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宜山色:王宠书法全集鉴赏(附释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李松书法创作视频全集 雅宜山色:王宠书法全集鉴赏(附释文)

雅宜山色:王宠书法全集鉴赏(附释文)

2024-04-18 11: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宠(1494—1533)

王宠像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长洲(今苏州吴县)人,生于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年)。王宠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为邑诸生,屡试不利,最后才以贡生入太学,故人也称“王贡士”。他年轻时受业于与文徵明齐名的蔡羽门下,却能青出于蓝。他学习极为刻苦用功,在石湖读书习字二十年,非探亲不进城。也许王宠的天性不善科举制度之策论,而善自由放纵之艺术,他仕途上的不济,恰恰赢来了艺术上的丰收。他工诗文书画,兼擅篆刻,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于世。享年仅四十岁。为唐寅姻亲,其子娶唐女,亦与文徵明交善。

  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三吴楷书跋》称其正书:“始学虞世南、智永,行书法大令王献之,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为时所趋,几夺京兆(祝允明)价。”《明史》称:“行楷得晋法,书无所不观。”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衡山(文徵明)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逸,迥出诸人之上。”邢侗曾称他:“履吉书元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即祝(允明)之奇崛,文(徵明)之和雅,尚难议雁行。”他的这种独特风格也受到蔡羽的影响,不过他比其师更静,也更有晋人情趣,因此格调也更显得高古。王樨(稚)登云:“先生书如春云出岫,天矫变化。视世间肥笔溷墨,真牧猪奴杖篓画沙耳。”当然在众多的好评中,也时有少数非议者。莫是龙曰:“多险晋,全无右军体”、“虽烂然天真,而精气不足。”谢肇溯(浙)云:“王(宠)书媚而无骨。”这恐怕是他们未能理解他自创新貌,不愿步右军后尘的真正意图吧,这些非议都不能降低王宠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今人熊秉明先生认为:“王宠的楷书最惹眼的特点是笔画之间的结构脱落,空间侵入字内。批评者也许可以说松懈、柔弱,但其长处也正在疏淡、空灵。许多笔画只写出一半,笔画之间不相接搭,似乎笔画与字体都方在萌生,或者将入云烟迷离的空间中去。”(《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明汪珂玉《珊瑚网》论其书“自一种风度,而白雀寺临殁之笔尤奇”。  他一生用心诗文书画,兼擅篆刻,放意山水,才高志远,于诸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于世,并称“吴中三家”。其中尤以书法最为知著,他诸体皆能,以小楷、行、草最为擅长,取法魏晋,浸淫于钟、王,道正功深,书风趋于端庄古雅,在吴门诸子中,他的书法之趣味尤高,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于法度之内,他的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皆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无琐小习气。他的小楷取法钟繇,冲和于二王而于古雅中见清淡;草、行法《十七帖》、《圣教序》等而形神兼备。在书法史上学王右军杰出者米芾、赵孟頫 之外就数他和王铎,而且各有所长;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就气韵言,王宠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圆融,更进一步。

明代中期的书坛以吴门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陈淳(1483-1544)、王宠(1494-1533) 最为著名,他们生活在同时代、同地域,在书法艺术方面都成就斐然,影响深远,为书史上一奇观。这四人中,祝 允明、陈淳书风以劲健放纵见长,文徵明、王宠书风偏于劲健工稳。所同者在“劲健”,用笔讲求力度,结体尚端正,即使祝、陈的狂草 亦难脱此风。其中祝、文二人虽学通魏晋、唐宋,但受黄山谷影响较重,祝之草、文之行皆脱胎于山谷,无山谷之温文尔雅,但大开大合 处亦可称道。陈淳出于文徵明而颠逸放纵以成自家面目,端庄逊于文而姿态过之。王宠用心魏晋,宋后习气稍少,相比于前三人,个 性不足却韵致为高。

 他一生仕途失意,八次应试,皆不第,仅以邑绪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一 名太学生,世称“王贡士”、“王太学”。他一生用心诗文书画,放意山水,才高志远,于诸方面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其中尤以书法最为知 著,他诸体皆能,以小楷、行、草最为擅长,取法魏晋,浸淫于钟、王,道正功深,书风趋于端庄古雅?在吴门诸子中,他的书法之趣味尤 高,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于法度之内,他的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皆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无琐小 习气。他的小楷取法钟繇,冲和于二王而于古雅中见清淡;草、行法《十七帖》、《圣教序》等而形神兼备。在书法史上学王右军杰出 者米芾、赵孟頫之外就数他和王铎,而且各有所长;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就气韵言,王 宠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圆融,更进一步。  作品有楷书《辛巳书事诗册》,草书《李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卷》等。

