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横板握拍法简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横拍握拍法又分深握、两种 [转帖]横板握拍法简析

[转帖]横板握拍法简析

2024-06-02 0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1楼

[转帖]横板握拍法简析 0 自从步入业余乒坛,数年来,不觉已经历了澳门回归,千年虫作怪,三个代表思想畅响大地,开发区二次创业决心大。我手中的拍子也由长延堡农贸市场15元一副的“育冠”变成场面上罕有的好货----桧木横板。擦人家的边,依然如过去那样含媚招手嘴上道歉,心理却在欢呼“yes!”。是么,对球的理解深了么。场下哪怕是兄弟,场上也要分了,往对方伤口上猛撒盐,不狠怎么赢。这几年的江湖不是白走的,能想通的都想通了,而还是有把人困惑得不得了的,那就是横板的握拍。 众多跟我一样70年代生人的朋友都知道,自从小学操场上石头台子争老师闹革命后,用的一直都是小刀。直到后来发育了看到电视上老佩老瓦那帮洋猴子挥着大刀把弧圈球对着拉,才知道乒乓原来可以这么打。市面上横拍也配合着上柜了,说改就改,于是乎手里沉沉掂了一把刀。 要说这自学成才的人着实可怜,世上本没有路,非要自己走出条路。可是要走那条对路,先得闯多少条弯路。而就那所谓的一条对路,我看也不可能成为统一。就拿目前身边的横板高手来说吧,使用虎口夹拍均衡握法的有: 刘大少,岳家公子,黄新征,朝晖兄,刀客兄刘老师 。这种握法是我目前所推崇的。灵活,不偏正手,不偏反手,能远台,能近台,是想成为高手最好掌握的一种握拍法。第二: 使用 拍柄商标 贴实掌心,板形护正手的代表人物:杨安定,范超, 波尔。我估计他们的大拇指是跟手是攥到一起的,所以他们打反手需要身体前倾很多,但是这种握法正手发力极为集中,速度快极了,力量大极了。想到就打到了,打好了简直太酷了。张楠也算是这种握法吧,不过张楠打反手时,拍形进行调整,大拇指顶上去了。第三:大拇指顶得太多过于护反手的人,他们的情况就比较糟,多见于自信的菜鸟,他们的反手是不错,可是正手就不敢恭维了,尤其是台内球,握拍的方法制约了正手发力,全是摩擦,贺新刚属于这类。不过他的功力也还行,呵呵。 剩下的就是些个性握法了,王荣生的握拍很松弛,他几乎就靠大拇指和食指捏着拍子,其他的指头闲着。这跟杨安定那种握法恰恰相反。你看他不会拍球,他不用手心的力当然不会拍球,不过王老师步伐和腰太到家了,所以他是个弧圈一绝。河北那位高手唐先生,他正手扣杀要把拍子吊腕成那样也是令人称奇了,估计他是贺新刚握拍法的近亲,(对了他们反手都是怪胶),只不过他的步伐和侧身掩盖了他握拍的不对,甚至成为了他杀人的特点了。 假如几年我前看到自己的这篇文章有多好!那么我何必渡过一个个困惑的不眠之夜。握拍法是没有定数的,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当你还在为自己的握拍法而苦脑,那么我建议:暂时按第一种虎口夹法来训练,先聊解自己的特点,最重要是先知道自己的缺点,要明白通过握拍法的调整不能拯救自己的缺陷。步伐和侧身的修炼才是终极目标。

第2楼

这个也是转帖:   波尔握拍法对业余横板的启示 最近改为采用类似波尔的握拍法:食指特别的深入底板的内部,拇指(主要指第一关节)压住拍柄的前端,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紧贴底板的立面。整个手腕握拍时处于彻底的放松状态。发现我的技术的稳定性与杀伤力有很大的提高。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食指特别的深入底板的内部,不仅有利于正手位发力时,食指对底板加上更大的力量,提高了发力的效率,而且这种深握法抓拍时,更有利于拍型的稳定,拉出又低又转的高吊忽圈变得很容易。 二、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紧贴底板的立面,更容易发挥出中指对底板施加的力量,正手弧圈时,中指的发力效率大大提高了。

