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点】2024年央视春晚中的地理知识,春晚收视率为什么会有南北差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有关俄罗斯的地理知识及其风俗 【地理考点】2024年央视春晚中的地理知识,春晚收视率为什么会有南北差异?

【地理考点】2024年央视春晚中的地理知识,春晚收视率为什么会有南北差异?

2024-06-10 0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沙分会场设在了湖南长沙的滨江文化园,这里是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地方,也被称为“城市客厅”。长沙分会场的舞台设计动感十足,充满了现代感和青春的气息,与“不夜星城”的气质十分贴近,彰显出长沙的朝气蓬勃。主舞台仿佛一棵生机盎然的科技“树”,其丰富的光影线条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色,还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和青春活力。

西安分会场设在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展现了西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地理特色。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春晚剧组深入挖掘了西安独有的历史人文亮点和地域特色,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喜庆热烈的新春气象。例如,节目《诗词长安》展现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喀什,意为“玉石集中之地”,华美如玉,汇聚成光。在喀什可寻中华文脉、可品民俗风情,可见现代气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和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喀什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昔日丝路重镇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二、地球运动知识

1.地方时差

从开场节目中总台与长沙、沈阳、西安及新疆喀什分会场中,我们很奇怪地看到,其他几个分会场开场节目都是天黑的状态,唯独新疆喀什分会场直播时天还是亮的,也就是没有天黑(如上图所示),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地球自转总是自西向东,同一时刻,有不同的地方时。以本初子午线为界,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下图1所示)。北京位于东八区,喀什位于东五区,相差大概3个小时。因此春晚8点开始,喀什实际上才5点左右,因此还没有完全天黑。喀什日落时间大概为北京时间20:24左右。(下图2所示)

2.全球同一天

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是在大年三十晚20:00开场,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这里所说的20:00,是指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那么你能计算下180°经线的时间吗?

▲世界区时分布示意图

相信这个问题难不倒你。北京时间20:00时,180°经线的地方时是24:00(即新一天的0点)。

▲两条日界线

日界线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日界线,即0时刻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

当北京时间20:00时,180°经线和0时刻所在的经线重合,也就是说全球在那一刻是同一天。为了让全球华人在同一天迎接春晚盛宴,才有了这样一份温暖!

三、龙的传说

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词,吉祥物为“龙辰辰”,开场《鼓舞龙腾》、功夫《争春》也是用以龙为主元素组织的节目。

中国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象征,它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元素和文化意义。中国龙通常被描绘为一种长身、鳞片覆盖、有四条腿、能够腾云驾雾的神秘生物。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中国龙的形象和含义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普遍的地理元素和文化意义:

1.水源:龙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水相关联,被尊为水的神灵。它掌管着降雨和洪水,与中国的农业和水利紧密相关。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龙王庙”,人们在干旱时会向龙王祈雨。

2.山脉:龙也常与山脉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山脉常常被描绘成龙的形象,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3.皇家象征:在中国古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皇宫和皇家的物品上也常常装饰有龙的图案。

4.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龙文化有所不同。例如,在南方,龙舟竞渡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与端午节有关。而在北方,龙的形象可能与农业和丰收有关。

5.风水学:在风水学中,龙被看作是山脉的象征,代表着地脉和气场的流动。风水中有关“寻龙点穴”的概念,涉及到如何选择和利用地理环境。

6.吉祥物:龙也是吉祥和幸运的象征。在春节和其他节日,人们会舞龙来祈求好运和繁荣。

总的来说,中国龙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地理和文化元素的象征,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敬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四、四季更替

“春”的意象在春晚多个创意节目中巧妙呈现。武术节目再现中国武术经典,以武争春,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尽显春日里万物竞发勃勃生机;舞蹈节目创新演绎经典名作,充满天真童趣的少儿舞蹈与芭蕾相结合,洋溢着蓬勃生长的盎然春意,活泼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歌原生态演唱者带来一组民歌串烧,赞美家乡的山河锦绣、春色满园。

△歌曲《上春山》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四季更替。

△四季的划分

春、夏、秋、冬称为四季。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气候统计上,因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阳历3、4、5月份为春季,6、7、8月份为夏季,9、10、11月份为秋季,12、1、2月份为冬季。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春节”是庆祝春天到来的节日。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将“春节”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以及大自然的重生和更新。

五、地域文化

1.各地美食有特色

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展现了各地不同的年俗,尤其是各地美食。节目中,陕西的面条、天津的麻花、上海的泡饭、川渝的火锅、广东的虾饺等纷纷入境。

▲《繁花》剧组演员参与《别开生面》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然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吃货地图

