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强国产蛇类之王?10款国蛇到底谁适合人工饲养?(带你牢底坐穿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棕黑锦蛇能长多长 谁是最强国产蛇类之王?10款国蛇到底谁适合人工饲养?(带你牢底坐穿系列)

谁是最强国产蛇类之王?10款国蛇到底谁适合人工饲养?(带你牢底坐穿系列)

2023-10-02 09: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市场概况:因为国际运费的提升,一边是商家感叹成本变高,一边是买家感叹近些年一些爬宠价格涨太快,部分商家开始来「价格不涨太多,那正常售后就不给了呗」这套(只能说到这了)。最后一句,对不熟悉的商家,爬友要小心。

  本周

  话题

  10 款国蛇到底谁适合人工饲养?

  蛇是爬行动物里种类众多的一种,它们强大的适应力让其在地球各个角落都有分布,即使是在海洋和极地中。

  我国辽远广阔,蛇类资源极其丰富,有 9 科 66 属 200 余种,它们是传统的食材药材,但随着时代的变更,蛇类也不再都只是盘中的美餐,它们也作为新兴宠物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下面就盘点下 10 种国产的蛇类宠物~

  评价以外表观赏性(1~5),饲养难易度(1~5,分数反比),攻击性及毒性(1~5,分数反比)

  注:此排行没有蟒蛇和剧毒蛇。

  注:此排行个人观点性强~国产爬行动物基本都在三有目录下或者是 2 级保护动物,请自行考虑。

  NO.10 金花蛇

  

  外表观赏性:3(颜色漂亮)

  饲养难易度:2(难养)

  攻击性及毒性:1(有毒)

  综合分数:5

  金花蛇,分布在我国的云南,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金花蛇又有飞蛇之名,因为它会爬到树林高处的树杈上,从一棵树飞到另一颗树,这里的飞其实是滑翔。

  在空中时,金花蛇使用肌肉将身体缩成偏平状,以此来增大与空气的受力面积。即使没有像飞蜥、飞蛙、鼯鼠这样的飞蹼或者翼膜,金花蛇仍然自由的控制身体,灵活的在空中滑翔~

  金花蛇如此有趣,颜值也比较高,可惜它并不是容易饲养的物种。金花蛇属于树栖息蛇类,对空间要求较大,在人工饲养下不易存活,而且它虽然毒性较弱,但毕竟还是毒蛇,所以只能排在第十的位置了。

  NO.9颈棱蛇

  

  外表观赏性:1(颜色普通)

  饲养难易度:2(较难养)

  攻击性及毒性:5(无毒且无攻击性)

  综合分数:8

  颈棱蛇俗称伪蝮蛇,是我非常喜欢的国蛇之一。其背上长有类似蝮蛇的花纹(我觉得有点像圆斑蝰),平时头部呈椭圆形,受到惊吓会鼓成三角形,一副典型的毒蛇模样。

  但是伪蝮蛇本身是无毒的,其伪装只是为了欺骗捕食者,被网友戏称装B蛇。伪蝮蛇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由于要伪装蝮蛇所以体色并不出彩,其西昌亚种体色偏橙红。

  饲养上伪蝮蛇属于窄食性蛇类,喜欢以两栖类为食,可以忍受蟾蜍或蝾螈的毒素,连对东方蝾螈强大的河豚毒素都有抵抗力。(但是据说喂过多依然会毒死)

  伪蝮蛇毫无攻击性,连做攻击性的动作都极其少见,只会假装毒蛇吓人。难养主要就是体现在难以寻找正确的食物以及伪蝮蛇本身不耐热且要一定环境要求上。

  NO.8 小头蛇

  

  中华小头蛇

  外表观赏性:1(颜色普通)

  饲养难易度:3(一般)

  攻击性及毒性:4(无毒攻击性弱)

  综合分数:8

  小头蛇俗称秤杆蛇,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等地。它的长相较为普通,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食性。小头蛇虽然为窄食性蛇类,但是它的食物是生物的蛋。蛋比起一般的窄食如蛙蜥蜴等更容易弄到,这也给它的饲养上加了分。

