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校友工作新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校友会作用是什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校友工作新时代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开创校友工作新时代

2024-06-10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纵观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同步。从1982年“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至今,南京大学的校友工作走过了36年的发展历程。在这36年里,南京大学历任领导高度重视校友工作,始终把校友工作视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把服务校友作为校友工作的第一宗旨;与此同时,南京大学30万海内外校友紧密团结、守望相助,始终以“南大人”为荣,时刻关注、支持母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在各个领域,不懈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塑造了“南大人”良好的社会声誉,铸就了母校的举世荣耀。        今天,我们召开第六次校友代表大会。这是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召开的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对于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对南京大学、对校友工作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六年来的工作总结

六年以来,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校友们,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12年5月,第五届理事会提出了“紧紧围绕‘三个服务’的基本宗旨,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南京大学校友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任务。        六年来,我们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章程》,严谨规范、务实创新地开展校友工作。在组织建设方面,以新兴的行业校友组织为代表,深入服务校友的事业与发展,成为组织发展的新动能;在服务母校方面,我们从参与、支持新校区建设,奖学助困,延伸至全方位服务母校的招生、就业、双创等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校友参与母校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校友工作办公室的正式设立,标志着推进院系校友工作的新起点;建设“校友之家”、壮大“校友基金”、发展“校友经济”等战略举措,推进校友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第一,规范运行,创新发展,打造校友组织建设新格局。        六年来,国家对校友组织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既“简政放权”,积极引导校友组织健康发展,又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校友组织的注册登记、经费管理和组织监督。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友参与校友组织和校友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对校友组织的诉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直接带动校友组织的功能从“联络联谊”的桥梁转向“共享共赢”的互助平台,由此也激发了校友组织规范运行、创新发展的内生需求。        六年来,校友总会一方面及时汇编“国家关于校友组织的政策文件”,加强对各校友组织工作的指导;另一方面,出台了《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关于加强备案校友组织指导工作的意见》《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理事产生办法》《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监事工作条例》和《南京大学校友总会评优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指导与激励并重,进一步推进校友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六年来,我们先后在海内外新成立了23个校友组织。其中,行业校友组织的迅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以规范运行、创新发展引领校友组织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校友组织功能的转型升级。环境、规划、固定收益、生物医药、紫金会等5个行业校友组织的相继成立,进一步密切了跨院系、跨年级、跨地域、同行业校友间的联系,促进了行业校友间的资源共享和事业发展,拓展了服务校友的广度与深度。同时,行业校友组织所富含的科研、企业等方面的校友资源,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寻找到了新的方向。更为可贵的是,行业校友组织开展校友调研、推行“注册会员制”等创新举措,为我们在组织发展中进一步落实规范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        第二,与时俱进,多措并举,搭建校友联络新平台。        “校友联络”是校友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六年来,我们在“一库一网一刊”的基础上,及时把握移动互联时代的契机,大力推进以“微信群”“校友云”“年级联络人”为代表的、新的联络交流渠道的建设,积极创建契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校友联络工作新平台。全天候、实时、高度活跃的“校友微信群”,彻底改变了校友群体之间时空相隔、松散疏离的传统状态,也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各行业、跨院系——全体南大人的凝聚与融合。        六年来,我们构建了包含99个校友组织、4大通讯方式、1500多“年级联络人”和数千个校友微信群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的校友联络平台,适应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特征各异的校友联络习惯,扩大了校友联络的覆盖面,提升了联络工作的效率,改善了联络工作的效果。        六年来,我们改版了《南大校友通讯》,升级了“南京大学校友网”,创办了“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微信公众号,积极建构全新的信息发布和传播交流“融媒体”平台,高频次、多渠道、精准及时地向海内外校友们传递母校时讯、展示校友组织和校友风采、交流师生和同学间情谊,弘扬南大精神,传播校友文化。        为进一步强化校友联络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启动了“校友云”建设项目。