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完成推动国有林场绿色发展问卷调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林场怎么盈利 四川省完成推动国有林场绿色发展问卷调查

四川省完成推动国有林场绿色发展问卷调查

2023-12-26 1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按照国家林草局有关部署要求,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四川全省共安排29个国有林场开展“推动国有林场绿色发展问卷调查”,共收回填报的调查问卷29份。经汇总分析,完成了问卷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经统计,这些分布于全省20个市(州)的29个国有林场,林场性质方面,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26个、占比90%,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2个、占比7%,公益性企业的1个、占比3%;管理层级方面,市(州)属国有林场5个、占比17%,县(市、区)属国有林场24个、占比83%;林场规格方面,副处级1个、占比3%,正科级5个、占比17%,副科级10个、占比35%,股级13个、占比45%。

29个国有林场,共有在岗职工1509人,其中24岁及以下、25~34岁、35~44岁、45岁及以上人员分别为12人、156人、169人、1172人,占比分别为0.8%、10.3%、11.2%、77.7%——24岁及以下的不到1%,而45岁及以上的接近80%,整体情况确实是老龄化严重。其中,茂县国有林场、凉山州张林国有林场人员均为45岁及以上人员(占比100%);另有邛崃市、荣县、攀枝花市金沙、什邡市、江安县、广安市前锋区、宣汉县五马归槽、南江县大坝等8个国有林场的45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超过了90%;合计起来,45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超过90%的国有林场共有10个,超过了参与问卷调查国有林场29个的三分之一。

“财政拨款资金”能保障林场正常运营的24个、占比83%,不能保障林场正常运营的5个、占比17%。

在“林场财政拨款与林场全部经费的比例”方面,占“几乎全部”的有28个林场、占比97%,占“大部分”的有1个林场、占比3%。

对于“林场是否从事部分经营性活动”问题,回答“没有”的19个,占比66%;回答“几乎没有”的和“有,但不多”的均为5个,占比均为17%。

在“林场收入与支出情况”方面,“收支平衡”的14个、占比48%;“略有亏损”“亏损较大”“略有盈利”的分别为5个、3个、2个,占比分别为17%、10%、7%;另有“无法回答”的5个、占比17%。

对于“林场的工资水平和本地同行业其他单位相同职位相比如何”问题,回答“差不多”的22个、占比76%,回答“较低”的5个、占比17%,回答“非常低”的2个、占比7%。

对于“您认为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效果最突出的是哪方面”(有多选)问题,选择“林场管理机制顺畅”的20个,选择比69%;选择“健全责任明确、分级管理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的10个,选择比34%;选择“健全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和“其他”的均为2个,选择比均为7%。

对于“林场是否建立了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问题,回答“建立得有”的15个,占比52%;回答“正在建立”的、“没有建立”的均为7个,占比均为24%。

对于“林场对员工的激励方式有哪些”(多选)问题,选择“荣誉激励”的22个,选择比76%;选择“晋升激励”的16个,选择比55%;选择“薪酬激励”“奖金激励”“培训进修激励”“其他激励”的分别为6个、7个、7个、8个,选择比分别为21%、24%、24%、28%。

对于“林场对员工采取的激励措施是否有效”问题,回答“非常有效”的3个、占比10%;回答“比较有效”的、“效果一般”的分别为14个、10个,占比分别为49%、35%;回答“不太有效”的、“没有效果”的均为1个、占比均为3%。

对于“您认为林场应该在哪些方面改善绩效考核”(最多选三项)问题,选择“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不断拓展绩效考核方式”“提高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和运用”“不断修改绩效考核制度”的分别为19个、16个、13个、11个,选择比分别为66%、55%、45%、38%;选择“提升考评人员专业化水平”“更新领导干部对绩效考核的理念”“其他”的分别为4个、3个、3个,选择比分别为14%、10%、10%。

对于“林场员工的薪酬由哪几部分组成”(多选)问题,选择“固定薪酬”的29个,比例100%;选择“绩效薪酬”“社会基本保险”的分别为25个、23个,比例分别为86%、79%;选择“津贴”“奖金”的分别为19个、18个,比例分别为66%、62%;选择“其他”的5个,比例17%。

对于“林场员工努力工作是否在薪酬中有明显的回报”问题,回答觉得“有回报,但不能完全体现我的努力”的13个,占比45%;觉得“有明显的回报”的9个、占比31%;认为“不确定,有时有回报”“完全没有回报”的分别为4个、3个,占比分别为14%、10%。

对于“您认为林场薪酬的分配标准是什么”(多选)问题的回答,选择“以能力为标准”“按劳分配”“以资历为标准”的分别为14个、14个、13个,选择比分别为48%、48%、45%;选择“平均分配”“其他”的分别为5个、7个,选择比分别为17%、24%。

对于“林场提供的薪酬条件对人才有吸引力吗”问题的回答,认为“一般”的13个,占比45%;认为“不太有吸引力”“比较有吸引力”的分别为8个、5个,占比分别为28%、17%;认为“非常有吸引力”的2个,占比7%;认为“没有吸引力”的1个,占比3%。

对于“林场晋升速度是否合理”问题,回答“晋升速度比较慢”“晋升速度正常”的分别为13个、11个,占比分别为45%、38%;另有5个回答“晋升严重缓慢”,占比为17%。

对于“您认为员工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多选三项)问题的回答,选择“提高薪酬待遇”的26个、选择比90%;选择“改善工作环境”“同事的尊重,上级的认可”“增加培训机会”的分别为18个、10个、10个,选择比分别为62%、34%、34%;选择“规范考核制度”“晋升职位”“林场对员工生活的关怀”的分别为8个、8个、3个,选择比分别为28%、28%、10%。