  说到食蛋,你可能想到了非洲的食蛋蛇。食蛋蛇会先把蛋整个吞下,然后用特化的骨头将蛋刺破,然后咽下蛋液吐出蛋壳。这里有个麻烦事,就是由于食蛋蛇要先吞后吃,当蛇太小时,你很难找到合适的蛋来喂养。

  非洲食蛋蛇

  小头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吃食时小头蛇会利用特化的锋利牙齿割破蛋壳,直接头伸进去吸食蛋液,所以蛇的体型和蛋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在自然界小头蛇会吃爬行动物的软壳蛋,饲养下可以喂食鸟蛋,不过需要提前把蛋弄破)

  台湾小头蛇

  小头蛇没有毒性,性格胆小不会主动攻击人,不过由于特殊的牙齿形状,一旦咬伤伤口创面会较大,类似刀割,饲养时候要注意别被咬。

  NO.7 赤链蛇

  外表观赏性:4(颜色漂亮,且有人工选育)

  饲养难易度:4(大到一定体型后很好养)

  攻击性及毒性:1(有毒且有攻击性)

  综合分数:9

  小时候在村间的小路上,只要一下雨,路上便有无数蛙和蛇被车碾死的尸体,其中赤练蛇是最多的。虽然常见,不得不说赤练蛇的颜色还是很漂亮的,它红黑相间的花纹在阳光彷佛还闪着鳞光,看起来异常美丽。

  赤练蛇的食性很广,蜥蜴、蛇、鱼、老鼠、蛙蟾蜍等都照吃不误,体型一旦过了幼苗期也非常皮实。但是不太友好的是,赤练蛇的攻击性较高,有些脾气不好的野生个体甚至会胡乱咬人;而且赤练蛇具有达氏腺,算起来也是“毒蛇”,虽然毒性很弱基本可以忽视。

  NO.6 绿瘦蛇

  

  外表观赏性:5(颜色非常漂亮,且有多种体色)

  饲养难易度:3(一般)

  攻击性及毒性:2(有毒但攻击性弱)

  综合分数:9

  绿瘦蛇的外形非常奇特,正如其名整个身体非常瘦长,就像一根蜿蜒扭曲的藤曼。蛇类通常都是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感知猎物,少数的还有红外线探测,但是绿瘦蛇却是少见的使用视觉的蛇类。

  绿瘦蛇拥有立体视觉和中心视网膜敏感点,也就是说它们的视力极佳,可能是蛇类中最好的。它们喜欢盘在树冠上搜寻喜欢的食物——蜥蜴。这以前也是饲养绿瘦蛇的难度之一,由于其窄食性很难找到食物,不过现在只要某宝一搜就完事了。人工饲养下建议喂食麻蜥或者壁虎。(绿瘦蛇是后沟牙毒蛇,有微毒性,不过几乎从来不咬人)

  除了常见的绿色外,绿瘦蛇还有黄、蓝、银等多种体色,非常的华丽,饲养时候配上合适的造景将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NO.5 棕黑锦蛇

  

  外表观赏性:1(颜色普通)

  饲养难易度:5(极其好养)

  攻击性及毒性:4(无毒且攻击性不强)

  综合分数:10

  棕黑锦蛇,广泛分布于我国,是最适合新手饲养的国产蛇类,被称为蛇中垃圾桶,就算是野生个体也少有拒食问题。野外种群长期被当作药材和食材因而数量下降,现在有大量的人工种群。

  棕黑锦蛇无毒且攻击性不强,而且异常好养,还有大量人工种群,只可惜外表的确一般,也没有什么稳定的变异个体,所以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NO.4 滑鼠蛇

  

  外表观赏性:3(颜色普通,不过有漂亮的人工变异)

  饲养难易度:5(好养)

  攻击性及毒性:3(无毒但攻击性较强)

  综合分数:11

  滑鼠蛇,又称为水律蛇,名字可能来源于其擅长捕捉老鼠(滑到鼠洞里抓老鼠?)。滑鼠蛇性格凶猛,行动迅速,和乌梢蛇还有个什么蛇忘了并称三大不可能近身的蛇。被大量饲养用来吃肉和做药,野生种群已经濒危。