目前,“校友云数据中心”已完成一期工程,实现了两大功能:一是建立了覆盖20多万校友的“校友基础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到1977年以来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二是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校友关系管理”系统,积累了5万多校友的综合信息。未来,“校友云”系统将在新型的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普及的全新环境下,为全球校友构建全天候、实时的、多功能的联络、服务和互助的平台。        第三,创建品牌,提升体验,构建校友服务新体系。        服务校友一直是校友工作的第一宗旨。在本届理事会工作期间,校友返校聚会的热潮日益高涨。以“秩年返校”统计为例,从2013年16个年级返校上升到2017年的92个,五年间共有246个年级、超过两万人次校友返校。六年来,我们始终把做好返校校友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整合协调校内资源,完善保障服务体系,拓展校友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校友们的返校体验;另一方面,我们协同校内相关院系、部门,努力探索、创新创建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友品牌活动,促进校友与在校学生的充分融合,积极营造全校园“欢迎校友常回家”的良好氛围。        六年来,“南大人之路”以“共享荣耀、激励成长”为立意,创办至今,先后邀请徐新、杜厦、陈一丹等杰出校友返校,分享成长经历,激励在校学生成长成才;为期三周的“海外校友子女夏令营”,寻根中国文化,服务“南二代”的精神追求,从2011年至今,学校投入130余万元,吸引了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位海外校友子女参加;“校友口述历史”项目,采集南大人亲历的、生活与事业的集体记忆,追踪中国和世界的百年变迁,“留影存真、提炼精神、传承学脉”,先后采访了51位校友,积累音影资料180多小时,口述文稿80余万字;2015年校庆开始的“校友微捐赠”,营造了“守望相助”的校友文化,得到了全球校友普遍而热烈的响应,10次校友互助小额捐赠活动,4万人次参与,募集善款330余万元,尤其是24小时内的广泛参与和传播效率,充分彰显了南大人的高度团结与崇高友善;2016年和2017年,我们与校团委联合在校庆日创办的“校园集体婚礼”活动,得到了年轻校友的广泛认同和踊跃参与,吸引了8000多名校友及嘉宾返校观礼,实时的网络直播更是获得了百万人次的关注,喜庆的盛宴已经成为校庆活动的经典。        同时,学校快速响应校友复建“团委小楼”的吁请,启动了“校友文化中心”的项目建设;积极拓展校友返校活动的物理空间,计划改造“老南芳苑”推进“校友之家”;募集2000万资金,壮大“校友基金”,增加了校友工作经费的投入;成立“校友工作办公室”、全面启动院系校友工作,强化校友工作队伍的建设。这一系列举措,为创建以校园为中心的校友服务新体系、全面提升校友返校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群会合一,共享创新,引领地方校友工作新方向。        在热心校友群体的无私奉献、全力支持下,地方校友组织一直是我们团结凝聚校友、服务校友、加强与母校联系的核心枢纽。微信群的全面普及,开创了校友组织与微信群——“群会合一”的新生态,带来了校友组织和校友活动的创新发展与深刻变化。        六年来,在新政策、新环境和新生力量的带动下,首先是地方校友会的组织建设不断规范、组织发展不断壮大,这既体现在各校友组织严格遵循章程、按时换届,更体现在参与校友组织的人数激增,校友会的感召力、吸引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企业家校友成为众多地方校友会最具活力和新的核心力量,年轻校友成为校友联络、校友服务和活动开展的主力军。其次,除了新建地方校友组织之外,地区、院系、行业和各类特色校友俱乐部等二级分会组织,在校友组织内部的蓬勃发展和快速生长,有力促进了组织创新,反映了校友组织功能的发展与深刻变化,由传统的联络联谊转向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共享共赢,守望相助的校友群体的资源效应得以充分释放,校友组织成为深度服务校友生活和事业的强大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第三,拥有固定活动场所、稳定经费来源和聘请专职工作人员的“三有”模式,业已成为北京、深圳、苏州等多个地方校友组织运行的坚实基础,也是众多地方校友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校友活动是显现校友组织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反映组织意义和成果的基本载体。六年来,我们的校友活动在数量上激增,呈现出“高频率、大规模、主题多元、参与面广”等移动互联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在活动内涵上,从“象征与纪念”走向了“服务与共享”,与校友的日常生活和事业发展融为一体,在营造活跃的校友文化氛围的同时,创建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        深圳的春茗会、海南的年度联谊,经典阐释了“共同参与”、“众筹活动”的全新理念,集中展示了校友组织互助共享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南大人“我的组织我做主”的主体意识。        香港春茗会上徐新校友与校友们面对面分享投资经验,紫金会组织高端投研论坛,苏州校友商会定期走访校友企业,将开展校友活动与发展校友事业高度融合。        福建校友会的校友家乡行、河南校友会的校庆龙舟赛,把紧密校友联系与丰富校友日常生活完美结合,江西校友会的“青年单身人才联谊会”、北京校友会的职场规划分享会,助力青年校友成家立业。        厦门校友会组织在校生创建学生工作部,天津、常熟、宜兴等校友会返校组织新生学业规划座谈会,镇江、无锡校友会返校举办校友诗书画展文化活动,医学院校友会的校园大型义诊活动,创新了校友活动,深化了校友组织与在校生之间联系。        2013年珠、港、澳、台、深五地校友联合在珠海举办跨年联谊会,2015年18地校友会代表汇集长沙庆贺湖南校友会成立,2017年深圳联合北京、海南、湖南、广西、广州、香港等7个校友组织举办的“115周年校庆杯足球邀请赛”,MBA校友会成功倡议在北、上、广、深,江苏省以及美国、荷兰等海内外地区同时启动的“励行健康校庆跑”,这些活动,反映了校友活动跨地域、跨组织、大规模横向联合的新发展,彰显校友组织之间的紧密团结。        移动互联和微信群,同样有力促进了海外校友组织的发展和校友之间的联络,也大大增进了海内外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六年来,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北欧、美国明尼苏达、佛罗里达、匹兹堡、加拿大温哥华和新西兰等8个新的海外校友组织先后成立,进一步壮大了海外校友组织,反映了海外校友群体的活跃和激情。在校友活动方面,海外校友组织在活动频度的增长方面同步于国内校友组织,而且在内容上,既有丰富校友业余生活的文体联谊聚会,更有促进校友职业发展的主题活动,纽约、芝加哥的职场交流会、波士顿的产业推介会、旧金山的技术沙龙和创投学院,充分反映了海外校友组织与活动的新发展;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内外校友群体之间的高度融合,我们在各类微信群中可以看到这一现象,更可以在国内生物医药等新型行业校友组织中发现大量的海外校友,海外校友在积极参与国内校友组织发起的微捐赠等活动的同时,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鼓舞人心的崭新变化,清晰展示了海内外校友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第五,倾情反哺,休戚与共,助力学校事业发展新跨越。        