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三大领域下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led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科技三大领域下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中国农业科技三大领域下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2024-06-14 1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性产业,一直备受我国政府的重视。要保证农业的长远发展,科技是核心驱动力。从生产链的角度分析,今后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有三大重点领域,分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农业供应链管理。而在这三大领域中,也蕴含着众多热门赛道。

农业科技行业市场规模

农业科技指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及针对农村生活方面的各种高效技术手段,就是高科技农业和高效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性产业,一直备受我国政府的重视。

在近几年我国每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一直将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视为重点工作。比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此次一号文件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全面的目标和指引,再次强调了农业发展重要性,体现了国家面对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视。

我国农业科技行业的企业数量多但是规模较小,行业的整体集中度偏低,竞争较为激烈。根据前瞻网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潜在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267.61亿元,2015-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14.3%(图1)。

图1 中国农业科技历年潜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增量研究院

根据产业调研网的统计,在我国农业科技行业中,主要以育种、育苗技术企业居多,占整个行业企业的32%左右,企业较多,竞争非常激烈;其次是以化肥、饲料企业,占整个行业企业的16.8%左右,竞争也较为激烈,而农业机械企业占整个行业的10.7%,节水灌溉企业占整个行业的7.6%(图2)。

图2 农业科技企业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产业调研网、增量研究院

农业科技热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涉及的领域极其众多,但从生产链角度概括(即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制造-下游流通销售),可以将农业科技分为三大领域,即生产前期的农业生物技术,中间环节的农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后期的农业供应链管理。在这三大领域中又会包含众多细分领域。

(一)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种业技术,是运用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发酵技术、核技术等,对农业动植物遗传改良和创制,达到提高作物质量、产量、存活率、抗病毒、抗灾害等目的。种业技术关乎整个农业的源头,近100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60%都来源于种业技术,同时种业技术对中国在全球农业贸易上的影响更是十分重要。我国对农业生物技术一直很迫切,因为种业作为农业中的“芯片”,在一些种业技术上我们一直受到海外“卡脖子”,相关作物非常依赖进口引入。

例如农作物方面,大豆、玉米、马铃薯等种子都依赖进口,尤其是大豆,极度依赖进口,我国83.7%的大豆都来源于进口。而大豆对我国来说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的食物,更重要的它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饲料的重要来源。

除大豆外,甜菜类蔬菜中,90%是进口国外品种;胡萝卜品种中,国外品种占 50%;番茄、萝卜、白菜、马铃薯、黄瓜、辣椒、菠菜等国外品种占比在 10%~40%之间。

而畜禽类中,我国的一些种质资源也长期依赖进口引入,最典型的就是猪。我国虽是猪肉生产大国,但是养殖成本远高于欧美。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猪的主要饲料来源是大豆和玉米,而这两种作物我国都依赖进口。二是因为,我国猪的种质资源依赖海外引入,缺乏良好的自有品种,生猪产业陷入“引种-退化-引种”的循环。

我国的消费物价受猪肉价格的影响的比重较大,而生猪的养殖成本又直接受到大豆价格的影响,因此大豆和猪肉的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种业技术对我国的农业以及经济有多么重要的影响。所以种业技术不论是在行业层面,还是国家战略层面都是重中之重,是国家重点投入扶持以及推动的领域。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讲到,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等等。在政策的强劲推动下,种业技术一定是最重要也是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种子贸易)刚过千亿元水平,占据全球总市场份额的23%,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美国占据35%的全球市场份额。虽然中国种业的市场份额看上去比较可观,但是我国种企体量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

三种主粮种子(水稻、玉米、小麦)排名行业前三企业的市占率也仅有8.2%。在国际种业市场,市占率排名前10的企业中,也仅有一家国内企业——隆平高科,排名第十,市场份额仅有0.98%(图3)。与排名前三的市场份额相差甚远。