【作品欣赏】

王宠《送陈子龄会试三首》 纸本,册页,楷书,23.2×3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送陈子龄会试诗》,文中“陈子龄”为王宠门人。钤“太原王宠”、“王履吉印”印2方。收藏印钤“秦汉十印斋藏”、“兰陵文子收藏”、“祥伯”、“辛谷经眼”等印。

  此诗书法极尽涩拙之态,每一笔画均似在牵掣中运行,绝无流动率意之痕,结构亦不求平整,看似散漫不经,实寓险绝之势,而又略带行书法,按王宠楷书的风格变化,当为其晚年所书,为其小楷代表之作。

王宠《送李愿归盘谷序》洒金纸本 草书 25.8×1103.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洒金纸本,纸凡十接,计一五四行,共五百零九字,每行字数不一,一至五字皆有,以三字居多。起手数行笔势稍缓,若行若草,笔势较敛,结字趋紧;二十余行后,笔始纵逸奔放,转为草体。时而笔势长拖,如「耳」、「中」;时而连绵不绝,如「茂树以」、「于前孰」、「而疾驰」等以一笔书成,笔笔中锋,行气、笔意颇有怀素(活动于公元八世纪中期)气概。此外,「食」、「居」二字之左撇长曳,隐约间又有黄庭坚(1045-1105)消息。  综观通幅行笔时纵时缓,擒放自若;时而上下丝牵,连环勾锁,参差错落,攲斜有致。除了草书的流畅外,亦参具个人风貌之拗折笔法,神化无穷。孙过庭(活动于公元七世纪后期)《书谱》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劲毫佳纸,堪称王宠平生佳构。  据王宠自云此帧书于醉后,姿态横溢,自然酣畅,颇能显其情性。书成于嘉靖己丑(1529),时作者三十六岁。王世贞评王宠:「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丽遒逸。」所言或即指此草书大字而言。

释文: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於人,名声昭於时.坐於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於天子,用力於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於山,美可茹;钓於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於前,孰若无毁於其后;与其有乐於身,孰若无忧於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於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幸於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已丑端阳日。与原承。修伯。日宣。燕石湖草堂。醉后书此。归之原承。他日展玩。可识踪迹书不足道也。雅宜子宠。

王宠《石湖八绝句卷》纸本行书 28.8×28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石湖八绝句卷》纸本行书28.8×288.6cm 嘉靖六年(152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石湖八絕句。(第一則)石湖春色太可憐。卻似美人明鏡前。錦甸平鋪鴨綠水。白雲飛動蔚藍天。(第二則)其二。星橋北挂瀉春流。映出黃山水面浮。霞石天青飛練鵲。桃花氣暖醉輕鷗。(第三則)其三。春山面面翠屏開。盡繞吳王百尺臺。一代霸圖憐燼滅。五湖流水恨東迴。(第四則)其四。三月暮春春服成。含風疊雪越羅輕。生憎乳鷰撩春色。轉遣飛花蕩酒情。(第五則)其五。越來谿上柳千絲。畫鼓游船晚更移。一曲紫雲歌粵女。雙鬟白雪舞吳兒。(第六則)其六。數松磊落千尺隱。恰如天際群龍翔。吟風嘯雨中琴瑟。大澤深山藏棟梁。(第七則)其七。登山臨水春將歸。獨樹桃花猶未飛。玩世繁華真欻忽。後時顏色轉霏微。(第八則)其八。古木朱籐踈著花。澹雲斜日淨江沙。黃金臺上無推轂。白石山中有歲華。 包山雜咏。(第一則)雲飛玉立恣奇遊。海上三山十二樓。此日圖經窺禹穴。它年雞犬卜丹丘。(第二則)雲作樓臺石作蓮。青天不動畫屏鮮。棹歌一道滄浪去。指點虛無范蠡船。(第三則)十日窮歡辭碧山。片帆輕拂五雲還。桃花流水僊門曲。回首重迷銷夏灣。(第四則)千里蓴羹縮項鯿。黃甘朱橘不論錢。舵樓把酒山川滿。高嘯何如李郭仙。(第五則)一柱支撐高浪中。丹房石室閟(王靈)瓏。即看天目雲門對。更取峨嵋雪嶺通。(第六則)蹔往未酬山水志。幽栖應媿紅鸞羣。飡芝餌朮它年事。暗向空中禮白雲。(第七則)浪打天門蹙百川。風雲澒洞漭無邊。未騎白鶴三山去。且伴沙鷗一宿眠。款署:丁亥(1527年)春二月之吉。雅宜山人王寵。書于石湖精舍。

