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泥人工石 假山工程

假山工程

2023-09-05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 房山石。属花岗岩,具有坚固、耐风化的特点。此石质白中透青,青中含白,犹如雪花落在树叶一般。产于北京房山一带,多用于北京皇家园林中,房山石自身雄浑、厚重、敦实的特性与北方皇家园林庄重、造型雄浑、规模体量大相适应。

(3) 英石。产于广东英德,外表锋棱突兀,多见黑色,间有青色和白色,并时有白色石筋,以黝黑如漆为佳。石质坚而脆,佳者扣之有金属共鸣声。英石轮廓变化大,常见窥孔石眼,玲珑宛转。石表褶皱深密,是山石中“皱”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有蔗渣、巢状、大皱、小皱等形状,精巧多姿。石体一般正反面区别较明显,正面凹凸多变,背面平坦无奇。

(4) 黄石。属于细砂岩方解形节理,受侵蚀风化,沿节理方向大小不同崩落而成。外形刚直,石质坚实,棱角清晰,块面分明,具有很强的个性。

(5)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磬云山,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因含金属矿物或有机质而色漆黑或带有花纹。灵璧石主要特征概括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

一奇为色。黑如墨玉,磨之可为镜;白色则泽润如羊脂,犹如一团白云;彩色石红、黄、青、蓝搭配,美不胜收。

二奇为声。犹如金振玉鸣,历来有金石之声的说法。扣之有声,克谐八音。灵璧磬石在古典乐器中鹤立鸡群,向来被皇家宫廷所喜爱。三奇为质。灵璧石在所有的奇石中,硬度最好,最利于长期收藏。

(6) 宣石。产于宁国县。其色有如积雪覆于灰色土上,也由于为赤土积渍,因此又带些赤黄色,非刷净不见其质,所以愈旧愈白。

由于它有积雪一样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

(7) 其他石类。如斧劈石、千层石、钟乳石、木化石、黄蜡石、菊花石等

木化石 黄蜡石 菊花石

3

胶结材料

是指将山石粘结起来掇石成山的一些常用粘结性材料:水泥、石灰、砂和颜料。

水泥砂浆:水泥:砂=1:1.5~2.5

水泥砂浆干燥比较快,耐水性好,但强度较低。

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1:3:6

混合砂浆干燥较慢,耐水性差,但强度较高,价格低廉

假山结构

假山的结构从下至上可分为三层,即基础、中层和收顶。

1

基础结构设计

基础的种类:天然基础、人工基础(桩基、灰土、混凝土)

(1)桩基基础:桩为10~15cm的直径,1米长,20cm的间距,范围为假山底的范围。

桩基嵌紧——条石压顶——自然山石

(2)灰土基础:适合于北方假山的基础做法。

灰土基础应大于假山底面宽度的0.5米以上,“宽打窄用”,灰槽深度一般为50~60cm,灰土厚度10~20cm。

(3)混凝土基础:近代常见做法,耐压强度大、施工快。

素土槽现浇,厚度10~20cm。

2

底层山石结构设计

在基础上铺砌一层自然山石,术语称为拉底。

(1) 拉底的设计应注意两个方面:

① 统筹向背。② 断续相间

(2) 拉底在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石材种类和大小的选择。

② 咬合茬口。

③ 石底垫平。

3

中层的结构设计

即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这是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的部分,用材广泛,单元组合和结构变化多端,可以说是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

(1)接石压茬:避茬

(2)偏侧错安:避免对称

(3)仄立避“闸”:避免仄立

(4)等分平衡:避免中心外移

4

收顶的结构设计

即处理假山最顶层的山石。从结构上讲,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大的,以便合凑收压。从外观上看,顶层的体量虽不如中层大,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选用轮廓和体态都富有特征的山石。

收顶一般分峰顶式、峦顶式和平顶式三种类型。

5

假山内部山洞的结构设计

(1) 洞壁的结构设计

A、墙式洞壁

这种结构形式是以山石墙体为基本承重构件的。

优点:

山石墙体是用假山石砌筑的不规则石山墙;

用做洞壁具有整体性好、受力均匀的优点。

缺点:

洞壁内表面比较平,不易做出大幅度的凹凸变化,因此洞内景观比较平淡;

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做洞壁,所需石材总量比较多,假山造价稍高。

B、墙柱式洞壁

由洞柱和柱间墙体构成的洞壁,就是墙柱式洞壁。

洞柱:有连墙柱和独立柱两种。

独立柱:有直立石柱和层叠石柱两种做法。

直立石柱:是用长条形山石直立起来作为洞柱,在柱底有固定柱脚的座石,在柱顶有起联系作用的压顶石。

层叠石柱:是用块状山石错落地层叠砌筑而成,柱脚、柱顶也可以有垫脚座石和压顶石。

墙柱式洞壁的优缺点

优点:

