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了星的ST景谷,又会是哪一路资本的猎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杭州磁晅投资有限公司 摘了星的ST景谷,又会是哪一路资本的猎物?

摘了星的ST景谷,又会是哪一路资本的猎物?

2023-08-28 18: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自上市以来,景谷林业合计亏损4.57亿元。曾经的行业龙头上市之后,并没有凭借资本市场的力量迎来更大的发展,而是一步一步走上了戴帽之路。

景谷林业的戴帽之路

2012年9月26日,景谷林业发布公告称,因伐区剩余物减少、原料储量不足,其6个生产车间全部停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将被上交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景谷”。这也就是通常说的“戴帽”。

2012年上半年起,因旗下三个生产车间产品长期出现产销倒挂而停产,ST景谷陷入亏损。其中,公司唯一的林化产品生产线停产,松香和松节油生产工作完全停止。这一生产线贡献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50%。另外两个车间的林板产量,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0%。

同年9月,公司剩余的三个林板产品车间又因为储备原料及机器设备检修陆续停产,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次年5月,因2011年、2012年连续亏损,ST景谷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景谷”。按照上交所的规定,若该公司下一年度,即2013年净利润依然为负,其股票将会被暂停交易。

但幸运的是,2013财年,ST景谷通过变卖资产等方式,在当年实现净利润1382万元,扭亏为盈,避免了被暂停上市的风险。上交所也解除了其“退市风险警示”,股票代码恢复为“ST景谷”。

自此,该公司开始了三年一个周期的保壳模式,周期性地徘徊于退市风险边缘。2014年和2015年的连续亏损,让其在去年再次披星戴帽。

ST景谷发布去年年报的同时,也表示公司的各财务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都大幅提升,财务状况逐渐改善。而且,自2012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之后,原来停产的六个生产车间,已通过复产或其他替代形式,部分恢复了正常运转,或通过其他业务的新增产能,填补了产能缺口。

但上交所并不这样认为,仅对其解除了“退市风险警示”。

为保壳,大股东和当地政府携手相助

年报显示,虽然ST景谷去年共录得营业收入7071.8万元,但这部分营收并未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其2016年营业利润为-4751.76万元。

据景谷林业上市以来的年报,自2005年起的12个财年,公司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其中,201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亏损约1.4亿元,为历年之最。这些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税收返还减免、各类资产处置损益、债务重组损益等。

初步统计,自上市以来,ST景谷收到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就超过8600万元。

去年,ST景谷营业外收入高达9299万元。其中,8053万元被计入当期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项目包括其与债权人达成的贷款利息债务减免约4450万元,景谷县财政局豁免的1740万元借款,以及景谷县政府发放的政府补助资金1130万元等。

正是大股东和地方政府的慷慨解囊,让ST景谷得以实现净资产、净利润转正,具备了摘星的必要条件。

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2013年,ST景谷在此前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自上市以来首次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但其凭借出售林木资产所产生的盈利,当年实现净利润约为1421万元,成功实现扭亏。

如前文所述,当年为公司贡献80%收入的6个生产车间先后停产,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但ST景谷仍然录得营业收入2.5亿元。其中,木材加工业务产生收入7995万元、利润仅100余万元,其余收入是依靠出售林木资产所获得的1.63亿元。

当年12月18日,ST景谷与南宁市泰安农林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林木资产收购合同》,ST景谷将当时蓄积量达98.5万立方米的林木,以1.6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后者。这些林木资源位于景谷县的10.76万亩林地上,主要为思茅松、西楠桦、木荷以及水冬瓜树混交林树种。

此后两年,ST景谷又连续两年陷入亏损。2014年,ST景谷取得营业收入约9600万元,却产生超过4670万元的亏损。扣除林地转让收入、退税还等非经常损益后,亏损更是高达7487万元。董事会给出的原因是——公司外购原木较上年度比重增加,自采原木较年度减少。

2015年,ST景谷录得营业收入约8785万元,却又产生约9130万的亏损。亏损继续扩大的原因是,当年不仅没有获得政府补助,还因固定资产处置产生损失约1600万元。

如今,ST景谷以同样的配方,再次以非经常性收益填充了其财务报表,使得在规则上满足了摘星的条件。

陨落的“泰跃系”

2005年5月,来自北京的中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以3.70元/每股的价格,从景谷林业企业总公司手中收购了景谷林业3130万股的股份,这一收购价格高出当时的净资产近10%。