  滑鼠蛇食性广,好吃活物,饲养容易,用玩具蛇的养法就可以饲养,而且也产生了如白化等好看的人工变异,也算是有潜力的国蛇之一,不过目前其不但在三有名录下,更是二级保护动物,所以……

  NO.3 翠青蛇

  外表观赏性:5(颜色非常好看)

  饲养难易度:1(极其极其极其难养,给0分都不为过)

  攻击性及毒性:5(无毒且毫无攻击性)

  综合分数:11

  喜欢国蛇的爬友谁没有憧憬过翠青蛇呢?我小时候花鸟市场里就有卖翠青蛇的。一只小小的青蛇装在透明的鱼缸里,旁边都是群众好奇的目光,我也看了许久忍不住买下了,店主还骗我说喂食鸡蛋就行,最后当然是悲惨的……

  翠青蛇,有着极其漂亮的翠绿的体色(野外会被误认为竹叶青而被打死),全身还彷佛闪着荧光,分布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包括港澳台。

  不过与其美丽的外表相反,翠青蛇极其难饲养,几乎没有长久的饲养成功案例,爬友内俗称【暴毙王】。

  翠青蛇生性胆小,不能在人工环境下生存,饲养时需要将环境无限模拟成野外的状况。而且其食性特殊,基本只吃蚯蚓而且是灰蚯蚓,故非常不建议饲养。

  NO.2 王锦蛇

  

  外表观赏性:4(颜色较漂亮,且有更漂亮的人工变异)

  饲养难易度:5(好养)

  攻击性及毒性:3(无毒但攻击性强)

  综合分数:12

  王锦蛇,俗称大王蛇,菜花蛇(这个称号很多蛇都有),臭蛇,黄蟒蛇。大王蛇的称号来源于头顶上有【王】字形的花纹,而且本身也具有食蛇性且体型大,民间有【一地王锦蛇、十里无毒蛇】的说法,也符合其王蛇的称号(类似眼镜王蛇,加州王蛇)。

  王锦蛇非常容易饲养,有庞大的人工种群,是著名的肉蛇。在人工下又产生了众多外表华丽的变异品种,非常适合宠物饲养。不过王锦蛇相比其他国蛇体型巨大,成体可破两米,且性格凶猛,人工个体也具有攻击性,故并不适合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饲养。

  NO.1 闪鳞蛇

  

  外表观赏性:5(颜色极其漂亮)

  饲养难易度:3(一般)

  攻击性及毒性:5(无毒且毫无攻击性)

  综合分数:13

  闪鳞蛇,其鳞片结构非常特殊,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闪耀出电光蓝,宝石绿、血红、紫红及铜色光泽,其名称也是源于此,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国蛇。

  饲养方面由于闪鳞蛇可以吃老鼠,所以一旦开食后饲养就变的相对简单(另一种外表相像的海南闪鳞蛇由于只是蜥蜴或者蛙类,要难饲养许多)。闪鳞蛇无毒且对人毫无攻击性,不过由于其是穴居动物,平常都躲在厚厚的土中,不挖几乎就不会出来,所以虽然空有美丽外表实际观赏体验并不是很好……

  注:闪鳞蛇属下只有闪鳞蛇以及海南闪鳞蛇两种,都是在我国有分布(其中海闪是我国特有),都归为三有动物目录名下,因此并没有所谓非保育的闪鳞蛇……

  写在末尾:最后我发现这个并不是按照饲养排名的,要不然棕黑应该是第一,翠青直接最后~

  由于篇幅有限还有很多有趣的国蛇没有入榜,就请大家在评论中帮我补齐咯~

  新闻咨询

  接着看

  可怜的蚂蚁被什么怪物吃掉了?!

  图片来自@残酷的动物们

  

  视频为一只蚁狮在捕食蚂蚁,蚁狮会从底下喷射砂子,消耗蚂蚁体力或者击落蚂蚁,使其更快的掉入自己的流沙陷阱中。

  可怜的小鸟被什么怪物吃掉了?!

