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源”的成语大全(93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可字的成语有寓意 含“源”的成语大全(93个)

含“源”的成语大全(93个)

2023-12-23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含“源”的成语大全(93个)

百问中文 / 2019-03-21 浏览

小编为您整理了源源不断、溯流从源、清源正本等含“源”的成语93个,其中“源”开头的15个,“源”结尾的56个,“源”在中间的22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源”开头的成语

1、源源不断[yuán yuán bù duàn]

【解释】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示例】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源源不断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2、源清流清[yuán qīng liú qīng]

【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

【出处】语出《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原也。君子者,治之原也。官人守数,君子养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韩诗外传》卷五:“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3、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释】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示例】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源远流长,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

4、源深流长[yuán shēn liú cháng]

【解释】源:河流的源头;流:流程。源头很深,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宣和书谱·草书·唐·贺知章》:“人谓其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盖胸中所养不凡,源深流长,自然之道。”

【示例】奉承若宥,神其乐康。锡以多祉,源深流长。 ——《宋史·乐志十》

5、源泉万斛[yuán quán wàn hú]

【解释】比喻文思涌溢。

【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6、源头活水[yuán tóu huó shuǐ]

【解释】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宋·朱熹《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示例】源头活水溢平川,桃花色香总自然。 ——明·海瑞《乐耕堂》

7、源清流洁[yuán qīng liú jié]

【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出处】《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示例】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

8、源源而来[yuán yuán ér lái]

【解释】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示例】果然有了此好,方士源源而来,零零星星,也弄去了好些银子,受过了好些丹客的哄骗。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9、源清流净[yuán qīng liú jìng]

【解释】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同“源清流洁”。

【出处】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艳,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10、源远根深[yuán yuǎn gēn shēn]

【解释】水源很远,树根很深。比喻基础牢固。

【出处】北周·庾信《徵调曲》:“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示例】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技,源远根深。 ——陈毅《题〈围棋名谱精选〉》

11、源殊派异[yuán shū pài yì]

【解释】水流的源头不同,其支流各自不同。比喻学派、学说皆自立门户,各不相涉。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12、源源本本[yuán yuán běn běn]

【解释】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示例】我已经查明白源源本本是怎么一回事。 ——茅盾《子夜》十五

13、源源不竭[yuán yuán bù jié]

【解释】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

【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14、源源不绝[yuán yuán bù jué]

【解释】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示例】甚么《启蒙画报》、《经国美谈》、《新小说》、《浙江潮》等书报差不多是源源不绝地寄来。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15、源广流长[yuán guǎng liú cháng]

【解释】源:源头;流:流程。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出处】唐·陆贽《晋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源广流长,庆深祚远。”

“源”结尾的成语

1、溯流从源[sù liú cóng yuán]

【解释】溯:逆流而上。顺支流上溯河源。比喻追根究底。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2、饮水知源[yǐn shuǐ zhī yuán]

【解释】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出处】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示例】清·洪亮吉《王隐后叙》:"仲远一记,既导美于太康,彦季全编,殊有功于处叔,饮水知源,抚柯求叶,亦沈约、魏收之祖也。"

3、穷波讨源[qióng bō tǎo yuán]

【解释】穷:尽。追根寻源。多用于比喻深入研究学问。

【出处】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今皆穷波讨源,搆会甄释。”

【示例】诋蔡谟以牴牾,自谓穷波讨源,构会甄释,无復遗恨。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序》

4、吃水忘源[chī shuǐ nnnwàng yuán]

【解释】喝水的时候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处境优越时忘其所由来。

【出处】清·无名氏《春柳莺》第九回:“我今日虽非抛桃寻枣之境,却作了吃水忘源之事了。”

5、沿流求源[yán liú qiú yuán]

【解释】沿流:顺着水流;求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示例】况夫之派之疏近不齐,世家之隆替不一,贤而上或无所传,愚而前虽有所作欲冀沿流求源不可得也。 ——宋·刘经《庆源集序》

6、正本澄源[zhèng běn chéng yuán]

【解释】犹正本清源。

【出处】《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示例】观《春秋》之所书,然后正本澄源之意可得而知矣。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

7、本本源源[běn běn yuán yuán]

【解释】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出处】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8、缘波讨源[yuán bō tǎo yuán]

【解释】缘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9、端本澄源[duān běn chéng yuán]

【解释】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示例】《易》闲有家,《礼》严内则,皆以齐家为端本澄源之要,先生窥其深矣。 ——清·周亮工《书影》卷一

10、穷本极源[qióng běn jí yuán]

【解释】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本源。

【出处】明·王守仁《答徐成之》:“务求象山之所以非,晦庵之所以是,穷本极源,真有以见其几微得失于毫忽之间。”