王宠《草书山庄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昨辱手教,在山庄失裁答,罪罪,贱体稍佳,尚未全胜,游饮石湖之上未能也。家兄四月廿八日出京,到陕军中纪功,幸北虏引退,五月廿二日已有旨取还,此时想在京矣。前寄上尧峰卷,幸为挥洒。山僧每来致恳,望勿绐其意,千万早赐,感感。门生王宠百拜,尊师大人先生门下。

钤“王履吉印”白文印

王宠《杂书帖》蝴蝶装册页 12开选6页 每页33.9x32.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杂书帖》 12开选6页 每页33.9x32.5 蝴蝶装册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诗作清逸,此册计书七言律诗六首,虽為草写,但字字独立,甚少连笔牵丝,笔势凝重,具乾净俐落之韵。其中转笔处带圆润,收尾常带反捺笔,显露硬拙峻拔的笔调。

【释文】(第一则)夜燕石湖草堂。风竹泠泠虚草堂。春星歷歷净琴张。冥栖自许专丘壑。痛饮寧辞典鷫鸘。歌曲玲瓏花鸟恨。舞衣颯沓薜萝长。十年献赋头蓬葆。明发天台度石梁。

(第二则)山居。山鸟羣飞多好音。苍苔白石净中林。前峯麋鹿窥人过。半壁藤萝碍日阴。万里冥冥黄鵠羽。百年落落紫芝心。未论战胜违朝市。遮莫狂歌任陆沉。

(第三则)清明日寄家兄。清明野寺春风颠。忽忆曲江花满烟。燕雲朔雪音书外。粤女吴儿蹴鞠边。捧日长瞻天北极。荷锄新卜瀼西偏。五陵豪侠如相问。丰草长林只醉眠。 ……

王宠《致南村书》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王宠《草书五律诗》轴 纸本 144.4×33.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00北京中国千年传世书法珍品展(刊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

  本诗为《张十二子饶山亭诗二首》中的一首,取自《雅宜山人集》。 此轴书法与其醉后所书的《草书诗轴》不同,风格近于平铺直叙, 点画线条清新刚健,有追逐斧斫之痕迹。更接近蔡羽书法的婉转得势、 结字清劲、气骨爽健一类。

  释文:  野性山林僻,高人水竹居。焚香耽燕寝,卧病习玄虚。秀岭迎宾座,闲 花落道书。逍遥云物赏,人世上皇余。雅宜山人王宠书

王宠《草书七律诗》轴 纸本 行草 141.8×28.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山田荦确苦多沙,学种东陵五色瓜。激涧即看穿石竹,插篱偏自爱藤花。囊中未得飡霞法,溪上时留泛海槎。长日辍耕无一事,只须牛角挂南华。

