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省长的级别傻傻分不清?一文带你搞懂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正厅级的单位有哪些级别 校长、省长的级别傻傻分不清?一文带你搞懂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校长、省长的级别傻傻分不清?一文带你搞懂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2024-06-02 0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系对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严(国家发改委副研究员)此前所发表文章《中国官员的政治逻辑》的“简化”,以期使读者更简单地了解到中国的科长、处长、局长、厅长、部长等之间的上下级逻辑。

        一、官员级别的基准体系

        中国的政府官员主要分为五个层级,这分别对应着中国的五级行政区划:中央(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旗、县级市)、乡(镇、街道)。

        五个层级又可以分出正副职两个级别,所以五个层级共有十个级别。分别为:

中国官员级别的基本体系

        1、国家级正职(正国级)

         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

        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国家级副职(副国级)

        包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正国级除外),正国级职务的副职等。

        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中央纪委、中央政法委的书记则因情况而定。按照职位“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是识别官员级别的第二法则,如果这两个书记是政治局常委,那么他们就是正国级;如果是政治局委员,就是副国级。

        3、省部级正职(正部长级)

        包括中央部委、省级党委和政府的正职领导(“一把手”)。

        如中共中央下属机构(如政研室、党史研究室、文献研究室)的正职领导,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办、总局、审计署、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的正职领导,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办事机构和专门委员会的正职领导,各省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

        仍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王沪宁2002-2007年担任中央政研室主任时,是正部级;2007年之后,他先后升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委员,但仍兼任政研室主任,此时变成副国级。

        4、省部级副职

        包括省部级正职的副职,还有各省的党委常委,不再列举。    

        5、厅局级(或地厅级)正职    

        包括中央部委下属司局和省直机关(厅、局、部)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地区、直辖市所属区)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6、厅局级副职

        包括厅局级正职的副职和市委常委。

        7、县处级正职

        包括中央部委司局和省直机关的正职领导,各地级市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直辖市的街道(或乡镇)党政领导正职,以及各县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

        8、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处级正职的副职和县委常委。

        9、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地级市下属机构的科室正职领导,各县下属委、办、局的正职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人大主席,街道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

        10、乡科级副职

        包括乡镇级正职的副职,乡镇党委委员和街道工委委员。

        二、五级行政体系外的特别体系

        1、一些由国务院或部委代管的“国家局”属于副部级单位,而不是普通的正部级单位

        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是,机构名字中有“总局”字样的是正部级单位,有“国家xx局”的是副部级单位,而没有“国家”字样的局为部委内设的正厅级单位。

        如国家安监总局是正部级单位,国家统计局是副部级单位,国家安监总局下属的离退休干部局是正厅级单位。

        既然国家局是副部级,那么它的中高层干部级别都比部级单位相应低半级。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的副司长其实是正处级,而司下设的处长也是正处级。虽然国家局的副司长和处长行政级别一样,但是在业务上前者领导后者,在提升时前者优先于后者。

        有一点要注意,虽然在中央层面存在“国家局”,地方却无法设立国家级的局。因此,国家局在地方的分支机构一般和地方的厅局一样,都是正厅级单位。例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是副部级,但省烟草局局长和省财政局局长都是正厅级。类似的还有省统计局、省粮食局、省林业局、省旅游局等。

        2、中国副省级市的级别

        副省级市直属机关的级别,可比照国家局确定,即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类比“国家局”的“副部”),内设机构为处级(类比“国家局”内设机构为“正厅”)。

        市辖区及其工作部门的级别,可比照市直机关相对应的关系确定;市辖县和代管的县级市的级别仍为处级,其工作部门为科级。

        这就是说,广州市市长是副部级,副市长是正厅级,市教育局局长和白云区区长都是副厅级,而白云区副区长和白云区教育局局长都是正处级。与国家局的情形类似,白云区副区长和下属教育局长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前者领导后者,而且在广州市内前者的级别(本地称“副局级”)略高于后者。

中国副省级市的级别(以“广州市”为例)

        3、检察院和法院的行政级别比当地政府下属部门要高半级

        因为地方政府、检察院、法院都属于由当地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即所谓“一府两院”。

        比如,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局长是正处级,那么因为广州市白云区检察院检察长要比区教育局长高半级,所以是副厅级。

        三、党群机构:官员级别与机构行政级别相互影响

        在中国,执政党领导国家,因此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委机构负责人的级别一般要高于同层次的政府部门负责人的级别。这主要通过各级党委常委会来实现。

        各级党委的常委,除了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其级别均比所属行政区域低半级,比所属部门高半级。

        例如,地级市的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是副厅级,比市文化局局长(正处级)高半级。关键问题是,哪些人可以进入党委常委会?

