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重走诗圣杜甫的前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杜甫的父亲叫啥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重走诗圣杜甫的前半生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重走诗圣杜甫的前半生

2024-04-22 0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大都侧重讲述的是杜甫的后半生,前半生却很少有深入考证,造成杜甫人生前三四十年被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浦睿文化的新书《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正是一部聚焦杜甫前半生的史学作品。

《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将杜甫置于8世纪的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以及地缘格局中,考证并还原出一幅杜甫当日所目睹、所身处的盛世历史图景。

去年热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杜甫。岐王府的宴会,舞乐动人。缺了门牙的小朋友蹦蹦跳跳,一派天真,歪头趴在窗台,看着繁华喧闹的一切,满心期待,甚至还能宽慰一下落寞的高适。

这和大众的印象相去甚远。在教科书的集体记忆中,杜甫总是一位老者。忧郁清瘦,风霜满面,眺望远方的视线里蕴含着中国诗歌最浓的沉郁,他似乎从未年轻过。形象的反差令人初感惊讶,但细想却也合理:在成为诗圣之前、遭逢家国破碎之前,“老杜”还是“小杜”。

杜甫的少年时代,正是那个熙攘繁盛、光耀万年的大唐。不过,关于杜甫的少年时代,我们能看到的资料并不多。数量可观的少年作品,大概在杜甫晚年被他自己摒弃销毁。但是从他的家世、交游和遗存诗作中,我们仍能窥见大唐的吉光片羽。未来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与人物,早已在他的前半生种下了纠缠的因缘。

开元五年(717),在豫州的郾城,远离京师的地方,供奉宫廷的女乐公孙大娘表演着剑器浑脱舞。当时只有她通晓这类带有胡风的持械舞蹈,“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令人群中六岁的小杜甫印象深刻,甚至五十年后都能回忆起当初的场景。

而在相州,公孙大娘剑舞的另一位观众,也有着特殊的观后感:只觉剑气过处,“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自此,他体悟了书法的奥义,写出的字“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两位观众的生命痕迹在天宝初年的长安交汇。杜甫写下了潇洒肆意的《饮中八仙歌》,长安名士群像,浮现在诗篇之中。

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其间还有一位字写得特别好的“草圣”——“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而这个爱喝酒又写得一手绝妙草书的张旭,正是那个被公孙大娘剑舞启发的相州观众。他的书法、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盛世光芒,汇聚于此。

幼年和青年时期的杜甫,主要的朋友和玩伴都和家族有关。

杜甫的母亲杜崔氏是家中幼女,姐姐嫁去了荥阳郑氏。几个姓郑的表哥与杜甫年龄悬殊,但郑氏表侄却和他年纪差不多大。其中有一个叫郑遵意,和杜甫同一年出生。两家互相支持着度过了一段岁月。

后来,郑遵意的官做到了群牧都副使,这是负责国家马政的官职。通过表侄的关系,杜甫在天宝十三载看到了一幅御马写真图,写下了一首《天育骠骑歌》,称赞天子之马的气度与风范。

开元十三年,少年杜甫跟随父亲杜闲前往洛阳。在洛阳“初游翰墨场”的这段经历,成为杜甫人生旅程中的重要坐标。他在后来的诗歌里,屡次兴奋而骄傲地提到少年时和文坛明星会面的经历。

其中最知名的一位叫李邕。李邕是享誉天下的文坛巨擘,也是擅长碑志书法的大家。和许多人一样,李邕也期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那时候,民间一度流传着李邕即将为相的说法。

在洛阳,李邕和杜甫的父亲杜闲见了面。李邕特意向杜闲询问长子杜甫的情况,还说希望能够和杜甫见一面。被大佬点名夸赞,屈尊拜访,年轻人自然感到骄傲和兴奋。到晚年的自述中,杜甫还会得意地提起“李邕求识面”这件事。

表面上,这只是长辈对晚辈的认可和夸赞,甚至是客套。但梳理当时的政治情形,会发现,这其实更像是父辈、祖辈在官场职场的交际生活延伸。但对于当时只有十来岁的少年杜甫,大概未必看得明白这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名士前辈的认可和赞许,是这段经历的最大意义。他得以触碰大唐的“顶流”,期待跻身其中,就像电影里小杜甫的那句话,“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曲江宴”。

诚然,在这些文学盛会中,杜甫接触到了众多前辈名宿,其中不乏张垍之流的顶级权贵以及张九龄这样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但是,真正对杜甫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影响的,其实是那位向杜闲打听他状况的名士李邕。这一无心之举让杜甫初次感受到了文士应有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由此产生的情结在他后来的心路中屡次浮现,比如河南尹韦济反复托人打听他的下落,就成功笼络了杜甫之心,令他写下“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奉寄河南尹韦丈人》)这样的诗句,矜耀之情跃然纸上。他愿意做一个隐士,却又时时希望被人记起,去被动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我们从杜甫的少年记忆中能找到一根线索,抽丝剥茧,层层展开,驱散穿越历史的迷雾,8世纪唐朝的盛景就会还原在我们眼前。而通过这本《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我们得以展开一场历史的旅行,重走诗圣杜甫的前半生,重返大唐盛世之间,从伟大的诗人身侧出发,抵达一个伟大的时代。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