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痛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每一种痛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每一种痛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2023-07-14 1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我们都熟知他的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张、社交恐怖症等非常有效的疗法,而他之所以能提出这些疗法,是因为他自己在读大学时正是一名严重的神经症患者。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是因为他们面对了痛苦,才找到了制胜的方式。

误区二:

| 我是天底下最不幸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有大量的“同道”。

但人们经常看不到这一点,以为自己的痛苦独一无二,总是感叹“为什么不幸的偏偏是我”,将自己的问题无限扩大,并将它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用一切资源去纠正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心理问题的人以为自己的问题是洪水猛兽,不敢将它暴露出来,但在封锁自己的问题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最不幸的人了。

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

误区三:

| 痛苦都是因为现在|

一个27岁的女孩写信说,她只谈过一次恋爱,分手后再也不敢谈恋爱了,因为“我很怕失去,很怕那种如坐云端却顿时坠入谷底的感觉,很害怕”。

无数人在恋爱中分手,但多数人后来又开始了新的恋爱,为什么这个女孩“很害怕”而不敢再谈恋爱呢?

一般来说,这可以回溯到童年。这种不敢再谈恋爱的女孩多在童年遭受过严重的分离焦虑的伤害。

譬如,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她很长时间,甚至,父母一方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种严重的分离焦虑最后化为一种无意识,深埋在她的心底,分手重新唤起了她的无意识,又一次诱发了她严重的分离焦虑。于是,她宁愿麻木,也不想再有亲密关系。

这个27岁的女孩,她的逻辑看似是合理的,因为成年的体验重复了童年的灾难。

但是,如果她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惧怕和愤怒究竟从何而来,她就会明白,自己的惧怕与愤怒是建立在有限的人生体验上的,是不合理的。

误区四:

| 没有它我就一切OK|

很多时候,当我们把一切焦点放到问题上时,这个问题就会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一个替罪羊。

有些男孩会把个子矮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有些女孩会把相貌丑当作替罪羊,于是拒绝成长。

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自己的某个缺陷上去,经常会幻想“如果……一切OK”。

但是,一些个子同样矮的男孩、相貌同样丑的女孩非常有勇气地去生活,并活得非常成功。

一些高大帅气的男孩和一些美貌的女孩却同样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替罪羊而拒绝成长。

你最在乎自己的什么缺陷?

好好思考一下,它有没有成为你的替罪羊?

误区五:

| 我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我们经常以为,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一切,这种错误认识是强迫症、社交恐怖症和口吃等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一位男青年写道:“我是一名步入社会就业已经六年的普通人,但是,我一直希望我能有不平凡的作为!主要的问题是,我很多时候都不能集中意志思考自己要思考的问题,往往会在思考的时候走神,这样一来,我的效率就很低,想向你请教一下:怎样才能集中意志思考问题?”

一位年轻妈妈说:“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有一次居然产生了想掐死他的念头。天哪,我怎么能这么想,我一定是疯了。于是,我拼命压制这个念头,但它现在出来得越来越频繁。我现在都不敢抱孩子了,生怕我控制不住自己。”

这位男青年和这位妈妈的问题有些类似,他们都以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一切。男青年偶尔走神,他就认为会严重影响自己的追求。

年轻妈妈认为爱孩子就绝对不能产生“想掐死孩子”的念头。

潜意识的特点是,我们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譬如,那位年轻妈妈拼命想压下掐死孩子的无意识念头,这种念头就会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是和潜意识过不去,不必和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最后,

送大家三句话:

一、接受心理问题,带着你的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二、打开心扉,寻找你身边的可帮到自己的资源;

三、有时候不必独自去面对,可以寻找专业的陪伴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