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武器大全P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枪的画图大全 第一篇文,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武器大全P1

第一篇文,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武器大全P1

2023-11-16 07: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I . 近战武器

     1.Seitengewehr 42

原设计稿(1942)

这是德国威尔姆公司在1942年设计,1944年生产的一种短匕首,配发给德国国防军使用,是德国步兵二战后期的主力战术刀,也是后期Kar 98K步枪主要使用的刺刀。这刀很短,刃长也就不过179.5毫米,总长也只有304毫米。德国 Heereswaffenamt战术部下过10000把的订单,但是产量不高,到停战也没完成交付。

2. Seitengewehr 98

原件

这货由毛瑟公司生产,最早是专为毛瑟Gewehr 98步枪设计(其实毛瑟系步枪都可以装),这是德国唯一一种从一战开始用到二战结束的近战武器,产量比98K还高。这刀属于长军刀,刃长530毫米,基本上就是一把短剑,装到步枪上就是能发射子弹的长矛,因此很受欢迎。然而,二战后还是停产了。

II. 手枪,转轮手枪及其他单手枪械

Bodeo Modelle 1889

为数不多的现存件

这是意大利产的转轮手枪,1889年定型,发射10.35mm手枪弹,双动扳机,右开仓式装填,重950克,枪管长115mm,枪口初速256米/秒,是意大利军队早期制式手枪,二战还在用。德军采用时给出的的编号是Revolver 680(简称R680),是军械库里的后备武器。这枪大部分机件用钢制成,而框架和退弹杆是铁制的。意大利军人给它起了个诨号叫“羊腿”。这货总体性能还行,但是保险一开始被认为不可靠(外露式击锤扣容易松开),后来在1915年修复。

2. ČZ vz. 27半自动手枪

原件

捷克斯洛伐克半自动手枪,在1927年定型服役,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子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670克,枪管长99毫米,枪口初速约280米/秒。1939年3月中旬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这种手枪被德国武装部队和警察部队收编为Pistole 27,投入少量使用。这枪产量可观,到二战后还在生产,也有很多出口。这枪属于近距离自卫武器,7.65毫米子弹动能很辣鸡,射程可能也就25米,但它很小巧,发给军官使用也很方便。

3. 德莱赛M1907半自动手枪

注意看套筒最上方的铭文“Dreyse"

德国国产手枪,1907年定型服役,属于早期套筒式手枪,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子弹,单动扳机,装弹7发,重710克,枪管长92毫米,枪口初速365米/秒,有效射程达到了50米。此枪设计者是路易斯.施迈瑟(后来参加设计了MP18冲锋枪),很多设计和M1900枪牌撸子类似,比如说复进簧塞在枪管上面,击针的双齿等等(不过总的来说结构很简单)。一战期间,主要装备奥地利陆军,德国军队仅高级军官使用。二战期间,这枪只被德国人民突击队用过。

4.鲁格Parabellum 08

注意,早期鲁格手枪安全位置的德文”Gesichert"

这算名枪了,由美裔德国人乔治.比尔.鲁格设计,1898年定型,1908年服役,采用肘节式闭锁机,可以发射7.65*21毫米帕拉贝鲁姆,9*19毫米鲁格和.45ACP(11.43*23毫米)三种枪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871克,枪管长120/100/200毫米,枪口初速350~400米/秒 。这枪造价不菲,肘节式系统用久了容易出故障,运动机制对高压子弹较为有效,但低压子弹上膛时可能导致手枪卡壳,因为它们不能产生足够的后坐力来充分发挥作用(鲁格手枪的肘节比其他滑套类手枪的滑套紧)。这经常导致后膛阻塞,要么弹匣拔不下来,要么子弹卡在弹匣底座上无法发射。在勃朗宁系列手枪和其他手枪设计中也会出现这种后坐力不足的故障,但发生率不高,而鲁格手枪却对铜壳弹药以外的大部分弹药都非常敏感。但是这枪总体性能较好,生产量很高。1901年鲁格手枪被瑞士采用,名叫P01/06/29,发射7.65*21毫米帕弹。

瑞士的鲁格手枪

随后1904年被德国海军采用,叫Marinepistole 1904。1908年,德国陆军采用了9*19毫米的型号,就是大家熟悉的P08。之后在一战还有不少衍生型,比如炮兵型和卡宾型。

