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的 Expectancy Theory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期望值理论的管理学家 管理学中的 Expectancy Theory

管理学中的 Expectancy Theory

2024-06-18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本内容 - 管理心理学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 ”效价-手段-期望理论“, 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激励力=期望值×效价

这种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过程模式表示即: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较高,就会有信心,就可能激发出很强的工作热情,但如果他认为再怎么努力目标都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但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同时受到员工的能力和上级提供支持的影响。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这种奖励既包括提高工资、多发奖金等物质奖励,也包括表扬、自我成就感、同事的信赖、提高个人威望等精神奖励,还包括得到晋升等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奖励。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 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获得的奖励能够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各方面的差异,他们的需要的内容和程度都可能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能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