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中医医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晚上睡觉大叫但是醒来不知道中医辩证 不宁腿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中医医案

不宁腿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中医医案

2024-04-07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安腿综合征又称多动腿或不宁腿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但不被大部分人所知的疾病。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此症的特点是患者时常感到腿部有不适感或蚁走样的疼痛及紧缩感,因而有摆腿的冲动。

中医病机:

中医对本病并未找到明确病名记载,按症状来看明代薛己在《内科摘要》中的表述“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酿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二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与本病发生特点相似,但对病机未予阐述。中医应属“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因气血不足,营卫虚弱,风寒之邪人侵经脉,使之阻滞不通所致。

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如下:

1.部位:不宁腿综合征多发生于下肢,以腓肠肌最常见,大腿或上肢偶尔也可以出现,通常为对称性。

2.性质: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常有撕裂感、蚁走感、蠕动感、刺痛、烧灼感、疼痛、骚痒感、腿发麻等腿麻烦的不适感,有一种急迫的强烈要运动的感觉,并导致过度活动。

3.时间:不宁腿综合征在安静时发作,夜晚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更为严重,有时仅仅持续数分钟,严重的则整夜不停,活动下肢可以使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在休息或入睡以后症状会明显加重。

4.失眠:由于夜间失眠,导致不安腿患者严重的日间嗜睡,工作能力下降。

中医辨证论治:

 1.气血不足 

l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内的不适无可名状,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似痛非痛,捶打后减轻,夜间更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舌质淡,苔薄,脉细。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的不适,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

治则:益气补血。

方剂:气血双补汤

党参30克,黄芪6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芍药15克,川芎12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黄精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莲子15克,灵芝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参茯丸、通脉丸口服。

   2. 肝肾亏虚  

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似痛非痛,腿动不安,烦躁失眠,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则:滋补肝肾。

方剂:补肾汤

熟地20克,山萸肉15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20克,黄精15克,玉竹12克,山药30克,黄芪50克,芍药20克,茯苓15克,沙苑子15克,茺蔚子15克,覆盆子12克,菟丝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知柏丸、还少丸口服。

  3.瘀血阻络 

临床表现: 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胀、麻木、困重乏力、疼痛明显,腿动不安,舌黯淡,脉沉涩。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疼痛明显,舌黯淡,脉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剂:活血汤

丹参30克,泽兰12克,坤草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20克,赤芍12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鸡血藤20克,地龙15克,水蛭10克,寄生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活血丸、蛰虫丸口服。

  4.寒湿痹阻  

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或酸、麻、胀、痛等,困重乏力,腿动不安,活动、揉搓局部肌肉可缓解,肢冷,疼痛明显,舌淡苔白,脉迟缓。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困重疼痛,舌淡,苔白,脉迟缓。

治则:散寒通络。

方剂:通痹汤

独活15克,羌活12克,寄生30克,鸡血藤30克,川断15克,杜仲12克,附子10克,肉桂6克,细辛6克,元胡15克,白芥子10克,小茴香10克,姜黄12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黄芪5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桂附丸、天麻丸口服。

  5.湿热下注  

临床表现: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酸胀、灼热、困重乏力,腿动不安,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双下肢肌肉无可名状地不适,灼热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利湿热。

方剂:清热利湿汤

双花2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草30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寄生30克,鸡血藤30克,黄柏12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元胡12克,细辛6克,防己12克,泽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热炎宁、败毒丸口服。

针灸疗法:

1.头穴:足运感区(前后正中线中点旁开左右各1cm,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情感区(共三针,第一针神庭穴与印堂穴连线中点,其余两针在目内眦直上,平行于正中线第一针)

配穴:足三里、阳陵泉、丘墟、太冲

上肢不适者加:曲池、外关、中渚、合谷,睡眠差者加:内关、神门。

2.经颅重复针刺法:选取0.3×40mm的毫针进行针刺,头穴平刺进针35mm,并施以经颅重复针刺法,要求每分钟捻转速度200次以上,连续捻转3-5分钟,留针40分钟。

3.治疗时间:每日针刺一次,每周针刺5天,2周为一个疗程。

不宁腿综合症针灸医案:

男67岁,主因“双下肢不适十余年,加重2个月”就诊。

患者自述近十余年常于夜间静息状态下出现双下肢酸胀、无力、疼痛感,活动或来回踱步后好转,近年症状加重须用力捶打揉捏方能缓解入睡。

既往病史:糖尿病史1年。

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针刺选足运感区和情感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法持续捻针5分钟,再针刺体针阳陵泉、足三里、丘墟、太冲穴,留针40分钟后起针。针刺当晚自述症状有所减轻,共针刺两个疗程痊愈,随诊3个月无复发。

医案一:

女57岁,2022年7月11日初诊。每晚上床后到入睡之前,双腿不舒,极其难耐不适,必辗转反侧多时至困极而入睡方止。病作时不是疼痛,亦非麻木,白天也不影响行动和工作,如久行有无力感。若是不上床,即便睡得再晚,也不发作,一旦上床准备睡觉,就象中了魔咒一样开始莫名的不舒服,翻来覆去捶捏揉按似有缓解但也不明显。一年前曾因此疾服某中医之药,彼云服此方易感冒,服至半月果然感冒,遂停止服药。现多汗,头颈为甚,动则汗出更多,睡眠不佳。舌红少苔有齿痕,左脉弦细,右脉滑。

现代医学大概应诊此病为不安腿综合征,亦称不宁腿综合征。我暂时不知道中医应该诊断为何病,有人说属痹证,显然不对,痹证必痛,而此人并无痛感。辨证为血亏而兼湿热,处方:

黄连10g,阿胶15g,黄芩10g,白芍20g,枳实10g,栀子10g,厚朴15g,鸡血藤60g。水煎日3次服。

血虚为阴证,湿热亦属阴邪,夜为阴,故至夜而作。卧则血归于肝,而肢体失养,躺卧则腿不适遂起。黄连阿胶汤养血又除湿热,且治失眠,故选此方。辗转不宁如“卧起不安”之状,所以合栀子厚朴汤,也具清热除湿之功,与病机相符,重用鸡血藤,一是加强养血荣筋,一是有报道此药治不安腿综合征效佳。

7月18日复诊,腿不安依旧,但服药后汗减,睡眠好转,故前来复诊。又补述大便时溏。易方乌梅丸:

乌梅20g,黄连10g,黄柏10g,细辛3g,当归10g,人参10g,附子3g,川椒3g,白芍30g,山萸肉3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

病人述及便溏,让我想到乌梅丸证。刘渡舟先生说:“乌梅丸是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的钥匙”,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7月25日三诊。入睡前腿不适感已消失,抽筋未作,且腿较前转有力。上方再进7剂以巩固胜果。

医案二:芍药甘草汤治不安腿综合征医案

【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91,(2):78,尚礼俭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5例,获愈。处方:白芍50克,甘草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18克,丹参30克,木瓜15克,怀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加减:失眠多梦者,加炒酸枣仁、龙骨、牡蛎、夜交藤;心悸,气短,面色不泽者,加黄芪、党参、当归、柏子仁;舌苔黄腻者,加苍术、黄柏、滑石、薏苡仁。

(2)根据《广西中医药》1987,(5):12,潘北桂等报道: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7例,其中,治愈5例,好转1例,无效1例。处方:白芍3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用药最短4天,最长8天。

(3)根据《北京中医杂志》1987,(2):43,王秀琴报道: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愈2例不安腿综合征。处方:白芍60克,炙甘草15克,木瓜30克,生薏苡仁30克,杜仲30克,丹参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根据《河北中医》1991,(5):15,陈殿元报道: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0例,其中,近期治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处方:白芍30克,甘草6克,木瓜18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7剂为1个疗程,最多连服3个疗程。

医案三:芍药甘草汤加味治不安腿综合征

人年老后,身体的肌肉常会莫名其妙地颤动,这虚风内动。

中医取象认为,这个风性善行而数变。

凡是抖动震动颤动之象,比如老年人脚抽筋,手抖,肌肉抖动,都是风性,而肝气属木,能通于风。

所以治风当治肝。

有个老爷子小腿肌肉经常莫名其妙地颤动,而且情不自禁地腿会抖,不知道什么原因。

到医院检查,发现是不安腿综合征,可是拿了一些补钙,镇定的药来吃了后,发现腿部还是不由自主。

老人家找到刘爷。

刘爷笑笑说,凡是不安之症啊,芍药甘草汤能够安缓之。

于是开出芍药50克,炙甘草30克,杜仲20克,怀牛膝30克。

非牛膝不至膝!

不是牛膝啊,那些药很难引到膝盖以下去。腰脚加杜仲!

芍药甘草汤在杜仲、牛膝的带领下,能够下达腰脚。

老人吃了五付药,腿脚那种莫名其妙地颤动,抖动感,消失了。

在《祥本医案》上面提到,芍药甘草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临床疗效好,为首选之方,凡是老年人肌肉颤动,胀痛,酸软麻木之症,多以芍药甘草汤加减治之,疗效肯定。

(来源: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 赵东奇)

医案四:芪归桂芍汤治不宁腿综合征

女42岁,从事缝纫工作20余年,于2013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近1年经常出现双膝关节以下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似麻非麻,难以名状,每于夜间难以忍受,常被迫起床揉、锤、捏、拍小腿,或下地走动方能缓解。此症状于月经过后或受凉加重。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曾多次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未有异常;查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异常。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辨证为由于长期蹬踏缝纫伤及下肢筋脉,故见上症。月经过后失血致血不养筋,受凉后寒凝筋脉,故上症加重。治则:益气补血,舒筋通络。处方予芪归桂芍汤:

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牛膝15克,木瓜15克。

水煎2次合兑,分2次服,药渣再加水1500毫升,煎煮15分钟,足浴半小时,连用10剂。复诊述愈。此后每遇复发,即自取上方应用,均有良效。随诊4年,现已很少发作。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不安腿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腿部强烈的不适感,以小腿为甚,有酸、胀、麻、灼、紧、痛感,或发凉,或有蚁行感,症状难以形容。也有累及大腿和足部。辨证为气血虚痹证。由于分诊护士和患者对此病认识不足,患者经常在骨科、风湿科,心理科等多个科室辗转就诊,易被误诊为心理病、腰椎病、下肢循环障碍、风湿病、缺钙等,导致误诊误治。该病例应用芪归桂芍汤治疗,取得良效。

医案五:谢妙芳治愈不安腿综合症一例

案例:郎某,男,27岁  

主诉:小腿酸胀不适一周

2016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自述:一周以来浑身乏力没劲,提不起精神,小腿酸胀难受,晚上睡觉小腿都感觉怎么放都不舒服,翻来复去睡不着,站着想坐着,坐着想躺着。

刻诊:鼻子有鼻塞,有点鼻涕的感觉,有点口干,口不苦,胃口一般,入睡困难,容易醒,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正常,舌质淡胖,脉浮细。

西医诊断:不安腿综合症。

中医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拟治疗处方:解表清热。

葛根20桂枝15白芍10炙甘草10干姜15石膏20生姜10大枣4个,3剂3天

2016年5月31日,电话回访。

患者反馈,服药三天后全部症状已经消除,腿部不适感完全消失,睡眠得到很好改善,鼻塞愈。

本案小结:不安腿综合症又称多动腿综合症或不宁腿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一、不安。休息时常走来走去,或不停地搓腿,躺在床上时常翻来覆去或摇动身体。

二、感觉异常。在休息尤其清晨与夜间时大腿深部有爬行样不舒感,常为双侧受累,迫使患者要经常活动其两腿。

三、睡眠中周期性腿动,表现为刻板地屈曲运动,在6h的睡眠中至少发生40次以上的腿动。

四、醒时不自主腿动。在卧位或坐位休息时常发生下肢的不自主屈曲运动。

五、睡眠障碍。由于感觉异常和腿动,常导致患者失眠。

六、夜间加重。相比白天休息时有异常,夜间症状会明显加重。

医案六:王振亮不宁腿医案2则

病例①:不宁腿综合症。

董某,女,60岁。

2016年9月11日初诊。

证见:失眠,双上肢的远端、双小腿拘急不适。心烦易怒,喜悲伤欲哭。另有阵发性的汗出,精神、吃饭皆可,大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左脉迟弱滑,右脉弱。

方剂:栀子豉汤、芍药甘草汤、交泰丸

方药:栀子9克、淡豆豉15克、白芍30克、炙甘草5克、仙灵脾15克、伸筋草30克、木瓜30克、薏仁30克、黄连8克、肉桂5克、天麻9克、炒枣仁25克。

10副水煎服。

服10副药后愈,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②:不宁腿综合症。

刘某,女,52岁。

2012年的5月21日初诊。

证见:小腿拘急不适。自觉紧硬不舒,双手揉搓后少能缓解。每到夜间,小腿烦躁无处可放,影响睡眠,白天相对较好。吃饭一般,大小便正常。

舌质淡,苔薄微黄,脉沉弦稍数。

自述为情志不快,精神因素而导致的。

病机:木气不升,经脉失养,心火不降,郁热扰身。

治法:清热安神,滋阴柔筋。

方剂:栀子豉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方药:炒栀子9克、淡豆豉15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伸筋草30克、仙灵脾15克。

7副水煎服。

2012年5月28日二诊。

自述服药后症状减少6成,但大便稀一天两次。

遵循原方,将白芍改成了炒白芍20克,加薏仁30克,又开七副。

2012年6月5日三诊。

腿部拘急及烦躁完全消失。

按语:

栀子豉汤治疗懊恼心烦不得眠,但是患者是腿烦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藏神,腿烦也由心所主。

所以我们说它是无形的邪热,郁胸膈上扰心神,出现的腿烦也与此证有关。另外还见舌苔黄,因此用栀子豉汤加减,效果非常不错。

医案七:苓桂术甘汤治不安腿综合征

邵某,男,46岁,近一月来,双下肢沉困如灌铅,夜间尤甚,常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伴视物昏蒙,气短乏力,面色黄暗,形体瘦削,纳食可,大便调。

舌质红淡,苔白腻,脉细涩。湿性重浊,趋下则双腿困重,更兼夜间阳微阴盛,故觉双腿无处安放,难以入眠,乃立健脾化湿大法,予苓桂术甘汤:

桂枝15g,茯苓20g,生白术15g,炙甘草10g。

上方服七剂,下肢困重已不明显,夜间正常睡眠,乏力气短均改善,守方续服七剂,诸症皆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