中国有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徽菜、湘菜八大菜系。分布区多位于封建王朝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受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极小;分布地区多为丘陵山地,海拔差异有利于多种多样动植物的生长,山区地区多河流,也有利于多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为八大菜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食材;从气候角度来看,八大菜系分布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能够达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食物食材产量大且来源丰富。

2.不同民族舞蹈的魅力

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歌手在《永恒的诗篇》中热情放歌,传颂民族英雄史诗,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喀什分会场的《舞乐新疆》展现了新疆舞的魅力。

▲迪丽热巴新疆舞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分布最广,而少数民族则主要居住在边陲地区。

春晚上表演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柯尔克孜族人民以游牧为主,骁勇善战,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保持原始的萨满教信仰。在音乐、舞蹈、诗歌和手工艺方面,柯尔克孜族有着丰富的艺术传统。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3.不同地域的戏曲文化

创演秀《年锦》选用中国古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纹样,上演了一场人从画中来的古代“时装大秀”。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跨越千载的文化元素焕发新生,东方美学风韵惊艳全场。

△戏曲节目(陈丽君表演)

戏曲节目中,京剧马派名家朱强与麒派名家陈少云共同演绎经典剧目《龙凤呈祥》,共话“南麒北马”的梨园佳话;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李云霄与多名京剧、评剧、潮剧等剧种的青年演员全情投入,共同呈现新时代戏曲百花园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要求,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对于考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也有一定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以戏曲为例,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环境大相径庭,使得南北方的语言和声腔风格迥然有别,故历来有“南腔北调"之说。南方曲调以柔美优雅见长,这与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相和谐;北方曲调以粗犷奔放著称,这与辽阔的平原和草原环境颇谐调。以具体的剧种为例,如南方的越剧与北方的秦腔,在风格上,前者中正平和,后者高亢激越。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4.瓷器文化

青白瓷代表了景德镇高光时刻,舞剧《唯我青白》从剧名上就体现出景德镇工匠执着追求的精神。舞段《瓷影》选自舞剧《唯我青白》,以青白瓷为出发点,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北宋主要窑口分布示意图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丘陵地带(森林资源),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水源、水运),境内有优质瓷土矿(瓷土资源)。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制作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政策支持)。制出的青白瓷漆独具特色,闻名天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景德镇位置示意图

六、人口老龄化

歌曲《枕着光的她》,讲述了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歌曲《拼音》回忆咿呀学语的旧时光,细数父子间的无言付出与一生深爱,温暖了无数父子的内心。

两首歌也折射出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

▲黄渤演唱歌曲《拼音》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

截止2023年末,全国人口总量减少了20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而早在2020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已达1.21亿,相当于平均四个农村人口中约有一个60岁及以上老人。

▲不同类型国家人口问题、影响、措施

综上所述,2024年央视春晚的节目内容与地理知识紧密相关,不仅展示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还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影响。这些内容与高考地理中关于地域文化、民族多样性、城市特色等方面的知识相契合。因此,学生在准备高考地理时,可以关注这类节目,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上图我国2023年春晚的全国收视率省区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春晚在全国的收视率明显北方高于南方,总体越往北收视率越高,越往南收视率越低,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收视率在60%以上,以南在20%以下,海南更是低至1.3%,也即春晚的收视人群主要以北方观众为主。南北方观众对春晚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观看春晚意愿图

从地理的角度看

造成南北方观众收视差异的主要因素:

一是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春晚演出的节目比较偏北方,比如戏剧、小品,如京剧,东北二人转等都是北方节目,演员也主要以北方的为主,观众互动环节也是偏北方,比如春晚里经常有吃饺子,过大年的环节,在我国长期耕作文化中形成了南稻北麦的特征,造成吃饺子主要在北方,南方地区过年主要吃大米、汤圆等,这些造成了南方观众带入感低。

二是气候的差异,北方冬季夜晚寒冷漫长,大多数人都待在室内“吃饺子,唠嗑,看春晚”,而南方相对温暖,大家会出到室外逛商场、看电影等。

今年的春晚,或许大家更愿意出门逛逛街,放一放久违的烟花爆竹,感受新春的喜庆!

对于今年春晚的收视率,你怎么看呢?

评论区给出你的答案!

2月9日晚8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将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农业农村频道、4K超高清频道、8K超高清频道等电视频道,中国之声、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文艺之声、大湾区之声、台海之声、中国乡村之声、华语环球广播、南海之声、中国交通广播等广播频率,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百城千屏”8K超高清传播平台同步直播。

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频道和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将联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全球各大洲49个国家、90座城市的3000余块公共大屏,将直播和宣介总台春晚。

除夕夜,与您相约!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