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门派之:南拳、长拳、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武术长拳是什么拳种 武术门派之:南拳、长拳、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

武术门派之:南拳、长拳、内家拳、形意拳、八卦掌

2023-06-01 09: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武术拳种按地域划分有“南派”、“北派”之说。南派,泛指长江以南各地传播的拳种,特点是拳法多,脚法较少,动作紧凑,劲力充沛;北派,则指长江以北,黄河流域传播的拳种,特点是脚法丰富,架势开展,动作起伏明显,快速有力。另也有以拳种的风格特点而划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大类。内家,注重对内脏功能的修炼,练习时强调意识引导动作,交手时以静待动,后发先至;外家,注重拳脚功夫的锻炼,交手时主张先发制人,以攻为主。

 

中国武术的拳种内容丰富,流派繁衍,体系庞大。流传至今的拳种有一百多种,几千年的沿袭形成各自独特的特点。

 

稳健刚劲的南拳

南拳是指中国南方流行的拳术,主要流行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也有传入。南拳用腿较少,而拳法十分丰富。南方人普遍小巧灵活,个子较矮,于是便有了讲究近身短打的南拳。南拳的特点是:手法多样,如拳谚所述“一势多手”,“一步几变手”,而且“多短拳”。

 

它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气催力,以关发气;动作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富于阳刚之美;上肢动作较多,在身法上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在手法上讲短打、擒拿、点击穴位;在步法上多要求以四平马为基础,重心较低,步法稳固,并多要求落地生根,较少跳跃滚翻动作;讲究蓄劲,要求气沉丹田,发力时劲由足根起,腿、腰、臂贯串一气。南拳习练时,还配合发力因势发出喊声,以使动作更加刚健有力。

 

南拳流行最广的有广东的五大名拳,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福建的咏春拳、五祖拳、鹤拳和罗汉拳等;湖南、湖北、江西则流行邬家拳。

 

当代著名影星、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就是从小练习咏春拳的,他所创立的的截拳道就吸取了咏春拳的许多招式。咏春拳由福建省连城县严咏春(又名咏春三娘)所创,故名“咏春拳”。咏春拳的特点是:动作朴素,招法实用,手法丰富多变,起脚必配手,发腿隐蔽,出手护中。

 

放长击远的长拳

长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最早见于明代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明代唐顺之《武编》言:逼近用短打,若远开则用长拳。”可见,长拳是相对于短打而言,包括查拳、华拳、炮拳、花拳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延长击点,其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

 

另外,长拳以自然界的物象来喻拳势,长拳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变化的十二种要求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加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但对长拳的物象拳势,必须通过“悟性”和反复实践才能领会其意。

 

以静制动的内家拳

内家拳是武当派的代表功夫。其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其技法主于防守而有别于以攻为主的外家拳(少林拳),故称内家拳。内家拳的源流,据黄宗羲作《王征南墓志铭》中称:“起于宋之张三丰。”内家拳是少林武术与内功修行结合的产物,将“外练筋、骨、皮”与“内练精、气、神”融为一体,并对少林拳进行改造,创出内家拳。它以道教哲学和道教理论为指 导,结合道教医学、易学、内丹养生学等知识,把技击与健身强体融为一体。

 

内家拳在技法上讲求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修炼至上乘者内功深厚。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对内家拳技法叙述详尽。他指出,内家拳“其法主于御敌”,拳法有应敌打法、十四种“禁犯病”、三十五种基本手法、十八种基本步法、七十二种跌法和三十五种拿法。

 

内家拳讲求“点穴法”,即在与敌交手时,有意识地点击对手身上的一些特殊穴位。这些穴位若用手指、肘、膝等迅猛点击,可使气血受阻,可能会出现疼痛、酸软甚至昏迷、死亡的现象。这些穴位被称为麻穴、哑穴、晕穴、死穴,习惯上说麻、哑、晕、死各九穴,共三十六穴。内家拳还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其拳法非常丰富。

 

形神兼备的形意拳  

形意拳,也称“心意拳”、“六合拳”等。据考证,形意拳是由山西蒲州人(今山西永济张营乡尊村)姬际可(字龙峰)所创。据史料记载,姬际可曾在少林寺习武十年。形意拳汲取了少林、武当的拳理和拳法,并以六合为法,五行(劈、崩、钻、炮、横)、十形(龙、虎、鸡、鹰、蛇、马、猫、猴、鹞、燕)为拳。

 

形意拳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必须是内有心意、意气、气力之相合,外有手足、肘膝、肩胯之相合,内外相合成其六合,所以又被称为“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特点是以意行事,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化拙为巧,刚柔相济,阴阳相伴,虚实兼备,十分重视对内气、内功的培养,忌使用拙力。其妙处在似与不似之间。

 

形意拳有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它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

 

形意拳具有简洁、朴实、自然、严密、稳捷、刚柔、快速等特点,并具有壮骨坚肌、增强人体肺活量、舒通血脉、促进新陈代谢等强身健体的功效。

 

游龙走凤的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等,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传说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扭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露,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掌型有龙爪掌、牛舌掌等。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十六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结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为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称。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八卦掌不仅是一门技击术,也是一门健身术。它能提高和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机能,加强新陈代谢,增进人的体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