  图片来自@残酷的动物们

  

  小鸟不怪你眼神不好,只能说这条蛇太会演,奥斯卡小金人是你的了!这是一条蜘尾拟角蝰,它尾部有着类似节肢动物的外形,虽然影片里说的是蜘蛛其实是模仿的是蔽日蛛。这条蛇通过抖动尾巴来吸引猎物,这个现象叫做进攻性拟态。

  可怜的兔子被被什么怪物吃掉了?!

  图片来自@残酷的动物们

  这个画面来自澳洲,众所周知,澳洲由于生态的独特性经常被其他生物入侵,兔子也是其中一员!没错,可爱的兔子也能成入侵生物。以至于后来澳洲政府不得不动用生化武器——粘液瘤病毒才稳定了局面。

  不过在此之前,澳洲的本土物种也在为控制兔子数量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上图。

  港台及国外爬圈

  精选趣闻

  我们还能看到最大的蜥蜴吗?2019 / 11 / 10

  科莫多国家公园封岛,以后要想看到科莫多龙要去动物园或者付出高昂的入岛费。

  简单说下政府的态度, 起因可能是 3 月走私事件,警方查获了 41 只企图走私的科莫多龙,这些个体都是偷猎者直接从岛上捕获的个体,政府貌似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7 月份,政府正式公布了封岛计划,并建议把岛内居民迁出岛屿,最完善的保证科莫多龙的生存。

  声明一出,马上引起了很多民众的不满,和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岛上一共 4000 常住居民,以前这里只是偏远海村,科莫多龙一年能带来大量的旅游收入,岛民尝到了甜头。

  另一种声音认为政府只是借口把村民赶走,把岛屿开发成度假村。

  10 月份(也就是近期),政府取消封岛,又推出了全新的游客分级制度。入岛价格从原来的 10 美元升到了丧心病狂的 1000 美元,据说还能享受一年内再访的「科莫多国家公园会员资格」,具体细节政府还没公布。

  周报之所以说到这个封岛事件,第一如果爬友想感受最大蜥蜴的魅力,科莫多岛还是不错的旅游地点;第二走私的科莫多龙大部分也是卖给爬友,一只科莫多幼体的价格大概 3.5 万美元。

  # 肆养的小编基本还没去过科莫多岛,入岛价别涨的太厉害!

  超过 3600 只缅甸蟒被清除2019 / 11 / 4

  以前周报报道过〝 〞,为了解决入侵大沼泽的缅甸蟒,当时报道了缅甸蟒的捕获奖励。

  最近官方组织(FWC&SFWFD)公布了 2017 年以来,他们一共从大沼泽清除了超过 3600 只缅甸蟒。其中专业缅甸蟒猎手 Tom Rahill 就抓了 1000 只。不过,按照专家保守估计,3 万只起步的数量来说,接近四千只的数量,完全不够。

  # 开个有趣的脑洞,这事如果在国内,只要开发个缅甸蟒菜系,蛇会不会分分钟被吃完。

  日本冲绳动物园失窃 64 只半水龟2019 / 11 / 8

  冲绳动物园一共失窃了 15 只琉球叶龟和 49 只黄缘龟。动物园每周会给龟喂食两次,喂食时,饲养员发现龟龟明显变少了,一查才发现了失窃事件。

  现在警方已经开始在黑市上,密切注意出售的这两种龟类。

  〝新发现〞 6 种守宫

  这次的发现颇像前段时间的娃娃鱼,原来认为是一种守宫,后来经过 DNA 分析,其实是 6 个物种。这六种守宫来自 Hemidactylus 属,相当冷门的一类,它属于壁虎亚科下的半叶趾虎属,体型不大,身体细长,可以孤雌繁殖。

  这类物种夜间在树干树枝上活动,加上新的几类间外表相差也不大,难怪原来被认为是一种。

  重口!秘鲁巨人蜈蚣蜕皮!

  

  # 看到它蜕下外皮的那一刻,好爽!

  图 |Internet

  文 |Darwin,Venom

  编 |Darwi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