  署款:“王宠”。钤“王履吉印”白文印、“韡韡斋”朱文印。  本幅为王宠自书七言律诗《横山下种瓜作》一首。用笔疏宕遒健,锋藏书劲,拙中寓巧,得王献之质朴率真之趣。

王宠《自书五忆歌》 纸本 草书 29.3×29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五憶歌。有序。丙戌病暑。城居如甑。伏枕書空。游神六合。戲作五憶之歌。以解煩蒸。亦猶執熱者之思濯乎。我所憶兮匡廬泉。飛空直下香爐巔。銀河為源彭蠡委。萬古騰沸東南天。左潀右射五老卻。褰裳濡足愁攀緣。崖傾石走霹靂鬥。枯藤怪樹虯龍懸。丹青洗出屏風疊。跳珠濺玉聲鏘然。誰能置我巖石間。仰面落雪水底眠。酒酣戲作五里霧。山精嘯雨空中旋。嗚呼我歌兮歌始放。九江茫茫日在望。其二。我所憶兮泰山松。秦皇避雨駐六龍。根如鐵石皮青銅。千秋萬歲枝蒙茸。瞳瞳挂日扶桑小。隱隱參天翠黛濃。鸞雛鳳鷇不知數。和鳴下上如笙鏞。濤聲直與東海應。絕頂正見蓬萊峰。金膏玉液散入地。茯苓芝草生隆冬。釆而食之可不死。雲車何日來相從。嗚呼我歌兮歌正長。黃河日暮流湯湯。其三。我所憶兮峨嵋雪。六月陰崖凍欲裂。僊人赤腳翠巖行。鶴氅飄飄玉光潔。迴飆吹散五溪去。落絮飛花滿城闕。滴博蓬婆西海頭。陰風慘澹旌竿折。萬里黃雲凝不流。層冰皚皚冬夏結。我思仗劍游其巔。石棧天梯殊斗絕。六龍迴日不敢過。寒光凜洌千丈鐵。嗚呼我歌兮歌益豪。太白不動金天高。其四。我所憶兮渭川竹。大澤深山千畝綠氤氳上接函關雲。離奇錯峙藍田玉。翠鳳葳蕤振其羽。蒼龍夭矯群相逐。哀壑陰森白日寒。長林高下青山矗。野老都迷釣玉谿。山人失卻王官谷。石上蟲書繡古苔。空中匹練懸飛瀑。安得清狂似子猷。挾策西行騎兩鹿。嗚呼我歌兮歌且舞。長袖褊褼隘環堵。其五。我所憶兮黃鶴樓。瀟湘洞庭生素秋。登高決眥極萬里。烈風震蕩無時休。九疑連綿似屏障。白日黤慘蒼雲愁。東攀若木枝巃嵷。西望雪嶺寒颼颼。朱簾繡柱九天上。到影卻射滄江流。僊人坐弄紫玉笛。往往飛花鸚鵡洲。青蓮居士莫搥碎。便須縱飲成糟丘。嗚呼我歌兮歌愈急。鴻鵠冥冥楚天碧。往歲作此歌。戊子夏五。與明卿燕于錢氏有斐堂。新暑作毒。揮汗成雨。眇然有江海之思。遂書此以贈。雅宜子王寵。

 这件书卷恣肆纵逸,神彩飞扬。王宠下笔硬挺,只有在转笔的地方稍微圆润一些,所以笔调硬拙峻拔。虽然这是一件今草的作品,但几乎字字独立,字迹又带有章草的笔意,如书卷中的“眠”、“泰”、“裂”等字的捺笔收尾都还保存了隶书的韵致。这件书法是王宠三十五岁的作品,写在质地坚硬的金粟山藏经纸上,更能将王宠起伏顿按、急遽有力的笔法特色表现出来,是他传世的一件精品。

王宠《自书游包山诗》手卷,砑花笺,草书,382×29厘米 天津博物院藏

  卷前钤有“且喜斋书画印”朱文长方印一枚。此书作于嘉靖三年甲申(1524年),时年王宠整三十岁。此时,他的书法尚处于兼采众长、变化融通的阶段,用笔尖锐果猛,线条圆润遒劲,字体大多欹侧且较后期书作为长。

附原书说明:  王宠资性颖异,才俊志高,“弱冠即博涉坟籍,沉精篇翰”,通晓诗文群经。初为邑诸生,后与兄王守(字履约)同举应天乡试,兄中进士,而他却名落孙山。继而贡入太学,人称“王贡士”或“王太学”。以后,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次应试,均未中。乃潜心诗书,逍遥林下。其间,尝北游燕赵之地。二十年读书石湖之上,讲业楞伽山中,与文徵明(比王宠大二十四岁)、唐寅(姻亲,王宠子娶唐寅女)、陈淳、汤珍(字子重)、袁兄弟等名士相往从,一时誉满吴中。嘉靖十年辛卯(1531年),王宠游南雍,不幸得疾。即东归,养病于虞山白雀寺。两年后殁,得寿仅四十岁。王宠去世后,弟子朱浚明收罗编纂其诗文十卷,于嘉靖十六年刻成《雅宜山人集》此外,王宠还著有《东泉志》四卷,其散曲作品被收入于《南北宫词纪》、《吴骚合编》等书中。

