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楚辞包括哪些 原创

原创

2023-12-13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说《诗经》是当时中原文化的代表,那么《楚辞》就是南方文化的瑰宝。

那么,“楚辞”一词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我能查到的资料显示,汉代以前,是没有“楚辞”这个词的,这两字在我翻阅的史料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咱们比较熟悉的《史记》中,由司马迁同志记录的一个叫朱买臣的人,这个人由于喜欢读《春秋》、言《楚辞》,获得汉武帝的召见并得以升迁,可见,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

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

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我们可以看到,在汉初,就已经有了“楚辞”这一称呼,而根据记载,汉初其实就已经有人在搜集楚辞了。其中吴王刘濞以及他的弟子,还有淮南王刘安与他的门人都在搜集楚辞。

【《汉书·地理志》载:

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

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

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显名。

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

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

兴于文景之际。

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客著书。

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

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

所以,楚辞当时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到了西汉末年,汉成帝时期,著名文学家刘向同志,开始着手收录楚辞,并对《楚辞》开始了系统地整理。

【《汉书·卷十·成帝纪》记载:

秋八月乙卯晦,日有蚀之。

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

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

刘向在搜集的时候,总共辑录了屈原、宋玉的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屈原、宋玉的作品计十六篇,定名《楚辞》为总集之祖:《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

但是刘向编录的《楚辞》早就丢失了,我们未能确知其篇章卷数,但是从被认为是保存较完好的《楚辞章句》及通行版本看,应该是16卷16篇。

【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楚辞章句》记载:

后世雄俊,莫不瞻慕。

舒肆妙虑,缵述其词。

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后来东汉文学家王逸增加了他自己的《九思》,成十七篇传于后世,我们今天看到的《楚辞》,就是这十七篇。

楚国诗人屈原无疑是楚辞的奠基者,而且是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子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是《楚辞》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后世人称楚辞为“骚体”。

汉代最为著名的文学体裁当属“赋”,而赋中有一“骚体赋”的类型,与楚辞的联系甚是密切,骚赋中大量“兮”字的运用是它与其他文学作品有别的最显著特征。

我们看看《离骚》中的一段话: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节选

这是《离骚》中让我读完最后一句就想找到全文的一段话,印象中自己是因为“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才找到了《离骚》,时至今日,不论是工作、创业、抑或做着许多“奇葩”事情的时候,我想,那大概都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求索”。

我是一个爱极了《离骚》的人,记得当年初读《离骚》的时候,感觉极其拗口,韵律不似唐诗宋词元曲,不过多读几遍以后,倒也觉得很是朗朗上口。

骚体的诗词从那时起似乎就已经注入了我的灵魂。

再后来,接触到屈原的生平,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端午时节我们再念屈子,今日就暂且不表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