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孤岛》导演曹金玲:纪录片是偶得的浪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汉日夜是纪录片还是电影 《不孤岛》导演曹金玲:纪录片是偶得的浪漫

《不孤岛》导演曹金玲:纪录片是偶得的浪漫

2023-10-06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女水泥工田哉妹和丈夫、工友一起在工地上席地而坐,吃着盒饭,她已经48小时没睡觉了;在挖掘机上场助力下,深陷泥坑的工地紧急救援车终于在颠簸中正常行进了,上面坐着亟待就医的受伤工人;工地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又减少了一天,看着帐篷外的暴雨,工地管理者心急如焚……纪录电影《不孤岛》,真实记录了援港应急医院建设的全过程。这个原本需要两年时间的建设任务,用了不到两个月完成,争分夺秒的节奏让屏幕前的观众也跟着惊心动魄。

《不孤岛》由曹金玲导演执导。片中,从全国五湖四海赶来援港的两万余名建设者昼夜不停,将不可能的“神话”亲手创造,透过小人物视角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守望相助,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温度和建设奇迹。该片将于5月26日全国上映。5月19日下午,《不孤岛》在深圳率先举行全国点映,南都娱乐记者在映后专访曹金玲,谈及这部纪录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她感慨万千,一年前的5月20日,正是电影杀青的日子。整整一年过去,电影终于与观众见面,曹金玲还清楚记得工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

2021年上映的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是曹金玲的纪录片处女作。此次《不孤岛》是她第二次导演纪录电影。援港应急医院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曹金玲和她的拍摄团队来不及前期筹备就迅速上阵,扛起机器分头行动,与建筑团队在岛上同吃同住、同步记录,一边跟踪拍摄,一边摸索影片的情感脉络。纪录电影不同于剧情片,电影所需的场景无法经过彩排,也转瞬即逝,曹金玲坦言,《不孤岛》拍摄的全过程都是意外收获,片中所呈现的情景几乎都是偶然所得,“纪录片是偶得的浪漫。”

在拍摄30多组人物后,《不孤岛》最终选取了11组人物。从援港项目先遣队队长马帅,到援港项目混凝土浇筑工人田哉妹,再到援港项目宋保安等人,影片中出现的多位人物因为鲜明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曹金玲希望在片中呈现如你如我一样的小人物。

小人物大格局

每个人都是很有戏剧性的人

南都娱乐:2022年3月4日正式上岛拍摄时,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

曹金玲:正如电影里介绍的,我们第一天去也是到处捡纸壳,用来铺在水泥地上睡觉,把当时不充裕的帐篷和床留给一线建筑工人。都是这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对我们做纪录片的工作人员来说,遇到这样的状况是有些兴奋的。我们第一天凌晨上岛拍摄了一个大夜,第二天大家都困得不行了,但都舍不得睡,因为没见过这么浩大的建筑场景,对我们来说就是望不到边际的片场。除了兴奋也有压力,如何在两万多人中抓取典型人物和“决定性瞬间”,当时是非常大的挑战。

南都娱乐:说到抓取典型人物,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特征鲜明的人,比如宋保安、田哉妹。拍摄团队是如何抓取这些典型人物的?

曹金玲:德国剧作家毕希纳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座深渊,当我们俯身看去的时候禁不住头晕目眩。”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戏剧性的人,哪怕他会有所隐藏,或者是有些表演性,但只要跟拍的时间够久就会捕捉他的“灵魂皱褶深处”。我们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时间不够久,如何在一个很极致的情境下,让人物性格凸显出来,让观众觉得有趣并能够符合我们要表达的内在意义,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在影片起初选取人物时,我们跟出品方都有沟通,我们更希望扎根于如你如我一样的小人物。所以我们从一开始选取人物的时候,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觉得他的工作本身就非常具有看点。比如说马帅总,马帅总是先遣队的队长。他是冲在最前沿的,负责对接香港水电、燃气方面的沟通协调事宜,当时是对接香港方面最多的一个人。剩下的一些人物多是偶然抓取,比如田哉妹是我在岛上偶然碰到的。当时我在现场联络其他主创上岛,忽然看到旁边有一位妇女,我常觉得工地是男人的世界,就想她是不是做饭或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问她来自哪里?是干什么的?她普通话不太标准,说她是打水泥的。我当时觉得她的形象和她做的工作本身的差异性是有意思的。我就拿起一个小机器拍她。

南都娱乐:是片头那个场景吧?

曹金玲:对,片头问她话的人就是我。那是我上岛拍的第一个人物。我们有30支拍摄团队,因为我不能一直跟拍一个人物,后来就让我的执行导演去拍她,我说田阿姨跟住了,应该很有戏。后面执行导演回来跟我讲,说她跟她先生一起来的,两个人相濡以沫,你给我盛饭,我给你夹菜。就像电影里大家看到的,田哉妹一干就干48个小时,不眠不休,累了就在大卡车里趴一下,说自己不困。下大雨时,搭一个小床在棚子里睡,都不回宿舍,就为了车来后能第一时间浇水泥。在小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大格局。她是我们真真正正从上岛第一天一直跟到最后的。竣工离场时,她们挑着担子去往另外一个工地,她的人生就是从一个工地前往另一个工地。从我们拍她第一个镜头,到拍她最后一个镜头,都很触动人心。像这样的人物,非常触动我。

南都娱乐:宋保安的性格也特别鲜明,他的乐观和热情就像工地上的调和剂,非常有戏剧性。

曹金玲:我们第一天就认识宋保安了。他跟我们聊天,还劝我们大家条件艰苦,都要互相体谅一点。他原来是做发型师的,一看有援港项目,就来做保安。他很善良,也很乐观,几乎给当时认识的香港人都快递寄药,你想想那个时候快递费用都是要高过药钱的。我觉得他是一个能随环境去调整的人,我每次拍他都好开心。他不单单是自己能够很自洽,也会带给别人很大的正能量,这个特别重要。

在庸常里提炼诗意

不希望所有人淹没在尘埃里

南都娱乐:你说“纪录片是偶得的浪漫”,片中有一个场景是几位侗族女性一起在朝阳升起时,唱侗族大歌为香港同胞祈福,这一幕是偶得的吗?

