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欧体的关键原来在这里!快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欧体的字字怎么写 写好欧体的关键原来在这里!快收藏

写好欧体的关键原来在这里!快收藏

#写好欧体的关键原来在这里!快收藏|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问我答”是掌上碑帖推出的书法答疑解惑栏目。

书法临帖有问题,掌上碑帖来帮你!

欧体是四大楷书之一,笔画劲挺瘦硬,结体险峻森严,历来都是学习楷书的经典范本。

但要把欧体写好却不容易,很多初学者很容易把欧体字写得僵硬死板而无生气,甚至包括学习很久的老学员也不能幸免。

典型作业       

结构上且不说,从笔画上看僵板呆滞,犹如毫无生气的木美人。相信很多学习者都会有这种问题,下面就具体来教教大家怎么解决。

欧体书法的结构笔画固然不好掌握,因为这里还牵扯到一个碑刻和墨迹的转换问题。

碑刻是对书家墨迹的二次加工,材质上不同:一个是刀,一个是柔毫。

材质反映出来的形制面貌已经搁了一层,再加上欧体瘦硬的风格特点、初学者又没有足够的转化理解能力,写出僵硬死板的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著名书法家启功有一首论书绝句:

少谈汉魏怕徒劳,

简牍摩挲未几遭。

岂独甘卑爱唐宋,

半生师笔不师刀。

其中最后一句“半生师笔不师刀” 提出了一个书写理念,就是“透过刀锋看笔锋”,意即将刀刻斧凿的痕迹还原成毛笔原来的书写感觉。

刀不能刻成笔的样子,笔也不能写成刀的样子。

还原物体的自然属性,归于自然。

事实上书家原来的墨迹和刀刻二次加工成的面目是有区别的,我们在学习碑刻书法的时候可以在墨迹中窥探到一点信息,以此作为理解用笔的辅助。

       

欧阳询除了碑刻之外,也留下了一些墨迹。我们可以在这些墨迹中窥见欧书的本来面目。

碑刻墨迹

赵孟頫说过:结构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变。

上面例举的这些范字对比虽然在结构上有大同小异的地方,但并不影响用笔上的一以贯之。

学习者在临写中怎么样去破僵板,可以从同一书家或相同类型书体的墨迹中去借鉴,去感受那种生动自然的真实笔性,从而达到“透过刀锋看笔锋”的作用。

至于清代的“碑学”,表现了一种刻意追求金石气的笔法,自成体系,不在此讨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