王宠《行书西苑诗》卷 纸本 行书 25×235cm 天津博物馆藏 

该卷《西苑诗》,取法献之、虞世南笔意,但善于掺拙,做到了巧而不媚,流畅而不浮滑;用笔清劲秀雅,温润含蓄,不激不厉,技巧动作的表达非常细腻、精巧,变化极其微妙;结体安排精巧流走,法度、情性俱在,有些地方还流露章草遗韵,更显高古蕴藉;整个气息落拓不羁、遒劲萧疏,在沉静、收敛之中反而更具一种内在的张力。诚如清黎惟敬所赞颂的那样:“晋人真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淆,若出一手,不辨其为谁也。近世吴人王履古氏独能追踪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

王宠《夜燕石湖草堂等诗卷》卷 纸本 行草书 31.5 × 760 cm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夜燕石湖草堂。

风竹泠泠虚草堂。春星歷歷净琴张。

冥栖自许专丘壑。痛饮寧辞典鷫鸘。 歌曲玲瓏花鸟恨。舞衣颯沓薜萝长。 十年献赋头蓬葆。明发天台度石梁。

春半

南山吐气朝氤氲,万树桃花和白云。

萦空蛱蝶已无数,穿叶流莺凡几群。

独客琴中哀鹤操,野人衣上采霞文。

天涯兄弟劳相忆,春半音书伫未闻。

爱汝南墙竹千挺,碧岩高下风琤琤。

群飞好鸟似人语,一片春湖如掌平。

苍苔浊酒已忘世,落花游丝空搅情。

猖狂颇慕苏门啸,踞石时为鸾凤鸣。

山堂

过雨山堂蒸翠云,四簷藤竹鸟声闻。

青天不动峯文坼。锦石相鲜涧道分。

流水桃花真隔世,草衣木食自为羣。

笼鹅写帖关幽兴。却忆风流晋右军。

紫微村边暮雨急。茶磨岭上春雷行。

湖中风浪忽黤惨。天畔花柳独分明。

当门银杏总舒叶。隔竹斑鷄时鴝鸣。

却忆王孙遥万里。山中萝薜解含情。

黄竹白云悽悽秋,中天大火欲西流。

著书自信山林拙,耽酒却忘日月遒。

鵰鶚翻腾荆楚阔,鱼龙瀺灂洞湖浮。

清风似减文园渴,荷策将期庐霍游。

西山木落秋已分,千峰万峰新霁文。

望中澹澹入无色,空外泠泠如有闻。

白羽低翻碧湖水,苍松静度青天云。

茹芝采蕨有高士,击节长跃鸾鹤群。

谿上

百鸟清谿芦苇林,日光云气昼阴阴。

……

  全卷气息平和,干净利落,行笔一丝不苟,笔势凝重洗练,草法严谨,笔画之间很少有牵丝引带,字字独立,互不相连。整体呈现出典雅平淡,落落大方的格调,为王宠行草书的代表作。

王宠《草书崔颢诗轴》 纸本 行草 82×28.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川上女,晚妆鲜。日落轻渚试轻檝,汀长花满正迎船,暮来浪起风转竿。自言此去横塘近,深江无伴夜独行,独行心绪愁无尽。丙戌九月廿三日与子龄、元宾燕坐书阁,弄笔书此,时从弘之饮归大醉,不计笔墨,殊愧潦草。王宠履吉甫。

  本幅钤“王履吉印”、“韡韡斋”印,引首钤“大雅堂”印。收藏印钤“清华阁印”、“贞朗”、“语石氏”。  《川上女》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参见《全唐诗》卷一三〇)。“丙戌”年为明嘉靖五年(1526年),王宠时年33岁。题文中“子龄”即陈子龄,王宠门人。“元宾”即金用,字元宾,江苏彭城人,王宠门人。  《草书诗》书法奔放纵逸,酣畅飘忽,尤其“独行”二字,淋漓畅快,锋芒外露,自言:“饮归大醉,不计笔墨”,可见是酒后挥毫,更见自然率意。王宠的书法受王献之影响较深,此书仍不失献之意韵,萧散俊逸,笔墨内敛,筋骨内涵,遒劲疏爽,亦如明代邢侗在《来禽馆集》中所评:“履吉书原自献之出,疏拓秀媚,亭亭天拔。” 醉酣所作,别有一番逸趣。

王宠《水绿天微霁五言诗轴》纸本草书 148×4.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水绿天微霁,山青花影新。薄衣初试屐,耽酒任欹巾。圣世支离客,泥涂甲子春。放歌林木动,岩卧有真人。

款署:王宠。

钤印:王履吉印(白文)、斋(朱文)