洞道布置比较灵活,回转自如,间壁墙可以相对减薄,节省石料

缺点:

洞顶结构处理不好容易产生倒塌事故。

(2) 洞顶的结构设计

① 盖梁式洞顶:即用比较好的山石作梁或石板,将其两端搁置在洞柱或洞墙上,成为洞顶承载盖梁。

优缺点:这种结构简单,施工容易,稳定性也较好,是山洞常采用的一种构造。但由于受石梁长度的限制,山洞不能做得太宽。

类型:根据石长和洞宽可采用单梁式、双梁式、丁字梁式、三角梁式、井字梁式和藻井梁式

单梁 丁字梁 井字梁 双梁 三角梁 藻井梁

② 挑梁式洞顶:即从洞壁两边向中间逐层选挑,合拢成顶。这种结构可根据洞道宽窄灵活运用

③ 拱券式洞顶:即选用契榫形的山石砌成拱券。这种结构比较牢固,能承受较大压力。也比较自然协调,但施工较为复杂。

山石结体的基本形式

北京著名假山师父张蔚庭老先生曾经总结过“十字诀”:

即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

后又增加了“五字诀”:挑、券、撑、托、榫

1、安:安置山石的总称,即将一块山石平放在一块或几块善治之上的叠石方法。安置、安稳,单安、双安、三安。

2、连:山石之间水平向衔接称为“连”,不仅产生前后左右参差错落的变化;同时又要符合皴(cun)纹分布的规律 。

3、接:山石之间竖向衔接称为“接”。

4、斗:以两块分离的山石为底脚,二者顶部相互内靠,并在二者之间安置一块连接石,连接石可为拱形山石,这种上拱下空的山石连接手法称为斗。

5、挎:如山石某一侧面过于平滞,可以旁挎一石以全其美,称为挎”。挎石可利用茬口咬压或上层镇压来稳定。

6、拼:在比较大的空间里,因石材太小,单独安置会感到零碎时,可以将数块以至数十块山石拼成一整块山石的形象,这种作法称为“拼”。

7、悬:在下层山石内倾环拱形成的竖向洞口下,插进一块上大下小的长条形的山石。由于上端被洞口扣住,下出便可倒悬当空。多用于湖石类的山石模仿自然钟乳石的景观。

8、剑:以竖向形象取胜的山石直立如剑的做法。峭拔挺立,有刺破青天

9、卡:下层由两块山石对峙形成上大下小的楔口,再于楔口中插入上大下小的山石,这样更正好卡与楔口中的自稳。卡进去的石块体量小,重心在山石两侧。

之势。多用于各种石笋或其他竖长的山石。

10、垂:从一块山石顶面偏侧部位的企口处,用另一山石倒垂下来的做法称“垂”。

垂和悬的区别:侧边与中部悬挂

垂和挎的区别:顶部和肩部侧挂

11、挑:又称“出挑”。用较长的山石横向伸出,悬挑于其下石之外的做法。这需数倍重力镇压于石山内侧。

12、撑:或称戗qiang。即用斜撑的力量来稳固山石的做法。要选取适合的支撑点,使加撑后在外观上形成脉络相连的整体。

置石和假山的布置

1

置石

1、特置

自然的依据/选石

2、对置

3、散置

4、群置

5、山石器设

2

与园林建筑结合的山石布置

1、山石踏跺和蹲配

2、抱角和镶隅

3、粉壁置石

4、回廊转折处的廊间山石小品

5、“尺幅窗”和“无心画”

6、云梯

3

与植物相结合的山石布置----山石花合

1、花台的平面轮廓和组合

2、花台的立面轮廓要有起伏变化

3、花台的断面和细部要伸缩、虚实和藏露的变化

4

掇山

1、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2、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3、巧于因借,混假成真

4、独立端庄,次相辅弼

5、三远变化,移步换景

6、远观山势,近看石质

7、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假山施工

1

假山施工工序

选石—采运—相石—立基—拉底—堆叠中层—结顶

1.假山定位放线

(1) 审阅图纸。首先,看懂假山工程施工图纸,掌握山体形式和基础的结构,以便正确放样。其次,为了便于放样,要在平面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寸,依工程大小或平面布置复杂程度,采用2m×2m或5m×5m或10m×10m的尺寸画出方格网,以其方格与山脚轮廓线的交点作为地面放样的依据。

