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5 画面设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锁3070ti GTA5 画面设置

GTA5 画面设置

2023-09-04 0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以竞速性能为目标,1080P分辨率画面设置参考及原因(仅作推荐!因为每个人的硬件都不同,这里是为硬件性能充裕而作的设置,要深入请参考文章其余部分!)

忽略建议的限制:开启(开启后可以随便设置画质选项)

DirectX版本:DirectX 11(一般现在显卡都支持DX11版本)

显示模式:无边框窗口模式 (方便切屏/挂机)

解析度:1920x1080 (主流分辨率)

外观比例:自动

更新频率:60Hz (主流屏幕刷新率)

输出监视器:1 (主屏幕)

FXAA:关闭 (开启影响游戏细节)

MSAA:关闭 (真正最大影响的抗锯齿选项,具体分析参考下文)

NVIDIA TXAA:关闭 (若你是N卡用户 MSAA有开启则选择,不满足上述任何条件则关闭)

垂直同步:开启 (锁60帧,具体分析参考下文)

失焦时暂停游戏:开启(此选项不影响线上模式)

人口密集程度:往左拉到最低(竞速没NPC)

人口多样化程度:往左拉到最低 (同上)

视野调整:往右拉满 (影响视距)

纹理品质:高 (纹理品质对游戏画面质量影响大,对性能影响小)

着色器品质:普通 (此项更影响远处景观,并且对性能影响较大,可以调低)

阴影品质:普通 (竞速不关心阴影质量,并且开高对性能影响大)

反射品质:普通(同上,并且此项对CPU要求较高)

反射效果MSAA:关闭 (一般难以察觉)

水波纹品质:高 (水波纹对性能影响小)

粒子品质:普通(粒子品质对性能影响小)

草地品质:关 (孤儿选项,影响撕逼还大幅拖累性能)

柔和阴影:柔和 (此项对性能影响小)

PostFX: 关 (非常影响性能和竞速心情)

动态模糊强度:往左拉到最低 (影响细节显示)

游戏景深效果 : X (PostFX后处理已关闭)

各项异性过滤:16X (基本不影响性能)

环境光遮蔽:普通 (大幅影响性能以及夜间细节呈现)

曲面细分:关 (基本不影响性能)

长阴影效果:关闭 (效果不明显且影响性能)

高解析度阴影:关闭 (在非常高阴影品质下才能有效果)

飞行时启用高画质串流:关闭 (涉及开飞机竞速有例外,参考下文)

扩展细节距离调整:关闭 (性能影响巨大)

扩展阴影距离调整:X (效果不明显)

第二部分-性能选项分类 

以对调整后性能影响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分为高中低三档。高:对性能有非常明显影响 中:对性能有明显影响 低:对性能基本无影响。此分类可作为调整帧数时对设置的着重点参考。

解析度(分辨率):高

FXAA: 低

MSAA:高

人口密集程度:中

人口多样化程度:低

视野调整:中

纹理品质:低

着色器品质:高

阴影品质:高

反射品质:中

反射效果MSAA:低

水波纹品质:低

粒子品质:低

草地品质:高

柔和阴影:低

PostFX: 高

各项异性过滤:低

环境光遮蔽:中

曲面细分:低

长阴影效果:低

高解析度阴影:中

飞行时启用高画质串流:高

扩展细节距离调整:高

扩展阴影距离调整:低

第三部分-各项性能选项背后的技术简析与建议

忽略建议的限制:此选项会在设置爆显存的时候提出警告,可以无视

DirectX版本:在12年以后的显卡大部分都已经支持DX11版本,除非使用非常旧的显卡情况下,不要选择10/10.1

显示模式:理论性能上来说全屏幕是最高的,但是实际游戏内差距可以忽略不计,而且窗口话更适合顺便干点其他事情,例如进群骂人之类的。

解析度:推荐你使用显示器的原生分辨率,因为gta对低分辨率的拉伸处理并不是很好

外观比例:自己显示器是什么比例就调什么比例,一般自动

更新频率:主流60Hz,以显示器刷新率为准

输出监视器:默认1,土豪组多屏的设置自己最适合打游戏那个

FXAA : 实际上类似一个滤镜,除非电脑性能真的差并且对锯齿很敏感的情况下才使用,因为FXAA副作用是会丢失非常多画面细节

MSAA:将同一像素多次渲染处理后的抗锯齿技术,效果最好但性能影响最大

NVIDIA TXAA:英伟达定制的减少镜头移动或动态时锯齿的技术,建议6系以后的英伟达显卡配合MSAA使用

垂直同步:锁60帧的必备,依靠显卡输出帧等待显示器显示帧的原理实现,因为显卡输出帧会过时,所以开启后会提升输入延迟,所以就算是显示器刷新率只有60hz,关闭垂直同步也能显著减少输入延迟(输入延迟=在外设上做出动作后屏幕能做出相应反应之间的时间)