王宠《草书李白古风诗》卷 草书 25.3×310cm 上海朵云轩藏

此草书《李白诗卷》。书于戊子(1528)正月十六日,时王宠三十五岁。作品宽二十五点三厘米,长三百一十厘米,为朵云轩藏 品。内容为李白五古四首,诗境旷远高迈,意接鬼神,极尽造景抒情之能事。王宠此时书风已自成面目,行笔从容自在,笔势飞动,气 脉流畅。落款中称“闲写李翰林杂作”,可见为心手两畅之合作。王宠此作为其草书中之精品,既可作为研究王宠书法之珍贵资料, 又可作为学习二王书法之借鉴,他学习王羲之之得(如法严意放)与失(如实多虚少,稍显板滞),对于今天学习书法的人都极具启示 意义。

  此作书于“金粟山藏经纸”上,此纸为人间罕物,这更增加了该作品之珍贵价值。

释文:

玩月金陵城西孙楚 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 醉着紫绮裘鸟纱巾 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 住石头访崔四侍御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 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 楚楼忽忆绣衣人乘船 往石头草裹乌纱(人) 巾刨着紫绮裘两 岸 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 客十数公崩腾醉中 流谑浪掉海客喧呼傲 阳侯半道逢吴姬卷 帘出揶揄我忆君到此不知狂与羞一月一见 君三杯便回(挠)桡舍舟 共连袂行上南渡桥兴 发歌绿水秦客为之 讴鷄鸣复相招清宴逸 云霄赠我数百字字字 凌风飙系之衣裘上 相忆每长谣 答侄僧中孚赠玉泉仙 人掌茶 常闻王泉山山洞多乳 窟仙鼠如白鸦倒悬 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王 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 采服润(肥)肌骨丛老卷 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 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 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 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额惭西 子妍朝坐有余兴长吟 播诸天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 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 山中玉女千余人相随在 云空见我传秘诀精神 与天通何意到陵阳 游目送飞鸿天子昔避 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 陵下长策效(遏)胡戎时泰 解绣衣脱身若飞蓬 鸾凤翻羽翼啄粟坐 樊笼海客一笑之思归 向辽东黄山过石柱 巘崿上攒丛因巢翠 王柱(树)忽见浮丘公又引 王子乔吹笙舞松风朗 咏紫霞篇请开蕊珠 宫步纲绕碧落倚树 招青童何日可携手 遗形入无穷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 落苍耳中见范置 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 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 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围 养幽姿茫然起逸兴 但恐行来迟城濠失往路 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 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 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夕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 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 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 载期风流自簸荡谑 浪偏相互酣来上马 去却笑高阳池

戊子正月既望闲写 李翰林杂作雅宜山 人王宠

王宠《草书五言诗》轴 纸本 79cm×36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释文:帝里红樱院,翩翩舞辔来。江山窥隐见,云物指昭回。石竹开棋局,天花送酒杯。秋光满吴楚,万里一登台。王宠。钤: “王宠之印”白文方印、“雅宜山人”红文方印。

王宠《五言律诗》卷 纸本 行草 24.5×147cm 南京博物院藏

这件书卷书诗作四首,计二十行。末款署“宠”,钤“王履吉印"白文方印一枚。卷后有清人梅生、吴熙载等三家题跋。此卷用笔跌宕,浑朴苍茂。

王宠《名山时访道五言诗》扇面 纸本(金笺) 行草书 17.8 × 49.6 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名山时访道,绝壑爱观泉。径隐千重竹,林窥一带天。疏花迟候发,好鸟洞音传。悟得无生乐,行藏不 离禅。 王宠。

钤“王宠之印”白文方印。

王宠《致尊师书札》页 纸本 行草书 22.7×12.2 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残岁日望归舟,不知已还宅矣。丹阳风雪,想无妨动定,新春当益佳耳。承惠墨,多荷。《四六表类》因 陈永夫借去,适未上城,当取来再奉也。闻元夕后复欲往都下,应得侍教,不多述。 门生王守王宠顿首拜尊师先生讲下。

钤“韡韡斋”朱文方印, “云谷”朱白文方印, “曾藏丁辅之处”朱文长方印。 (何晓英)