第3楼

横拍的瓶颈-握拍法的盲点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http://www.211ty.com/zhuanye/HTML/49190.html   我是在1996年改的横拍,至今以有十年。我的横拍技术打快攻还可以,反手快拨也不错,但是弧圈球质量总是不令人满意。看了很多文章,并队自己的动作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包括步法,击球点,甩臂等。我练太极拳多年,对于稳扎脚跟,腰部发力,螺旋缠丝很有体会,自我感觉,击球的摆速已经不错,可就是力量传不到球上。特别是拍子不稳,导致费力而效力低。 但是我用直拍拉球的时候,拍形稳定,弧圈质量高。难道横拍正手注定不如直拍?我比较了我的握拍法,直拍能卡住拍子,中指又能顶住。而横拍缺少支点,以至于小臂的摆速力量在传递到击球的那一点上之前已经散了,球撞击在拍面时,不稳定的横拍起了“减振”的作用。而我们需要的是“传振”。 以前听人讲握拍,对食指和拇指的部位讲的比较多,诸如移动,偏正手,反手什么的。大家也似乎只注意虎口卡拍的部位了。却忽视了拍柄顶端的描述。 我是这样想的,要想使球获得良好的速度,拍子必须要硬而稳,除了改变器械外,在握拍方法上应该让拍子生根。我根据杠杆原理,发明了三点握拍法。第一点是中指第一关节,第二点是虎口的食指根,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容易被忽视的,掌根与小指交叉的那个部位正好有一个骨头(叫不出什么名。你写字的时候,这个骨头正好接触桌面。)横拍的派柄头正好可搁在它的前方,当你拉前冲时,击求点处球的压力向后。中指节是支点,掌根小骨头是杠杆的另一端作用点。形成一个稳定的杠杆。可以是静态的(当你不动手腕的时候),也可以是动态的(当你动手腕的时候)。 它的好出是:1.它的指点是各个骨关节,底座硬,当然支持力好了,比胡乱放在手掌肌肉里稳定多了,2.拍柄与小臂的角度好 3.可以稳定,清晰的把球感传递到手上。本人用了这个方法,一下子觉得找到了感觉,打球鞭打的感觉那么明显,好控制,也省力。想想以前浪费了那么多的力量,还把腰练疼了。

第4楼

--------- stigapzb 1。反手技术,有一贴说得好,反手技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内容跟正手技术同样丰富,拨拉弹撇挑搓劈。直改横这个是最缺的应该先练习,要在反手能相持住再结合正手发力杀板。而最开始练习的下身观念非常重要,与推挡区别很大。这个本人已经在练习横打时详加练习形成本能。另外与横打一个主要的不同是横打自然前倾,所以练习横板首尾时要刻意向前压拍,伴随迎前才能拉实,切记切记。 2。正手技术,网友各持己见有说直板拉球好有说横板拉球好,这个已经在轻重叙述过,并非哪个好,一个偏重速度旋转,另一个偏重力量,横板手腕变化小相对固定,拉球前臂用得多,再加上整个手掌辅助因而力量大稳定。所以需要大中肌肉群协调,需要步法到位正确才能高质量。关于手腕的运用我认为正因为手腕不灵活才应该夸张动作来练习,这样才能弥补不灵活的缺陷。当然,这里一定要在大中小肌肉群协调的基础上,否则形成错误动作贻害终身。直板横板关于基本姿势手腕的不同(直板手腕伸直,横板吊腕另拍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这个我竟然从没纠正就非常自然,原因也很简单,这样吊腕攻球撞击点相对与前臂才相对不变。 3。正反手转换,包括中间位的解决,这个我还体会不深,是最近需要强调的技术。有网友说中间位快球需要正手边那只脚向后挪半步来侧身用正手。还有网友说直改横一定要强调前后移动的步伐。这些值得借鉴。 4。直改横最主要的是小范围重心转换。因而在小范围内移动的要求比直板更高更频繁。正反手每一板都需要微调到正确位置才能正确发力。中间位的正反手转换也需要下身要有迅速的反应来调节转换。步法快,重心还原快者更易改变. 5。台内技术是直改横以后又一重大难题,网友普遍反映这个将会是一个重大的门槛,学不好的结果虽然可以在大路球上赢得很爽却会莫名其妙丢分,反映是要么水平不稳定,要么被死死控制输的非常轻松,反映的现象打直板总输,打同等水平横板却会占上风。这个台内技术竟经常有网友几年都解决不好,不得不慨叹。而我也会详加注意,一定要上去步用上重心才能稳定,而我的体会是那就是无论正手反手搓球手指要用抹的发力方式才会稳定,具体说来以正手为例要让拍型画成半弧型,从球中部偏下摩擦到下部偏上,发力时拇指向后搓拍,食指向前搓拍,反手相对。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http://www.211ty.com/zhuanye/HTML/49190.html

