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分!今年最受关注的高分国产片,终于上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最后一片叶子话剧背景音乐 豆瓣8.7分!今年最受关注的高分国产片,终于上映

豆瓣8.7分!今年最受关注的高分国产片,终于上映

2023-04-07 1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5991926460747777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宇宙探索编辑部》昨日上映,

它以黑马之姿,

获得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节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受注目影片,

豆瓣8.7高分,一直备受影迷期待。

科幻杂志社主编唐志军(杨皓宇饰)

补拍完《宇宙探索编辑部》最后一个镜头的孔大山(右)

影片气质轻盈、荒诞又浪漫,

用伪纪录片的形式,

讲述一个行将没落的科幻杂志社的主编,

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寻找外星人,

故事就发生在某一天,

他捕捉到了一个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

决定带着伙伴们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观众评价“ 影片本身看起来如此之‘小’,

更显蕴藏的能量之大”。

这是90后导演孔大山的首部长片,

一条前往北京专访了孔大山。

编辑:倪蒹葭

《宇宙探索》杂志社取景地

孔大山带我们去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取景地。《宇宙探索》科幻杂志社坐落在北京酒仙桥老街坊,一座80年代办公大院因为年久失修,成为各个影视剧组的“实景地”,在鲜亮的四环,还存在着上世纪破败的褶皱。

“拍完过去了两年多,感觉像是刚拍完,因为这儿完全没有任何变化,我当时来这拍,就说这儿已经十几年没有任何变化了。”

主角唐志军是《宇宙探索》杂志的主编,执着于寻找外星人,像一个时代的遗民。“我觉得80年代特别朝气蓬勃,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能就会有一些特别奇奇怪怪的人,电影就是讲的是当年那样一个人,在当下的处境。”

《法制未来时》,孔大山饰演一名落入法网的文艺片导演

孔大山1990年生,走上学电影的道路,“最开始是为了解决考上大学的问题”。高中他在学校玩乐队,“Grunge风格(车库摇滚),原本我是吉他手,弹得不好,后来变成了贝斯手”,他选择了艺考道路,高考以320分考入四川传媒学院,当年山东省艺考分数线是300分。

在北京电影学院念导演系研究生时,孔大山拍过一个伪纪录片作业《法制未来时》,模仿一档法治节目回顾文艺片导演被“抓捕”的经过,由于出现多起文艺片闷死人事件,拍摄文艺片被法律禁止,而落网导演罔顾法律,偷拍文艺片……这部自导自演短片,意外在网上引起共鸣,走红一时。但他在豆瓣给自己这部片打了一星。

写剧本过程中,孔大山参加了“首届星际文明探索国际论坛”

片中的陨石猎人,由一位真实的陨石猎人扮演

他擅长捕捉生活中“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荒诞事物,自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正如他为了写《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剧本,潜入了“首届星际文明探索论坛”,一个UFO名流爱好者的大聚会,他拍下一位男士把“来自外星的信号器”给大家传看后,用手帕包好,收进双黄鸭蛋的礼盒中。孔大山还结识了一位陨石猎人,邀请他在电影里饰演陨石猎人,许多镜头灵感来源于和他真实的相处过程。

《你还活着》剧照,一个伤心的女孩,梦到和喜欢的人结婚,两人的婚房仿佛一辆移动火车,行驶过城市,受到所有人的祝福

被问到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是谁,他很快回答,“阿基·考里斯马基和罗伊·安德森”。罗伊·安德森的片子最喜欢哪一部?“《你还活着》。结尾火车上的那段,是最浪漫的梦境”。

这两位电影导演的作品,荒诞古怪又浪漫有趣,常有超现实主义情节。《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短评页面,最常出现的词也是“荒诞”“浪漫”。

唐志军(杨皓宇饰)

“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电视机的雪花状干扰,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有关,那是宇宙大爆炸的灰烬。

孔大山在写剧本时,一直关注天文学领域的信息,把喜欢的细节放进剧本中。

《宇宙探索编辑部》剧照

影片尾声拍摄于四川云雾缭绕的密林中,主角经历了一些超现实情节,终于找到宇宙奥秘的答案,“我不知道观众对于密林中的故事是怎么想的,我和王一通(联合编剧)一开始就很笃定了,这一定都是真的。如果这些都是假的话,对于唐志军太残忍了。”

刚拍完《宇宙探索编辑部》,他很想要跑路,因为对拍摄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觉得我骗了郭帆导演(监制),我骗了所有人”,好在片子剪辑完,他就有自信了。

以下是孔大山导演的自述。

《宇宙探索编辑部》复刻了村民介绍外星人的场景

这部电影开始的契机,是当时郭帆导演刚刚拍完《流浪地球》,他约我到公司来聊会天,问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面临毕业,需要拍一个长片,我就给他看了一个新闻,是电视台去采访一位村民,村民很认真地声称自己抓到了外星人,并把它保存在家中的冰箱里。