  王宠于青年时代即结识了比自己年长25岁的文徵明,两人情在师友间。此外,他与祝允明等吴门前辈亦有过从,以诗歌唱酬和书艺切磋累积了丰厚的艺术素养。虽有朝夕问道的机会,但王宠在书学道路上却并不盲目跟从师长,而是舍近求远,上追晋唐古法,并于对古帖的敏悟中谋求贯通,显露出自我的个性追求。  与文徵明一样,王宠也是以小楷和行草书为世人所推重。他的小楷得力于钟繇、“二王”、智永以及初唐虞世南诸家,一反时风的纤秀小巧,在质朴、疏散的笔画结构中表现出静逸、幽深的意境;他的行草书,则以王献之为依归,并融合章草的结体和用笔,笔画短促含蓄,予人以清逸明快之感。  王世贞论王宠书:“正书始摹虞永兴、智永,行书法大令。晚节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合而成雅,婉丽遒逸,奕奕动人,为时所趋,几夺京兆价。”在时风以巧取悦之际,王宠独“以拙取巧”,于恬静、疏拓中展现旷达淡泊的胸怀。正是这种鲜明的自我风格,使他与吴门前辈的书法面貌拉开了距离。他虽在不惑之年早逝,却与祝允明、文徵明相颉颃,被后世推为吴门一派最具成就的三大书家之一。  后人以“祝书奇崛,文书和雅,王书疏逸”的不同特点来概括吴门三家,而三人作品中所体现的秀逸冲和的艺术共性,又透露出这一时期文人书法家所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书卷气”的文人书法在明中期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中也可体察到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心理已不似明初那样保守、内向与封闭。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王宠行书书札共两页,每页纵22.7厘米、横12.2厘米,上书:“残岁日望归舟,不知已还宅矣。丹阳风雪,想无妨动定,新春当益佳耳。承惠墨,多荷。《四六表类》因陈永夫借去,适未上城,当取来再奉也。闻元夕后复欲往都下,应得侍教,不多述。”款署“门生王守王宠顿首拜尊师先生讲下”,钤“韡韡斋”朱文印、“云谷”朱白文方印、“曾藏丁辅之处”朱文长方印。此作以韵写拙,拙中见雅,追求细腻精致、丰富多变的笔法,因而能流动畅达、格调高古。王宠的行书尽显晋人笔致,表现出一种秀姿挺立、自然流美的情趣。

王宠《千字文卷》纸本 行书 27.8×460.6cm 嘉靖六年(1527) 台北故宫博

款署:丁亥(1527年)嘉平月廿又一日。雅宜山人王寵書於石湖草堂。

王宠《致石壁尊兄书札》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违久驰慕。耿耿。承使者触雨存问。且拜,腆贶病中饮德屡矣。雅爱何可当之。草草奉复。不尽。宠顿首。石壁尊兄先生执事。劳使乙钱五分。

王宠《玄墓之行帖》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向者玄墓之行。知臧判官至。不曾来相期。山水佳胜处。每恨吾弟不同游也。尊事竞何如。承远惠多品。甚荷。多谢。令祖隐君山中风景殊佳。几时能至耶。悬企悬企。宠顿首。

王宠《行书扇面》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宠《致王守五札》纸本行草书 上海博物馆藏

是王宠致兄长王守的一系列家书中的一通,所述历历都是家中琐事,如何亲自种田,如何分配收入、计算支出,如何筹措银钱偿还债务,等等等等。因是家书,不仅言辞直白,而且书法也轻松随意。王宠的书法受蔡羽的影响,学习晋人,崇尚韵味,这件信札虽然写得随意,但字形体势舒朗,用笔爽利,字与字之间少有连笔,清爽淡宕,格调萧散,充分表现出王宠的书法风格

王宠《呈蔡羽文徵明楷书四首》嘉靖癸未(152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辛巳书事诗七首》,嘉靖甲申(15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行草书阻风白马湖扇面》页 纸本(金笺) 苏州博物馆藏

王宠《行草锦石疏花七律扇面》 册页 纸本 35×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小楷不尽青山路五言诗扇面》册页 纸本 35×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送友生游茅山诗》册 纸本,草书。28.8×25.4厘米

王宠《为海滨先生书五言诗扇》 扇面 笺本 19×54cm 匡时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王宠跋《管道升书卷》

王宠题《唐寅溪山渔隐图》(疑)嘉靖二年(癸未152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小楷扇面》 资料不详]

王宠《草书册页》 资料不详

王宠《游包山集》卷(疑) 纸本 小楷 21.6×323.5cm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宠《小楷诗稿》(疑)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王宠《小楷谢康乐诗》扇面(疑) 金笺,楷书,17.7×5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宠《小楷南华真经》(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