第5楼

转帖:谈横板握拍的一点体会  你会觉得自己攻球无力吗?你会觉得自己正反手转化慢吗?你会觉得自己挥拍的速度慢吗?你会觉得自己发力不协调,腰腿的力用不到一处吗?你会觉得自己搓球搓不好,台内挑不好,挑上了也没有力吗?你会觉得自己动作还原慢吗?你会觉得自己下旋起不好,上旋拉不出力吗?你会觉得打球时常常肩膀酸痛吗?……在考虑了其他方面的因素之后,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朋友,那不妨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握拍(这里只限于横拍)!这不是什么大话,绝对是我的切身体会!对于初学者,握拍的重要性也许比我们想像的要大的多。它将甚至会决定你最终能达到什么水平!但在一般的情况下,网上的一些资料这方面说的都比较笼统,要么说一定要手把手教!所以,往往大家会忽略这方的因素,而直接进入爆冲,反拉等高级阶段。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与横拍握法的一点体会:    虎口正对拍肩这是确定无疑的,否则就是利反(手)或者利正(正)握法,都是不正确的,不利于正反手的均衡。至于虎口是稍离,轻贴还是紧贴拍肩,那就是所谓的,浅握(手腕灵活,有利于处理台内球,但发力不集中),标准握和深握(发力集中,但手腕不够灵活)了!但要注意的是,在正反手转化的过程中,手指还是有一个微调的,这一点已经在本人研究王励勤比赛录像时得到了证实。正手攻球的时候,拇指和食指夹住球拍,食指第一关节要用力顶住球拍偏中间的位置,这样正手发力的时候食指能给球拍一个正压力!反手攻球的时候拇指第一关节用力顶住球拍,食指第一关节用力顶住球拍边缘,拇指与食指产生一个合力与手腕一起控制板型和发力。在高速、激烈的比赛中调整拍型(这里指的是在利反和利正间转换)不利于水平的提高,但手指的微调还是必须的。至于选择深握还是浅握,那要根据个人的打法而定!比如,郝帅的握法就是浅握,大家可以看到他正手拉球时非常稳定,而且弧线控制的很好,但是威力不足,很少有一锤定音的球!这就是浅握的特点决定的。最后,不管你选择哪种握法,都要注意正反手转换过程中手指的微调!

第6楼

转帖:  楼上说的很形象,实际上就是跟拿菜刀差不多。 不过,横板还有深握和浅握的区别,象王涛就是深握,孔令辉属浅握。深握就是抓得比较紧,这样击球时回弹力量大;浅握就是握得稍松,这样手腕比较灵活。 到底是深握还是浅握,就看个人的习惯了,我喜欢浅握。  转帖:直握法的特点:出手较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守时照顾面积较小。 横握法的特点:照顾面积比直拍大,攻球和削球时的手法变化不在,反手攻球便于发力,也便于拉弧圈球。但还击左右两面来球时,需要转动拍面,攻直线时动作变化明显,易被对手识破,台内正手攻球较难掌握。

第7楼

转帖:    二、横拍握拍法    横拍攻击型(包括快攻和弧圈两种)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结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这两种握法,正手攻球时食指要用点力,也可将食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反手攻球或快拨时,拇指要用点力,也可用拇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正、反手削球时,手指基本不动。      浅握的优点是握拍较松,手腕灵活,对台内球的处理方法较多,既可用拉,也可用”撇”、“摆短”等方法回击。进攻时,对低球起板较容易。左右结合较灵活协调。削球、搓球,发球时,搞旋转变化动作小,对方不易判断,缺点是攻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较难全部集中到手腕上,因而发力略受影响。削球时,因手腕较活,拍形不易固定,特别是削弧圈球较难控制。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拉高吊、前冲弧圈球比较转、凶,扣杀球比较有力.弧圈球比较好控制,加转削球有力,旋转强。缺点是由于握法紧,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易被对方识破.  