图3 农业科技企业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世界农化网、增量研究院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种业技术的差距,这个差距也直接影响中国种企的盈利能力普遍承压。中国种企的盈利能力弱的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套种”等侵权行为严重,使得龙头种企,无法通过市场获得较好的销售。

但市场集中度低、盈利能力相比国际龙头弱,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种业存在巨大上升空间。随着我国种业技术的大力推动与发展,以及完善对市场制度、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种企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总体来看,身处这一赛道中的龙头企业,如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种业上市公司,未来将迎来发展机遇。

(二)农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是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活动中,使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逐渐摆脱人力依赖,甚至将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进行数据化并智能分析、形成智能决策,最终实现农业中间生产管理环节的高效化、精准化。

农业管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已是今后长远的确定性趋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宏观层面人力资源与人口结构的变化。根据今年我国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市场冲击进一步加大。随着劳动力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和有效劳动力供给增速不断下降,经济潜在增长受到牵制。

为了避免劳动力的下降,一方面中国开始放开二胎、三胎,来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但是否生育二胎、三胎最终取决于居民的意愿,结果不可控。所以更重要是的提高生产率,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同样需要提高生产率。而且,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解放出来,供应给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是非常重要的。

要实现这种劳动力的解放,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就极其重要。提高农业生产率,也就提高农业单位劳动力的产出,目前农业需要劳动力最多的领域就是中间的生产管理环节,所以实现农业管理自动化就是解放农业劳动力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农业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是我国今后长远的趋势。

第二个原因是,从行业层面来看,随着时间进入2020年后,我们迎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代,中国更是这其中的有力竞争者、引领者。这些新技术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消费服务业,其次是制造业。

如今这些底层核心技术的发展的愈发成熟,也逐渐在农业领域涌现出相应的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中的主要领域就是中间的生产管理环节,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农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必将迎来蓬勃发展。

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也都嗅到其中的机遇,纷纷布局这一领域,如阿里AI养猪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对生猪养殖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可使养殖企业数据更加完整、精准,减少人工投入,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可实现生产上的降本增效。

再比如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的全程无人工温室黄瓜种植,浇水、通风、光照和施肥等工作都是由人工智能传感器收集环境和作物生长数据,通过强化学习和计算,进行判断再驱动温室里的设备元件自动完成。腾讯的此项技术还在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中夺冠,力压英特尔。

在农业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的大发展趋势下,一些重点技术领域会是其中的热门赛道,如作物种植、动物养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以及生产决策支持系统等。

农业动植物养殖技术方面,如农作物的智能化配肥,通过土地实时监测,实现精准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与人力的过多投入。又如无人机植保,通过物联网、GPS等技术,实现无人机智慧喷洒药剂作业,更高效、精准、环保,可为农户节省大型机械和人力成本。还有畜牧领域的智能化养殖,通过耳标、摄像头等设备监控动物生长与健康情况,实时跟踪、监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现智能化养殖管理。

设施农业技术方面,主要指通过信息技术控制及设施装备,一定范围内改变与提供适合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实现工厂化种植和养殖。如智能化温室,通过综合环境控制系统,调节室内温度、光线、水、土等诸多环境因子,降低外在环境、灾害的干扰,实现农作物的稳定高产。如之前提到的腾讯AI Lab的智能温室种植技术就是属于设施农业技术领域。除了智能化温室,棚膜栽培、无土栽培、养殖场相关技术都属于设施农业技术领域。

生产决策支持系统方面,是指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对农场土地、农业动植物、农机以及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土地、生产进度、农产品质量、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形成智能决策,或帮助支持生产者形成决策,最终实现减少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

(三)农业供应链管理

完整的农业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上游原材的制造、培育、获取;第二环节是产业中游的农业植物与动物的种植、养殖、收获以及加工;第三环节是产业下游的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农业科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各个环节的效率、人效、农产品质产量等。上文已讲过农业上游与中游的农业科技趋势,以及相关热门赛道,剩下的农业下游,其主要科技应用领域就是农业供应链管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