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神秘面纱的中南海邮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关视的成语 撩开神秘面纱的中南海邮局

撩开神秘面纱的中南海邮局

2023-09-08 1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南海邮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属于中南海的内设局。从各地寄给党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邮包和报纸、杂志最终都会被发送到这里,盖上“中南海”的落地邮戳,才能被投递到中央、国家各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家庭邮箱。

据在邮局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回忆,那个年代,在中南海里面见到中央领导是常有的事。老职工尚元清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除了中央办公厅机关外,中南海里还有百十来户首长住家,每家都有各自的信箱号码,邮件都得按照信箱号码去送。尚元清每天6点就开始投递,8点必须投递完毕。

有时候他会碰上一早出来遛弯儿的陈毅,陈毅就会说,“这么早送报来了,辛苦了!” 有时候,陈毅还会主动把信报都接过去说,“行了,都给我,我给送去。”

不过,最令尚元清难以忘怀的,还是与周恩来夫妇相处的时光。

尚元清到中南海邮局的时候,邮局已经整体搬到西门内,这里距周恩来生活和工作的西花厅不足百米。周恩来和邓颖超时常会到邮局来看望大伙儿,嘘寒问暖。1964年3月8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公演,周恩来特地到邮局送票,并动员尚元清的父亲和妻子也去看。这成为了尚元清一家人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中南海邮政支局

退休职工李振才,1961年到1971年间也在中南海邮局工作过。他回忆说,夏天的时候,周总理经常会自己出钱买一大堆西瓜,放在西门内的一个桌子下面,桌子上则放一把水果刀,谁想吃都可以自己拿刀去切。

因为邮局外面不让挂任何牌子和标语,为了提高邮局职工的服务意识,担任局长的李振才便提出在房间里面贴上诸如“为人民服务”“安全第一,服务至上”之类的标语。

当然,中南海邮政局也有自己的“家规”。尚元清回忆,第一“规”是,在中南海里骑自行车投递时,看见首长必须下车,在路上看见首长散步或开会回来,不要主动和首长讲话,“看见毛主席要注意避让”。

李振才回忆说:“当时普通邮局每天递送3次,邮递员都必须身着邮政系统定制的统一制服。但中南海里的邮局,按照首长们的工作作息,每日早晨8点、下午3点投递两次,邮递员不用穿制服,大家都喜欢穿与中南海工作人员风格一致的军大衣上班。”

在那个年代,中南海邮局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人民来信,经过盖戳登记后,送往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早在1951 年,针对群众来信的分类统计、来信反映的问题,以及对这些来信处理的情况,毛泽东就转发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关于处理群众来信的报告,并作了重要指示。据中南海邮局原局长崔敬章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来信能占到总邮件数量的80%至90%,每天至少一千封左右,多的时候能达到两三千封。在中南海邮局退休职工尚元清的记忆中,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将投递来的人民来信,送往中南海的信访部门。经过信访部门的程序处理,甄选出来的人民来信,就会送到领导人手中。这也是绝大多数的人民来信,在到达领导人案头之前,必经的组织程序。

迁出中南海:“中南海邮政支局”公开挂牌

上世纪6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中南海内的一些机构开始往外迁。邮局迁出的问题,也被提上了议程。时任中南海邮局负责人的李振才感觉到,随着中南海内办公机构的变少,邮局的业务量也会大量减少,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最终,上级决定,邮局从中南海内搬出,只是办公地点变更,隶属关系和业务范围都不变。这样,在60年代末期,中南海邮局搬到了现在的府右街乙27号院内。

小院依旧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和附近居民打任何交道。职工们吃饭、洗澡、参加文体活动,都可以在中南海里。

邮政业务也和过去一样,最多的是投递报刊和信件。当时的信函,除了少量私人信件外,大部分是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写给国家领导人的来信。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来信最多,然后是寄给其他各位首长的来信,这类信件一般占所有信件的70%到80%。

中南海邮局只服务中央党政机关的状态止于1997年。那年,北京西区邮局决定,将这家特殊邮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扩展到普通公众。经过全面装修后,邮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貌,“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铭牌总算被挂了出来。在府右街关门闭户近30年的中南海邮局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投书中南海,邮路是唯一的选择,即府右街乙27号。如果不是悬挂着一块标有“中南海邮局”的黄色金属铭牌,路人很难将路边这座低矮的暗色仿古四合院,与上送下达中南海信件的中南海邮局联想到一起。

如果你贴上足资的邮票,写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信首先会到达中南海邮政支局。中南海邮政支局支部书记王磊解释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邮政局首先会按照来信者身份是机构还是个人粗略对邮件进行分拣。机构公函一般直接投递给相应对口单位,而个人来信则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区分送至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的两个信访室登记处理。”这两个信访室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信访局。

最终,一些信件可能到达相关领导的秘书那里。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的《秘书工作》杂志记载,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会筛选出重要的群众来信,供毛泽东批阅,其余由他代为回复。但即便是毛泽东自己手写的回信,田家英也会重新誊抄一遍再发出,而把原稿留下。

如今,府右街乙27号这座仿古四合院与“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金属铭牌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时光渐渐远去,它仿佛仍在向人们叙说着自己60多年的故事,叙说着自己的过去和今天……

(转自: 文史精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