卡宾型炮兵型

另外还有个像美军推销的.45口径型,叫鲁格45,但美军拒绝采用,理由是性能不如M1911传家宝。后来这批大口径鲁格变成了收藏品开始热卖。

鲁格.45

这枪在1942年停产,7几年的时候恢复生产。德军从一战一直用到二战(战后开始往美国外销当民用枪)。

5. 毛瑟C96手枪

7.63毫米版本

又称“盒子炮”,“镜面匣子”,是德国毛瑟的费德勒兄弟1896年设计的半自动手枪,抗日神剧里打不完子弹的神器。采用机杆闭锁机,可以发射7.63*25毫米毛瑟弹,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45ACP(11.43*23毫米,仅限中国使用的型号),9*25毫米毛瑟(较少见)和8.11*27毫米加塞5种子弹,单动扳机,装弹10/20/30发,可以用弹仓和弹匣供弹,重1130克,枪管长140/99毫米,枪口初速425米(7.63毫米口径)~350米(9毫米口径)/秒 。这枪射程高达200米,射击精度也很高,而闭锁强度也很好,而且原型枪几乎全为拼插结构,零件却仍严丝合缝。这货除原型枪外的衍生型非常杂,我举几个著名的例子:

土耳其M1897,土耳其在1897年下了1000支订单,最后全部交付。

意大利M1899,意海军军下了5000支的订单。这些毛瑟的击锤上有孔和防滑纹。

波斯M1910,波斯军方下了1000支订单,机匣侧面画有狮子。

奥匈M1916,这些毛瑟手枪有部分使用8毫米加塞弹。

德国M1916大红9号,全部9毫米帕弹口径,被德军广泛采用,用到二战。

M1916大红9号手枪

C96卡宾枪,7.63毫米口径,服役量极少,半自动火力。

M1917战壕卡宾枪原型枪,全自动火力,是原型枪,在一战末期出现。

山西兵工厂17式手枪,国产枪,.45口径,是家喻户晓的盒子炮。

西班牙阿斯特拉系列,9毫米口径,和原型枪不同的是增加了螺钉,西班牙二战制式手枪

西班牙阿斯特拉900/901

二战时期,德国的空军,特种部队和人民突击队都有少量使用过C96手枪,和它的全自动版本M712自动手枪(用于下飞机自卫)。

M712手枪,射速高达1000发每分,主要用30发弹匣

6.毛瑟HSC半自动手枪

精致的HSC手枪(注意,长得很像但不是PPK)

德国国产手枪,是毛瑟兵工厂的代表作手枪,1940年开始大量服役。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或.380ACP(9*17毫米)子弹,双动扳机,装弹8发或7发,重700克,枪管长86毫米,枪口初速290米/秒,有效射程40米。这枪的设计十分紧凑,包括迷你击锤,围绕枪管的复进簧和在弹匣底部的解脱扣等。这货的产量高达70万,直到1977年才停产,主要用户是德国高级将军,精锐步兵和警察。HS的意思是Hahn Selbstspanner,也就是“自动锁定击锤”,即双动系统。而C和C96的C意思一样,指最终设计方案。1941年初,德国陆军开始采购HSC,最初订购了3000支手枪,序列号从701345开始,断断续续地到712000号结束。这些手枪在左后扳机防滑网上标有Eagle/655检验印章,在右后扳机防滑网和套筒右前方上标有工厂的Eagle/N质检标识。此外,一个“陆军测试证明印章”被印在握把左后方。整个战争期间,军队一直都在订购HSC手枪,警察和海军也采购了更多的手枪,252,000支手枪的总产量中有24%进入了商业市场。

7. 纳粹皮带扣手枪

有四根枪管,“5”貌似是编号

这枪很奇葩,是二战末期(似乎是1944年)纳粹内部机构采用的小型自卫武器,能够伪装成皮带扣,只产了15把,而这15把全部发给了希特勒的贴身侍卫和盖世太保。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或.22Long Rifle(5.6*15毫米R)子弹,有四根枪管,每根露在外面的只有2厘米长,而且没有一根是有膛线的。使用一个类似杠杆的系统进弹,装弹量4发,射程估计只有10米,而且这个弹道是非常的难看,子弹飞到一半很容易拐弯。战后著名的枪支管理机构S.P. Fjestad称,这枪是由一个叫路易斯·马奎斯的德国人在一战期间于战俘营设计的,目前发现的这种枪还不到10把,单把售价高达2万美金以上。