第8楼

  转帖: 横板反手技术思辨 与直板相比,横板的反手利于发力,是优于直板技术的一大特长。因此作为横板球员,反手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业余横板的反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好,业余横板的问题确实是集中在反手和中路。反手是横板的特长,但很多业余的球友没有开发好,结果成了弱点。想强化自己的反手技术,在理论上需要理清几个颇多争议的问题。   左手利旺德福,右手利泰瑞宝,标准我太富 怎样握拍? 左手利?右手利?深握?浅握?标准握?食指浅还是深?拇指扣还是直?转换要不要换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人一个说法,都认为自己的握法是标准,网上论坛上各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怎样是对的?标准握吗?事实上,即便是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中,握拍方法各有不同,真正使用“标准”的其实并不多见。 孔令辉是反手利,王励勤稍偏正手利;格林卡反手时拇指伸的不能再直,而王涛拇指平扣;佩尔森的食指勾起来,波尔的食指深入拍面;马龙正反手转换不换握,但是苏斯在教学篇里专门演示了换握的妙用。请问,他们谁水平差了?哪一个不懂得“标准”? 标准握固然有“中庸”的全面,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平庸。事实上,任何一种握法都有其独到之处,也同时有其弱势之处。选用哪种握法,是和你的技术息息相关的。我们看看世界冠军王涛是如何谈他的握拍方式的。 问:你这个抓板需要注意什么? 王:因为我这个抓法,和其他人不太一样,抓板抓的比较死。抓死的话,这样正反手摆速上可以比较快一点。 问:那你这个抓板正手和反手有什么区别吗? 王:我抓板主要是照顾我的反手,我反手是生胶,生胶来说难度比较大一点,需要固定反手板型,固定以后动作不太容易走样。 …… 这即是高手的思维。乒乓球并非只是一种体力运动,更多的是一种智力运动。业余的朋友大多希望有权威的指导,希望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要照做就可以“一劳永逸”,而缺乏自我思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回到反手的话题当中,对自己反手技术不太满意的朋友,首先要注意一下实战中自己的握拍方式。通常来讲,因为不太信赖反手技术,正手技术用的较多,那么握拍上偏向于正手利和标准握的可能性较大。在这里,本人并非推崇哪一种握拍方式,也无意于比较握拍的优劣。只是建议想强化自己反手能力的朋友,可以尝试着改变一贯的握拍方式,不妨多给反手一点照顾。此外,更要调整自己的站位,从反手位、侧身位的站位改成中间位甚至正手位,以加大实战和练习中反手技术的运用比例。这样一段时间可能你的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但是这种改变能突出你的弱点并加以强化,当逐渐解决反手问题之后,你可以再调整过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只有“见机行事”。 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武林外传”里李大嘴的那把玄铁菜刀,也是横握的。刀面上刻字,一面刻“旺德福”,翻过来刻“泰瑞宝”。都是走西洋文的意思,分别就是WONDERFUL与TERRIBLE。那么这一正一反、好吃不好吃的矛盾,该怎么解呢?皇帝最终告诉敬业的御厨的是,什么是泰瑞宝,什么是旺德福,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是否适合人的需要。话又说回来,无论泰瑞宝,还是旺德福,只要用心去做了,结果都是WHATEVER――所以在刀脊上再赐三字“我太富”,无所谓的了。怎样握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有“我太富”的洒脱呢?   进攻还是防守,这是一个问题 请问,两面攻横板的反手和单面攻直板的反手相比,谁更强?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横板反手强,要不是反手强,怎么有那么多人直改横?两面攻的反手当然比单面攻的反手强咯。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说了,你是问进攻呢?还是防守?事实上,在业余水平当中,横板反手不如直板推挡的有很多。我们看到横板反手力量的相对强大、攻击性的相对突出,同时也要看到,当横板缺乏有效进攻手段,横板的反手单纯的防守稳健性和直板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或许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直板反手可以照顾中路,你横板反手能那么舒服的应付追身吗? 中国的横板技术受直板的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也偏向正手,这本身是一个打法的问题,无谓好坏。但是不得不说,如果横板只是照搬直板的技术,那么张冠李戴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收获。 用横板,就要善于进攻和相持,如果反手依然是传统的稳健和保守,那么“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进攻乏术的结果往往是连防守都不成。横板在反手技术中应该加大进攻的手段,而不能只求板数,双方都是拨来拨去。 由于反手的客观限制,反手的力量是远远比不上正手的,这个是无可改变的现实。但是在运用反手技术当中,有一个部位应该值得特别关注,即“手腕”,他可以大大强化反手的威胁性。反手中手腕的运用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练习反手拨球时,就应该逐步的体会手腕的运用。这并不是说拨球需要手腕发力,而是要熟悉运用手腕的方式。当反手出现机会球时,我们要能够把握机会去发力、去弹击。这点和正手不一样,正手我们通常说初学者手腕要多绷住多固定。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如果拨球也像正手那样固定手腕时,该发力的时候将意识不到运用腕力,因为从长时间的静止突然地改为运动,在人的反应中是相对困难的。弹击如此,反手攻球亦如此,反手拉弧圈亦如此。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球都可以发力进攻,但是我们要有进攻的意识在里面,你在拨当中感觉寻找到机会以后,一定要加快你的出手速度。具体而言,发力的时候尽量手要抬起来往前打,而如果还是在原来的引拍位置引拍,发力出界的可能就比较大。平时拨的时候是这个位置拨,你要发力的时候,手就要抬高一点,击球高一点,往前打,加快速度,用的就是力量,就是所谓打球的爆发力。 当你加强横板反手攻击性后,你会发现你反手的防守也会变的不错。因为进攻和防守本就一体。如果你反手有几板杀伤力强的手段,那么对手就不敢随意的去将质量不高的球回到你的反手位,其实也就变相的加强了防守。(未完待续)

