工具书。⑤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归纳主题:本文讲述了梁国“杨氏子”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妙答,表现了他的风趣、机智。我们在平时说话时也要思维敏捷,学会巧用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无限魅力。(四)阅读拓展阅读拓展:(1)出示《世说新语》其他文段以及译文。(2)体会徐家孩子的聪慧和机智。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世说新语》(五)随堂小测1根据课文,把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1)( )为( )( )设果,果有杨梅。(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总结: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阅读:《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并和大家分享。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学案21 杨氏之子第二课时 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古文内容。背诵课文。2.体会精妙语言、人物形象特点。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读懂故事内涵。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风趣、应对语言的巧妙之处。【学习难点】反复朗读,感受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用自己的话翻译下面句子。(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说一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自主学习】1.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2.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3.通过这则故事,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注音组词。梁( )________ 诣( )________禽( )________2.结合课文内容,给下列加点字注释。(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课文中,为什么孔君平单独强调杨梅?2.听了杨氏之子的话,孔君平会有怎样的反应?【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1.说说你要是文中的杨氏之子,会怎么回答孔君平先生的问题呢?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并和大家分享。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1.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2.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方法:①多读,熟读成诵。②借助注释。③联系上下文。④查找工具书。⑤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自主学习】1.此句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的回答了客人的问题,却又不失幽默和礼貌。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我们在平时说话时也要思维敏捷,学会巧用语言,感受语言表达的无限魅力。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略。2.(1)聪慧 (2)拜访 就,于是【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因为孩童姓杨,孔君平想逗孩童玩。2.略。【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略。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教案21杨氏之子第一课时 教案一、学情分析本文用文言文的形式,叙述了一个聪慧孩童接待客人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时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故事中孩童的机智、风趣以及应对语言的巧妙。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人物、地点、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回顾古文的学法,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对本故事有大概了解,朗读欣赏。2.揭示课题:(1)标题:杨氏之子——姓杨的人家的儿子。(2)揭示“杨氏”“之”的意思。(3)读标题,文中讲述了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3.检查预习:(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中生字词的古今释义。(2)文中对“杨氏之子”评价的句子是什么?(3)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一起讨论吧!4.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7),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文学成就:所著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幽明录》5.了解著作:《世说新语》(刘义庆)主要内容: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籍特点: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②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③善用对照、比喻、夸张、描绘的文学技巧。④书中人物事迹、典故等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小说发展影响很大。6.知识积累: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成语均是出自《世说新语》。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也出自此书。(二)掌握生字1.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2.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音序。3.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4.组词。5.理解字义。6.辩字组词。(三)读通课文1.朗读提示:听音频(1)尝试用笔标出停顿节奏,并轻声读课文。(2)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故事的主要内容。(3)思考:人物关系、故事发生地点、内容?2.自学读文:(1)用“/”给课文划分节奏。(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内容梳理:联系上下文,从人物、关系、地点、故事经过四个方面理解内容。4.内容串讲:(1)填写表格内容:人物、地点、事件(2)把这些要素串起来,讲讲故事主要内容。(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朗读时要注意断句、节奏和重音。(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3)了解了文中人物关系、地点、故事内容。2.主要内容: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杨家做客,他指着杨梅,逗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五)随堂小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文中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杨氏子,另一个是孔君平。面对孔君平的戏谑之语——“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毫不慌忙,脱口而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六)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2.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第 2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21 杨氏之子 学案21 杨氏之子学案班级: 姓名: 成绩:______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生字。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人物、地点、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回顾古文的学法,熟读成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知识构建【素养储备】刘义庆,(403-447),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文学成就:所著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幽明录》《世说新语》,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你知道《世说新语》有什么特点吗?【自主学习】1.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知道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请写出两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拼拼音,写汉字。liáng yì qín2.比一比,并组词。梁( ) 诣( ) 禽( )粱( ) 指( ) 离( )渠( ) 旨( ) 擒(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用“/”给课文划分节奏。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边读边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人物地点事件参考答案知识构建【素养储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善用对照、比喻、夸张、描绘的文学技巧,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自主学习】1.课题:《杨氏之子》2.体裁:文言文3.杨氏之子是一个思维敏捷、语言幽默、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4.略。知识训练【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1.梁 诣 禽2.略。【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九岁男孩招呼来宾的故事,通过孩子的妙答,表现了他的风趣、机智。3.人物:杨氏之子,孔君平地点:梁国杨氏家中事件:杨氏之子用巧妙、风趣的语言巧妙地应答了客人的问题第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