8. 绍尔38H半自动手枪

经过了复刻,锃锃亮

由德国绍尔父子公司设计生产,绍尔兵工厂早期作品之一,1938年开始服役。可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380ACP(9*17毫米)和.25ACP(6.35*15毫米SR)子弹,双动扳机,装弹8发,重705克,枪管长83/91毫米,枪口初速280米/秒,有效射程25米。这枪设计很绝,有一个在拔弹匣或关保险时同时复位击锤的杠杆系统(后来的P38也有这种系统)。绍尔公司从他们早期的半自动手枪发展出了38H手枪,随着战争的爆发,大部分38H手枪都流向了德国的各个警察机构。这些手枪都有这些机构的警察印章,有些38H的枪套和分发手枪的附加弹匣仍然可以找到。绍尔38H手枪军用方面只少量发给纳粹高层军官和空军,通常有定制的雕刻,象牙握把,通常还有黄金镶嵌。2004年9月,岩岛拍卖公司以43,12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一把军用38H,编号为363573,被富翁塞普·迪特里希购买。后来西格绍尔公司的P226,P320等手枪设计都受到38H的影响。

9. 斯太尔M1912半自动手枪

木板上的特写

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半自动手枪,1912年装备奥地利陆军。发射9*23毫米斯太尔或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子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1200克,枪管长128毫米,枪口初速375米/秒,有效射程50米。这枪很重,使用罕见的桥夹供弹系统,装弹必须要从滑套上的抛壳口把子弹压进去,很不方便。但这枪性能很好,操作可靠,使用传统的滑套设计,即:发射后,枪管周围的凸耳和凹槽使枪管顺时针旋转20度,直到凸耳碰到一个止动楔并在滑套可以自由向后移动时将枪管固定住。抽壳钩将用过的弹壳从后膛里抽出,直到弹壳击中弹射块并通过抛壳兼装弹端口离开枪。抛壳后不久,滑套的后部压缩复进簧,弹簧现在可以自由地将其储存的能量返回枪机中,套筒向前滑动闭锁。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德国国防军订购了6万支M1912手枪,改装成9毫米帕弹口径,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在德国服役时,它的官方名称是9毫米P12(Ö) (Ö代表Österreichisch,“奥地利”)。P12手枪的特点是扳机上方有“国防军之鹰”(Wehrmachtadler)标志,滑套左侧有一个“P-08”或“08”标记,表明它们装有德国1908型帕拉贝鲁姆弹药。此外该枪还有一个全自动冲锋型号,叫M1912/P16,有扩容弹仓,装弹16发,射速800发每分,被纳粹驻奥地利警察和盖世太保使用。

P16冲锋手枪

10. Wz.35 Vis大威力手枪

注意握把上的FB字样,是生产商的名字

波兰FB Radom公司生产的半自动手枪,1935年列装。发射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子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950克,枪管长120毫米,枪口初速345米/秒,有效射程50米。这枪的产量超过36万把,这款手枪在内部和外部都与著名的柯尔特M1911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至于有些部件几乎是可以互换的,比如框架、复进簧、扳机、螺丝等。可以说,此枪设计基本上是基于约翰·勃朗宁发明的勃朗宁M1935手枪,但还是有很多和柯尔特M1911的相似之处。比如说,其扳机是M1911的平压式(不是M1935的勾形扳机),握把的轮廓相同等等。其握把底部在M1935的基础上改宽,以更加符合人体工学。手枪原名Wis(是波兰武器设计师Piotr Wilniewczyc和Jan Skrzypiński名字的缩写),后来更名为Vis,在拉丁语中是“力量”的意思,加上wz(wzór,波兰语“模型”的缩写。)就有了现在的名字。

设计图(1935年)

1939年波兰投降,德国把Wz.35手枪收编为P645。直到1945年,德国伞兵和警察部门一共生产和使用了31.2万到38万支。

11. 瓦尔特人民手枪

原名Volkspistole

人民手枪是一种德国二战末期(1945年)紧急设计的手枪,由简单的钢冲压件和最少的机加工零件组装而成,非常简陋,但生产成本极低。发射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子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1088克,枪管长128毫米,枪口初速381米/秒,有效射程50米。这枪只生产了为数不多的原型枪,全部发给人民突击队使用,主要由毛瑟公司和瓦尔特公司生产。这枪结构虽然简单,但性能被认为还过得去,算是变相的变废为宝。