(2) 实地放样。在设计图方格网上,选择一个与地面有参照的可靠固定点,作为放样定位点,然后以此点为基点,按实际尺寸在地面上画出方格网;并对应图纸上的方格和山脚轮廓线的位置,放出地面上的相应白灰轮廓线。

2.假山基础的施工

假山基础有浅基础、深基础、桩基础等。

(1) 浅基础的施工

浅基础的施工程序为:原土夯实——建筑垫层——建筑基础

浅基础一般是在原地面上经夯实后砌筑的基础。此种基础应事先将地面进行平整,清除高垄,填平凹坑,然后进行夯实,再铺筑垫层和基础。

(2) 深基础的施工

深基础的施工程序为:挖土——夯实整平——铺筑垫层——砌筑基础

深基础是将基础埋入地面以下的基础,应按基础尺寸进行挖土,严格掌握挖土深度和宽度,一般假山基础的挖土深度为50~80cm,基础宽度多为山脚线向外50cm,土方挖完后夯实整平,然后按设计铺筑垫层和砌筑基础。

(3) 桩基础

桩基础的施工程序为:打桩——整理桩头——填塞桩间垫层——筑桩顶盖板

桩基础多为短木桩或混凝土桩打入土中而成,在桩打好后,应将打毛的桩头锯掉,再按设计要求,铺筑桩子之间的空隙垫层并夯实,然后浇筑混凝土桩顶盖板,或浆砌块石盖板,要求浇实灌足。

3.假山山脚施工

假山山脚是直接落在基础之上的山体底层,它的施工分为:拉底、起脚和做脚

(1) 拉底

①统筹向背,根据设计要求,统筹确定假山的主次关系,安排假山的组合单元

②曲折错落,确定底石的位置和发展趋势,假山底石的轮廓线一定不能太过僵硬

③断续相见,假山底石所构成的外观不是连绵不断的,选石上要根据大小石材成不规则的相间关系

④紧连互咬,外观上断续变化,结构上却必须一块紧咬一块,具有整体性

⑤垫平安稳,便于施工。

(2) 起脚

拉底之后,开始砌筑假山山体的首层山石层叫“起脚”。

起脚边线的做法常用的有:点脚法、连脚法和块面法

点脚法

连脚法

块面法

(3) 做脚。做脚是对山脚的装饰,即用山石装点山脚的造型称为“做脚”。山脚造型一般是在假山山体的山势大体完成之后所进行的一种装饰,其形式有:凹进脚、凸出脚、断连脚、承上脚、悬底脚和平板脚等

凹进脚

凸出脚

断连脚

承上脚

悬底脚

平板脚

4.用铁件进行假山山石固定

铁吊架

铁扁担

铁银锭

铁扒钉

2

塑山施工工序

塑山、塑石通常有两种做法,一为钢筋混凝土塑山,一为砖石混凝土塑山,也可以两者混合使用。

优点:与那些气势磅礴,富有力感的大型山水和巨大奇石与天然岩石相比,它们自重轻,施工灵活,受环境影响较小,可按理想预留种植穴。因此,它为设计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1.钢筋混凝土塑山

(1) 基础

根据基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山体的重量,经过计算确定其尺寸大小。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山体底面的轮廓线,每隔4m做一根钢筋混凝土柱基,如山体形状变化大,局部柱子加密,并在柱间做墙。

(2) 立钢骨架

它包括浇注钢筋混凝土柱子,焊接钢骨架,捆扎造型钢筋,盖钢板网等。

其中造型钢筋架和盖钢板网是塑山效果的关键之一,目的是为了造型和挂泥之用。钢筋要根据山形做出自然凹凸的变化。盖钢板网时一定要与造型钢筋贴紧扎牢,不能有浮动现象。

(2) 立钢骨架

预埋件埋置:在混凝土柱子上设置预埋件以固定钢骨架

钢骨架:角钢或者圆钢,涂刷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钢骨架柱子间距在2米左右,采用焊接连接

钢筋网片:用6mm的圆钢进行钢筋网制作,与钢骨架焊接连接,钢筋网方格控制在18X18---25x25左右,根据假山模型塑造出凹凸起伏的外形

铁丝网片:在钢筋网片上绑扎铁丝网片

(3) 面层批塑

先打底,即在钢筋网上抹灰两边,材料配比为水泥+黄泥+麻刀,其中水泥:沙为1:2,黄泥为总重量的10%,麻刀适量。浆拌合必须均匀,随用随拌,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初凝后的砂浆不能继续使用。

(4) 表面修饰

①皴纹和质感:根据假山模型及所造山石的材质对塑石假山进行造型,并塑出石材的纹路

②着色: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氧化铁颜料进行调制上色。

③光泽:进行面油处理。

④养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