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12幅作品欣赏与解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梵高图片本人创意画 梵高12幅作品欣赏与解析

梵高12幅作品欣赏与解析

2023-07-31 0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

时间:1888

解析:这幅《罗纳河上的星夜》中,星星和天空悬在上面,城中的煤气灯闪着小仙女般的甜蜜,倒映在河中。他将这夜的瞬间转化为自己长久以来的信念: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弭不见。

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缓缓拍打的水面和星空。一对中年夫妻,手挽手,全神贯注,望向天际,就像他笔下的播种者,似乎在水面行走,并要进入奇迹的核心,在无限的门口拥抱。

梵高和他们一起,和那天空一起,到达了自己惊人的想象:他们感受到的,就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我们看到的,是令他们心醉神迷的景象,捕捉下这景象的,不是平淡无奇的人物描画,而是完全无法用言语形容、无法测量的感官陶醉。

正像梵高自己说的,他希望自己可以捕捉我们心灵的丰富与完全;最终,他做到了。可梵高还是要对付自己脑海中的喧嚣。

【夜晚露天咖啡座】

名称:《夜晚露天咖啡座》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81×横65.5厘米

收藏:奥特洛克洛勒-穆尔博物馆藏

解析:梵高经常在晚上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咖啡馆。咖啡馆的耀眼灯光和布满天空的星辰,激发了他作画的热情。

他在这幅画上,用黄和蓝来表现一种独特感受。画中被灯光照成黄色的咖啡座和蓝色星空的对比,使整幅画显得很美,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梵高曾说:“对我来说,晚上看来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丰富的色彩,晚上作画,看天上有闪烁的星星,地面有灯光,是一幅很美的与安详的作品。”

【收获的景象】

名称:《收获的景象》

类型:布面油画

时间:1888年

解析:梵高于1888年2月离开巴黎来到阿尔勒,并很快爱上了这儿。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麦田使他 “疯狂”。创作进入了高峰。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 “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 “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这幅画采用较传统的写实风格,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中。远景的处理,使得画面产生平远的效果。

梵高以精确的用色和几何图形似的构图,赋予画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纵深感,把我们的视线从前景一步步引遥远的天际。

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

梵高为创作这幅油画,共画了四张习作,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梵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位于画面正中央。

【十五朵向日葵】

名称:《十五朵向日葵》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100×横76厘米

收藏:东京安田·葛西艺术博物馆藏

解析: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整幅画仍维持一贯的黄色调,只是较为轻亮。这幅画被认为是梵高在黄房子里面的最后一幅大型《向日葵》。

在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画像里那种短促而笔触,在这里,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大胆地使用最强烈的色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岁月将使它们变得暗淡,甚至过于暗淡。'尽管采取了种种保护措施,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泽。

《向日葵》打破陈规,强烈的对比颜色和厚重的色块结合得天衣无缝,更创造出新的对比色系,对往后的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画以黄色和橙色为主调,用绿色和蓝色的细腻笔触勾勒出花瓣和花茎,签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蓝色。籽粒上的浓重色点具有醒目的效果,纤细的笔触力图表现花盘的饱满和纹理的婀娜感觉。

【鸢尾花】

名称:《鸢尾花》

类型:油画

时间:1889

收藏: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内藏

解析:画面被一片蓝色占去了大半,浅如海蓝,深似墨团——难以揣度的愁楚与痛苦的凝结。连花叶也绿中偏蓝,缘情随性的。那忧郁的蓝色属于他,伴着生命而来。构图上,鸢尾花的整体造型 “内倾”,与左上角的一簇野菊呼应。野菊的赭红,与土壤色系相谐。赭红与蓝——一种躁动的情绪总在对话忧郁的述说。二者相接处,有一白色的鸢尾花,朵大,茎长,花蕊正对前方,成为画面的亮点。只是在一片一簇中显得突兀——特立独行孤傲的身影,彷徨于躁动和忧郁而前方没有路。这便是1889年5月间的梵.高,他将心魂留在了画上。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名称:《 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勒吊桥》

类型:油画

收藏:克勒勒-米勒博物馆藏

时间:1888

解析:1888年2月21日,梵高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

信中写着:“今天的工作是画一张15号的画——那是在蓝色天空下,一辆小马车正通过的一座吊桥,和天空同色的河水、绿草,橘色的河堤,还有一群穿着各色衣服的浣衣妇女。”

这一张画的色彩清澄而果断,有如金属管乐器奏出的嘹亮声响。天空是一片蓝,水波荡漾的深邃运河,均远离巴黎的喧嚣,漫游在郊外的梵高,彷彿可以听到他自己快活的声息。

这座吊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破坏,现在已另外在别处建筑新桥。

梵高画了很多以桥为主题的作品,他仔细观察蓝天和四周生机盎然的景物在河水中的倒影,千方百计地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画家从河对岸描绘了这幅景致。