12. 瓦尔特P38手枪

斯皮尔沃克公司生产的P38

这是名枪,也是瓦尔特公司的代表作之一,于1938年服役。可发射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45ACP(11.43*23毫米),.38Super(9*23毫米SR),7.65*21毫米帕拉贝鲁姆和.22Long Rifle(5.6*15毫米R)等子弹。双动扳机+大开口套筒+闭锁式枪膛,装弹8发,重800克,枪管长125毫米,枪口初速320米/秒,有效射程50米。瓦尔特最初提交给德国陆军的设计是闭锁式后膛和隐藏式击锤,但德国陆军要求使用外部击锤的设计。最后,P38在采拉.梅里斯州完成测试并交付了德国陆军。P38是一种开创性的半自动手枪设计,它引入了今天仍在商用和军用半自动手枪中使用的技术特点,包括92FS和美国军方采用的M9子改型。P38是第一款使用双动/单动击锤的后膛闭锁手枪(早期的双动PPK是一种无闭锁后膛设计,但P38中使用的更强大的9* 19mm子弹要求采用后膛闭锁设计)。射手可以上膛后使用安全解脱杠杆扳上击锤而不发射子弹,并可以在上膛时随身携带武器。杠杆可以保持在“安全”状态,或者如果回到“开火”状态,武器可以保持双动待击状态,在第一次射击时需进行长行程的双动扳机拉动。在使用双动操作射击第一枪之前,拉动扳机会使击锤小幅度下旋。把双动扳机用力拉到底时,射击机构从弹匣中提取并射出第一发子弹,同时扳倒击锤,并随后自动抛壳上膛闭锁,这些都是现代手枪的特点。除了与早期的PPK类似的单双动击锤设计外,P38还具有一个可见和可触的膛内有弹指示器,该指示器是一根金属杆,当一发子弹被装入膛内时,金属杆会从滑套的后部突出。二战期间,德军各个兵种都有采用P38。战后,部分德军部队把P38手枪改编为P1继续使用。

13.阿斯特拉300/400/600系列手枪

馆藏的型号,阿斯特拉400

西班牙产老牌手枪,于1921年服役。发射9*23毫米拉格尔或9*19毫米鲁格帕拉贝鲁姆子弹,单动扳机,装弹8发,重1140克,枪管长150毫米,枪口初速335米/秒,有效射程50米。1919年,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战争部开始测试,以取代坎波·吉罗手枪作为标准的军事配枪。手枪原名9毫米“Largo Astra modelo 400”,由Pedro Careaga申请专利,于1921年8月被西班牙陆军选中,也被其他西班牙武装部队采用。在1937年4月格尔尼卡爆炸之前,阿斯特拉手枪被供应给了西班牙共和国和控制该工厂的巴斯克政府。后来为民族主义部队生产了阿斯特拉手枪,而共和国部队在特拉萨(标记为F. Ascaso)和巴伦西亚(标记为RE for Republica Española)制造了大约22 000支手枪复制品。尽管西班牙军方后来采用了“星”A/B型手枪(这两种枪德军也用过,但我没查到这俩枪的资料)作为标准配枪,但阿斯特拉一直持续到1950年的私人生产在1956年至1965年间,西班牙军队的库存被卖给了民间批发商。总共生产了106 175支手枪。各式各样的9毫米帕弹口径阿斯特拉手枪被出口到纳粹德国,并在二战期间被国防军和党卫军使用。9毫米拉格尔口径的版本也是西班牙内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德国志愿军的战利品。

14. FÉG 37M手枪

馆藏型号,德国P37(看枪机铭文)

这是由鲁道夫·弗罗默设计的匈牙利半自动手枪,1937年装备。可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和.380ACP(9*17毫米)子弹,单动扳机,装弹7发,重770克,枪管长100毫米,枪口初速300米/秒,有效射程30米左右。.32口径版本在德国国防军和SS服役,官方称P37(U),这个版本和其他版本的主要区别是德国版本有手动安全(匈牙利版本没有),标记为“P.Mod.37 Kal.7.65”,FEG代码“jhv”和日期,以及“Waffenamt”标记。尽管由于国防军要求的的生产速度,它在更大的压力下生产,但它仍然是一种可靠的手枪。30万支手枪就这样完成了。一些部分完成的战后模型也发布了,并曾尝试在战后生产该枪,但最终没有成功。

15. FN M1910/M1922手枪

典型的勃朗宁风格手枪

由勃朗宁老爷子设计,比利时FN公司生产,是一支著名的小口径半自动手枪。1910年开始服役,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和.380ACP(9*17毫米)子弹,单动扳机,装弹6/7(M1910)/8/9(M1922)发,重590(M1910)/700(M1922)克,全长153/178毫米,有效射程25米左右。由于柯尔特不想生产M1910,勃朗宁申请专利后只在欧洲生产这种手枪。这种手枪在枪管周围使用了一种新颖的复进簧设计,这个设计成为了瓦尔特PPK和俄罗斯马卡洛夫手枪等未来武器的标准。它在紧凑的套筒中集成了标准的勃朗宁式射击机构、握把按压式安全系统(后来沿用到了M1911手枪上)、弹匣安全钮和外部安全杠杆(称为“三重安全”)。提供两种.380 ACP(6发弹匣)和.32 ACP(7发弹匣)口径,它一直生产到1983年。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随意切换口径。但是,FN从未提供过装有两种口径枪管的M1910手枪套装。M1910的一个变型被称为M1922或M1910/22。这是一个更大的版本,有一个更长的枪管(113毫米),滑套延长,还有一个更长的握把,以多装两发子弹。这种型号的目标是军事和警察合同,并为各种手枪机构制作了许多样本。FN M1910最初是为塞尔维亚王国设计的。在1913年,塞尔维亚国民军订购了235支M1910半自动手枪。这笔采购是为第一军的第1和第2蒂莫克步兵师进行的。

