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近防系统的鼻祖,美国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密集阵”近防系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格洛斯特号残骸 舰载近防系统的鼻祖,美国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密集阵”近防系统

舰载近防系统的鼻祖,美国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密集阵”近防系统

2023-09-12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冷战期间,苏联在60年代接连推出并部署了多款针对美国航母和战舰的空舰、舰舰反舰导弹,如K-10S(北约代号AS-2“咸鱼”)、Kh-22(北约代号AS-4“厨房”)及P-15(也就是著名的“冥河”导弹)等。其中世界上第一款采用箱式装载的P-15反舰导弹更是被广泛地装备在苏联众多“盟友”的战舰之上,成为一种“苏式”标志性装备。

反观此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及其他盟友则对类似的武器“嗤之以鼻”,加之此类导弹自部署之后并无真正的战绩(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阶段),以及西方海军对自己舰船的防空能力十分自信,因此反舰导弹这种东西根本就没入人家的“法眼”!

不过在1967年10月21日发生的一件事情彻底地改变了西方人的观念;

那是在“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时,埃及海军一艘装备有P-15反舰导弹的“蚊子”级(183-R型,排水量75吨)导弹快艇以四枚导弹(三枚名字)的微小代价击沉了以色列海军一艘排水量为1700吨的驱逐舰“埃拉特”号,震惊世界!

这是自反舰导弹诞生以来首个实战战绩,同时也是典型的“以小吃大”的案例,75吨换1700吨,埃及海军在这次袭击中算是“赚大发”了,而P-15“冥河”反舰导弹也因此声名大震,一时间成为了“世界级明星装备”!

“埃拉特”号被击沉事件让世界各国海军开始重新评估目前的防御体系,过去美国认为在海上只要防卫住空中来袭的战机即可稳操胜券,可如今反舰导弹这类武器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海上游弋平台最为危险的“杀手”!该如何防御这些造价便宜、体态娇小、飞得又低又快且打得准的导弹呢?

美国人首先想到的应对方式是“用导弹打导弹”,首个舰上点式防御系统BPDMS应运而生,该系统利用八枚“海麻雀”导弹为拦截弹,配以MK-95火控雷达,可以实现10至16英里范围内的点式火力拦截;

但“导弹打导弹”的方法虽然理论上很不错,可在那个年代的实际操作中由于系统反应时间、海杂波对低空目标探测的干扰以及导弹数量限制等问题导致此类防御系统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于是一款新式武器在此时被正式提了出来,它就是“密集阵”近防系统!

“密集阵”近防系统

“密集阵”近防系统也被称之为“方阵”近距离武器系统(Phalanx CIWS),由美国通用动力子公司波莫纳研制开发,主要用于战舰的近程防卫,可打击的目标包括小型船只、反舰导弹、武装直升机及无人机等;

“密集阵”近防系统的方案在1968年被正式提出,首个原型系统于1973年交付美国海军后被安装在了“国王号”法拉格特级导弹驱逐舰上进行性能评估,在1977年该系统完成了所有的测试之后于1978年被批准量产,首批生产数量37套,1980年“珊瑚海”号成为首个安装此类系统的航空母舰。

这个“密集阵”近防系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应该很清楚它的威力,最起码在电影中是近乎“无敌”的存在!《超级战舰》里约翰·保罗·琼斯号、桑普森号用它来阻击外星人的飞弹攻击、《末日战舰》中若没有“密集阵”近防系统把守最后一道“关卡”,“内森·詹姆斯”号不知道会沉没多少次?

所以有人也将“密集阵”及其类似的近防系统称作是海上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它都被突破了的话,那么船员们就只有静待死亡了!

言归正传!首先咱们先来感受一下“密集阵”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密集阵”配备的战斗部为一部20毫米六管M61A1“火神”加特林机炮,该机炮及其衍生型号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空军战斗机的主要近战武器之一,诸如F-15/16/18/22等战斗机上所使用的皆为M61A1型;

当它发射时可在每秒钟喷出75发20毫米子弹(可能说炮弹更加确切一些),炮口初速度可达1113米/秒,最大有效射程1.5公里;

最初“密集阵”上使用的弹药为贫铀穿甲弹,在1989年之后它才使用上了正常的Mark 149-4钨合金穿甲弹,以减少辐射对舰上人员的威胁;

Mark 149具有较好的反装甲能力、良好的外部弹道特性以及较短的飞行时间,是“密集阵”的特供弹药,在弹药内部除了穿甲部分之外它还有一个轻质金属推进器用以为弹体加速,理论上来讲用这种弹药拦截高速袭来的反舰导弹,只需着弹几发就可以将其摧毁,实际交战中“密集阵”多数以点射的方式发射,每次耗弹约100发左右;

虽然M61A1“火神”的最高射速可达7200发/分钟,但在“密集阵”上的射速并未设置得这么高,它有两个射速可供选择,在应对反舰导弹和抵近飞机等高速目标时射速为4500发/分钟,其他威胁目标为3000发/分钟,弹夹总容量为1550发;

还有一个列位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密集阵”如果火力全开一分钟光弹药钱大概是多少呢?如果按照每发子弹30美元的价格计算,打一分钟至少需要花费90000美元,是不是很烧钱!

