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网红项目“步步惊心”?如何把好安全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区栏杆一般多高的好看一点 景区网红项目“步步惊心”?如何把好安全关?

景区网红项目“步步惊心”?如何把好安全关?

2024-06-18 18: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游客对于景区的需求不再仅仅是观光和拍照,还寻求参与感、体验感。因此,“步步惊心”这类具有刺激性、高体验性的项目逐渐走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47条,经营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经营许可。

“步步惊心”、玻璃栈道、旱滑道、水滑道、蹦极、漂流、热气球、速降、滑沙、滑草等项目都属于高风险项目。

“步步惊心”项目需要游客走过一架高空吊桥,常建造于峡谷、河流上。四周无护栏,游客需将保险绳索绑在身上,脚踏板之间有间隙,间隙下方为万丈深渊,游客走在随时会踩空的踏板上,脚下步步惊心。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景区内的旅游观光车、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都属于特种设备,由当地有关部门监管,定期对旅游相关特种设备开展安全检查。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殷杰介绍:“但‘步步惊心’、玻璃栈道、水滑道、旱滑道等高风险项目的设备尚未列入特种设备目录,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管理。”

网红项目的流量诱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景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这是其推出刺激性高风险项目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媒体的传播渲染下,此类项目的知名度、回头率及关注度较高,颇有网红气质,景区也愿意设置此类项目,用以提升景区关注度和优化景区业态结构。

深圳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杰武认为:“玻璃栈道、‘步步惊心’项目都属于前几年很火的景区网红项目,投资不大,短期效应好。在新媒体时代,这些网红项目传播内容有画面感、新奇感,会引发游客打卡兴趣。”

可是,一旦这些颇有网红气质的高风险性项目在建设、管理等环节有所疏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2019年7月20日,安徽黄山一水上乐园的充气游乐设施发生事故。2021年5月7日,受大风天气影响,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琵岩山风景区内高空玻璃栈道突发险情,栈道上的玻璃发生掉落,一度有人员被困。

调查发现,一些此类项目中部分游乐设施生产商没提供过合格证,也很少有产品安装与使用规范,更没有售后服务。

一些高风险旅游项目出现的安全事故还显示出操作人员缺乏应急能力。2020年11月底,云南腾冲火山地质公园3号飞行场地外侧的旅游道上,地面工作人员准备收起热气球时突刮大风,导致热气球被风吹起再次升空,一名地勤工作人员未及时放手,被带到空中后发生坠落。

殷杰建议,景区在高风险项目的具体运营过程中,应该与旅游产品供应商、旅游者共同配合行动,维持项目的安全秩序。项目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技能考核,设施设备运行前,进行空转测试。营业结束后,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性状态,并做好旅游旺季前期运行检查与后期设备状态检查。

“避免流量的‘反噬’,才有长久的流量。”在刘杰武看来,景区上马网红项目,短期内会获得关注,但是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景区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创新产品,并把好的内容不断传播出去,才是重点所在。

行业期待完善监管

采访过程中,多位景区业者提到,部分高风险旅游项目在国家层面依然没有明确的建设标准和监管主体的规定,在行政管理层面处于尴尬境地。

殷杰认为,总体来看,我国高风险旅游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指安全管理体系缺位、部分经营者缺乏专业设备、高风险旅游项目专业救援支撑缺失、对游客的保险保障机制存在缺陷。

高风险旅游项目运作的具体监管部门包括了项目的审批许可部门和各级监督管理部门。殷杰建议要尽快明确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管单位与主管部门,建立分类许可体制,特种设施设备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经营者需要就具体的经营项目向分类管理部门提出经营许可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以玻璃栈道为代表的网红项目的安全管理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殷杰说:“行业发展会倒逼行业监管的逐步完善。”

2022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玻璃栈道类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旨在全面加强玻璃栈道类项目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游客以及工作人员安全。

2021年五一假期前,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面开展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排查整治,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所有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排查玻璃栈道、索道、滑道(含滑沙、滑草)、攀岩、漂流、跳伞、蹦极等高风险项目。《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辖区内玻璃栈道类旅游项目监管,对未经批准擅自运营的玻璃栈道类旅游项目立即关停。

《通知》还要求河北省各地要对其他高风险旅游项目逐项摸底调查,按照项目类别、风险隐患点、整改措施和监管责任等建档立册,指导项目经营单位做好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梳理高风险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点,逐项逐条整改到位,确保全覆盖、无死角、无盲点。

景区需强化保险保障。景区要与保险公司合作,定制特种旅游、高风险旅游项目的专属旅游保险、项目保险与群体保险,选择合适的商业保险来分担和转移风险。完善风险预警,如在景区举办类似马拉松、铁人三项等竞技类活动前,主管部门应联合气象、地质、水文、体育等多部门联合进行风险监测,做到及时预警。

殷杰提醒,景区对高风险旅游项目的风险宣传体现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传播风险信息警示,加强对安全应急工作的舆论引导。在202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桩案件中,游客刘某在景区乘坐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高空漂流时,违规携带两个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进行漂流,未尽到安全义务,致其受伤。法院认为,刘某自身具有过错,故判决景区及相关责任方承担50%民事赔偿责任。

安全运营是景区的生命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魏翔强调,当下,旅游复苏势头强劲,景区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设备的安全检修和排查,排除安全隐患,事先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做好科学管理。(作者:曹燕;编辑:杨硕)

原题:《“3·15”晚会曝光,景区网红项目安全引关注——“步步惊心”后 如何走稳每一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