M1922手枪,塞尔维亚型号

纳粹德国二战时期曾少量使用过M1922手枪,主要配发给警察。

16. 康斯伯格柯尔特手枪

枪机铭文和原版M1911迥乎不同

康斯伯格柯尔特是在挪威康斯伯格Våpenfabrikk工厂许可下生产的柯尔特M1911手枪的昵称。1912年开始服役,发射.45ACP(11.43*23毫米)子弹,单动扳机,装弹7发,重1100克,枪管长127毫米,有效射程50米。挪威在1893年采用了7.5毫米口径纳甘左轮手枪(命名为M/1893)作为标准的挪威军事配枪。从1904年到1911年,测试新型服役手枪的委员会一直很活跃。1911年,一个委员会建议采用半自动.38 ACP口径的柯尔特军用M1902手枪,在实地试验后,25把这样的手枪从柯尔特的伦敦办事处被购买。然而,由于美国刚刚采用了柯尔特M1911手枪,所以决定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手枪新的M1911风格设计被挪威在1913年1月引进。经过1914年初的广泛测试,最终在1914年8月,挪威决定采用柯尔特M1911手枪。这些手枪取代纳甘左轮手枪成为挪威的标准军事配枪。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1940-1945年),这种手枪被命名为P657(n),在纳粹德国的控制下继续进行生产。Waffenamt验收标志(WaA84)是在1945年添加的,只有那一年生产的920支手枪有Waffenamt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标有武装弹药的手枪不太可能被使用过,因为第一支编号为29615的手枪是在1945年3月29日交付的,最后一支编号为30534的手枪是在1945年5月5日交付的,当时挪威刚刚解放。总计,大约8200支手枪是在德国占领期间制造的(22312-30534)除了700架交付给德国海军外,其余都交付给了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

17.  瓦尔特PP系列手枪

1968年生产的PP手枪

由瓦尔特公司生产,因007系列播出而名声大噪,是一支很经典的自卫武器。于1928年开始装备,可发射勃朗宁.32ACP(7.65*17毫米),.380ACP(9*17毫米),.22Long Rifle(5.6*15毫米R),.25ACP(6.35*15毫米SR)和9*18毫米Ultra手枪弹。双动扳机,装弹6/7发,重480~780克不等,枪管长83/92/98毫米,有效射程25~50米。最初的PP (PolizeiPistole)于1929年发布,它是为警察使用而设计的,在20世纪30年代也被军方采用,后来也被欧洲其他国家的警察部队使用。手枪使用简单的枪管短后座原理。PP设计了几个安全功能,其中一些是创新的,包括自动锁锤器,杠杆保险/开锁器和上膛指示器。最常见的变种是PPK, PP的一个更小的版本,具有更短的握把,枪管和框架,并减少了弹容量。一个新的两件包握面板结构是用来掩盖暴露的背带扣。其尺寸更小,比原来的PP更隐蔽,因此更适合便衣或卧底工作。于1931年发行。PPK是PolizeiPistole Kriminal(警察手枪罪犯)的缩写,指的是刑事调查机构专用。虽然K经常被错误地认为代表kurz(德语的“短”),因为这个变体的枪管和框架更短,瓦尔特在早期的广告手册和1937年的GECO德语目录中使用了“罪犯”这个名字。此外,该枪还有一些战后的变形枪,比如S型和E型,还有后来的SUPER型和L66A1(英)。

PPK-E型手枪

18. 毛瑟M1914/34袖珍手枪

M1934手枪

这是毛瑟兵工厂设计生产的小型手枪,使用.25ACP(6.35*15毫米SR)或.32ACP(7.65*17毫米)子弹,在中国俗称张嘴蹬撸子。装弹8发,重560克。德国一二战都有少量使用这种手枪,主要发给少将和警察,然而有很多被出口到中国。

OK,第一部分更完,过段时间发第二部分。不求三连,开心就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