交易完成后,中泰信用持股比例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81%,为景谷林业第一大股东。景谷县财政局下属的景谷林业企业总公司持有3002万股,占总股本的28.59%,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

但蹊跷的是,在景谷林业2003年年报中,对实际控人情况的描述为:“中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入主并实际控制景谷林业。”

2001年11月,景谷县国资管理局(后并入景谷县财政局)与中泰信用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草案。当时的拟转让价格为3.2元/股,拟转让4000万股,占景谷林业总股本的38.1%,交易尚待国资监管部门的批准。而代表中泰信用的马春华、方志坚、刘军,在2001和2002年先后进入了景谷林业董事会,分别出任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重要职务。

2004年1月,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景谷县财政局与中泰信用重新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交易价格提高到3.7元/股,转让数量下降到3130万股。这一股权交易直到次年5月才完成最终股份划转。

中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由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据当时中泰信用披露的收购报告书,泰跃地产董事长刘军任其董事长,负责公司的财务与经营管理。此刘军便是彼时名噪京城的资本派系“泰跃系”的掌门人。

据媒体报道,1993年,刘军和同学一起凑钱租得中国人民大学对面的空地,并盖成写字楼出租,刘军由此赚得第一桶金。同年,刘军投资成立了北京泰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刘军持股80%。泰跃地产后来成为“泰跃系”叱咤资本市场的重要平台。

从实际控制景谷林业的2001年开始,刘军开始频繁出击资本市场。次年7月,“泰跃系”从华源集团手中收购凯马B 29.5%的股份(后在2003年以原价返给华源集团);2003年3月,泰跃地产成为茂化实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29.5%;同年4月,“泰跃系”旗下的湖北泰跃集团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湖北金环29%的股份……

刘军2006年因涉嫌行贿而被逮捕,2009年6月因行贿罪被处有期徒刑14年,至今仍身陷囹圄。“泰跃系”也迅速在资本市场陨落。

“泰跃系”掌门人刘军

缘于担保,祸起担保

2005年5月,在正式成为景谷林业第一大股东的一周内,中泰信用便将其所持有全部景谷林业股票,质押给交通银行北京东单支行,作为向该支行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

此次大股东迫不及待地将景谷林业股份作为自己融资的质押物,似乎也注定了这家曾经的国有控股企业,此后逐渐沦为资本玩家们运作筹码的命运。

2008年11月,景谷县财政局将景谷林业企业总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划转至第10大股东景谷森达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后者以23.43%的持股比例,取代前者成为景谷林业的第二大股东。

这一年底,恰逢景谷林业董事会换届选举,为争夺第一大股东之位,持股相当的景谷森达和中泰信用多次增持景谷林业股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位,短时间内多次在二者之间交替变更。

直到2009年上半年,代表国资的景谷森达重回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位,中泰信用退居第二大股东,这样的格局一直维持到2015年6月。

但在此期间,两大股东关于公司经营治理的分歧已经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转。原本在2008年底届满的第三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因为景谷森达和中泰信用对换届候选人无法达成一致,换届工作一直无法顺利开展,该届董事会和监事会一直超期服役到2010年6月底。

2013年,首次面临被暂停上市风险的ST景谷,曾计划引进代表云南省国资委的云投集团作为股东,进行资产重组,以求盘活陷入窘境的ST景谷。

云投集团的介入,对于当时发展情况堪忧的ST景谷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对中泰信用而言,大股东地位势必动摇。所以中泰信用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拒不配合重组计划的实施。

而中泰信用本身业绩连年亏损,且诉讼缠身。自2006年起,因自身担保业务纠纷,中泰信用所持有的景谷林业股份多次被被司法冻结、候冻、续冻。

终于在2015年6月,因自身信用担保业务的纠纷,中泰信用将正处于司法冻结的3170万股景谷林业股份,卖给了广东宏巨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此时回过头看,从最初中泰信用将景谷林业股份质押,到如今所持股份被司法拍卖。虽然期间景谷林业股价增长超过10倍,但中泰信用似乎什么都没获得。

南粤私募大获全胜

据广东宏巨官网介绍,这家创办于2002年的企业,是一家集地产投资与私募基金于一体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目前拥有的铭泰地产、铭粤通基金、旭睿基金,管理资产逾20亿元,基金管理规模达15亿元。

