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车百科 文物介绍

文物介绍

#文物介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龙骨水车的称呼来自民间,南宋陆游《春晚即景》:“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目前见到的史料中,这是最早的出处。

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从输水渠上直接向农田提水。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

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后来我国人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畜力水车

唐宋以来农田灌溉、排水及运河供水中,龙骨水车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特别是南方大兴围田之后,对低水头提水机械的需求更加普遍。

元代王祯《农书》绘制了不同动力的龙骨水车的图谱,其中人力水车有脚踏、手摇等,畜力水车有牛车、驴车等,为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改绘的三种龙骨水车。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根据史书记载,仿制比例1:1的实物模型。无论用脚踏水车、还是手拔水车车水,都是繁重的体力活,但过去农人在车水中却能吟唱出快乐的车水号子、车水歌,从江南到江北,从东南到西南边陲,这些歌谣虽相隔千重山万重水,然而唱出了中国农人的本色,他们的人生是苦乐参半,却泼辣有光彩。所以,中国农民鲜少有西方农奴式的那种起义反抗。还有一些老练的农人,只要望一眼月色,即顺口说出“月色青,雨倾盆;月色黄,龙骨忙”。他们在劳作之后,如陆游诗中“龙骨挂壁农遨嬉”所言,还不忘戏玩。

由于这种龙骨水车结构合理,可靠实用,所以能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近代,随着农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龙骨水车作为灌溉机具现在已被电动水泵取代了,然而这种水车链轮传动、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却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就拿我们的海岸、港口经常能见到的疏浚河道的斗式挖泥机来说吧,那一只只回转挖泥的泥斗,就是从水车的提水翻板脱胎而来的。因此一看到挖泥机,人们就仿佛见到了古老的龙骨水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