这幅画可以说是梵高的色彩实验,画家大量使用蓝、橙补色,整张画在三原色调的展现下,达到画面平衡和谐的效果。光影的感觉在画中不太明显,全然以颜色为主导。笔触纵横交错,细致入微,赋予作品浓郁的日本风格。

【阿尔勒的卧室】

名称:阿尔勒的卧室

时间:1888

类型:布上油画

尺寸:纵72×横90厘米

收藏:阿姆斯特丹文森特·梵高博物馆藏

解析:1888年9月,梵高搬入黄房子,靠提奥供给的生活费,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他希望将黄房子建成他梦想的艺术家聚居地。

他选择了式样普通、格调不俗的家具来布置,而他自己房间的摆设却出奇的简朴。提奥劝说高更去与哥哥同住。梵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描绘了自己的卧室。

此时已定居下来的梵高,之所以画出自己的房间,主要是想让弟弟西奥看到他目前的生活情况。朴素的床、椅子和洗脸用具等,都是真实的生活写照。

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这次画的只是我的卧室。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要通过色彩,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一走进这个房间,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现卧室不应受到干扰的宁静。”

这张卧室画是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它表现了梵高内心世界中的一些东西。他多次提到过这幅作品,并且在书信中勾画过它的略图;在圣-雷米住院时,他还画了大同小异的另外两幅,一幅是打算给提奥的,另一幅准备给母亲和威尔。其中所突出的宁静与睡眠把这幅卧室图与梵高不稳定与疲惫的精神状态联系了起来。

【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名称: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类型:油画

时间:1888

解析:在阿尔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围,有三个公园,梵高为此画了一些草图和油画作品,梵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了公园的一角。这幅画绘于1888年,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绘制的应该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为数不多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有丝柏的道路】

名称:有丝柏的道路

类型:油画

收藏:奥杜罗库拉穆勒美术馆藏

时间:1890

解析:梵高自创的短碎笔法在这幅画中展露无遗。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的色块运用,在此全转成了线条。中置的柏树主控整个画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辉映。马车和人物的位置则有平衡画面的效果。

“这是一次最新的尝试。一颗星星发出了被夸张的光,在群青色的天空中,呈现出玫瑰色与绿色的柔和的光辉,一些云朵匆匆掠过天际,天空下面有一条边上插着一些黄色长棍的道路,黄棍子后面是画面上显得较低的阿尔卑斯山;一家古老的客栈,它的窗户透出黄光;一株很高的、笔直的黑色丝柏;路上有一辆由一头带着挽具的白马拉着的黄色二轮马车和两个走夜路的人。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说这是非常浪漫的,但是我认为,普罗旺斯本来就是很浪漫的。”

【午睡】

名称:《 午睡》

类型:油画

收藏:奥塞美术馆藏

时间:1890

解析: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梵高一向对米勒推崇备至,他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梵高像米勒一样关注世人疾苦,内心蕴藏着深厚的爱,并借助作品来传达爱。

梵高对米勒画作的临摹和再创作,人们能够体会到二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手法,也能看出两种绘画风格的鲜明对照。

从两两对应的作品中,既可以领略梵高是如何将米勒的简练、朴素、凝重演绎成梵高的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狂野奔放。

【梵高在阿尔勒的家】(黄房子)

1888年5月梵高在阿尔勒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房子。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梵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

梵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达阿尔勒)。

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

梵高打算把阿尔勒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它并不华贵,正相反,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从现在起,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

在他的作品里,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是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梵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画装饰画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张挂一些向日葵以欢迎高更的到来。

梵高觉得这里的阳光和日本一样明亮,他在这里租了个有四个房间的房子,梦想将其变成艺术家的乐园,就是画作中街角的那幢房子,颜色较其他建筑物响亮,他称之为“光之屋”,并将黄色命名为爱的最高闪光,房子前脚步匆匆的就是他本人。

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而是感情。梵高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空中繁星闪烁',可是在定稿中,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

梵高于1888年5月住到这里,一直到1889年的4月。梵高离开人世许多年后,黄房子改为酒吧。这个建筑物毁于二战。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后期映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梵高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在文森特·梵高短暂而绚丽的生命历程里,他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正如他所说就是:“生活对我来说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梵高是平凡的人,但是他却用他的不平凡创造了最好的作品。他用灵魂赋予,用生命创作,这就是梵高,伟大而传奇的梵高。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