“密集阵”的反应时间及防卫范围

光有威力强大的枪对于近战防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密集阵”之所以被称之为战舰最后的一道防线其最为关键的是它的反应时间和多角度防御能力;

反应时间:根据美国海军的数据,“密集阵”配备的搜索/跟踪雷达从探测到目标到开始攻击的时间约为2秒钟左右,而在攻击瞬间火控雷达还会对目标当前位置和弹药位置持续跟踪,以检测二者之间的差值,修正射击角度,这也就是所谓“闭环火控”;

防御范围:“密集阵”的专用炮架型号为MK-72,这种高度灵活的炮架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之下可实现115°/秒的旋转速度,上下俯仰角度为-25°至+85°之间;

一般来说若想实现360°无死角防御的话,一艘战舰上至少要配备两套“密集阵”才行,毕竟在近防武器的后边可能会有雷达天线或其他建筑物的遮挡。

“密集阵”头顶上的“大罐子”里装着什么?

在“密集阵”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白色的圆柱形罐子,这里安装的是雷达天线,上部为搜索雷达(每分钟旋转90圈),这是一部K波段数字移动轨迹指示雷达;

下部为火控/跟踪雷达,它是K波段数字单脉冲多普勒雷达,这里其实就相当于是“密集阵”的“眼睛”;

搜索雷达可以向计算机提供目标的方位、距离、速度、航行和高度等数据,而跟踪雷达则会一直对目标进行跟踪,直到CIWS确认目标已无威胁后雷达才会停止工作,正常情况下系统可以同时对来袭的6个目标进行跟踪和评估。

“密集阵”是如何工作的?

舰载近防系统在目前来说可以称之为是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武器,只要“喂足”弹药,全程不需要人为参与,这也就对其攻击模式的设定有很高的要求;

在自动模式下,“密集阵”计算机会根据雷达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析,不过这个分析只是来确认系统在何时攻击目标最为合适,至于它是不是己方的装备“密集阵”是识别不了的,因此它也经常有将误入防御防卫内的己方战机击落的事件;

“密集阵”判断威胁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标相对于己方战舰的距离是否越来越近,也就是说只有奔向战舰的来袭物才可被判定为是威胁;

2,目标的航向是否与己方战舰在同一条线上;

3,目标的速度是否符合战前工作人员输入数值的区间,小于或大于这个区间的目标会被自动忽略,若符合即视为威胁。

三点全部满足要求之后,只要在雷达可探测的8公里范围之内一切大小合适的物体皆会被锁定,不管你是对手还是友军,当目标距离在2300米的时候,系统会立即发起攻击(唯一的控制方式就是关闭“密集阵”的自动模式。

“密集阵”可以拦截一切吗?

这个当然是“否定”的了!球场上的守门员也不可能将所有的进球全部都扑出来,“密集阵”自然也不例外,在当年这套系统刚问世时超音速反舰导弹还属于“稀罕物”,亚音速时代“密集阵”对反舰导弹的拦截率还是可以的,约为70%以上;

可一旦飞过来的“东西”速度超过马赫数1,甚至更高的时候,“密集阵”的拦截成功率就会直线下降,能有30%就算不错了;

另外一点就是来袭的导弹弹头体积也不可以太大,否则即使“密集阵”将导弹顺利拦截,可是在一公里的距离内高速飞行的导弹碎片依然会对战舰造成致命的伤害。

“密集阵”服役史上的事故

“密集阵”近防系统虽然自动化程度高、火力凶猛,可在列装期间也曾发生过多次的事故,比如:

1987年一架伊拉克法式“幻影”F-1战机使用AM39“飞鱼”导弹袭击了美国史塔克号航母,两枚导弹均命中目标,而“密集阵”则完全没有反应,事后调查发现在袭击发生时该系统正处于手动模式;

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向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和英国格洛斯特号驱逐舰发射了“蚕”式反舰导弹,为了防御密苏里号释放箔条干扰弹,但在附近负责护卫任务的“贾勒特”护卫舰上“密集阵”系统误将干扰弹当做了目标对密苏里号发动了攻击;

还有在1996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驱逐舰手动操作“密集阵”近防系统将一架拖拽目标的A-6战斗机给打了下来;

所以有了“密集阵”的战舰也不是啥都能防得下来的,没准一个不留神自己就会成为它的目标,毕竟这东西可分辨不出来敌我。

“密集阵”,近防系统的鼻祖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成功服役的舰载近防系统,“密集阵”有着自己光辉的履历,射击精度最高、装备数量最多(已生产870套,配属于21国海军)、击毁目标最多、结构最为紧凑、上镜次数最多...

红海行动中的我海军1130近防炮展示

时至今日它虽已不再是此类武器系统的“天花板”级别产品,可只要人们提到近防系统,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密集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