【示例】所以穷本极源,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 ——孙中山《三民主义》第六讲

11、饮流怀源[yǐn liú huái yuán]

【解释】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出处】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示例】奉着这等二位恩勤备至的翁姑,伴着这等一个才貌双全的夫婿;饮流怀源,打算自己当日受了八两,此时定要还她半斤。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12、追根穷源[zhuī gēn qióng yuán]

【解释】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13、追根求源[zhuī gēn qiú yuán]

【解释】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示例】考古工作靠的就是追根求源。

14、异派同源[yì pài tóng yuán]

【解释】不同派别来自同一本源。

【出处】唐·贾餗《扬州华林寺大悲禅师碑铭》:“慈悲广大兮妙力无边,八万度门兮异派同源。”

15、拔本塞源[bá běn sè yuán]

【解释】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这也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16、反本溯源[fǎn běn sù yuán]

【解释】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

【出处】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17、讨流溯源[tǎo liú sù yuán]

【解释】指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出处】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18、饮水忘源[yǐn shuǐ wàng yuán]

【解释】喝水的时候忘记了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人处境优越时忘其所由来。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草本·菊》:“饮水忘源,并置汲者于不问,其心安乎?”

19、家学渊源[jiā xué yuān yuán]

【解释】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出处】《北史·江式传》:“式少专家学。”《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

【示例】不是职员家学渊源,寻常悬壶行道的人,象这种方子,他们肚皮里就没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

20、推究根源[tuī jiū gēn yuán]

【解释】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出处】《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21、沿流讨源[yán liú tǎo yuán]

【解释】沿流: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示例】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者之所得与。 ——严复《原强》

22、饮水不迷源[yǐn shuǐ bù mí yuán]

【解释】喝水的时候不会忘记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问:‘如何是本?’师曰:‘饮水不迷源。’”

23、枯本竭源[kū běn jié yuán]

【解释】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出处】《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24、木本水源[mù běn shuǐ yuán]

【解释】木:树的根;源: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示例】以木本水源而论,究竟我们天朝要算万邦根本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25、溯流徂源[sù liú cú yuán]

【解释】溯:逆流而上;徂:往、到。顺支流上溯河源。比喻追根究底。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26、酌水知源[zhuó shuǐ zhī yuán]

【解释】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27、世外桃源[shì wài táo yuán]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示例】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8、万斛泉源[wàn hú quán yuán]

【解释】斛:十斗。本指泉源丰富。后比喻文思敏捷。

【出处】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29、极本穷源[jí běn qióng yuán]

【解释】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出处】《朱子语类》卷九五:“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30、追根溯源[zhuī gēn sù yuán]

【解释】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31、溯流追源[sù liú zhuī yuán]

【解释】犹溯流穷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出处】《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32、追本穷源[zhuī běn qióng yuán]

【解释】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出处】《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有华商发售。”

【示例】《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33、溯流穷源[sù liú qióng yuán]

【解释】溯:逆流而上。往河流上游寻找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事物的根源。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春秋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子羽,而其他诸子无称焉。溯流穷源,若斯之难也。”

【示例】故是编所录惟汉人散文,乃唐宋八家专集。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后可溯流穷源,尽诸家之精蕴耳。 ——清·方苞《古文约选序例》

34、杜弊清源[dù bì qīng yuán]

【解释】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出处】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示例】他向上级进献杜弊清源的报告。

35、追本溯源[zhuī běn sù yuán]

【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示例】我们追本溯源,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36、正本清源[zhèng běn qīng yuán]

【解释】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示例】正本清源的工作是艰巨复杂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37、探本穷源[tàn bēn qióng yuán]

【解释】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一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38、探本溯源[tàn běn sù yuán]

【解释】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同“探本穷源”。

【出处】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语词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39、饮水思源[yǐn shuǐ sī yuán]

【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出处】北周·庾信《徵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示例】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40、端本正源[duān běn zhèng yuán]

【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41、追根查源[zhuī gēn chá yuán]

【解释】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出处】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42、正本溯源[zhèng běn sù yuán]

【解释】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43、端本清源[duān běn qīng yuán]

【解释】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宋·朱熹《答龚参政书》:“端本清源,立经陈纪,使阴邪退听。”

44、有本有源[yǒu běn yǒu yuán]

【解释】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45、溯本求源[sù běn qiú yuán]

【解释】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46、裂冠毁冕,拔本塞源[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解释】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桂阳负众,轻问九鼎,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南齐书·高帝记》

47、万恶之源[wàn è zhī yuán]

【解释】一切坏事的根源所在。

【示例】有段时间,他内心痛苦,打起方枪枪来好像他是万恶之源。 ——王朔《看上去很美》第九章

48、推本溯源[tuī běn sù yuán]