曹金玲:刚进岛那几天,工地还在打地基,我们偶然看到几位穿着侗族衣服的女工,很有特点。经过询问,发现她们是从贵州来的,在工地拧钢丝,大太阳下一拧拧一天。后来得知她们有时在工棚会唱侗族大歌,我想一定要拍一下。

当时在岛上还有没被填平的鱼塘,就建议大家到室外来唱。为了不影响出工,姐妹们选择在一清早唱歌,于是就有了大家在片中看到的侗族女性穿着她们的民族服装,在那片水域边唱歌祈福的美好画面。而且她们唱的那首歌不是她们传统的民歌,是即兴唱出来的歌词,大意是祝香港同胞们早日康复。她们对着太阳的方向,就是香港主城区的方向。在她们唱歌的过程中,太阳慢慢升起来,拍摄的时候就感到美到无法呼吸。

我后来拍完才知道,她们那个工种,在拍摄当天工作完就离岛了。真的很庆幸,如果那天没拍,就拍不到这个场景了,因为拍完没两天鱼塘也填完了。

南都娱乐:这个场景很有诗意,能让人短暂地跳脱出庸常的当下。

曹金玲:是的,你说得特别好。我不希望所有人淹没在尘埃里,我觉得大家即使是在尘埃里工作,但依然能在尘埃里生发出诗意。我在很多场景中都非常有目的地去抓取这一点。我们团队有个小孩儿,我让他每天专门去拍白鹭鸟。因为我第一次接触工地,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从头干到尾,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是分批次进场和出场的。这时候跟拍人物就很难,你跟拍的人说不定哪天就不在工地了,能自始至终的人物很有限。我就在想,什么在岛上是永恒的呢?日升月落是永恒的,岛上的生物是永恒的。我们发现白鹭是一个很好的意象,无论下雨或者天晴,白鹭就静静地望着工地,从它的视角来看,工地一开始是一片荒岛,过两天有箱体了,过两天完全建好了。团队都努力地在一个非常粗犷的场景里找有诗意的画面,找有意象的画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提炼出属于电影艺术应该有的诗意。 

“表达即治愈”

希望每个人“长歌有和,独行有灯”

南都娱乐:艺术作品是创作者情感的投射,制作《武汉日夜》时,你和拍摄团队常因为巨大的情感冲击而不得不短暂中断工作。在《不孤岛》的创作中,你如何处理个人情感?

曹金玲:《武汉日夜》是非常不一样的,这跟我个人经历有关。当时我家里也发生了一些事,那时我在ICU里住了183天,所以我在《武汉日夜》里投射了非常多的个人情感。艺术美学里有一种说法是“表达即治愈”,对我而言,电影是一种治愈过程。当时制作团队都会在不同的情绪低谷里,我们其实是把一些情绪放到了影片当中,但也努力地使其客观。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觉得艺术有它的责任在。艺术不单单是一把利刃,它应该是一个怀抱,它应该去拥抱在苦痛中的人们,去给人们温暖和力量。在《不孤岛》里,因为我对建筑这个行业不熟悉,以新人的视角投射到这个场景中,就创作来说,其实更客观。

南都娱乐:援建项目展现了“中国速度”,听说《不孤岛》的制作节奏也非常紧张?

曹金玲:是的,《不孤岛》的剪辑团队跟摄影团队并行,剪辑指导李博老师和十几位剪辑助理,同时在岛上和深圳两地剪辑。去年5月20日杀青后,第二天我们就请出品方看了初剪一稿。我们用四个月完成了原本要四年的电影制作任务。

南都娱乐:无论是使用最适配的设备拍摄以确保良好的电影视听语言,还是调色和配乐都邀请国际主创跨国合作,这次的拍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吧?

曹金玲:我们在工地看到每个人的辛苦付出,看到特殊时期每个人身上的使命感、真性情,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良善、坚韧,都感觉到一种使命感,就是要把这些传递到国际上,所以电影拍摄及后期制作,我们都邀约了知名的国内外影人参与。我们的韩国调色师李庸基老师说,他觉得这部纪录电影像一个大片,让他见证了中国人的团结,这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我们也希望将来让《不孤岛》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样子,感受到中国人的情感,感受到中国人的温度。

南都娱乐:如果通过电影和观众对话,你希望借助这部电影对观众表达什么?

曹金玲:一方面,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每个人遇到困难时,如何去面对、去攻克。另外,其实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以前看到很喜欢的一句话,叫“长歌有和,独行有灯”。“长歌有和”是说当你最痛苦和最难的时候,有人与你同行,施以援手;“独行有灯”就是当你心中有信念,有爱与希望,即使踽踽独行也不孤独。所以这是我真正想在影片里传达的内容,也祝福每一个观众朋友都能“长歌有和,独行有灯”。 

南都娱乐出品

采写:特邀记者 段凤英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林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