        除了党委书记(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或县委书记)、政府正职(省长、市长或县长)、专职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常务副职(常务副省长、副市长或副县长)、党委秘书长、当地军区司令员或政委是常委,统战部长、首府城市的党委书记一般也是常委,有一段时间省政协主席也进入省委常委(目前已退出)。常委会的组成表明,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党的下属机构负责人。

        由于“一把手”的级别反过来会影响所在单位的级别,因此实际上党委机构比对应的政府机构高半级,这导致党委下属机构的副职领导也可能高半级。

        例如,省委组织部部长肯定是省委常委,属于副部级干部,那么主持工作的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就是正厅级干部,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同级别。

        事实上,几乎所有省人社厅厅长都同时兼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但省委组织部的普通副部长则与人社厅副厅长行政级别一样。

        党委机构高半级的另一个原因是机构性质。

        根据党章,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委全委会一样,都是当地党代会选举产生。因此,纪委又比党委的其它下属部门(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政府的下属部门要高半级。例如,中纪委书记是副国级(政治局委员)或正国级(政治局常委),中纪委副书记是正部级,中纪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是副部级。继续推理,省纪委预防腐败室主任是副厅级,而一般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或省人社厅办公室主任是正处级。

        除了党的机构,还有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它们都属于党领导的机构,因此统称党群机关。各级党群机关和对应的政府下属部门级别一样。

        四、特殊职位、干部高配和其它单位

        除了前面提到的省长、局长、处长等带“长”的领导职务序列,中国还有一个非领导职务序列,这类特殊职位主要包括三个层级:巡视员(对应于厅级)、调研员(对应于处级)、主任科员(对应于科级),这三个层级可以分为正职和副职。非领导职务一般没有决策权和签字权,除非一把手授权。此外,还有一些中央部委的督察专员,例如国家总督学、土地督察等,他们一般是副部级。

        第二类特殊职位是中央部委的部长助理,例如公安部和商务部都设立了若干部长助理,这些部长助理同时兼任党组成员。“助理”不是基准职务,其级别介于副部长和厅局长之间,在行政上一般是正厅级,但是享受副部级待遇,包括政治、医疗、住房待遇。各省、市、县的政府首长助理以此类推。

        除了按部就班的等级体系,还有一些官员的级别高于所在单位的级别,这种情况称为“高配”。这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重要部委的领导。例如国家发改委有六个正部长级的副主任,公安部有两个正部长级的副部长,可见其强势。在地方,一般公安局长都是党委常委和/或政府副职,比政府下属部门正职领导高半级。

        第二,一些部门内设的重要机构。例如,法院的执行局、检察院的反贪局,以及一些准军事机构(公检法、司法)的政治部,这些机构的正职领导属于所在单位领导副职序列,比其它内设机构领导高半级。

        第三,经济开发区、一些省直管县以及县级市的领导,一般比基准情形下的级别高半级。例如,省直管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新区的管委会主任一般是副省级,浙江省金华市下属的义乌市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是副厅级。

        除了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中国还有庞大的事业单位,例如大学、医院、报社、图书馆等,它们在管理上有些沿用了党政机关体系,这类机构的行政级别由其隶属关系决定。

        例如,大部分985大学(30多所)属于中央直管的大学,为副部级大学,其校长和书记为副部级,常务副校长和常务副书记为正厅级,其余副校级领导为副厅级,学校的部长、处长、学院院长均为正处级。而正规本科大学一般是省教育厅管理,为正厅级,副校级领导和部处、学院领导的级别与中管大学相应职位一样。报社的行政级别与政府下属部门类似。比如,中央直管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为正部级,那么这两个机构的正职领导就是正部级。

        中国的国有企业其实也有级别,因为国企的领导人都有级别。人事关系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国企有50多家,其一把手级别一般为副部级,极少数为正部级(如中国铁路总公司);人事关系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为正厅级。类似地,人事关系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管理的国企,其领导人一般为副厅级或者正厅级,由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国企级别为副厅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