我想把这个新闻拍成一个伪纪录风格的电影,郭帆导演觉得挺有趣的,他说可以换一个思路——万一村民说的话是真的呢。最初的原点就是从这里开始。

我想拍某部电影的起点从来都不是“故事”,吸引我的都是一个情境,甚至一段音乐,为了把这个音乐或情境呈现出来,再去反推一个故事。

唐志军一行人不远万里来到村民家中,看“外星人”

唐志军在做讲座

最开始写第一稿大纲,完全是一个闹剧,全部是事件去推动整个剧情,我也不太满意,到了第二稿,我就有了唐志军这个人物,他作为贯穿的主要线索,整个剧情一顺百顺了。

因为是一个寻找外星人的故事,我本能联想到八九十年代流行的飞碟热,继而有了唐志军的人物雏形,首先要给他一个直观的造型,我想起拍过的一个短片,是我父亲主演的,他演一个老师,戴着眼镜,穿着一件黑棉袄,拎着公文包,骑着破电动车,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唐志军跟他是一个年代的,精神世界也很相似。

继而去构建他内在的精神,我把他类比成一个唐僧式的人物,当代要去求取真经的人,唐志军想求的是一个关于宇宙的终极答案,他有一些很偏执很疯狂的妄想,就像尼采描述的酒神,古往今来其实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存在。

唐志军八九十年代加入杂志社时,可能意气风发,现在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民科”,跟时代格格不入,又活在很自洽的世界观里。

2018年的“首届星际文明探索国际论坛”

写剧本的过程中,我还斥资700多块钱巨款购买了一张入场券,参加首届星际文明探索论坛”,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活动,为期两天,汇聚了圈子里的各种名流爱好者,场地是在一个酒店的宴会厅,我像卧底一样潜伏进去,听他们聊天,他们会很认真地交流要如何去到另一个星系,回到他们真正的家园,觉得自己只是被遗忘在地球上。

我从一开始猎奇的心理,到最后其实跟他们有了某种共情,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是很自洽的。

《西游记》的某种内核和《宇宙探索编辑部》挺接近,都是一群人带着自己的困惑,踏上了西去的旅途,从北京这样一个代表东土大唐的中心城市出发,最后逐渐回归到原始的深山密林里。

孙一通(王一通饰)

历史照片

孙一通对应的就是孙悟空,他戴着锅的造型,来源于八九十年代“气功热”的历史照片,当时看到就觉得以后拍电影一定要把这个造型用进去。

那日苏(中),蒋奇明饰

那日苏是一个UFO爱好者,和唐志军结识于一次UFO目击事件,他是内蒙古腹地一个荒凉戈壁滩上的气象站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放气象气球,因为他常年独居,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嗜酒如命。

晓晓(盛晨晨饰)

晓晓这个人物,其实是唐志军女儿的一个投射,大四毕业在即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的女孩。

秦彩蓉(艾丽娅饰)

秦彩蓉是一个跟唐志军截然相反的人,实用主义者,可能是让观众最有亲近感的一个人物。因为年轻时候算命大师跟她说,你天命在天,她觉得自己能干成和天有关系的事,那宇宙探索和天太有关系了,所以来到编辑部,一待几十年。

写剧本过程中不断丰富进一些我觉得“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元素,主题到很后面才会去考虑,你会发现下意识创造的这些人物情节,内在好像都指向了某种共同想表达的东西——你在宇宙的一个尺度上如何反观自己。

宇航服被吊车吊出大楼

很多场戏都是听着音乐才去写的,剧本写完,原声大碟也出来了。

比如《欢乐颂》,它本应该出现在浩大星系、太空漫游一般的场景里,但在这部电影里,用在宇航服被吊车吊在半空的场景,在我们的设定中,这件宇航服从未离开过地面、到达过太空,它第一次离开地面竟然是以这种方式。

杂志社的取景地在北京酒仙桥很有年代感的街坊里,唐志军第一天上班时,小孩吹着号跑来跑去,编辑部隔壁有时会传来乐器训练的声音,断断续续不成熟的,到了后来,唐志军扶着编辑部招牌在深情演讲的时候,窗外以前不协调的旋律突然慢慢合奏成《友谊地久天长》。从一个客观的声源变成了辅助主观情绪的配乐了。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很适合唐志军,它就像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备注,酒神之歌,外化出了一个疯狂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在唐志军转变之后,音乐就变成了武满彻版本的《最后的华尔兹》,代表另一种内心世界。

编剧王一通在片中饰演主角孙一通

一开始我自己很艰难地写了八九个月,然后我发给王一通看,他就很喜欢,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一块写,我去到成都他家里,大家坐在一个角落,长时间沉默不语,苦思冥想,只有极少的情况,我俩都瞬间觉得通了解决了。但要说两个人是“头脑风暴”就太夸张了,只能是头脑“小微风”。

我大学是在成都念的,本来就很喜欢四川了,再加上王一通就是四川人,天然觉得故事应该发生在西南山域,在峰峦叠嶂、云海缭绕的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山林里面,这个故事才成立。

