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栀子豉汤类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栀子干姜豆豉汤条文 伤寒论笔记:栀子豉汤类证

伤寒论笔记:栀子豉汤类证

2023-11-07 07: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对虚烦的看法

        这个地方用了虚烦,世人对虚烦的解释彼多,郝万山讲课,说这个虚不是正气的虚,而是指这个热没有和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有形的病理产物则指的是:痰、水、饮、食积、瘀血、虫积等。所以他认为这个热邪是无形的热邪,还没有和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相结,仲景不仅不用"实"字,反而用的是"虚",所以这里的"虚烦"是和"实烦"相对的,像大承气汤的适应证有心烦,那是实烦。像大结胸证也有心烦也有心中懊恼,那也是实烦,只不过指的是邪气没有和有形的病里产物相结合,而不是说正气虚。

      有很多医家对虚烦进行了论述,如气血阴阳的虚证,如五脏的虚证,皆可以易导致心烦。简单地理解,因虚致烦,虚是基础,烦是结果。

      而《金匮要略》虚劳病篇这样论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对于虚烦的看法,我更认同于郝万山讲课中的看法。

      二、虚烦不得眠的情况是因为什么呢?

      太阳病误治后,使无形邪热蕴郁胸膈,留扰心胸,郁热扰心,轻的就见心烦不得眠,重的就见反复颠倒,心中懊恼。

      人的胸膈里边有二个重要的脏器:心与肺。心是主神的,胸膈有热,就会去扰动它,它不安静,它能不烦么?肺是主气的,邪热蕴郁胸膈,很自然的会把肺气壅滞,于是会胸闷,甚至胸中就窒息一样出不来气,烦的。有这种感觉,严重的应该会导致心中皆痛或疼痛的。

      三、栀子、豆豉、甘草、生姜各司其职

      栀子其性味苦,寒,所以是一个清热的药,又归经于心、肺、三焦经。除心、肺二 经之火热与三焦的热,三焦的热其实就是全身上下的热。

      豆豉是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黄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用于调味,也可入药。有退热作用的药物就是指淡豆豉。至于咸豆豉,则主要是食用。豆豉性味苦,寒,入肺、胃二经。豆豉是宣散的。

      桅子是一个清理三焦之热的药,豆豉是一个宣散的药,两个药结合起来,有清有宣,清宣郁热的。上焦的热因为上焦离表很近,所以要清宣,把热散出去。"

      又豆豉是宣散的,是走上的。这也是为什么“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桅子厚朴汤主之”,此处火热已经下扰,腹部气机不畅了,所以不用上行的,宣散的豆豉,用桅子来清热,用厚朴、枳实来行气消满。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甘草是补气的,这儿用灸甘草,为什么不用人参呢,因为是热证,用人参怕助热,所以用甘草来补气。

      若呕者,桅子生姜豉汤主之。这个呕吐,是火热扰胃,导致了胃气上逆,所以加一味生姜,兼以和胃降逆止呕。

      这就是中药的性味与归经所起的作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