第9楼

转帖:   握拍法是形成良好击球动作的一个非常非常的关键因素.我是从直板改成横板反手正胶,又最后定为两面反胶的,一路上琢磨过无数次握拍法,也请教过不少专业教练,运动员,包括国手.其中有好的巧门也有杯弓蛇影的歪导.不妨都写出来,有情绪的,您也参与一把怎么握拍才好的最大卖点是"如何正反手兼顾".从此引出的问题就是,"正反手交替击球时,拍子把在手心里是转还是不转?".我的体校教练是打直板的,他告我"一定得转",我这一转就是三年,不理想.其败因有几个.1.我总想用前倾的拍形两面冲.2.我当时用的是"偏拇指"握拍.3.当时用的是729反胶.4.转得幅度太大了.但打网球时,"一定得转"就绝对是真理.一是因为击球间隔长,换握正/反手握法有足够的时间.二是网球拍把是六边形段面,容易把握.乒乓球就不同啦,节奏太快,"转大了"肯定来不及!第二个问题是拍子待在手中的角度.我是用拍肩在虎口V字的位置来衡量的.基本上有三种.1.拍肩在V的拇指侧.这种角度利于正手前倾,正手暴冲舒服.但反手拍形较后仰,拉反手胡圈不利.但如果反手是生胶/正胶,就刚好能利用这个反手拍形弹击.马文革,王涛用此角度.如果用此角度打两面拉(而非正拉反拨),又用729等黏胶皮,拍子把在手心里不转好象不可能!2.拍肩在V的食指侧.这种角度利于反手前倾,反手拉冲打都很舒服.但正手拍形较后仰,对正手的加转弧圈不错,但要拉正手的前冲弧圈就得靠腕子外展 前臂内旋做充分的调整.好在前臂内旋比前臂外旋容易得多,所以只要掌握好了,正手前冲也能很棒!佩尔森,马祖诺夫兄弟,孔令辉,罗思科夫都是用此角度.3.拍肩在V的中央(V最深处).大多数两面拉的用此角度,因为最易正反兼顾,而且很多人喜欢略偏食指侧一点.如老瓦,小萨,卡尔松,费思内尔,KEYSHOT等等.好象只有老普(我观察)是用"拍肩在V的正正中央"的角度.第三个问题是拍头上翘还是稍吊(让拍身与小臂平形)?这是个个人习惯问题,可交替使用.无关大碍.拍头稍翘,反手弹压有利(老瓦),正手封挡弧圈容易(陈静).拍头稍吊,两面拉冲时特好发力,如费思内尔,刘伟,老普,格林卡.最后的问题是"握得浅还是深"?其衡量是中指是否抵住拍肩.象卡尔松,佩尔森,希拉都握得很浅,这样在中远台两面拉时调拍形容易.象邓亚平,陈静,王涛都握得很深(邓竟然用无名指抵住拍肩,也许她手小而DHS拍肩太宽),这样近台发力较实.孔,王楠,如费思内尔,刘伟,KEYSHOT是中近台两面拉,中指抵住拍肩,但不是抵得很死.还有别的因素吗?我现在还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TTENNIS, 你问中指的第几关节抵拍肩(是吗?),不好回答,这要看你的拍子的拍肩是宽是窄,你的手(虎口到中指的距离)大小,还有握拍的深浅啦! Good

第10楼

各取所需。的确受了很多启发,

第11楼

不错不错,赞一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