【解释】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示例】做学问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49、左右逢源[zuǒ yòu féng yuán]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处】《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示例】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左右逢源”的形势。 ——邹韬奋《经历·青年“老学究”》

50、沿波讨源[yán bō tǎo yuán]

【解释】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示例】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51、师友渊源[shī yǒu yuān yuán]

【解释】指一个人的学问的传授在可以求教请益的人上有其本源。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赞》:“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及,伊、吕不加,过矣。”

【示例】又私念师友渊源,思讬著述以自见。 ——《清史稿·邵廷采传》

52、溯流求源[sù liú qiú yuán]

【解释】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出处】《元史·隐逸列·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

53、返本还源[fǎn běn huán yuán]

【解释】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

54、饮水辨源[yǐn shuǐ biàn yuán]

【解释】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同“饮水知源”。

【出处】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55、沿流溯源[yán liú sù yuán]

【解释】沿流:顺着水流;溯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出处】晋·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示例】庶考因革者,得以沿流溯源,详稽一代之制焉。 ——《清史稿·舆服志》

56、追本求源[zhuī běn qiú yuán]

【解释】追:追究;本:根本;求:探求。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惟广汉张氏敬夫、东莱吕氏伯恭、新安朱氏元晦而已。”

【示例】追本求源,于是想严查鸦片,禁止入口。 ——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二回

“源”在中间的成语

1、清源正本[qīng yuán zhèng běn]

【解释】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正本: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出处】《汉书·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晋书·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

【示例】惟欲清源正本,还应谴及牛李二人。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

2、同源异流[tóng yuán yì liú]

【解释】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出处】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示例】[仲默]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异流。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何景明》

3、溯源穷流[sù yuán qióng liú]

【解释】溯:逆流而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方苞《古文约选序例》:“故是编所录惟汉人散文,乃唐宋八家专集。俾承学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后可溯流穷源,尽诸家之精蕴耳。”

【示例】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清史稿·杨沂孙传》

4、穷源朔流[qióng yuán shuò liú]

【解释】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5、渊源有自[yuān yuán yǒu zì]

【解释】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

【出处】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示例】中国文字比她的朋友冯眉卿高明些。对交易所证券市场的经络,那她更是‘渊源有自’。 ——茅盾《子夜》十一

6、穷源推本[qióng yuán yuī běn]

【解释】推究事物的本源。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顶,穷源推本应根究。图功业志气从新,思骨肉宗支寻旧。”

7、寻源讨本[xún yuán tǎo běn]

【解释】指穷本溯源。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书志》:“如斯变革,不可胜计,或名非而物是,或小异而大同。但作者爱奇,耻于仍旧,必寻源讨本,其归一揆也。”

8、穷源竟委[qióng yuán jìng wěi]

【解释】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示例】又遍历诸河,穷源竟委,将大行疏濬。 ——《明史·徐贞明传》

9、水源木本[shuǐ yuán mù běn]

【解释】源:水的源头;木:树的根。水的源头,树的根本。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示例】我如今何不上荆州府走一回,一重水源木本之谊。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六回

10、探源溯流[tàn yuán sù liú]

【解释】探:探索;溯:追寻;流:源流。探索和寻求事物的根源。

【出处】清·王士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11、同源共流[tóng yuán gòng liú]

【解释】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12、叩源推委[kòu yuán tuī wěi]

【解释】指追究其根源。

【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徐昌穀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13、穷源溯流[qióng yuán sù liú]

【解释】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示例】他喜欢对任何事物都要穷源溯流。

14、无源之水,无本之末[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

【解释】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15、同源异派[tóng yuán yì pai]

【解释】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同“同源异流”。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16、开源节流[kāi yuán jié liú]

【解释】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示例】理财之道,不外开源节流。 ——《清史稿·英和传》

17、渊源有自来[yuān yuán yǒu zì lái]

【解释】有根据,有来源。

【出处】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示例】至君凡四世,历百有余年,咸以医名授受,渊源有自来矣。 ——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

18、澄源正本[chéng yuán zhèng běn]

【解释】澄:澄清。清理水的源头,扶正树的根。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

【出处】宋·陈亮《附朱熹》:“而其所以培壅本根,澄源正本,为异时发挥事业之地者,盖光大而高明矣。”

19、无根之木,无源之水[wú gēn zhī mù,wú yuán zhī shuǐ]

【解释】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出处】语出《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20、无源之水,无本之木[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解释】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实践论》

21、枝源派本[zhī yuán pài běn]

【解释】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出处】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22、本末源流[běn mò yuán liú]

【解释】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出处】《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示例】本朝二百年之间,学问文章、政事术业,各有家法,其本末源流,班班可考。 ——宋·陈亮《与韩无咎尚书》

阅读全文 文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