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下架”的书如何成了理财产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近被下架的书 那些被“下架”的书如何成了理财产品?

那些被“下架”的书如何成了理财产品?

2023-05-19 02: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不到半个月后,这场不知因何而起的闹剧就落下了帷幕。在知情人士透露这本书解封的当天,各大电商平台便纷纷上架,出版社也放出消息,表示此次库存卖完之后,还会加印。因为这场风波,《曾彦修访谈录》也小范围火了一把,还登上了京东文化类畅销榜第八名。

近些年来,因为种种一本书因为种种“不可抗力”而被下架,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一本书一版即是绝版,更是数不胜数,还有景凯旋《在经验与超验之间》这样只短暂上架了十几天的“漏网之书”,以及《长乐路》这样下架几个月后,就从译文纪实系列书目中消失的情况。所以,“书倒组”这场集体性恐慌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条件反射。

这种现象也滋生出一条灰色的产业链,甚至出现了把卖书当作理财产品的读者。一位网友就在“书倒”组晒出了自己的理财收益,理想国的《耳语者》和《古拉格之恋》都卖出了700块的高价。他只是这条产业链上的散兵游勇,但孔网上才是专业“操盘手”。

当然,面临如《曾彦修访谈录》这样重新上架的情况,也会出现理财产品的瞬间跳水,所以对于跃跃欲试者还是要提醒一句“炒书有风险,跟风需谨慎”。

除了这些炒作绝版书的贩子之外,淘宝上还有大量堂而皇之销售影印版的卖家。正版已经全线下架,盗版却可以通行无阻,也算是一大怪象。

比如疫情期间火爆全网的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正版已经无处可寻,淘宝上却有几十家店在卖20多块钱的影印版,销量最好的能有数百本。

这些影印版自然有他们的消费客群,在这些人看来“ 为了下架书、绝版书四处花大价钱,实无必要,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累死个人。”也正是因为有下架书的存在,让购买盗版书、电子书资源的读者有了自我辩护的理由。

近两年来,目睹音乐、电子书、影视剧、App等数字内容动辄下架,一些人又开始感叹起实体产品的“安全感”来。在他们看来, “实体书买到了就永远是你的,没有人可以夺走。”

我们曾经提到过亚马逊向海外 Kindle 用户召回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动物庄园》,一位读者把这形容为“书店潜入你家,把你床头桌上买的书抢走,在旁边留下一张退款支票。”至少在目前,没有人能够闯进你家,让一本书从你的书架上“下架”。

微博博主@李天飞大话西游更是构想出了一个“能源出现危机,电能会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普通人根本用不了电子产品的”的暗黑未来,纸质书则因为远远落后于信息科技的发展,而成为用不起电的穷人们的救命稻草。

我们希望,无论是书店里的书、电商网站的书还是家中书架上的书,都有免于“被下架”的自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