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好的告别书摘 《最好的告别》: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最好的告别》: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2023-05-03 1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死亡不是个轻松的话题。

它脱胎于灵性导师的思想,融入了哲学先驱的三观,摆上了耶鲁教授的案头,最后终于得以落地,以世俗的语言书写在了外科医生的笔下。

我们总控制不了自带折磨地窥视于它,但真正理解死亡之人,却永远只能在另一个世界与我们无言对望。

《最好的告别》:豆瓣评分9.0的医学佳作。来自于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哈佛医学院教授和《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曾斩获多项自然科学写作奖。

“作为会老、会死的高级的动物是怎么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的?医学如何改变了死亡体验却又无法改变死亡的牌局?……,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这本书是一本聚焦于老年病学中的心理疗愈之作,围绕生命最后一站的尊严与快乐来展开。虽然该书主要是围绕美国医疗和养老系统而展开,但就如何对待和着手处理个人在疾病最后阶段的尊严与快乐而言,全世界面临的难题显然都是共通的。有研究显示,中国人百分之七十五的医疗费用花费在无效治疗上,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在书中,阿图把医生、朋友、亲人、儿子的角色在自己身上自然地串联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医学、疾病与老年,他直面衰老和死亡的笔触——相较于一些书籍中对死亡的医学描摹和对专业知识的布道——会来得更通俗和柔软一些,甚至感性的描述会占到一些章节的很大部分。这样渐行渐远的生死抉择,我们或多或少、或近或远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从书中众多真实人物中,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更符合自己心境的故事去品味。

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每一个切入点都可以展开成一套成型的养老和赡养观,这也是这本书可以给你的些许启发。书中更关心如何自然地处理自己早已知晓却难以面对的衰老过程,并以一种能够接纳的方式填补上即将上路的心理空洞,帮助人们尽可能以自己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顺利跨越生命的终点。同时,目送者的死亡价值观和心理恢复也在他的探讨范围之中。

“30岁的时候,脑是一个1400克的器官,颅骨刚好容纳得下;到我们70岁的时候,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到了85岁,工作记忆力和判断力受到严重损伤,40%的人都患上痴呆症。”

在书里,你不用担心会接触不到对衰老和死亡根本常识的阐述。在第二章中,多组数据对人类机体不同部位的衰老过程做了言简意赅的时间推演,已足够帮你提前预习自己未来几十年后所要面临的身体状况。

尽管统计数据永远是无情的,但至少它会让你知道,生命从无惊喜可言,你的身体机能会和其他普罗大众一样,没有什么值得过多的操心。对于自己身上每一个细胞分裂和衰败的细节,也许重点不在于知道多少,安排妥当自己的情绪才算是一切就绪。

“已知就是痛苦,知识、经验、记忆都无法带来慰藉。让我的生命顺其自然吧,愿它得到祝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这样说道。阿图医生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即使外科医生都具备以云淡风轻的状态描述生死时速的能力,他也极少在文章中描述让人心生恐惧的濒死场景感,或是绝处逢生的戏码。

他笔下每一篇告别故事,都会通过一个个邻家老人身体和生活的微妙改变,在温和的氛围下缓慢推进衰老的速度,让你逐渐能够理解,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切的自然发生。

“生活是一种机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

承认年纪大了才能活得自然。如果你开始学会了接受时光之于你的改变,那么很多接下来的安排会变得更容易并更具满足感。阿图医生用了三个章节描述了老人和家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场所,是在家自主生活或是住进疗养院由人料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位思维基本流畅的老人都有选择居住环境的自由。一些儿女未伴左右的老人也不见得适合在疗养院渡过余生,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独立生活习惯坚持已久的老人。

在进入疗养院后,比起与同龄人分享类似的经历与三观的那种认同感,他们反而总会在济济一堂的老年活动室中思考如何排解身处其中的厌倦孤独,还有不被尊重时的无名恼火,毕竟无论面临怎样的局限,“我们都希望保留我们作为自己生活篇章的作者的自主或者自由。这是人之为人的精髓。”

还好我们也会发现,困境会促使我们不断思考,所以在意志和腿脚还能同时受自己支配的前提下,老人们仍有自主思考的余地和选择的空间,而这种理性思考极为重要,以至于我们最好在刚进入真正的老年阶段就可以开始。因为个体生存价值,大概率只会在每个人的耄耋之际,才能得以契机从蒙尘的生活之中剥离出来。

正视医学的局限性、接受死亡的必然性,不可能是一次顿悟的灵感,它只能在一次次自我的斗争中慢慢成型。如果能留给自己更多一些时间从容审视,也许人生所经历的一切荣耀和苦难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成为心灵消磨的负担。

“人类生存史上的大部分时候,从根本上来说,人只能凭自己的力量承受身体的痛苦。……,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疗养院的下一站,终于迎来人生的终点。阿图开始对如何选择离开的时机,并就如何达成共识进行了探讨,依然是用不同故事的铺陈来柔化这个时刻的艰难,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父亲的患癌时光。再次回顾至亲最后几年间从刚刚确诊到停止呼吸的生活片段,让他在观望生死时又多了一份感性的温度,“我帮助父亲经过了确定那个时刻的挣扎,这是我最痛苦、同时也是最幸运的人生阅历。”

类似的故事在最后几章出现很多。譬如自书中第211页开始,讲述了一位名为道格拉斯的老年女性病例的故事。晚期卵巢癌给她带来了严重腹水和肠梗阻,疼痛、恶心和无法进食不可能会给她带来更好的精神状态。“我来到道格拉斯的病房。要不是看过扫描,我永远不会知道她病得那么重。‘哈,看谁来了!’她那语气让我觉得好像是到了一个鸡尾酒会。‘你好吗,医生?’””我说:‘好像该我问你这个问题。’”只肯接受姑息手术,想要去参加朋友婚礼,想要和老友亲戚畅聊,清醒的思考能力和提前规划让她的言行变得合乎常理,享受欢乐的期待也使得忍受痛苦有了更多价值,“她是我见过的最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愿意做什么的人。”阿图这样写道。人在最后时刻想要留住的才是对他最重要的。不企图控制,不降格以求,不居高临下,而是了解、尊重、信任与关怀。

“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当我们能对这本书中那些老人的经历和思考有两到三成深刻理解的话,也许我们也能试着从粉饰太平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获得一些直面死亡的勇气。

从摇篮到坟墓,我们能在世上活一遭,本身已是最大的幸运。所以,我们有必要自始至终都做好自己,惟此才能保持自我生命的完整性,避免被虚幻的欲望蒙蔽和耗散,避免被不必要的恐惧削减与征服,也避免让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将来想要成为的自己断裂。

死亡不是个轻松的话题,不过一旦你愿意面对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阿甘正传#我们不需要畏惧死亡,因为生与死是同一的,犹如河与海密不可分。#先知#相信我,如果一个人不认识死亡,他就不认识生命。#大饭店#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死亡诗社# 你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你不是美丽的、独一无二的雪花,你跟其他生物是同样的有机物。我们只是来这世界走一遭罢了,跟其他生物没什么两样。#搏击俱乐部#

更多#好书推荐# 请关注公众号:

半视畜(ID:super_notes)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