失焦时暂停游戏:开启后切屏会自动暂停游戏

人口密集程度:控制街上的路人/NPC车辆数量

人口多样化程度:控制街上路人的重复程度,越多样对显存要求越高

视野调整:提升游戏内物品的渲染距离,减少闪现

纹理品质:纹理的质量,越高纹理越清晰,此项对显存影响最大,爆显存首先第一时间调纹理品质

着色器品质:影响总体环境的渲染质量,越高远景细节越好

阴影品质:阴影的分辨率,渲染距离和质量,此项对显存要求很高,极致的效果难以察觉,不推荐

反射品质:游戏中镜子/玻璃/水面反射物体的分辨率,越高反射物体越清晰,因为此项对CPU负荷较大,CPU孱弱的请不要开高

反射效果MSAA:提高反射物体的质量,减少反射的狗牙,效果在游戏中难以察觉,推荐全程关闭

水波纹品质:越高水反射和动态越漂亮,普通和高差距非常大

粒子品质:越高爆炸,碰撞时产生的粒子数量越多,CPU孱弱的不要开

草地品质:越高草地/树叶品质越高,渲染距离越远,阴影更多,别开就是,要开开个高就够了,更高也难以察觉

柔和阴影:减少影子的狗牙,普通与柔和差距明显,至少开个柔和

PostFX: 画面党专属,负责场景最后的滤镜处理,汽车大灯和车身的炫光,明暗处强烈对比的特效和树叶间投下的光柱,瞄准时产生的景深等多项特效

动态模糊强度:将运动中帧模糊来产生类似现实中的错觉,人类看不清高速运动的物体的原理,现实中是一种对人脑输入信息防止超负荷的保护机制

游戏景深效果 : 模仿人眼看远近物体时的对焦机制,因为会导致物体模糊所以推荐全程关闭

各项异性过滤:使远距离纹理和在不同角度的纹理更加清晰,很老的图形技术,基本不影响性能,直接x16

环境光遮蔽:通过添加接触阴影纹理的方式提高光影真实感,由第一代显卡危机所引入的技术,是此代3d游戏光影技术巅峰的代表,追求光影的建议打开

曲面细分:给物体表面增添层次感,游戏中只有树木较为明显

长阴影效果:提升黄昏/清晨的阴影特效,基本难以察觉

高解析度阴影:相比柔和阴影进一步提升阴影的分辨率,减少锯齿

飞行时启用高画质串流:减少飞行时远处物体的闪现,不是天天飞可以不开

扩展细节距离调整:相比视野调整更进一步提升渲染距离,再进一步减少远处物品的闪现,对性能要求非常高

扩展阴影距离调整:进一步提升阴影的渲染距离,减少阴影的闪现

DSR(动态超级分辨率): 在1080P显示器上实现其他的分辨率,例如2X则为游戏实际渲染3840x2160,0.5X则为960x540,在嫌自己电脑太好想追求更多细节或者想进一步降低画质以提高帧数时有用

第四部分-我的电脑玩GTA帧数低/卡顿,是什么问题?我该如何升级?

下载Msi Afterburner/游戏加加,检测游戏时的电脑状态。 Msi afterburner链接:https://cn.msi.com/page/afterburner

对照以下左侧出现的状态,可能是右侧的问题

CPU接近100%- CPU瓶颈。升级CPU,GTA推荐使用四核及更好处理器,并且单核性能能达到120CB(CinebenchR15跑ST分数)

GPU接近100%-显卡瓶颈。升级显卡,显卡工作在接近100%大部分是正常状态,具体情况看个人要求为定。为避免爆显存GTA要求开高材质至少2G显存,特效全开则至少4G显存。

内存占用接近了安装内存的量-爆内存。加内存吧,记得组双通道的,GTA5推荐至少8G,如果要挂一堆后台的话乖乖16G

CPU/GPU温度超过90度-散热不行,显卡和处理器有几率降频。升级散热

卡场景/跑太快场景加载不出来/蛋糕房/材质一片糊-硬盘瓶颈。买固态

总结:平均帧数低-显卡处理器性能不够,不时卡顿/定住-爆内存/显存,帧数越来越低-散热,跑得快材质一片模糊-硬盘

第五部分-杂论/教练我想跑144/GTA要什么外设

CPU决定了一个游戏的理论最高和最低帧。如果你怎么乱调画面设置,帧数还是不改变的话,这就是CPU瓶颈。

因为GTA5是个超级A黑游戏,无论是A卡还是AU相比蓝绿厂都会受到严重负优化,所以纯玩GTA依然推荐传统的英特尔+N卡组合

录像的话推荐N卡用Gforce Experience录制,A卡用AMD Relive,这两个对性能的影响都很微小,OBS也是不错的免费录像软件。Windows的XBOX录制是个孤儿东西,严重影响帧数,建议去系统设置里直接关闭游戏栏,顺便一提Windows启用游戏模式也是负优化,傻逼微软。

如果你用的是N卡,帧数又经常在40-70这个区间徘徊的,建议去英伟达控制中心给GTA开启快垂直同步,有奇效

要稳跑144,CPU推荐多核性能1000CB+ 单核180CB+(CinebenchR15分数),显卡推荐GTX1060 6G/GTX980/RX580及以上,并且需要一块刷新率为144Hz的显示器

显示器刷新率越高,输入延迟越低,推荐144Hz的显示器,因为GTA5锁189帧,240Hz没必要。鼠标和键盘选回报率高的,手柄Xbox One标准版就够。GTA不支持原生方向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