唐志军和孙一通在返回舱相遇

拍摄了37天,拍的过程很受罪,每天都在处理麻烦解决问题。结果可能是好的,收获了一个满意的电影。

有一场很重要的戏,唐志军在密林中发现废弃的返回舱。原本那一带都是深绿色蕨类植物,很漂亮,郁郁葱葱很原始的感觉,结果拍摄那天下了雪,泥巴和雪混在一起,变得很丑陋,我们费尽周折,找来一辆洒水车,想把雪化了,但发现杯水车薪。只能硬着头皮拍。

但等拍到孙一通从返回舱里出现,太阳突然出来了,气氛完全不一样了,积雪升腾起来很多水汽,树叶开始滴落一些融化的水滴,宛如仙境。阳光好像只有20分钟,在短短时间把这场戏拍了。

孔大山和演员蒋奇明,饰演那日苏

我之前只跟过一次电影的拍摄,就是郭帆导演的《同桌的你》,唯一一次见证电影的全流程制作,所以拍《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时候,我都是在拼命回忆当年的一些情景,比如剧本围读会我需要干啥?想起郭帆导演会把这场戏的参考图、气氛图给大家展示,回忆这些工作方法,才理清围读会的目的。

演员的背景都很不一样,像演唐志军的杨皓宇老师是电影演员,也有素人演员,方法无非就是跟他们“灌输”伪纪录的表演风格,在台词和表演上,更加偏向生活化,如果表演上有一些纰漏,你建立的语境,观众就不相信了。

我是第一次跟杨皓宇老师这样的专业演员合作,以前拍片都是同学朋友来帮忙,我也不知道跟专业演员合作需要有哪些仪式,之前看一些电影报道,导演和演员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成为影史佳话的交流沟通方式,比如姜文当年给演员写信,我就说送杨皓宇老师两本书,周国平写的《尼采》,还有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跟唐志军这个人物的精神内核有很强的关联性。

孔大山和摄影指导马提亚斯·德尔甫

因为是伪纪录风格的电影,我们需要在不停机的情况下,用一个长镜头捕捉这场戏所有的内容,哪个时间点摄像机要摇到哪,控制都是非常精确的。

我一开始就跟摄影指导老马(马提亚斯·德尔甫)说,你的摄影机也是带表演的,需要它像一个真的身临其境的角色,比如刚到了一个新的空间,它会对周围的环境好奇,观察周围环境,或者有什么突然状况,摄影机要做出反应,同时不能让观众看出你有预判,好像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会发生,比如要去拍清楚某一个东西,焦点稍微虚一下,假装在找焦点。这些都是提前设计出来的。

我在初高中是学习成绩很稳定的垫底学生,中考数学考了5分,高中基本上自暴自弃了,也不怎么上课,就玩乐队,玩到高二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也没有天赋真正把乐队当做职业,还是得上大学,家里对我的要求,只要考上大学就行了。当时为了解决上大学的问题,才决定学电影。

和郭帆导演认识,最早是因为我本科毕业作品拍了《少年马力傲的烦恼》,改编自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正好郭帆导演那年拍了真人版的电影《李献计历险记》。有一天,我就在微博上收到郭帆导演的留言,他说我们都拍了类似的题材,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郭帆导演亲手做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杀青海报

郭帆导演,没有他就没有《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个电影。最开始是他鼓励我写这个故事,到中间的意向投资、给我介绍主创,一些剧本的优化建议,每时每刻都给我提供一些帮助,甚至第一张杀青海报都是他亲手做的,到了后期,他会特意把我带上去参加《流浪地球2》的路演,为了让我接下来自己跑路演的时候有一些经验,告诉我要怎么面对观众,怎么去介绍自己的电影。

孔大山在《流浪地球2》中担任B组导演

我一开始对《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个电影的定位就是,极低成本的大型学生作业,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太小众了、太奇怪了,它首先是伪纪录风格的公路片,有一些喜剧的元素、科幻的成分,你找不到一个对标电影或者明确的类型标签。

在写完大纲之后,郭帆导演就说帮我拉投资,片子一定会成功,我当时就觉得他在开玩笑。

别的年轻导演可能他面对投资人的各种质疑,充满了迷之自信。我是自己没信心,但是郭帆导演却对我充满了迷之信任。

伪纪录风格的电影,又有科幻元素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第一学期唯一的主题训练,就是伪纪录片,这是导师王红卫老师的要求。

这个训练,其实能够调动导演对所有环节控制的训练,因为你要把设计好的剧情,拍得让人以为这是真实发生的现实,但凡有一点控制不是那么精准,就很容易让观众看出一些虚假的设计感。

当时花一天半时间拍了《法制进行时》,现在看非常简陋的一个作业,它后来所受到的关注和赞誉,远远超过这个片子本身了,大家更感兴趣的可能是它背后表现出来的当时电影市场环境。

伪纪录片,这种形式它能满足我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恶趣味”。拍电影的起点都是非常个人的乐趣、想法推动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内在表达,都是我最想去拍的东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