校友与母校之间是天然的情感共同体,更是一脉相承的精神共同体。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校友群体的迅速成长,广大校友群体有意愿、有激情,也更有能力,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多年来,在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海内外校友的全面关注和鼎力支持。从仙林新校区的建设到捐赠发展,从招生就业到双创人才培养,校友们广泛动员校友资源,积极引资引智反哺母校,深度参与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双一流建设,促进母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六年来,校友群体作为学校捐赠发展工作中最稳定的支持力量,延续了校友捐赠的一贯传统,持续贡献标志性的捐赠,例如徐新校友设立的迄今以来的最高金额的奖学金——徐新国际交流奖学金,赵令欢校友捐设的最高金额的奖教金——赵世良讲座教授,钱东奇校友捐资设立的最大的交叉学科发展基金——“人工智能与量子物理基金”;而郑钢校友以一片赤子真情、两年间向母校连续捐赠数千万元,成为最年轻的校董。不仅如此,校友捐赠的“贡献率”也十分突出,以2017年度的社会资助的校级奖助学金为例,62项奖助学金中有26项来自于校友和校友组织,占比超过40%;深圳、无锡、泰州、扬州等校友组织设立的奖助项目,都已延续10年以上,徐新、杜厦、赵世良三大校友留本基金总金额近6000万元,稳定的收益,为所设立的奖助项目提供了持续而有力的保障。        六年来,校友积极参与母校招生工作。面对国内高校日益白热化的对优质生源的争夺,各地校友组织和热心校友们踊跃参与其中,以深厚的资源积累和创新服务,直接助力母校在各省招生竞争排位的稳定和提升,校友群体成为招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厦门校友会作为校外单位,首次荣获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2017年,广州校友会和河南校友会,因为贡献突出,获评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六年来,校友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的校友企业,采取返校招聘、为在校学生设立专享实习岗位等方式,服务母校就业指导工作。我们的校友,返回校园和院系,受聘“就业规划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专业兼职导师”和通识课程讲师,为在校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双创课程和各类专题专业讲座,支持学校“三三制”人才培养。紫金会、固收协会和生物医药等行业校友组织,积极组织社会资源返回校园,举办行业、专业学术交流活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激励并帮助在校学生成长成才。        此外,地方校友组织在促进母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母校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六年来工作的体会与认识

在总结上述成绩与进展的同时,我们对于新时代校友工作,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认识。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以“三服务”的精神开展和推进校友工作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弘扬具有南大特色的校友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我们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立精神、以“序长不序爵”引导向、以“守望相助”聚人心、以“共享共赢”创未来的校友文化,极具南大特色,深受广大校友的认同,树立了南大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注重给予海内外广大校友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母校是校友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关心和支持校友,是现代大学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内在需求。在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母校理应更好地成为所有海内外校友个人成长、事业发展最坚强的后盾和基础。2012年,我们曾向全球校友颁发“终身免费学习卡”,这项工作,要继续推进和完善。我们还要推进颁发“校友卡”等事关校友情感归属的相关工作。        三是注重与海内外校友多途径、多形式的互动。一方面母校和校友组织要支持校友的事业发展,同时母校的事业发展,也要多听取校友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每年召开的“校友工作年度会议”,已经成为海内外校友交流校友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的重要平台,我们要继续办好这一“盛会”,群策群力,加速推进母校事业发展。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双一流”的站位上,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要全面提升南京大学校友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校友工作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在学校层面,应提高认识,有所作为。我们要重新认识新时代的校友工作,尤其是在现代大学建设进程中校友工作的重要性,为海内外校友提供应有的、更好的服务,取得校友工作的整体、综合效应。我们要认识到校友工作,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要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南京大学校友工作的水平。        在校友总会及各校友组织层面,一是要明确目标,更好地将深度融入学校事业发展与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二是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将提高全球校友组织的覆盖面与形成各个校友组织的特色相结合;三是要拓宽路径,更好地将巩固传统校友活动项目与创新校友活动内容、形式相结合;四是要强化保障,更好地将调动最广大校友的积极性与规范组织、开展活动相结合。        过去的六年,是校友工作成果丰硕的六年。未来,我们身上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继续推动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创校友工作的新时代!        最后,在本届理事任期届满之际,我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向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向各校友组织、各位校友,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六年来,对校友群体的全身心的投入、付出和无私奉献,对本届理事会工作持之以恒、不遗余力的支持,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