据公告,广东宏巨从中泰信用接盘的3170万股,每股作价20.07元。此笔交易,广东宏巨花费6.36亿元。该交易完成一个月之后,广东宏巨在二级市场以14.35元的均价继续增持400万股ST景谷股份,持股比例达到27.51%。至此,广东宏巨花费不到7亿,正式取代代表国资的景谷森达,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这家南粤的机构入主之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上市公司2015年、2016年的主营业务均处于亏损状态。

自2015年7月9日广东宏巨最后一次增持以来,ST景谷股价上涨超过70%。但从去年11月开始,广东宏巨多次减持。今年1月23日,ST景谷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广东宏巨将其所持有的的2272万股股份,以每股33.3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杭州磁晅沛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至此,广东宏巨完全退出ST景谷。

虽然广东宏巨入主ST景谷的时间并没有京城的中泰信用长,期间故事也不如京城资本的各种司法纠葛和冻结精彩。但初步计算,这家广东的私募接盘一年半的时间,获利约为3.5亿元。以当初不到7亿元的投入计算,从最初接盘到完全退出,19个月便斩获50%以上的收益。

而这次广东宏巨清仓减持的受让方,是来自江南的投资新锐——杭州磁晅沛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其背后股东为杭州磁晅投资有限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刘宇、刘毅两位自然人。85后的现任董事长刘宇,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60亿,主要投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文化娱乐市场及健康服务三大领域。

而就在接盘广东宏巨两天后,磁晅沛曈便将超过其持有50%的ST景谷股份进行了质押。

来自山城的慷慨大股东

广东宏巨成为ST景谷第一大股东之后不久,代表景谷县财政局的景谷森达便将其所持有的ST景谷3200万股份一次性转让了出去。

2015年11月,来自山城重庆的小康控股,以每股25.37元的价格,共耗资8.13亿元,获得景谷森达所持有的全部24.67%的ST景谷股份。同时,小康股份与ST景谷第三大股东澜峰资本签署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二者合计持有ST景谷29.67%的股份。

去年2月,ST景谷董事会中,九名董事有八人辞职。新任八名董事候选人中,有包括独立董事候选人在内的六人为小康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澜峰资本提名。ST景谷由此开启“小康控股时代”。

当时,曾有重庆本地媒体报道,小康控股入主ST景谷,将来可能谋求注入旗下的矿业资产。为此,ST景谷专门发布公告澄清了这一传闻。

资料显示,小康控股注册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股东为张兴海、张兴明、张兴礼三位自然人。截至2015年底,该公司总资产为43.3亿元,净资产约为7.18亿元。除了主营汽摩制造的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去年7月在上交所上市,小康控股旗下产业还涉及酒店、房地产开发、矿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小康控股在重庆、云南等地拥有大量矿业资产。早在2012年7月,小康控股旗下的重庆新康矿业有限公司就与普洱市政府签署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约定,重庆新康矿业有限公司对思茅区、景谷县的9个探矿权与普洱市合作勘查,并由重庆新康矿业负责矿业权维护和勘查项目投资。

最新资料显示,重庆新康矿业在云南的大理、普洱等地直接或间接控制着云龙有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普洱小康矿业有限公司、普洱市思茅区小康矿业有限公司、景谷矿业资源有限公司、普洱景谷民乐矿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矿业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ST景谷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蓝来富,同时还担任着小康控股旗下多家矿业子公司的法人代表。ST景谷现任董事兼财务总监季苏亚,则同时担任普洱小康矿业的财务总监。这也就不难理解小康控股当初入股景谷林业,会一度引发将注入矿业资产的猜想。

去年,又是ST景谷三年一个轮回的保壳周期年。小康控股入主上市公司以后,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壳价值显著的ST景谷沦落到被暂停上市的窘境中。除上文提到的小康控股直接放弃了ST景谷的6600万元债权外,小康控股对ST景谷的慷慨体现在真金白银的财务资助。

去年,小康控股一共为ST景谷提供了3.06亿元的资金资助,其中除直接免除的6600万元外,有2.2亿元均为无息贷款。这些资金极大地改善了ST景谷在2016财年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为2016年实现净利润和净资产转正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今,新的财年伊始,ST景谷已成功告别了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期。只是,公司没有实际业务支撑,难免又会陷入三年一轮回的保壳周期。最好的解药可能是哪路资本买下这个壳,再注入点资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