对于“林场职工是否有在当地其他部门调动或升职的机会”问题的回答,选择“没有”的17个,占比59%;选择“有”的12个,占比41%。

对于“影响林场干部干事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有哪些”(最多选三项)问题的回答,选择“职务职称晋升存在瓶颈”的21个,选择比72%;选择“培训学习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机会不多”的10个,选择比34%;选择“职工福利待遇、人为关怀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轮岗推行不畅”的以及“其他”的分别为9个、9个、6个、5个、3个,选择比分别为31%、31%、21%、17%、10%。

对于“您认为国有林场应如何优化人员结构吸引高素质人才”(最多选三项)问题的回答,选择“适当放宽艰苦地区国有林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的22个,选择比76%;选择“适当提高国有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收入的绩效激励政策”“建立由上级主管部门公开招聘的用人机制”“完善的培训和晋升体系”的分别为17个、15个、14个、11个,选择比分别为59%、52%、48%、38%;选择“完善的培训和晋升体系”“其他”的分别为5个、1个,选择比分别为17%、3%。

对于“您认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采取哪种方式更好”问题的回答,认为“维持现有管理方式”更好的14个,占比49%;认为“省级政府管理”更好的11个,占比38%;认为“市级政府管理”“县级政府管理”更好的分别为3个、1个,占比分别为10%、3%。

对于“如果林场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了激发林场活力,是否愿意转成公益二类或者企业型林场”问题,26个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国有林场中,表示“不愿意”的24个,占比92%;表示“愿意”的2个,占比8%。

对于“如果林场是市州属或县属国有林场,是否愿意接受整合,变为省直管国有林场”问题的回答,虽然表示“愿意”的为绝大多数(25个、占比86%),但也有2个表示“不愿意”(占比7%),另外还有2个表示“无法回答”(占比7%)。

对于“林场是否编制了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问题,回答“是”的27个,占比93%;回答“否”的2个,占比7%。

对于“林木采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的回答,选择“采伐类型和结构限制过死”的10个,选择比34%;选择“采伐限额不足”“采伐手续繁琐”“采伐管理技术规程僵化”的分别为4个、4个、1个,选择比分别为14%、14%、3%;另有6个注明为“其他”情况:林场现阶段主要是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景观,全面停止了采伐(有两个林场情况相同);国家级公益林没有编制采伐限额;主要是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属公益一类防护林;林场全是国家公益林。

对于“林场产业发展主要有哪些”(最多选三项)的问题,回答“种苗繁育”的13个,比例45%;回答“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的均为12个,比例均为41%;回答“自然教育”“木材生产”“其他”的分别为4个、3个、1个,比例分别为14%、10%、3%。

对于“林场哪些生产经营活动引入了市场机制”(可多选)的问题,回答“营林生产、森林抚育、木材生产、资源保护等林业生产性活动”的14个,比例48%;回答“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林场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林下经济”的均为8个,比例均为28%;回答“一般性用工推行社会化,如物业保洁服务等”“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的分别为6个、3个,比例分别为21%、10%。

对于“林场开展了哪些形式的场外合作造林”(可多选)问题,回答“未开展场外合作造林”的22个,比例76%;回答“收益共赢”的6个,比例21%;回答“经营共管”“股权共有”“资本共享”的分别为2个、1个、1个,比例分别为7%、3%、3%。

对于“林场开展了哪些林木种苗生产性活动”(可多选)的问题,回答“积极推进林木良种基地”“推进种苗基地建设”的分别为16个、15个,比例分别为55%、52%;回答“种质资源保存库”“保障性苗圃建设”的分别为6个、3个,比例分别为21%、10%。

对于“国有林场引进社会资本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有多选)问题,认为最大困难是“地方政府缺少政策支持与产业引导”的18个,比例62%;认为是“难以明确林场与第三方的责任和权利”的11个,比例38%;认为是“林权证等制度制约了社会资本营造林积极性”“林权争议等问题导致经营环境逐渐恶化”的分别为9个、7个,比例分别为31%、24%。

对于“国有林场购买服务存在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有多选)问题,认为最大阻力是“财政经费不到位”的20个,比例69%;认为是“购买服务制度规定不完善”“社会组织承接力不足(承接主体少)”“绩效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竞争机制不健全”的分别为7个、6个、4个、3个,比例分别为24%、21%、14%、10%。

对于“国有林场(可)通过哪些形式参与(了)集体林改革”问题,回答“合作造林”的13个,占比45%;回答“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其他”的分别为8个、7个、1个,占比分别为28%、24%、3%。

对于“您认为对国有林场发展最为有效的是什么”(最多选三项)问题,回答“完善基础设施”的22个,选择比76%;回答“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政策支持”的分别为18个、17个,选择比分别为62%、59%;回答“加大改革创新,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明确林场发展方向,采取分类经营”的分别为11个、11个、8个,选择比分别为38%、38%、28%。

对于“您认为国有林场发展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最多选三项)问题,选择“收益分配政策”“社会保险及提前退休优惠政策”的分别为20个、19个,选择比分别为69%、66%;选择“投融资优惠政策”的12个,选择比41%;选择“土地及资产处置优惠政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其他”的分别为7个、6个、3个,选择比分别为24%、21%、10%。

问卷调查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您对国有林场绿色发展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多数答卷者写有对国有林场绿色发展的想法、建议。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想法、建议,一是近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实施完成后,国有林场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千万别再走回到老路上去——即将现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又改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二是牢牢把握国有森林资源的公益属性和自然资产属性,推进森林科学经营,提升资源质量效益。三是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域发展规划,持续完善林场基础设施保障,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多业联动”,做大做强国有林场产业。五是围绕林场种苗、文旅康养等产业,培养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人才,健全林场人员的交流任用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推动“科技兴林”“人才兴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